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对于明确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50例作为患病组,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观察组进行彩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15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患病组与健康组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诊断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检查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病组炎症分级、肝纤维化分期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病组G2、G3、G4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患者肝纤维化分期S2、S3、S4期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明确转氨酶正常和轻度升高的慢性乙肝患者,应用彩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可以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参数联合维生素 D 在肝纤维化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我院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 98 例肝炎者,统计对比纤维化与无纤维化患者肠道菌群参数与血清 25-羟维生素 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分析肠道菌群参数联合25-(OH)D3在肝纤维化诊断与病情评估中价值.结果:纤维化患者双歧杆菌、血清25-(OH)D3水平低于无纤维化患者,肠杆菌、肠球菌高于无纤维化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显示,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25-(OH)D3联合应用诊断肝纤维化的AUC为0.820,最佳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61%、82.35%(P<0.05);高水平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以及血清25-(OH)D3水平肝炎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危险度为低水平者的0.426倍、1.974 倍、2.123 倍、0.375 倍(P<0.05);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双歧杆菌、血清 25-(OH)D3 水平对比:S0 期>S1 期>S2 期>S3 期>S4 期,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肠杆菌、肠球菌对比,S0 期<S1 期<S2 期<S3 期<S4 期(P<0.05);双歧杆菌、25-(OH)D3和肝纤维化分期成反比,肠杆菌、肠球菌和肝纤维化分期成正比(P<0.05).结论:肠道菌群参数与血清25-(OH)D3水平联合应用于肝纤维化诊断中,诊断效能高,并能反映病情程度,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放免法测定TNF-α,生化法测定LPS和NO.对7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和LPS、TNF-α、NO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RBC-C3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RBC-ICR、TNF-α、LPS、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RBC-C3b水平与LPS、TNF-α、NO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129、-0.3928、-0.4012,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降低与LPS、TNF-α和NO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促进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5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4周组、6周组、8周组及同期正常对照组。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诱导大鼠肝硬化,HE染色和VG染色分别观察肝损伤和肝纤维化情况;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测定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肝组织匀浆中TNF-α、丙二醛(MDA)、Ⅲ型前胶原(PⅢP)水平。结果:(1)随病程进展,各模型组血浆中ALT、内毒素、TNF-α、HCY以及肝组织中GRP78 mRNA、蛋白表达水平、MDA、TNF-α、PⅢP含量和肝组织纤维化指数均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血浆中升高的内毒素水平分别与GRP78蛋白、血浆MDA和HCY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达增高的GRP78蛋白分别与血浆MDA和HCY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GRP78可能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内质网应激很可能是IETM促进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炎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26例,并行肝穿刺取肝组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肝炎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HBcAg各亚型表达的关系.结果 随慢性乙肝患者肝炎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增加,各亚型HBc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肝炎活动度及纤维化与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阳性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运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 ARFI)评价肝脏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66例经肝穿活检证实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与33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S0),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测量受检者肝脏s5、s6、s7、s8段及肝包膜的剪切波速度,同时常规测量所有受检者的肝、脾大小及门静脉内径.结果 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肝穿活检病理结果分为S1组、肝脏纤维化组(S2-S3)、早期肝硬化组(S4).早期肝硬化组(S4)的肝脏各段剪切波速度与S0组、S1组、肝脏纤维化组(S2-S3)间的相应肝段剪切波速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纤维化组(S2-S3)与S0组、S1组间的相应肝段剪切波速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S1组与S0组间的各肝段剪切波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肝包膜剪切波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肝硬化组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较其他组有增加,并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价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程度,方法可行,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PE)联合分子吸附系统(MARS)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清除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05例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实验组接受人工肝PE+ MARS治疗,对照组接受MARS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清除和肝功能等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及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KPTT)均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肝功能、凝血功能、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11%与86.54%,P<0.05);实验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皮疹、水肿、口唇麻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MARS能显著改善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降低内毒素水平,清除细胞因子,最终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血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并进行血脂分析.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层黏蛋白(L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50例正常人血清指标.所有病例均作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脂质水平随着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较重肝组织肝纤维化期(S4)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较轻肝组织肝纤维化期(S1、S2、S3)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肝组织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血清脂质水平降低,肝纤维化患者病情加重,反之减轻,预后也较好,这对判断肝炎严重性和预后情况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3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AB、CHE、TBA及ALT水平的变化,并将其与肝活检组织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脏病理组织炎症分为G1~G4级,纤维化分为S0~S4期。炎症轻重两组间PAB、CHE、TBA及A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ALT变化无规律,PAB、CHE逐渐下降,而TBA逐渐升高,且S4及S0、S1、S2和S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AB、CHE、TBA及ALT与炎症分级之间,CHE、TBA和PAB与纤维化分期之间,相关性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PAB、CHE、TBA及ALT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肝肝脏的炎症活动水平,CHE、TBA和PAB能较敏感地反映慢性乙肝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四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肝组织TGF-β1水平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为肝纤维化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肝活检病理诊断区分131例慢性HBV感染者纤维化程度(S0~S4),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并半定量.分析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清和肝组织TGF-β1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是0.74和0.89,P<0.01).血清TGF-β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问分割比较,S0和S1分别与S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组与S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S1组和S3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肝组织TGF-β1表达在S3和S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表达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相关(r=0.61,P<0.01).结论 血清TGF-β1和肝组织TGF-β1水平与慢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相关,血清TGF-β1有希望成为临床判断轻度或重度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HBsAg与HBV DNA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肝脏穿刺活组织学检查的患者,根据肝脏炎症程度将患者分为G0-G1、G2、G3-G4三组,根据不同纤维化分期将患者分为S0-S1、S2、S3、S4四组,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将患者分为A1 (ALT≤40U/L)组、A2(40<ALT≤80U/L)组,对不同分组患者进行血清HBsAg测定、HBV DNA测定及ALT测定,分析其含量与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0-G1组、G2组、G3-G4组HBsAg定量分别为(3.85±0.87)U/ml、(3.54±0.79) U/ml、(2.79 ±0.58) U/ml,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0-G1组、G2组、G3-G4组HBV DNA定量分别为(6.27±1.67) U/ml、(5.68±1.49) U/ml、(5.84±1.59) U/m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S0-S1组、S2组、S3组、S4组患者HBsAg定量分别为(3.95±0.93) U/ml、(3.62±0.86) U/ml、(3.55±0.62) U/ml、(3.35 ±0.54) U/m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S0-S1组、S2组、S3组、S4组患者HBV DNA定量分别为(6.23±1.72) U/ml、(5.79±1.62U/ml)、(5.50±1.48) U/ml、(5.48±1.35U/ml),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水平与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HBsAg、乙肝病毒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减低,血清HBsAg结合HBV DNA载量作为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指标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脂、载脂蛋白及凝血功能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 年 1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312 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检测,评估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其中纤维化程度<F2 组(F0 期 5 例,F1 期 122 例),纤维化程度≥F2 组(F2 期 136例,F3期 46 例,F4期 3 例).对比不同程度肝组织纤维化患者中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载脂蛋白[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ApoB/ApoA1]、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血脂、载脂蛋白及凝血功能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不同程度肝组织纤维化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存在差异,纤维化程度≥F2 组TC、TG、HDL-C值均低于纤维化程度<F2 组(P<0.05);纤维化程度≥F2 组 ApoA1/ApoB 值小于纤维化程度<F2 组,ApoA1 值高于纤维化程度<F2 组(P<0.05);ApoB 值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程度肝组织纤维化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存在差异,纤维化程度≥F2 组PT、TT、APTT值均大于纤维化程度<F2 组(P<0.05).经Pe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TC、TG、HDL-C、ApoA1/ApoB值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ApoA1、PT、TT、APTT值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脂、载脂蛋白及凝血功能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6年本科室收治的26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检测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行腹部超声检测脾大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并记录常见并发症.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4组:G1组,HBV DNA<103拷贝/ml;G2组,HBV DNA 103~<105拷贝/ml;G3组,HBV DNA 105~<107拷贝/ml;G4组,HBV DNA≥107拷贝/ml.比较各组间Child-Pugh分级、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门脉高压指标的差异以及各组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63例患者中217例(82.5%)HBV DNA阳性.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之间的Child-Pugh评分分级、HA、Hpc-Ⅲ、Ⅳ-C、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之间脾大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肝性脑病、肝癌等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绝大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 DNA阳性,但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人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及三型前胶原末端肽(Pciiinp,PⅢP)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年 8 月-2021 年 3 月期间收治经穿刺活检证实CHB患者 63 例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58例为对照组.分析CHB患者的进展阶段;比较各阶段CHB患者和对照组血清HA、LN及PⅢP水平、肝纤维化分期与HA、LN及PⅢP的水平关系、肝功能(Child-Pugh,CHILD)分级与血清HA、LN及PⅢP的水平关系;HA、LN及PⅢP联合检测对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组织穿刺活检为金标准比较,HA、LN 及 PⅢP 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83.82%(57/68)、94.82%(55/58)、40.00%(2/5).肝硬化组血清HA、LN及PⅢP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分期S4 期血清HA、LN及PⅢP水平均显著高于S2-S3、S0-S1 期和对照组(P<0.05).CHILD分级C级组血清HA、LN及PⅢP水平均显著高于S2-S3、S0-S1 和对照组.结论:血清HA、LN及PⅢP参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能作为早期疾病诊断CHB肝纤维化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108例肝病患者分为五组, 其中急性肝炎13例, 慢性肝炎轻度17例, 慢性肝炎中度30例, 慢性肝炎重度25例, 肝炎肝硬化23例, 设对照组30名.EGF检测采用RIA分析方法.同时观察HA、LN、PCⅢ、C-Ⅳ与EGF的关系.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药物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血清EGF水平与各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动态观察EGF水平, 对了解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状况、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FIB-4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2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并同时留取血清标本,检测ALT、AST、PLT等指标,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计算出FIB-4的数值.根据肝纤维化分期设定3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S4期),严重纤维化(S3~S4期)和肝硬化(S4期).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212例肝活检患者中S0期3例(1.4%),S1期49例(23.1%),S2期66例(31.1%),S3期50例(23.6%),S4期44例(20.8%),即显著纤维化者(S2~S4期)160例(75.5%),严重纤维化者(S3~S4期)94例(44.3%),肝硬化者(S4期)44例(20.8%).FIB-4指数对3个判定点的AUC值分别为0.733(95%(CI:0.660~0.806,P〈0.01)、0.746(95%CI:0.679~0.813,P〈0.01)、0.756(95%CI:0.687~0.825,P〈0.01).结论 FIB-4指数是一种简单的、准确的、经济的非创性诊断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无显著纤维化,使多数患者避免肝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基因型与肝脏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以了解其在乙肝诊断中的价值,指导治疗和预后.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乙肝及HBV携带患儿为慢性乙肝组和HBV携带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检测慢性乙肝组、HBV携带组和对照组血清HA、LN、PCⅢ和CⅣ.依据病情严重程度,慢性乙肝组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慢性乙肝组和HBV携带组检测血清HBV cccDNA和HBV基因型;分析HBV cccDNA、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BV基因型与肝脏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46例患儿进入分析,男34例,女12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11.8±3.7)岁.HBV携带组20例,慢性乙肝组26例(轻度13例、中度8例、重度5例),对照组20例.①随乙肝临床分度加重,血清HA、LN、PCⅢ和CⅣ呈升高趋势,以重度乙肝亚组上升最为明显;②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血清HA、LN、PCⅢ和CⅣ呈升高趋势;③血清HBV ccc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级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35 vs 9/11,P=0.963);在肝组织纤维化〈S2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5 vs 9/11,P=0.736);④HBV B基因型患儿肝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C基因型.结论 血清HBV ccc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无相关性;血清HA、LN、PCⅢ和CⅣ,HBV基因型与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可结合病毒复制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HBV基因分型综合判断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LN、ⅣC、PCIII水平与临床分型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对20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临床分型.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结果血清HA、LN、Ⅳ-C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和病理S3期时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 HA、LN、Ⅳ-C、PCⅢ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而且受肝脏炎症的影响.PCⅢ似乎是判断早期肝硬化的相对灵敏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LISPOT(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检测IFN-γ斑点数在评价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和指导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选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低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组17例、免疫耐受组14例、免疫清除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研究对象分离PMB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HBsAg刺激物与实验对象的PBMC细胞孵育,采用ELISPOT检测慢性乙肝感染者IFN-γ斑点水平,同时对17例低水平ALT(Manin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组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分析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的相关性;其中9例肝穿病理结果≥G2/S2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3个月后再次采用ELISPOT检测IFN-γ斑点水平.结果 HBsAg刺激PBMC产生IFN-γ斑点水平在各组分别为免疫清除组117 ±53、低ALT组15 ±2、免疫耐受组13 ±2)和正常对照组59±10,除低ALT组与免疫耐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 =0.85 >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清除组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中,HBsAg刺激物的IFN-γ斑点水平与血清ALT有显著相关性(r=0.976,P<0.05).肝病理穿刺中17例低水平ALT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肝组织病理分期≥G2/S2的共9例,占52.9%;同时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630,P=0.009).9例肝穿病理结果≥G2/S2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后IFN-γ斑点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清除组IFN-γ斑点水平最高,低水平ALT的慢性乙肝感染者肝穿刺病理结果提示有很大一部分达到抗病毒指征,且其IFN-γ斑点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呈正相关,通过ELISPOT检测IFN-γ斑点水平,可更好地判断慢性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和评估慢性乙肝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αmAb)对肝肺综合征(HPS)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CBDL)建立大鼠HPS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分别于结扎后1、2、3、4及5周麻醉动物(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干预组:于结扎后第2周,开始腹腔注射抗TNF-αmAb(0.1mg/kg.2d),干预后1、2、3及4周麻醉动物(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假手术组(6只大鼠)与5周模型组动物同批麻醉,留取各组动物的肝组织,分别行HE和Masson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变化。抽取各组动物的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内毒素、TNF-α、NO的水平。结果:干预组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明显减轻,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干预组动脉-肺泡氧分压差明显减少(P0.05),肝功能、内毒素、TNF-α及NO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抗TNF-αmAb对HPS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