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报的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女性性别构成比分别为45.9%、54.1%,18岁以下儿童4例(6.6%),18~60岁成年人39例(63.9%),61岁以上患者有18例(29.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49例(80.3%)为主。其中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头孢菌素类25例(41.0%)、喹诺酮类11例(18.0%)。6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32例(占52.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13例(占21.3%)。结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大;临床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选择适当的品种和给药途径,防止在成人和老年人中滥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郑海燕 《首都医药》2012,(24):37-3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5月我院各科室上报的27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统计并分析抗菌药物所致ADR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分析不同给药途径ADR发生的情况,比较各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人体系统的损害和临床表现。结果抗菌药物所致ADR中男137例(49.6%),女139例(50.4%),男女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R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0.1%、39.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中,前三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约占43.1%)、喹诺酮类(约占25.4%)、林可霉素类(约占14.9%)。结论抗菌药物会引发人体各大系统的损害,医院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减少抗菌药所致的ADR。  相似文献   

3.
杨俐 《上海医药》2012,33(4):27-28,31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0年1月至12月药品不良反应(ADR)110例报告,进行归类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8%,抗菌药物占61.8%,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为主.结论:社区医生要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并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磷霉素致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较高,毒性较低,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注射用磷霉素应用于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注射用磷霉素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上报的抗菌药物ADR共计10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首位;大多数ADR均在用药30min内,特别是用药10min内;ADR主要由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其中头孢曲松钠和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程征 《海峡药学》2016,(5):227-228
汇总我院2014年~2015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18例,数据完整、准确、可靠,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中进行分类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18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女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男性.18岁以下儿童为药品不良反应高发人群,其次为60岁以上老人.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注射用抗菌药物,其次为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累积全身各个器官,其中以皮肤及附件器官变态反应最为多发,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强注射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着重加强儿童及老年人的用药监护,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 老年人由于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变化,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可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曾有文献报道对某医院1160例住院病人进行了药物不良反应调查,60岁以上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60以下仅为6.3%。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有多种。因此重视各种药物对老年人的影响,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对老年人健康长寿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研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14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归纳总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结果 14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中,≥60岁发生率最高占52.86%;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92.86%);头孢菌素类药物(30.00%)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25.00%);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43%),其次是消化系统(17.14%)及神经系统(12.86%)损害。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临床中使用抗菌类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从某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抗菌类西药治疗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该组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方法同不良反应关联性及累及脏器情况。结果:96例患者中,共2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6%。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其他年龄段患者比较,明显较高(P0.05),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其他抗菌类西药应用患者比较,明显较高(P0.05),静脉给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其他给药方法比较,明显较高(P0.05),累及皮肤及附件患者同其他脏器比较,明显较多(P0.05)。结论:抗菌药应用需要确保合理性,尽量减少静脉给药,老年人用药需加强观察,确保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景娴 《齐鲁药事》2001,20(3):30-31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入 ,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已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 ,常见老年人因用药的不合理性造成病情延误 ,甚至丧失生命 ,为了提高老年疾病的药物治疗水平 ,现就本人积累的知识 ,浅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用药的合理性。1 老年人对药物反应的特点老年人由于生理、生化等内环境的变化 ,机体处置药物能力下降 ,再加上老年人多病共存、多药同服 ,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据某医院 116 0例住院病人调查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1% ,其中 6 0岁以上者发生率为 11 5 % ;6 0岁以下者 6 3%。故老年人用药应考虑其特殊性。1 1老年人肝血流量减…  相似文献   

11.
陆伟 《海峡药学》2016,(2):259-260
目的:探讨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安全用药。方法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43例老年病人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出现103起老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1%。其中女57例(55.34%),男46例(44.66%),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有77例,较50~60岁年龄段发生率高(P<0.05),女性发生率比男性高(P <0.05)。结论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带给老年患者的伤害,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医院上报ADR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392例,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结果在ADR年龄分布中,老年人占多数,构成比最大;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的不良反应最多;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道损害。结论临床需要重视抗菌药物ADR,加强对抗菌药物AD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徐梅  李晓玲  林新 《抗感染药学》2021,18(1):114-116
目的:分析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650例资料,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对患者年龄段的影响。结果:650例出现ADRs的患者中,经分析发现年龄段在50~75岁之间患者抗菌药物ADRs发生率为最高;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西丁为引发ADRs的主要抗菌药物;恶心、瘙痒和皮疹为抗菌药物致相关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结论:抗菌药物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大多为不合理使用所致,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ADRs发生的症状,合理配伍,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通过对其报告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各科室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收集到的抗菌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有无过敏史)、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累及组织器官、不良反应的表现等)。结果 18岁及以下、5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患者,有既往过敏史,给药类别为头孢类、青霉素类以及氟喹诺酮类,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不良反应发生位置主要位于皮肤及附件。结论抗菌药物药物使用过程中,年龄、既往过敏史、药物类别、给药途径等都会对不良反应的发生造成影响,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累及多系统、结构,要把握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社区医生规范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2010年本中心发生的99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联合用药、抗菌药、静脉给药ADR的发生率分别为89.90%、46.47%、54.55%;ADR表现以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可有效地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吴李卿 《江西医药》2005,40(1):36-37
老年人的某些生理改变可引起药物动力学的改变和药效学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较高。有学者调查了1600人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现60岁以下的发生率为6.3%(52/887),而60岁以上的人为15.85%(113/713)。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应根据个体的生理状况及心、肝、肾功能等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并进行严密观察,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的昌盛、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的某些改变,代谢药物的能力与青年人有明显的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多。据统计,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青年人的7倍,所以,老年人用药一定要谨慎。  相似文献   

18.
许多研究说明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要较年轻人常见得多。其中一个研究指出:在59岁以下的住院病人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而在大于60岁的病人中发生率为11%~21%。在老年人,药源性疾病也是住院的一个重要原因。譬如,在英国老年医疗机构的1,998名住院病人中,有10%以上的病人是以药物反应入院的。  相似文献   

19.
陈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382-383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均构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临床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不合理配伍、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几个方面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杨艳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46-447
抗菌药物应用范围颇广,可涉及到各临床科室。提高医院疗效,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就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细菌耐用性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所以,医师应从两个方面考虑如何选择抗菌药物:①药物抗菌效果:据药物动力学指标以及抗菌药物对感染菌的活性。②不良反应:由于抗菌药物频繁更新,致使临床医师无法做到很快地全面了解药物特点,不能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日益增多。所以,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