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冠状动脉心肌桥诱发心绞痛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静 《临床误诊误治》2008,21(2):19-20,F000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诱发的心绞痛诊断策略.方法:本例以活动后胸痛进行性加重入院,心电图检查见ST段压低、T波倒置,并有动态改变,曾考虑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疗效不确切,心肌醇正常.病人在位院期间再次出现气短、胸痛,心电图V1-4导联ST-T动态改变,曾怀疑肺栓塞,但血气分析、D-二聚体结果正常,CT肺动脉造影除外肺栓塞.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为左前降支心肌桥.结论:对于心肌桥诱发的心绞痛,应用冠状动脉造影不仅是最简捷、准确的确诊方法.而且有助于与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鉴剐.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临床特征、易患因素及治疗.方法 对9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收缩期狭窄程度判定心肌桥.结果 在968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人群中,共检出24例心肌桥,检出率2.48%.主要发生于左前降支(LAD).5例在心肌桥近端有粥样硬化占20.8%,与脉压、Nobel分级有相关.高血压患者心肌桥检出率为3.2%,非高血压患者心肌桥检出率为1.0%(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异性诊断方式.高血压患者易患心肌桥,严重的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同时心肌桥有促发或加速其前段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CFI)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分析前降支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连续110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ICD)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的11例患者和9例正常者(对照组)利用CFI检测基础状态和经静脉注射腺苷140 μg·kg-1·min-1达到最大充血反应状态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计算CFVR,并与ICD测值比较,分析CFI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心肌桥的发生率为10%.7例患有稳定心绞痛.9例肌桥位于前降支中段,2例位于中远段.2例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80%,其中1例同时合并回旋支狭窄(90%);9例CA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IVUS显示前降支无明显斑块.CFI测量9例(病变组)无冠状动脉明显狭窄患者前降支远端冠状动脉血流,通过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计算的CFVR与ICD测值的回归方程为Y=0.87 X+0.39,相关系数为0.81(P<0.001).心肌桥组最大充血反应状态下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CFVR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FI是一项准确测量CFVR的方法,心肌桥患者CFVR减低,可能是导致患者心绞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朱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78-1279
覆盖在心肌表面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y.oeardialbridge),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删脚coronaryartery)。这种冠状动脉特殊的走行变异致使心脏收缩期该段冠状动脉受到挤压而出现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心率失常、心肌梗死,严重时可导致猝死。长期以来对心肌桥的诊断主要依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本研究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旨探讨多层螺旋CT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ICD)对照,分析冠状动脉血流显像(CFI)测最前降支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和血流速度储备(CFVR)变化.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和ICD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且无明显狭窄患者9例(心肌桥组)和健康者9例(对照组),利用CFI检测基础状态和经静脉注射腺苷140μg·kg-1·min-1达到最大充血反应状态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分别通过舒张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DV)、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MDV)和平均峰值血流速度(APV)计算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与ICD测值相比较,分析CFI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CFI测量心肌桥组和对照组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端血流,心肌桥组中6例CFI频谱表现为"拇指征",其测值与ICD测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54x 1.22、y2=0.55x 1.08和y=0.87x 0.39,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0.70和0.81(P<0.01).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参数中年龄和基础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桥组最大充血反应状态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CFVR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FI是一项准确测量CFVR的方法,通过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计算CFVR,测值准确且简便,可广泛用于临床;CFVR的减低,可能是导致心肌桥患者心绞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53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冠脉造影术的普及开展,发现心肌桥并不少见。有学者认为心肌桥属于先天的良性病变,预后良好[1],但也有研究指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现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1 78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53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疑诊为冠心病而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1780例患者中,检出心肌桥53例,男3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7&#177;7.8)岁。有吸烟史26例(49.06%)、合并高血压22例(41.51%)、血脂异常23例(43.40%)、糖尿病15例(28.30%)。所有患者均有劳累后程度不等的胸闷、心悸等不适感,表现为典型胸痛16例(30.19%),不典型胸痛37例(69.81%)。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造影常规采用蜘蛛位(左前斜45、足位30)、左肩位(左前斜45、头位30)、头位(正头位30)、右肩位(右前斜30、头位30)、肝位(右前斜30、足位30)5个投照体位。右冠状动脉常规采用左前斜45、右前斜30 2个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心肌桥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将1997年~2001年期间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149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101例。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101例中98例有心绞痛样表现,55例EKG有ST-T改变,EKG改变及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率与收缩期狭窄程度无关。心肌桥本身无特殊阳性体征和心超表现,不导致EF值降低。心肌桥检出率6.74%,发生在左前降支者99%,以中远段居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结论:心肌桥在冠脉造影中并非罕见,心肌桥与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药物治疗可选用β-R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手术方式有心肌桥松解术和冠脉旁路移植术。支架治疗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病人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进行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 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从该1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检出率为1.73%.患者多以不典型的活动后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其中合并冠心病5例,伴肥厚性心肌病5例,伴右位心1例.在接受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测的8例患者中,阳性率为87.5%.造影显示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单一心肌桥,在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有4例,50%~75%的有11例,>75%的有4例.治疗上予口服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总有效率为94.2%.结论:(1)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2)心肌桥可继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的心率变异性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郁青  杨志健  陈春  涂静  张馥敏  曹克将 《临床荟萃》2003,18(21):1210-1214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与QT离散度 (QTd)检查 ,来了解冠心病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心肌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心绞痛患者 12 1例 ;心肌梗死患者 5 0例 ;冠脉造影正常者 75例。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 1天内晨 8∶30~ 10∶30用EPX采样机采样 5分钟心电图 ,经计算机处理得到HRV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 ;而QTd的测量则是在同一时间 ,同一安静检查室内同时记录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纸速 5 0mm/s) ,通过手工测量、计算得到QT离散度和校正的QT离散度结果。结果 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QTd和QTcd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显著延长 (P <0 .0 5 ) ;且心肌梗死患者QTd和QTcd较心绞痛者亦明显延长 (P <0 .0 5 ) ;心肌梗死的HRV指标超低频段功率谱密度 (ULFP)、极低频段功率谱密度 (VLFP)、低频段功率谱密度 (LFP)、高频段功率谱密度 (HFP)、总频谱密度 (TP)、窦性R R间期的标准差 (SDNN)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心绞痛患者显著减低 (P <0 .0 5 ) ;其中心绞痛组的HFP、LFP、SDNN亦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P<0 .0 5 ) ;3组的QT离散度与HRV均有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与心肌电稳定性受损 ,心肌梗死患者更加明显 ;冠心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百分比(PSN)等于或大于75%者的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例(11/13)和严重程度[0~3(2)]均大于PSN小于75%者[(1/6)和1~0(2)],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与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 (EC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10 %。ECG诊断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80 %。ECG表现前壁缺血改变以左主干、左前降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缺血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 3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以单支、轻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以多支血管中、重度病变为主 ;静息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以多支血管 (均有左主干 )、重度或完全血管闭塞病变为主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 ,可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 ,改善临床近期预后 ,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应尽早行CAG检查 ,对ACS患者早期正确诊断 ,了解病变血管部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以利于及时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20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N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患者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CD163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CD163在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91.18±7.29)mfi、(67.18±6.12)mfi、(39.26±5.37)mfi和(22.78±4.67)mfi;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MI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N组(P〈0.001)。UAP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N组(P〈0.001)。SAP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组(P〈0.001)。各组CD163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57,P〈0.01)。AMI组、UAP组Ⅱ型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AP组,Ⅰ型、Ⅲ型斑块发生率显著低于SAP组(P〈0.01)。Ⅱ型斑块易破裂。CD163及hs-CRP水平在Ⅱ型斑块组显著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P〈0.01)。结论: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它可反映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程度,Ⅱ型斑块患者CD163表达显著增高,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中、高危险组主要表现为静息心绞痛,低危险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闭塞10例(37%),右冠状动脉闭塞7例(26%),左回旋支闭塞6例(22%),合并多支血管病变23例(95.8%)。心电图ST段异常14例(58.3%)。62.5%的患者进行经皮冠脉血运重建术。结论:不伴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心电图ST段异常是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正成为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心肌桥误诊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有症状心肌桥的临床特点 ,探讨心肌桥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 1993- 0 1/2 0 0 0 - 0 5 98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 15例心肌桥病例 ,对比其出入院诊断、ECG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 :心肌桥的初诊误诊率为93.3% ,误诊为冠心病者 1例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者 3例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者 9例 ,冠心病陈旧下壁心肌梗塞者1例。前降支近中段心肌桥患者 12例 ,前壁缺血占 3/12 ,前侧 下壁缺血占 6 /12 ,侧壁缺血占 1/12 ,下壁缺血占 2 /12。右冠心肌桥患者 3例 ,侧壁缺血占 2 /3,下壁缺血占 1/3。 15例心肌桥患者中有 14例硝酸酯类治疗无效。结论 :心肌桥患者常在中年以后出现酷似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 ECG表现 ,临床确诊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无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无心肌梗死发生的23例患者(无心肌梗死组)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有明显临床心肌梗死证据的27例患者(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在高血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心肌梗死组在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心绞痛史等方面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无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较心肌梗死组多,侧支循环建立较好。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要低于心肌梗死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中,部分患者可无心肌梗死表现。除年龄、性别等不可控制因素外,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部分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无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较长的心绞痛史,冠状动脉病变弥散,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所以在某支冠状动脉病变发展到完全闭塞时可不表现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尔硫[艹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前围手术期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06例围手术期心绞痛患者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指数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82例(77.4%)用药期间未再发作,另有24例(22.6%)仍有心绞痛发作,但程度减轻。用药1、24和48h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肌耗氧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均下降(均P〈0.05)。无一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前围手术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尔硫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前围手术期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围手术期心绞痛患者静脉应用地尔硫,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指数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82例(77.4%)用药期间未再发作,另有24例(22.6%)仍有心绞痛发作,但程度减轻。用药1、24和48h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肌耗氧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均下降(均P<0.05)。无一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前围手术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变异性心绞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书芳 《临床医学》2011,31(3):37-3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变异性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我院确诊的70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Marquette Holter心电监测仪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中ST段、T波、室性早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10例,轻度狭窄15例,中度狭窄37例,重度狭窄8例,而且阵发性ST段抬高的高度、持续时间与冠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常规心电图对变异性心绞痛的检测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准确完整地记录变异性心绞痛发作的全过程,对诊断变异性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在冠状动脉痉挛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2019至2020年在东莞康华医院行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痉挛的典型病例5例,对其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负荷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三磷酸腺苷的剂量用法和出现阳性结果时室壁运动及心肌灌注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对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在冠状动脉痉挛诊断中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5例患者中,4例最大耐受剂量为240 μg/(kg·min),1例最大耐受剂量为220 μg/(kg·min)。前4例患者在停药后9~11 min出现阳性反应,后1例患者仅停药3 min即出现阳性反应。左心室壁受累节段最多者高达6个(病例1),最少3个(病例2,3)。5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为轻度以下狭窄。超声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一致程度较高的2例,一般的2例,不一致的1例。5例患者均在延迟恢复期方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节段运动和灌注异常;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异常先于心电图ST-T改变和心绞痛症状发生,5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胸痛症状。 结论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造影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在超声造影条件下能很好观察到心肌运动及心内膜灌注异常,即心肌缺血,早期发现心肌运动异常并及时停药可确保检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变化与冠心病(CA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疑为CAD患者84例,分别行生化检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6)、稳定型心绞痛组(n=9)、急性心肌梗死组(n=20)、阴性对照组(n=9),对比组间血脂指标与NEFA是否存在差异分析,CAD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风险与造影特点。结果 CAD组NEFA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NEFA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后NEFA≥0.415mmol/L组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NEFA0.415mmol/L组的2.61倍,95%CI:1.33~5.02,P0.05;不同水平的NEFA患者GENSINI积分、狭窄冠状动脉支数与3支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患者血浆NEFA出现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升高明显,但其与病变程度相关性未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