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国标: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以下简称<国标>)规定:"久咳指肺咳时日已久,或反复发作者.多由暴咳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以长期咳嗽、咯痰为主症的肺脏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并以"痰湿阻肺"、"寒饮停肺"、"痰热壅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五种证候分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家庭用药》2009,(5):55-55
支气管炎、老慢支、哮喘(合称咳喘)等疾病。以痰、咳嗽、喘为特征,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中医对其病机理有独特的见解,所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肺为娇脏,病久易虚,肺虚气弱者易伤脾、肾。获得全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的“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是由太子参和冬虫夏草、浙贝母、白芨等七种名贵中药材配伍而成,针对咳喘类疾病辨证施治、用药攻补兼施,通过同步调理肺、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8):63-64
2.7 肺痈 肺痈早见于仲景《杂病论》,并指出了发病或因风寒犯肺;或因外热不解,内热壅闭,热伤血脉,蕴结成痈。证见咳喘胸满,振寒脉数,口干不渴,吐腥臭浊痰,久则吐米粥样脓痰等。外科书又称内痈。 本病初起多见发热恶风,鼻塞,咳嗽,吸气困难,脉多紧数或浮数。久延失治或服发散药后,仍时时振寒发热,咳嗽,声重,出汗,不得卧,咳引胸痛,口燥不渴,吐腥臭稠痰,胸胁胀满,脉滑数或数实。甚则咳吐脓痰,量多腥臭,或吐脓血,胸胁烦满,咳嗽胸痛,胸中甲错、微热等症。  相似文献   

4.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分为外感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主要病因为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失宣降,《河间六书》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内伤咳嗽为其他脏腑病变传至肺脏而发生的咳嗽,《黄帝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嗽,非独肺也"。喻昌《医门法律》更提出"内伤之咳,治各不同,火胜壮水,金虚崇土,郁甚舒肝,气逆理肺,食积和中,房劳补下,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内已先伤,药不宜峻"等治疗法则。《杂病源流犀烛》将咳嗽的病理论述为:"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久不积"。笔者现将本病的病因、病机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咳嗽,也称咳,《素问·咳论》曾专门论述咳嗽,并且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 咳与嗽 西医将咳嗽和咳痰分为两个症状讨论,而实际上,汉语的“咳”和“嗽”本就非同义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谓:“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  相似文献   

6.
<正>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内伤咳嗽是指咳嗽时日已久,或反复发作,以长期咳嗽、咯痰为主症的病证。《素问·咳论》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痛……胃  相似文献   

7.
宿痰伏肺——哮喘发作的中医病机学说与现代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医定义之辩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即有“喘鸣”之类的记载,汉代《金匮要略》一书称为“上气”,从病理上将其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是后世“宿痰伏肺”病机学说的渊薮。元代医家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明确该病为一独立疾病,后世中医医学为与喘证区分,定名为“哮病”,其定义为“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外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认为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宿痰内伏于肺,因外感、饮食、情志等诱因引起哮喘发作。其中“宿痰伏肺”不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解释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临床咳者治多在肺,如燥热伤肺,多干咳无痰。嗽者,多由脾湿不运,或痰热内蕴,如年高头晕肢麻将欲中风之人,每见嗽而不咳,治以健脾、化痰、清热为主。虽然多数病例咳嗽并见,但亦确有单咳无痰,或咯痰而不咳者,并非强为区异。《内经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此为祖国医学治疗内伤、外感咳嗽的指导思想,用之于临床多获良效。实践证明,咳嗽一症,确实不独属于肺,但亦不离于肺。导致咳嗽的病机很多,例如:肝木亢逆,肺失肃降,则患者常觉气从下升,冲于咽喉,每上冲则喉中燥痒呛咳。此种咳嗽必用强金制木,滋阴柔肝之剂;脾胃虚弱,经常腹泻便溏、自汗,脾胃久虚,肺气失养,此种咳嗽多须补脾胃,止咳化痰,如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久年咳喘者,肺肾两虚,所  相似文献   

9.
滋阴清热治咳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良章 《淮海医药》2004,22(2):137-138
咳喘是肺系统病常见的两个病状 ,以咳嗽、略痰、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 ,外感内伤皆可引起。咳有新久寒热之分 ,喘有虚实轻重之别 ,临床上咳喘二症常同时并见。喻嘉言认为“咳者 ,肺之本病也。”《灵枢·胀论》曰“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本病常因寒温失调 ,饮食不节 ,怒恐劳倦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引起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风、寒、暑、湿、燥、火、外邪所致。其中以风寒、风热、燥邪为多见;内伤咳嗽多因肺腑自病或他脏病及于肺所致。在他脏所及之中。咳嗽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故临床以肝火犯肺、脾虚生痰上渍于肺、肾阴亏虚肺失濡养、肾阳不振、饮邪犯肺所致咳嗽较为多见。正如《内经》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1.
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临床表现主症为“咳、痰、喘”,所以,我们习惯简称为慢性咳喘病。往往反复发作。病史超过两年,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发作加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春夏季节则发作有所减轻。根据传统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新疆老年病医院咳喘病治疗中心通过近十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冬病夏治”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对慢性咳喘病有较好的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内经》对其早有专篇论述。《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变在肺和呼吸道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按咳嗽的病辨证论治,故古人曰:"咳者,肺之本病也。"又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华益、清肃之脏、毫毛必咳等说语,认为咳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然而,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的,所以《素问?咳证》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13.
久咳证治     
1 概述 咳嗽(不包括细菌性和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咳嗽),均为肺气不宜,肺失肃降的临床表现,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肺脏受病或其他脏腑有病影响于肺时,均可发生咳嗽。《内经》云:“肺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14.
反治法是中医临床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使用与病情性质一致的治法。《黄帝内经》指出,"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唐代医家王冰注释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与"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或"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正治法相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果过量使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的寒凉药,都会使患者出现或腹泻,或咳嗽,或久咳不愈症状。这是因为一味地使用凉药,遏制了局部的气机通畅和正常肺气的宣发,邪气反而闭而不出的缘故。如果加上荆芥、苏梗等辛温发散药,可有效避免和解决一些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叶性肺炎属于祖国医学“温病”范畴的新感一类。临床上以突然形寒、高热、咳嗽、胸痛、吐铁锈色痰等为主要症状,故清代俞耕初在《通俗寒论》中有“刺胁伤寒”之称。本病大多由于机体腠理不固,或因起居不慎,肺卫之防御功能减弱,在冬季感受了非时之暖,或在春季感受了当令之温邪,导致病邪入侵而发病。根据个人的临床体会,把本病分为以下几个证型进行治疗,均收良效。 1.卫分证:病起1~2天,证见恶风,发热,无汗,或有汗,鼻塞,或鼻流清涕,咳嗽,痰少色白,胸胁刺痛,以一侧为多,舌苔薄白,脉象浮数。这些都是温邪侵于肺卫,  相似文献   

16.
尿血     
《家庭医药》2009,(9):24-24
组成:百部12克,南天竺子6克,天浆壳3只,马勃3克。8岁以下儿童减半。功能:温肺肃肺,截治咳嗽。主治:凡急慢性或持续性或阵发性咳嗽剧烈,无痰或痰少难咯者。方解:百部味甘、苦,性平,功能温肺润肺、下气止咳。因百部温润而不燥,又有开泄降气作用,故不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所致的新久咳嗽均可以应用,尤以治久咳、顿咳和肺痨咳嗽为宜。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炎     
中医对急性支气管炎可分风寒咳嗽或风温咳嗽。对慢性支气管炎则归纳为咳嗽的范畴。一、病因病机:急性支气管炎多由肺卫不固,在天气寒暖突变的情况下,以致感受风寒或风热(风温)等外邪而发病。邪从口鼻吸入,首犯皮毛肺卫,肺气宣降失调,则发寒热咳嗽。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或素体虚弱,反复感邪,咳嗽屡作,肺气暗伤,变成内伤咳嗽,或久咳肺热,痰浊内蕴,则成慢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所致的肺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咯吐涎沫,气短,以活动后加重。属于中医“肺痿”范畴。肺痿指肺叶痿弱不用,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病,以咯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俭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注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辨证分析其病因病机分析:肺为娇脏,放疗之邪毒侵袭,热灼肺津与痰浊相搏,阻塞肺络;热伤阳络,肺络损伤;痰热内蕴日久,余热留恋,耗伤正气;久热伤阴,气阴两虚,气虚无以鼓动血脉,血行不畅,瘀血内生,致瘀血内阻。辨证分型可以考虑为痰热壅肺证,气阴两伤证,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因感昌后引起久咳或阵发性咳嗽的病例较为常见。有的病例用西药治疗疗效不够理想。最近我们研制了中药《止咳1号合剂》,应用治疗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均为上感后久咳不止,阵发性咳嗽的病人。患者常伴有咽癌,咽痒,痰多或痰少难咳。局部检查:咽充血,扁桃腺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心肺(-),X钱购透(-)或肺纹理增粗。使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病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2至56岁。病程最短12d,最长36d。2治疗方法临床上应用纯中药《止中1号合剂》治疗。处方组成:射干,牛旁子,款冬…  相似文献   

20.
王烈教授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将哮喘的治疗首创以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三期分治论治,尤其稳定期重在改善机体肾虚及伏痰的状况,以达到防止哮喘反复发作的目的。指出在哮喘"苗期"治疗应理顺肺、脾、肾之虚,予固气抑痰法。同时认为"久咳痰郁终成哮",首次提出哮咳理论,并以哮论治过敏性咳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