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识别电石制聚乙烯过程中粉尘危害分布情况,探讨粉尘职业危害接触限值的超标岗位和场所的危害分级及防控措施。方法 2017年9—10月,依据与粉尘相关职业卫生检测和危害分级标准、规范,对粉尘危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乙炔工序电石粉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合格率为50.00%,聚氯乙烯工序聚氯乙烯粉尘C_(TWA)检测合格率为100.00%;乙炔工序电石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检测合格率为47.10%,聚氯乙烯工序聚氯乙烯粉尘总尘C_(STEL)检测合格率为94.10%。粉尘接触超标岗位粉尘作业危害分级均为I级,作业场所粉尘危害分级除3#细破碎厂房危害分级为Ⅱ级,其余粉尘超标作业场所危害分级均为I级。结论电石制聚氯乙烯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性粉尘危害为电石粉尘和聚氯乙烯粉尘,且电石粉尘、聚氯乙烯粉尘浓度均存在超标的现象,其中电石粉尘接触浓度超标情况严重,需加强粉尘危害管控,持续改进粉尘危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前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084-1086
目的对某氯碱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评价,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电石粉尘、聚氯乙烯粉尘、氯气、氯化氢、氢氧化钠、硫酸、氯乙烯、氨、硫化氢、二氯乙烷、噪声等;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石粉尘浓度部分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场所噪声有超标现象,6个工种8h等效A声级噪声测量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性毒物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粉尘、噪声危害程度比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水泥生产行业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泥生产过程中存在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为了解水泥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危害状况,有利于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及健康监护,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我们于1997年4月对安阳市水泥生产行业职业危害进行了调查。1 内容和方法1.1 生产性有害因素测定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对产生有害因素的作业环境进行工生监测,对粉尘浓度、分散度、粉尘中游离SiO_2(二氧化硅)含量及噪声强度等分别进行测定。1.2 健康体检 对接触有害因素的工人健康体检,检查项目按职业性体检的有关要求进行。2 结果2.1 生产性有害因素测定结果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分别对各工序作业环境进行了粉尘浓度及噪声强度测定。结果为粉尘浓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某高原地区聚氯乙烯(PVC)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并进行采样分析,为高原地区同类型生产装置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病现场调查等方法对该装置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和毒物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11个检测点氯乙烯超限倍数超标,合格率为64.5%;4个工种岗位为噪声作业,其中2个工种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合格率为77.8%。结论 PVC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严重,存在氯乙烯浓度超标现象,建议企业加强设备巡检,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分析某化工企业离子膜烧碱装置、聚氯乙烯装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关键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和综合分析法对本项目进行评价。结果离子膜烧碱装置、聚氯乙烯装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聚氯乙烯粉尘、其他粉尘(电石)、氯乙烯、1,2-二氯乙烷、氯、氢氧化钠、硫化氢、磷化氢、氯化氢、氯化汞、硫酸、磷酸、一氧化碳、噪声、高温。检测结果表明,其他粉尘(电石)的浓度超标岗位2个,噪声40 h超过85 dB(A)岗位15个。结论企业应改进粉尘作业场所的防护设施,加强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了解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以及分布,为配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依据.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该企业氯乙烯、二氯甲烷、氨、氢氧化钠、氯化氢、PVC粉尘均符合现行的职业卫生限值;部分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83.3%.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某电石乙炔法生产聚氯乙烯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分析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检测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有害因素共23种,其中粉尘检测点位22个,合格点位14个,合格率63.64%;检测化学毒物16种,共计78个点位,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检测涉及79个点位,噪声个体检测19个工种,合格率为89.5%;照明、紫外线辐射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煤尘、矽尘、其他粉尘(电石粉尘)、氯乙烯、一氧化碳、氯化氢、氯气等是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程度十分严重,应通过工程技术改造,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王志翔  刘磊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426-2427
[目的]研究锌冶炼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对某锌冶炼厂的作业环境进行检测,检查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该锌冶炼厂的部分作业场所中检测到粉尘、噪声、金属汞、三氧化硫、镉及化合物超标.部分工人体内发现镉和汞蓄积量超限,而且与相关职业有害因素的分布一致.[结论]锌冶炼作业过程中可造成金属汞、镉在人体内的蓄积,其蓄积程度与职业性接触机会和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公司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性有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制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有效对策。方法采取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铅尘、铅烟、硫酸、石墨尘、煤尘、锰尘、噪声等。经检测粉尘浓度范围在0.6~10.7 mg/m^3,分片区石墨尘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超标。化学毒物铅烟浓度范围在0.004~11.629mg/m^3,铅尘浓度范围在0.004~13.637 mg/m^3,所有测点的TWA均超标。硫酸浓度范围在〈0.14~2.20 mg/m^3,化成区水洗作业点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超标。噪声检测铅粉车间熔炉区噪声超标,最大值达到97.9 dB(A)。80%工作场所照度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根据检测结果确认,粉尘的关键控制点是分片作业。化学毒物的关键控制点是合膏、化成、固化、包装、焊接、铸条作业。物理因素的关键控制点是铅粉机打磨时的噪声。结论该企业铅尘、铅烟TWA浓度均不同程度地超过职业卫生限值,属职业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必须进行整改。应增加生产厂房,改善设备布局空间,有效运行防尘防毒设施,防止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某电解锰企业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本省某电解锰生产企业为对象,了解电解锰生产工艺流程,辨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调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使用和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各主要作业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强)度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性有害程度及防护设施的效果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结果该电解锰企业工作场所中工人接触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为:粉尘、硫酸酸雾、锰及其化合物、氨、二氧化硒、二氧化碳、重铬酸钾、噪声等8种。在检测的工作场所中,氨、二氧化硒、二氧化碳、重铬酸钾4种毒物的空气中浓度均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矿石粉碎和极板剥离岗位Leq(A).8 h超过85 dB(A);制液车间空气中硫酸酸雾浓度为11.9 mg/m3;磨粉收料和加料浆化岗位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为0.304 mg/m3和0.352 mg/m3;磨粉收料转运、投料浆化和制液槽面岗位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浓度分别为18.6、37.0、18.7 mg/m3。结论该企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关键控制因素是粉尘、噪声、硫酸酸雾和锰及其化合物;关键控制点是磨粉工序、制液加料工序和金属锰剥离工序。该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跑冒滴漏严重;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较低,工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