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耳声发射的研究进展:耳声发射检测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它快速、无损、客观地反映了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在临床诊断和听力筛查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将对目前的OAE检测系统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耳声发射(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它快速、无损、客观地反映了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在临床诊断和听力筛查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可靠地提取、识别、分析OAE信号是其应用于临床的前提。本文将对目前的OAE检测系统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自发耳声发射的检测方法及其信号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内外关于自发耳声发射的基础及理论研究,其中包括自发耳声发射的检测方法,信号处理及信号特征等方面,自发耳发射的发现,对其础医学及神经生理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耳声发射(OAE)是产生于内耳耳蜗,经听骨链和鼓膜传导,释放到外耳道的音频能量,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HS-OAE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基于个人计算机和多媒体声卡实现,能够检测TEOAE和DPOAE两种耳声发射信号.硬件方面,检测系统由声学传感器,前置处理器,多媒体声卡和计算机四部分组成;软件方面,除了能够检测两种耳声发射信号,系统还实现了对病案数据的管理,制作检测报告等辅助功能.检测系统的输出声学参量经过校准,符合有关要求.文章最后介绍了与同类检测设备ILO耳声发射检测仪进行的临床对照试验的情况.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HS-OAE耳声发射检测系统已经具备临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应用耳声发射技术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445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刘伟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4):82-82
听力缺失是新生儿出生时常见的异常之一 ,据调查统计 ,先天性听力缺失的发病率在新生儿中占 1‰~ 3‰[1] 。这种情况如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早期干预 ,(如配戴助听器 ,进行耳聋康复治疗 )可以利用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可塑性 ,使婴儿的语言功能尽可能得到正常发育 ,将听力缺失时对婴儿各方面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底程度。上世纪 80年代起发达国家纷纷立法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我院从 2 0 0 0年底起利用耳声发射即OAE对本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结果初步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 :本院出生的、足月分娩、无高危因素、无窒息的正常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自发耳声发射的基础及理论研究,其中包括自发耳声发射的检测方法、信号处理及信号特征等方面。自发耳声发射的发现,对基础医学及神经生理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耳声发射及其信号处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信号处理角度对近年来国外耳科研研究的热点-耳声发射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耳声发射研究的历史发展,它的产生机理,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等,重点在于介绍它的信号特点及其信号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声卡的耳声发射检测新方法。该检测系统采用SF- 1型探头,通过设计合理的外围模拟滤波放大电路,利用计算机声卡成熟的A/ D转化技术,用VB调用Windows下API函数录入耳声发射信号;同时用MATL AB编制程序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数字滤波、相干平均等处理。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表明这种方法的性能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8):71-71
耳声发射仪作为一种硬件与软件合一的仪器,其检测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和无创伤性等特点,在新生儿听功能检测中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因此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本人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为了能使筛查质量进一步提高,从实践中得出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2001年1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共计筛查19368例,第一次通过16133例,通过率为83%,未通过3235例中2927例参加第二次复查,2639例通过,通过率90%。二、方法1.测试时间的选择通常听力筛查的时间选择在出生后48~72h进行。目前认为新生儿出生早期中耳积… 相似文献
10.
许金合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9):75-75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听力缺陷的发病情况.方法新生儿出生72h,在温度15℃-35℃安静的房间里,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下,采用麦科(MAICO)制定的可进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现(TEOAE)全自动的(MAICO.ERO.ERO.SCAN)(R)耳声发射分析仪,对新生儿两耳进行测试.结果筛查3867例,初次通过2997人,初次通过率77.5%.未通过者满月后656人来院复试,随诊率75.5%,复试570人,通过复试通过率85.4%,86人仍未通过,阳性率11.1%,失访224人,失访率34.1%.结论要做好优生优育,减少出生缺陷儿,必须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加强孕期保健. 相似文献
11.
影像系统MTF算法实现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制传输函数可对线性影像系统的频率传输特性进行描述.利用调制传输函数计算空间分辨率与线对卡方法相比,虽然测量方法复杂,但是利用调制传输函数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会更客观、更全面.利用编写的调制传输函数计算程序对CT和MRI的频率传输特性进行计算,并与线对卡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证明利用调制传输函数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更全面及MTF程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探讨根因分析(RCA)在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38起跌倒事件,采用RCA方法分析近端原因、根本原因,通过改变环境、优化防跌倒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预防跌倒发生,比较实施前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跌倒发生率为0.14%,低于实施前的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A应用于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独立分量分析去除体表肌电中的心电干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表肌电特别是从躯干获得的体表肌电往往受到被测对象自身心电信号的严重干扰。本文利用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去噪方法,去除体表肌电中的心电干扰。该方法将多通道体表肌电进行独立分量分解,并用高通滤波器处理所分解出的心电独立分量以尽可能地保留其中的肌电成分,进而将去除心电干扰后的所有独立分量反向投影回原始信号空间得到去噪后的信号。仿真信号的处理结果表明,当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30Hz时,该方法在有效去除心电干扰的同时使体表肌电的保真度达到最大。同时讨论了将信号的峰度(Kurtosis)值作为自动判别心电分量和肌电分量的标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心肌声学造影是当前超声心动图学的国际研究热点。本文设计的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 CE)定量分析软件系统,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正常、缺血、梗死、存活心肌区域内微血管血流量、血容量、血流分布和血流储备等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动力学临床诊断指标,从而使M CE上升到定量评价心肌灌注的新水平。本文软件系统的设计完全遵从D ICOM国际标准,可无缝接入PACS系统。 相似文献
15.
独立成分分析是一种新的信号处理统计方法。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在信号分析中面临的难题是:源信号的不同特性(既包括超高斯信号又包括亚高斯信号);未知的独立源数目;传感器信号受到较大的加性噪声污染。针对以上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独立成分分析的鲁棒算法。该方法先对观测数据作预处理,将包含噪声的高维传感器观测信号降维分解到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利用交叉验证法估计出独立源的数目(解决了独立成分分析本身不能确定源数目的缺陷);然后利用快速稳定的FastICA算法分离独立成分。通过人工合成的数据和实际的脑磁图数据分析。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Charles E. Burton Robert M. David William M. Portnoy Lex A. Akers 《Psychophysiology》1974,11(4):517-525
A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analyzing skin impedance data and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a steady-state electrical model for intact human skin. A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the analytical procedure, Bode analysis, and a sample impedance function is obtained. Bode plots are employed to synthesize a passive equivalent circuit from sample measurements of “black box” skin impedance magnitude and phase angle, and representative values for the circuit elemen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Fragouli E Eliopoulos E Petraki E Sidiropoulos P Aksentijevich I Galanakis E Kritikos H Repa A Fragiadakis G Boumpas D Goulielmos GN 《Clinical genetics》2008,73(2):152-159
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 (FMF)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ly inherited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and short attacks of fever with serosal inflammation that are caused by mutations in MEFV gene that encodes pyrin protein. To date, more than 70 disease-associated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lmost all of them representing missense nucleotide changes. FMF is very common among patients with Mediterranean ancestry, although the exact prevalence is not yet known, Greeks are considered to be at 'intermediate risk'.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tudied FMF patients in natives of Crete, a population sharing a common genet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spectrum of MEFV gene mutations in 71 patients as well as 158 healthy controls was studied by performing a molecular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12 most frequent FMF-associated mutations. We found that 59 of 71 (83.1%) FMF patients had at least one MEFV mutation, five patients were homozygotes and 54 heterozygotes for FMF-associated mutations. No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12 patients (16.9%). As in high-risk populations, common MEFV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Cretan FMF patients, with the M694V being the most penetrant. M694V and M694I mut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severe phenotypes, with many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un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uch as erysipelas-like erythema or renal disturbances. Of interest, 20 (37%) of our heterozygous FMF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a severe phenotype. Population genetics analysis showed an FMF carrier frequency in healthy Cretan population of approximately 6% (1:17) and places Cretans closer to the Western rather than Eastern populations of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Finally, we constructed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show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RYSPRY domain of pyrin with caspase-1 onto which we mapped MEFV mutation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isease severity. In this model, the 'flexible loops' of caspase-1 appear to have no access to some positions that have been previously associated with mild disease, suggesting that alternative pathogenic pathways leading to FMF need to b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暗视场荧光图像分析的大鼠微血管流速测量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荧光标记的自身红细胞注入SD大鼠体内,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标记红细胞在大鼠微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并通过显微摄像系统将整个过程以视频信号的形式存贮。使用视频采集卡将流速变化过程回放采样,得到暗视场下的荧光图像。然后利用帧图像分离出奇偶场的图像分析方法测定血流速度。在该系统下测量流动小室中荧光小球的流速,得到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小于7%,两者没明显的差异(P>0.05),流速测量的上限为9.6mm/s。并在大鼠微循环障碍研究中,应用此系统得到了血流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