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患者不能使用面罩吸氧,此类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需要解决吸氧装具与气管切开外套管的连接问题.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常用以下几种方式吸氧:(1)使用鼻导管开放式供氧.一般采用舱内的一级供氧装置,开启流量计把鼻导管放在气管开口处给氧.这种方式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也是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缺点是:患者吸入的氧气混合大量的空气,不足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且氧气排放在氧舱内,造成舱内氧气浓度升高,从而带来安全隐患.(2)头罩吸氧 [1].这是一种高压氧舱专用供氧头罩,由有机玻璃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5年4月至12月于空气加压舱内共治疗24例气管切开及4例气管插管患者,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1~66岁,均为各种原因致脑损伤并深度昏迷者。所有患者呼吸较平稳,均给予气管导管吸氧法。供氧方法:①将一次性硅胶气管导管于气囊充气管根部剪断,尽量减小呼吸道死腔。注意切勿损坏气囊充气管,以备气管导管过细时能将气囊充气,避免漏气。②气管切开患者,应先取下气管套管的内套管,吸氧时将相应型号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外套管内,用力适度,以不漏气为宜,Y型管衔接在气管导管上。③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将Y型管衔接于气管导管上…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的患者不能按常规戴面罩吸氧,同时大部分自主呼吸力量较弱。因此,此类患者在高气压下吸纯氧就要有特殊的、安全的装置。目前国内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舱内吸氧,大致有以下3种方法:1.将气管套管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4~5ml,堵塞气管套管开口,然后戴面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15-01至2018-05收治并行气管切开的69例神经重症病例,按气管切开方式分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n=48) 组和常规气管切开(open surgical tracheostomy,ST,n=21)组,比较两组操作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波动及早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为(7.1±1.5)min,ST组为(13.5±4.9)min,ST组长于PDT组(P<0.05);ICP波动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差别无临床意义。结论 PDT对神经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ICP影响较ST无明显差异,操作时间更短,可作为首选气管切开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保持吸入高浓度的氧气.气管切开患者由于呼吸通道的改变,在空气舱内行HBO治疗时不能戴面罩供氧,常导致吸入氧浓度过低,影响疗效[1].  相似文献   

6.
7.
胡望林  胡陈  杨丽 《西南军医》2016,(6):504-506
目的:比较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与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对行气管切开颅脑疾病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77例行气管切开的颅脑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组(A组,n=40)和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组(B组,n=37)。比较两组气道湿化后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比较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湿化程度。结果 A组气道湿化后SpO2、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气道湿化后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气道湿化程度I度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而Ⅱ度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如何方便有效的吸氧,提高资源利用度,为指导高原人群有效地吸氧寻求依据.方法 利用指氧饱和度检测仪对高原守防官兵以不同方式、不同流量吸氧后的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在同等吸氧浓度(2-4L/min)的情况下,双鼻孔较面罩吸氧可使血氧饱和度平均提高0.4%-0.9%,较单鼻孔吸氧提高0.9%-1.2% 面罩吸氧较单鼻孔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0.3%~0.5%.结论 针对高原保健双鼻孔吸氧更为有效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切开(early tracheostomy,ET)与晚期气管切开(late tracheostomy,LT)对重型脑外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行气管切开需长时间机械通气、GCS<9分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67例.依据口插管机械通气时间≤7d为ET组81例,>7d为LT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特征、PDT前后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PDT后住ICU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创伤指数和开颅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T组显著缩短了PDT前机械通气时间[(5.16±1.33)d∶(11.64±4.25)d,P<0.01)]、PDT后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5.0d∶17.0d,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8.0d∶26.0d,P<0.05)以及PDT后住ICU时间(中位数16.0d∶21.0d,P<0.01)和ICU住院时间(中位数21.0d∶32.0d,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死亡率(17%∶14%,P>0.05)和住院死亡率(25%∶2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ET组60d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和ICU住院率较LT组显著降低.结论 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可行早期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0.
徐晶  徐世翔 《武警医学》2016,27(1):83-84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最初仅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已有很大的扩展。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临床上需要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床边气管切开较以前明显增多。笔者收集1989-10至2014-12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实施床边气管切开1416例,对床边气管切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NIV)期间高浓度吸氧的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常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的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经低吸氧浓度(FiO2,<0.5)NIV治疗病情稳定后,将FiO2,增加到1.0并持续40分钟,观察实验前后潮气量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Glasgow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和指脉氧(SpO2)的变化.结果: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在NIV期间高FiO2吸氧后,PaO2由(83±14) mmHg显著增加至(165±41) mmHg(<0.001),SpO2由(92.4±3.1)%显著增加至(97.8±1.9)%(<0.001),而PaCO2实验前后分别为(72±15) mmHg和(72±1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36),潮气量、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Glasgow评分等参数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NIV治疗期间,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短期增加FiO2不会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179例气管套管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气管切开是一常用手术,适应证广泛。由于呼吸机的使用,提高了对多种疾病的抢救能力。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179例危重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积累了部分对预防气管套管相关并发症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于烧伤病人施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问题,目前有着宽窄的不同意见。为了探讨适应证的合理范围,现将我院1958~1963年共收治的烧伤病人1,009例,其中施行气管切开者20例,加以分析,并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燕  杨燕 《西南军医》2009,11(5):1005-1006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术常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格气道管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挽救和延续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多人空气加压氧舱内接受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人工气道患者不能佩戴面罩,如何解决这类患者HBO治疗时的吸氧问题,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报道,人工鼻又称热湿交换器已有效用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的HBO治疗中[1-2],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费用高,在临床普遍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将定量雾化器应用于在常规多人氧舱内行HBO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属于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患者常需要气管切开。高压氧具有提高血氧分压,修复和激活脑干网状结构等作用,是昏迷促醒的重要方法。高压氧治疗时特殊的高压密闭环境,以及患者气管切开状态,对护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近几年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高压氧科共进行了82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无护理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61例战时气管切开术急诊诊治经过,总结出救治中的经验教训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危重伤病员常并发呼吸道梗阻,要求紧急气管切开.我科自1966年初至1989年底救治危重伤病员中共作紧急气管切开135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135例中包括头颈部烧伤、热气吸入损伤呼吸道粘膜15例,咽喉、气管严重创伤45例,胸部外伤及胸部大手术后18例,颅脑重型损伤及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21例,一氧化碳中毒深昏迷7例,多发性神经根炎3例,颌面外伤及颌面肿瘤手术前后15例,小儿先天性喉喘鸣伴感染3例,麻醉意外2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逐步提高,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气管内息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长期人工气道的并发症,临床处理较为棘手[1].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2019年8月收治1例高龄气管切开患者合并气管内炎性息肉,因家属拒绝介入治疗,尝试选择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