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肝素对血浆凝固时间影响的观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分别观察了 0 .1~ 2 .0 u/ml肝素及 1 .0~ 2 0 .0 mg/ml、硫酸鱼精蛋白对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素活性在 2 .0 u/ml以下时对 PT无明显影响 ,硫酸鱼精蛋白在 1 0 ug/ml以下时对 PT、APTT亦无明显影响。而肝素在 0 .2 u/ml时对 APTT的影响非常明显 ,两者呈正相关 ( r=0 .98,P<0 .0 5)。临床可采用回归方程回归方法验证 ,也可以用加硫酸鱼精蛋白中和后复测 APTT的方法来纠正肝素对 APTT的影响。此外 ,回归方程 Δ APTT=1 .2 1 30 .43A( A为肝素活性 u/ml)亦可作为临床肝素治疗个体化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围体外循环(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术后凝血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下围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并同时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激活凝血时间(A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CPB结束时血浆肝素平均水平(11.06U/mL)显著地降低到肝素化初期浓度(13.16U/mL)的0.84左右(P<0.05),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h内血浆肝素水平基本上稳定在CPB前水平(P>0.05);当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值迅速接近至术前水平(P>0.05),并稳定于术前水平,而PT、APTT则仍显著异常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有明显恢复至正常的趋势。结论:CPB结束时采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0.8mg鱼精蛋白:100U肝素)能充分有效地中和血中肝素:CPB后凝血功能并不立即恢复正常,主要原因不是肝素中和不足,而是CPB本身使凝血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3.
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老年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影响,优选出对老年病人安全、有效剂量的肝素封管液。[方法]将2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稀肝素盐水封管液50mL(含肝素6.25u/mL)、10mL(含肝素62.5u/mL)、5mL(含肝素62.5u/mL)、2mL(含肝素62.5u/mL)进行封管,比较置管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纤维蛋白原(Fg),同时观察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结果]4种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置管前后FT、Am、F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剂量肝索封管液与留置针保留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凝血机制正常的老年病人使用上述不同剂量的肝素封管液是安全、可靠的,50mL肝素封管液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ITP患儿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园芬 《护理研究》2006,20(12):3149-3150
[目的]探讨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P)惠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以肝素封管液封管(62.5IU/mL),B组以生理盐水封管,检测并比较使用前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时观察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有无出血倾向。[结果]两组患儿PT、APTT、PLT及出血倾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儿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使用肝素封管液对ITP患儿凝血功能及PISF无影响,不会加重患儿原有的出血倾向。且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液。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股静脉置管肝素封管液浓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股静脉置管用稀释肝素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肾移植患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试验I组用10ml肝素盐水(50U/ml)封管,试验组Ⅱ组用10ml肝素盐水(25U/ml)封管,对照组用10ml肝素盐水(125U/ml) 封管,对堵管,局部渗漏的发生率,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比较。结果 3组肝素封管液堵管的发生率无显差异,试验组间PT及TT值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有显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局部渗漏的发生率有显差异(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结论 肾移植术后患股静脉置管使用10ml肝素盐水(每10ml含肝素25U)封管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立止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立止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0)和治疗组(B组,n=10).B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立止血2KU。分别于手术前,开颅手术180分钟,360分钟取静脉血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检测。结果A组PT、APTT、凝血时间随手术时间延长均明显增加(P<0.01,P<0.05,P<0.05;B组PT、APTT、TT自始至终未见明显改变,FIB在两组自始至终无显著变化,结论术前常规剂量应用立止血(2KU),可有效地促进凝血过程发挥快而持久的止血作用,防止凝血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凝剂和离心条件对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在室温条件下2h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1:6、1:7时,PT、APTT、TT、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8、1:10、1:11时,PT、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速度、不同离心时间,P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不同离心速度,PT、TT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Fbg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杜绝凝血功能检测的外界因素,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最佳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延长置管时间,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费用,寻找一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最有效的肝素封管液浓度。方法:将研究对象根据肝素液浓度分为62.5u/ml,100u/ml,125u/ml三组,每组20例,其中男女各10例。每组对象接受3次同一浓度的封管实验,观察再通效果。结果:62.5u/ml组与100u/ml组肝素封管后阻塞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5u/ml组阻塞率明显高于100u/ml组(p〈0.05)。100u/ml组与125u/ml组阻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0u/ml组肝素液为心血管患者封管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9.
肝素对血浆凝固时间影响的体外观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涉及临床多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病情重,死亡率高。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仍为肝素抗凝治疗。由于DIC患者多接受肝素治疗,而肝素又可引起阿,APTT不同程度的延长,影响了该实验对叶,APTT真实结果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此外,肝素溶栓治疗由于有个体差异,亦应尽量作到个体化。为此,我们观察了体外不同活性肝素及不同浓度硫酸鱼精蛋白对叮,AFry的影响。l材料和方法1.l标本收集:随机留取日常工作中临床送检的血液标本240份(无溶血,凝血),所有标本均以1刀mmo*【的拘檬酸钠1:9抗凝,经25皿/…  相似文献   

10.
留置针肝素封管液浓度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探讨常用留置针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肝硬化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将 6 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 6 2 .5IU ml、83IU ml、1 2 5IU 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 ,检测使用后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血小板计数 (PLT) ,同时观察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结果  3种浓度的肝素封管液对PT、APTT、PLT、病人出血倾向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肝硬化病人选用这 3种浓度中的任意一种进行留置针封管均不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 ;其中 1 2 5IU 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不仅安全可行 ,而且能达到最佳保留时间 ,留置针 7天通畅率为 90 % ,与另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肝素浓度对肝硬化病人凝血功能无影响 ,1 2 5IU 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保留时间最长 ,是肝硬化病人使用留置针封管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出血量≥500ml)的孕妇及30例正常(出血量〈500ml)剖宫产孕妇作对照,采用日本Sysmex CA-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剖宫产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结果4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孕妇与30例对照组比较发现:孕子剖宫产前后PT/PTINR、API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组PT/PT-INR、APTT产前明显高于产后(P〈0.05),FIB产前明显低于产后(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小剂量肝素治疗热射病非显性DIC的疗效。方法将36例热射病非显性DI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加用肝素70U/kg,24h持续泵入,连用3d。比较两组患者发生DIC的机率及病死率,观察治疗组应用肝素前后患者BPC,PT,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DIC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BPC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肝索有效防止热射病非显性DIC向DIC的发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阴式子宫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行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围术期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4d(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调节蛋白(TM)及D-二聚体(D—D),比较两组PT、APTT、TM和D-D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24h引流量。结果对照组T2、T3时间点PT、APTT与T1比较缩短(P〈0.05);对照组T2、T3时间点TM、D-D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改善阴式子宫切除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合理肝素液进行封管,能否有效减少栓塞,防止堵管,降低出血风险,减少对凝血项的影响。方法比较82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剂量肝素液进行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时对患者凝血指标、出血等的影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B组),每组41例,A组用2.4 mL纯肝素液(50 mg/mL)封管,B组用3 mL纯肝素液(50 mg/mL)封管。2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结束后2 h ,抽取外周静脉血比较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40例(因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拔出,改为自体动静脉内瘘,退出1例)。导管留置时间(43.0±6.5)d ,导管动脉端堵塞1例,血栓栓塞4例;B组40例(因上消化道出血,退出1例),导管留置时间(49.0±8.5)d,导管堵塞1例,栓塞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部位渗血,A组4例,B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和TT以及国际标准比率(INR)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纯肝素等量导管容量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阻塞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插管部位出血;用大于或等于导管容积25%的肝素盐水封管,对凝血指标有影响,增加了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姚家勇  刘培明 《临床医学》2003,23(12):59-60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 14份 ,离心分离血浆 ,即刻上机检测 ,然后将标本放置室温 ,分别于 4h、6h、8h重复检测 ,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标本放置 4h ,PT缩短 ( P <0 0 0 1) ,APTT无差异 ( 0 10 >P >0 0 5 ) ;放置 6h ,PT无差异 ( 0 2 0 >P >0 10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 ;放置 8h ,PT延长 ( 0 0 0 5 >P >0 0 0 2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4h ,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6.
李力  张珂  雷迅  李先梅 《华西医学》2002,17(3):368-369
目的:了解大隆中毒病人诊治过程中各血凝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涡流式密度测量原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初入院时检查结果PT延长,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PTT延长(P<0.05),治疗2-3天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5),临出院前三次检查PT,APT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3.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大隆中毒病人APTT延长,PT显著延长,是更敏感的指标,检测PT、APTT对于大隆中毒的诊断及判定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在术前(T0)、手术60min(T1)、无肝10rain(T2)、新肝5min(T3)和新肝120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rate)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分析Sonoclot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与T0比较,T3时ACT、APTT明显延长,PL明显升高,PLT及PF均降低(P〈0.05)。(2)ACT与APTT,凝血速率与FIB浓度在T0~T4明显相关(P〈0.05);PF与PLT计数在T0和T4明显相关(P〈0.05),而在T1~T3无明显相关性(P〉0.05)。(3)Soncolot能够及时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及低凝状态。结论: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能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作出较为快速、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临床实验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一步探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的实验监测价值。方法 对LMWH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62份血浆标本进行了APTT和抗—Xa的测定,观察不同抗—Xa活性水平的LMWH对APPT的影响。结果 当LMWH的抗—Xa活性在0.8-1.2U/ml时,APTT中度延长,当LMWH的抗—Xa活性大于1.2U/ml时,APTT明显延长。结论 当使用治疗剂量的LMWH,特别是剂量≥1mg/kg体重时,须常规监测APTT作为安全用药的实验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PT、APT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凝、离心、黄疸等实验前相关因素对测定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r)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方法本试验选取100名外科术前体检无异常发现的新生儿,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无血栓性疾病及出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肾、肝等重要脏器疾病。将此100名新生儿分为3组,分别为抗凝剂比例影响组(包括抗凝剂比例9:1组和抗凝剂比例校正组)、离心条件影响组[2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em)离心10min组;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组]、生理性黄疸影响组。利用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以上几个处理组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且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逐步优化实验条件。结果在相同离心条件下,抗凝剂9:1组的PT、APlTr明显延长。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的情况下,2000r/min(离心半径为10em)离心10min组的PT、APTT明显延长;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0min组中大部分标本PT、APTT正常,个别出现溶血的标本PT明显延长。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是新生儿检测胛、APTT的最适离心条件。在抗凝剂比例经过校正,25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离心15min的条件下,生理性黄疸组与无生理性黄疸组的胛、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处理新生儿血浆标本时,应进行抗凝剂比例校正,离心转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引起溶血,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离心速度,延长离心时间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生理性黄疸基本不影响PT、APTT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留置针(部位头皮浅静脉)肝素封管液对低体重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名0~12个月,体重1.5~5 kg低体重儿,以肝素(25μg/ml)2 ml封管液封管,分成两个时间段采血(采血部位均在四肢),做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一个时间为肝素封管后1~3 h,另一个时间为封管后24 h(期间未用任何药物)。结果:两个时间段患儿PT,APTT均有统计学意义,前段采血PT,APTT值明显长于24 h后采血值。结论:使用肝素封管液对低体重患儿凝血功能短时间内有很大影响,且随着置留针保留时间延长,影响会逐渐减小,在24 h后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