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4,(7):771-772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的96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有46、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活血汤(首乌、夏枯草、鸡血藤、泽兰、金银花、延胡索、郁金、乳香、血竭、没药、丹参、玄参)灌肠治疗。分别检测TNF-α、IL-17、CRP,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IL-17、CRP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7、CRP较治疗前均存在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7、CRP较对照组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BP、GH、MH三个维度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P、GH、VT、SF、RE、MH较常模仍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活血汤灌肠可有效减轻慢性盆腔炎的炎性反应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清热妇炎汤(大黄,艾叶,银花,野菊花,泽兰,丹参,赤芍,三棱等)治疗慢性盆腔炎136例。结果:总有效率91.20%.结论:本方法能使药液直达病所,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元胡地丁汤保留灌肠治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元胡地丁汤(元胡、紫花地丁、败酱草、川芎、三棱、黄柏等)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元胡地丁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微波理疗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探讨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治疗组(n=7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理疗和中药红藤汤(红藤、蒲公英、延胡索、鸭跖草、紫花地丁、败酱草、野菊花等)灌肠,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4.0%;治疗组总有效率96.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无产生抗药性;所有患者痊愈后均接受6个月随访复查,对照组复发16例(占21.3%)、治疗组复发5例(6.7%),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两者联用达到调理气血、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药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基本方红藤汤加减:(红藤、败酱草、公英、鱼腥草、赤芍、桃仁等),西药:克林、甲硝唑静脉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并设中药组、西药组、对照观察组对比。结果:中药组有效率90%,西药组有效率83%,中西药结合组有效率100%。提示: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本病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之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燥湿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4例采用口服抗妇炎胶囊配合中药灌肠(红藤、败酱草、赤芍、桃仁等)及物理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抗妇炎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抗妇炎胶囊联合中药灌肠和微波治疗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9.
辨证论治配合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配合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辨证论治配合灌肠汤方:(红藤、败酱草、银花、甘参等)保留灌肠治疗本病42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补益肝肾的功效,促进炎证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108例,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奥硝唑氯化钠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奥硝唑氯化钠联合温阳化瘀汤治疗的观察组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28 d后的临床疗效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随访患者30 d,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随访后发现,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值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温阳化瘀汤进行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12.
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藤汤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红藤汤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74例,占74%;10例显效,占10%;7例好转,占7%;总有效率91%。结论:红藤汤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慢盆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瘀止痛类中药配伍,外治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9例,采用自拟慢盆汤(透骨草、赤芍、红藤、丹参等),保留灌肠;对照组68例,口服止痛化症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9%。结论:慢盆汤灌肠治疗盆腔炎,能直达病所,有活血、清热、解毒、化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15.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包块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在抗炎治疗基础上予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32例单纯抗炎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32例为71.8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包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清热利湿化瘀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类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用中药当归、丹参、红藤等口服加灌肠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65%,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汤剂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清热利湿化瘀之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炎Ⅱ号联合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中成药治疗,治疗组采用抗炎Ⅱ号(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三棱、莪术、丹参、当归、延胡索、赤芍等)联合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炎Ⅱ号联合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使药液停留在肠管时间延长以利于中药的充分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7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予中药内服活血消症汤(丹参、赤芍、当归、桃仁、桂枝、香附、川楝子、青皮、车前子),并以灌肠方(丹参、赤芍、鸡血藤、三棱、败酱草、皂刺等)。对照组55例予中药予以单一活血化症汤内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29.1%,总有效率81.8%。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提高疗效,共同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和松解。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利湿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单纯运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组患者44例联合应用活血补气祛湿汤(当归、黄芩、川芎、车前子、莪术、三棱、香附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靠性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因用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临床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