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之“神”,包括人之生命活动规律及生命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思维意识等。神以人体基本物质的存在而存在,离开物质则神即无所生、无所依。一则如“两精相搏谓之神”、“血乃神之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说明气血乃神之物质基础;一则如《灵枢·本脏篇》所指出“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精生神、血舍魂、气舍魄的生理格局。提示精、气、血乃神之具体物质,没有物质就不会有神。  相似文献   

2.
1 神之函义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精神意志、视听言动、喜怒悲恐等无不包含于神之中。简言之,神就是生命。神的产生以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如《灵枢·本神》所曰“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所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素问·移精变气论》所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突出强调了神的重要性。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所主的神志即是指狭义之神。  相似文献   

3.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要素,合称为人身之“三宝”。“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经脉》),“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气”的升降出入则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形式,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此  相似文献   

4.
用现代科学观点看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继业  张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864-1864,1867
精、气、神是中医学说描述人体内外部表现及存在内涵的重要概念之一。在人们不断讨论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讨论精、气、神。中医学说认为“气”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是一种运动着的精细的物质实体。从精神现象到物质现象,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活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对于“精”中医学说认为:“精依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类经附翼》说“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气聚则精盈。气弱则精走”,“精乃气之子”。对于“神”中医学说认为:“气乃神之祖……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脾胃论》。总之神乃生命运动的抽象。  相似文献   

5.
精、气、神被视为中医的三宝。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神,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生命活动之神;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即心理活动之神。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因此通过诊神、可以了解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素问·  相似文献   

6.
“气化”与“气机”的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都联系到“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气化与气机则是由气的运动变化及其运动形式,派生出来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概念。气化,化者化生转化。气化财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人体之内阴阳之气,如:精、气、血、津液等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简言之,即气的运动变化。气化之实质乃人体之气的新陈代谢变化,包括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医学与现代科学间的差异,从文化背景、思维方法等各方面已经讨论得不少。但这些差异是否意味着中医学本质上是与现代科学“绝缘”的呢?是否有可能探讨它们之间的可能联系或可能沟通之处?在中医学理论中,“精、气、神”是“人身三宝”,但气是根本,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当然不否认人体有“器”(或‘’形”,或“质”)。但即使在今天解剖学和如X射线、CT等人体成象技术已经能提供许多关于人体的“器”的知识的条件下,中医仍然坚持“重气轻器”。事实上,“重气轻器”正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周天功中强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这因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和功能活动,所以把它们称为“上药三品”,作为修炼的对象。祖国医学也视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如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说的:“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祖国医学认为:精是指一切精微有用的,滋养人体的物质,更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所以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为疾病与衰老的原因。为此,重视保养精、气、神是保证健康长寿的诀窍。那么,应该怎样保养精、气、神这三宝呢?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的要决。所谓寡欲以养精,并非主张独身去当和尚,而是不要纵欲。这里所说的精,不是指男子的精液,而是泛指人体的“精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元气”。“精”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精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养精就是要保护…  相似文献   

10.
1精、气、神的概念精,是一种极细微的,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并促进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精气神”学说的所谓“精”,主要是指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禀受于先天,并受后天之精滋养而充盈于肾。正如《灵枢·本神篇》曰:“生之来,谓之精。”肾精化生元气,运行全身,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并且推动和调节全身的生理活动,维持其正常功能。同时,在生殖过程中,男女之精交合,则产生新的生命。因此,精对于每个人本身及繁衍种族都有重要的作用。《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生之本也。”说明生命的来源、维持及繁衍都依赖…  相似文献   

11.
五脏神是以五脏所藏之“精”为物质基础的。本篇指出“五脏主藏精者也”,又说“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故五脏所藏之“精”,非指狭义生殖之精,乃泛指椿气营血津液等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的广义之精。《素问·上古天真  相似文献   

12.
“气”源于我国古代的唯物哲学思想——精气学说,它渗透到祖国医学领域后,不仅丰富了哲学本身的内容,同时以“气”的唯物哲学内涵来分析生命的形成、发展、变化,使医学沿着唯物主义的道路发展。鉴于“气”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应用广泛,有必要研究与整理。本文就“气”的基本特性,分述干下。一、气的物质性气的物质概念,渊源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如战国时期哲学家宋钘指出“精也者,气之精也”,  相似文献   

13.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是禀受父母之气,这里精也是气、是信息、是能量、是遗传密码,也包含着祖宗先人之气。神、指人的生命一切活动,又指人的精神意识,而神有赖于气,“气和而生,神乃自生。”可见精、气、神三者,气为根本。“气者,人之根本也”。气,是组成人体最根本的物质和能量。气对人体起着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生化作用。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互冲射、相互资生、密切协调运动地维持人体生命。人体中最主要是元气,又称真气、原气。来自先天禀赋和祖宗先人的移入,又靠后天培养加固,是人体最根本…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身.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长寿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为疾病与衰老之原因.为此,重视保养精、气、神这“三宝”是长寿的秘诀.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弱为疾病与衰老的原因。为此,重视保养精、气、神是健康长寿的诀窍。那么,应该怎样保养精、气、神呢?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的要诀。所谓寡欲以养精,并非主张独身去当和尚,而是不要纵欲。这里所说的精,不只指男子的精液,而是泛指人体“的精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元气”“。精”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精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养精就是要保护好各个器官的正常生理…  相似文献   

16.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难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血并行,内养五脏,上注五官,外达皮毛、四肢,以奉生身。《黄帝内经》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内于性命者也。”可见,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无处不受气血所生所养。眼目受气血濡养,同时也为气血所病。1 气血相合,共养目睛 《灵枢》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力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说明眼目由五脏气血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在两千年前的生活实践中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确立了辨证施治的治疗体系,而对于人体生命来源和生活机能的物质基础及其演进规律也早已有了相当正确的认识,形成了“精、气、神”——比较原始的学说,它认为人体生命的来源生活机能维持都是建筑在物质基础上的,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物质,是由先天父母及后天水谷(营养物质)之精气化生而成,是人体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夫精者、身之本也”明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强调人体有“三宝”,即精、气、神,它维持着生命活动。形,指有形物质,指人体;神,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还指精神意识活动。“形”与“神”关系十分密切。“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灵枢·平人绝谷》篇)。此言“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等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精为身之本精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无精则人形无以成,人生无以存,盖《灵枢.决气篇》曰:“常先身生是谓精”,此乃父母之肾所藏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两精相合,形成胚胎,是为生命之起源,故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若此先天之精不足,既可导致不孕,也可致使胎儿畸形,若先天之精失之健壮则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得以散发矣。胎儿降生后,则必赖“后天之精”予以养育,此乃来自饮食物之精微及清气之精华,若《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水精四布。”此后天之精的摄纳、敷布主要依赖于脾胃,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20.
形神关系学说是《内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养生防病和诊断治疗的重要理论根据。探讨《内经》的形神关系,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指导意义。一、神依形生《内经》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形与神俱”的过程。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神是伴随着形体的形成而产生的。《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神之初本源于先天之精,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