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2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右侧开胸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20例先正确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ASD)17例(继发孔缺损15例,原发孔缺损并发二尖瓣裂2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右腋征小切口13例,右前外小切口7例,经第4肋间开胸。全部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缺损修补术。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中无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下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不阻断主动脉下心脏畸形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胸部正中小切口(4~8cm)、部分胸骨切开、体外循环不阻民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或室颤技术,对7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病儿进行矫治。结果表明该术式简单易行,无并发症,美容效果良好。适合小儿心脏畸形修补。  相似文献   

3.
10千克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建平 《广东医学》2001,22(12):1118-1118
1999年在我院作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病例当中,体重在 10 kg以下的婴幼儿共52例,其中51例患儿术后在PICU监护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1例中男32例,女19例;月龄为3-71个月,平均(11.4±8.0)个月。其中婴儿(3-12个月)37例,幼儿(13-71个月)14 例。体重 5-10 kg,平均(7.0±15)kg。51例中室间隔缺损(VSD)30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法洛四联症(IDF)及 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各 3例,VSD+ASD、VS…  相似文献   

4.
右前外胸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8例报告王齐敏廖崇先陈道中翁钦永杜剑芝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术右前外胸切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福州350001)我院自1994年3月~1996年10月,采用右前外胸第四肋间切口在体外循环下对8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方法:1997年3月至1998年9月,经腋下及腋前外小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16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45.2min,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结论: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101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0 引言 我院1996-01~1998-05施行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和不阻断主动脉下心内直视术101例,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本组101(男58,女43)例,平均年龄18.4(4~58)岁,体质量41(13~78)kg,体表面积1.24(0.64~1.8)m2,手术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83例,肺动脉瓣狭窄11例,单心室2例,室缺1例,Ebstein畸形2例,法乐四联症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右室双出口1例.均采用广东科威87型鼓泡式氧合器,美国Sarns-8000型和德国Stockert-sh…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74年5月~1998年8月共施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1160例,其中合并主动脉瓣脱垂(AP)和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58例,占5%。现对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加以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21岁,平均7.4±2.5岁.体重8~58公斤,平均23.2±10.1公斤。VSD直径0.6cm~2.5cm,平均1.3cm±0.6cm.同时合并AI23例,其中轻度14例,中~重度9例。1.2VSD分类在合并AP和/或AI的VSD…  相似文献   

8.
测定300例3~12岁正常儿童心室晚电位(VLP)。正常值:(1a)T-QRS:3岁~组<87.30ms,5岁~组<93.76ms,7岁~组<98.15ms,9岁~组<102.74ms,11~12岁组<106.00ms;(1b)T-QRS与STD-QRS时间差:7岁以下组<8ms,7~12岁组<9ms。(2)T-QRS中D40:3岁~组<30ms,5~12岁组<35ms;(3)T-QRS中V40>25μV。上述(1a)或(1b)、(2)、(3)三项中任何二项异常为VLP阳性。心肌炎并早搏32例,VLP阳性4例,均有短阵室速,阳性率12.5%。单纯心肌炎58例,VLP阳性2例,阳性率3.5%。单纯早搏30例,无1例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2例VSD合并PH的外科治疗经验。平均年龄6.5±3.7岁,体重16.1±5.8kg。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其中经右房切口修补VSD32例,经肺动脉切口17例,经右室切口3例。应用Dacron补片修补缺损,术后常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应用血管扩张剂。结果治愈50例,死亡2例。随访3个月至2年,远期效果满意。结论小儿VSD伴PH应尽早手术为宜,加强围术期的心肌保护,早期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何兆忠(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心胸外科柳州市545005)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VSD修补术常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施行,近几年来我科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施术19例,获满意的心肌保护及手...  相似文献   

11.
陈家华  徐万成 《农垦医学》1999,21(5):313-315
目的 介绍右胸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经右胸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心脏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9例,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右胸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心间隔缺损创伤小、简便、安全、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方法 ]经右胸外侧第 4肋间进胸 ,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 12例 ,其中修补房间隔缺损 2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法洛氏四联征 4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1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1例法洛氏四联征病例在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症 ,3例出现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在房间隔缺损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出现气胸 ,再次做胸腔闭式引流 .[结论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法可替代正中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法 ,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不破坏胸廓连续性及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 ,属于微创外科手术 ,值得推广 .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心病的体会。方法 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下采用腋下切口或右乳房外侧弧形切口,经第3或4肋间入路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及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共9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6例,室间隔缺损44例,房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4例。结果 死亡1例(死亡率1/96),慢性心包填塞1例,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腋下小切口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进胸、关胸快,手术时间短、失血少等优点,且切口隐蔽符合患者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采用右腋下切口完成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二尖瓣替换术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相似手术的减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经右腋下切口进行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及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的26例同类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胸腔出血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右腋下切口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术后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右腋下切口可顺利完成上述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  相似文献   

17.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心脏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A组: 24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操作.B组:随机抽取年龄、体重及缺损大小与A组相仿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A组与B组相比,切口长度、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24 h引流量差异有显著性,而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脏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是安全、可靠、美观、恢复快且疼痛小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纵切口行各种心脏手术经验。方法:经右腋下腋中线第3肋间至腋前线第6肋间纵行切口开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7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49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8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3例。其中38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2例左房黏液瘤,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是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的。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下腔静脉破裂,1例肋间血管出血,2例肺不张,气胸、右胸腔积液各3例,1例VSD术后出现残余漏,经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常见的心脏疾患采用右腋下小纵切口可以替代正中切口,具有切口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消除成年后心理障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89例采用微创手术方式进行心脏直视外科治疗的病例。方法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经右腋下6cm-8cm孤形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41例,中低温停跳心内手术48例。结果 全组心脏转流插管顺利,心内显,手术经过顺利,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右腋下切口不需劈开胸骨1切除肋骨,创伤小;心脏不停跳,不需要降温,不存在再灌注损伤;皮肤切口隐于腋下,美学效果佳;术后感染机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需要经过升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的心内直视手术无明显禁忌症。胸壁进路以第三、四肋间为佳。  相似文献   

20.
施超  刘学刚  唐震  刘以尧  李小军  刘戈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1-1342,1417
目的总结右胸小切口微创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直视手术共275例,其中175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另外100例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完成。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结果右胸小切口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停跳手术组CPB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右胸小切口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是一种简洁、高效、经济的微创技术,可和不停跳技术联合应用达到双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