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TPN)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K-ras 基因突变状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度.方法 收集上海长海医院3例ITPN,并综合文献报道的16例资料,分析它们的临床表现、肿瘤的大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表型、K-ras基因突变状况,并与81例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肿瘤(IPMT)进行对比.结果 3例ITPN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43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2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尾部;镜下表现为导管内实性团块,排列呈腺管样及筛孔状,细胞核中至重度异型,1例伴有浸润性导管腺癌成分并见胰周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上皮标志物细胞角蛋白均阳性表达,部分肿瘤细胞p53阳性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HR、NSE及黏蛋白家族中的MUC2、MUC5AC均阴性表达,未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IPMT的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可见筛孔结构;大部分细胞为黏液上皮或含较多杯状细胞(肠型),少部分为嗜酸性上皮(嗜酸细胞型)和立方上皮(胰胆管型);MUC2和MUC5AC表达阳性,K-ras基因突变发生率约50%.结论 ITPN是一种新的胰腺肿瘤类型,具有与IPMT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间叶细胞肿瘤,过去常被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瘤。目的:探讨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其中131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43例GIST中,恶性占71.3%,交界性和良性分别占23.8%和4.9%。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Dll7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和85.3%。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74.0%和54.6%;恶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交界性和良性患者(44.0%对88.9%和100%,P〈0.01);接受根治性切除术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局部肿瘤切除者(67.9%对38.5%,P〈0.01)。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肿瘤大小、细胞核分裂像、肿瘤性质和手术方式是GIST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GIST的认识,正确诊断,合理采用手术治疗,对改善GIsT患者的预后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观察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例SPTP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以5例胰岛细胞瘤为对照(其中3例为非功能性,2例为功能性).结果:14例SPTP患者中男女比例1∶6,平均年龄28岁,瘤体平均直径7.25 cm,包膜均完整,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状区,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而形成的假乳头状突起为特征性组织学改变.E-Cadherin、嗜铬素A均为阴性;β-Catenin在细胞核100%表达阳性,胞质阳性率为78.5%(11/14),细胞膜均为阴性;CD10表达阳性.结论:SPTP是好发年轻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有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β-Catenin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5例SH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12种免疫组化标记: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AE1/AE3)、表面活性蛋白-B(SP-B)、波形蛋白(Vimentin)、内皮细胞(CD31)、Ⅷ因子相关抗原(Ⅷ因子)、S-100蛋白、嗜铬素(CgA)、突触素(Syn)、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间皮细胞(MC)。结果:肿瘤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4种组织形态构成,瘤细胞主要由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组成。2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AEl/AE3、SP-B仅在立方细胞中表达。结论:SHL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SP-B、EMA、Vimentin和AE1/AE3的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S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张尧  张锴  马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12):2802-2806
目的 研究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4(FAT4)在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索FAT4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79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T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FAT4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FAT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低表达率为72.15%(52/79),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率为21.52%(1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背痛在FAT4蛋白低表达和高表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P=0.042)。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在FAT4蛋白低表达与高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43、4.925,P值分别为0.003、0.026)。Spearman相...  相似文献   

6.
张莘 《山东医药》2007,47(3):56-57
回顾性分析10例实、囊性乳头状胰腺癌(SPCP)的临床病理特征。SPCP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以上腹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手术可完全切除,预后良好。病理检查肿瘤多为囊性、实性区并存,易误诊为囊腺癌和无功能性内分泌肿瘤。认为SPCP有别于普通的胰腺癌和胰岛细胞瘤,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理实体。  相似文献   

7.
青年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为民  朱寿兴  章烨 《山东医药》2010,50(28):78-79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收治大肠癌患者810例,其中青年大肠癌60例,按照1∶2比例选择中老年大肠癌120例设为对照,比较两组临床及病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首发症状至确诊迟,Dukes分期C、D期比例高,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少,转移多,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青年大肠癌临床及病理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临床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只要条件许可应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李赟  王新允  李芳  刘娟  黄曦 《山东医药》2009,49(48):79-80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材料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1980~2008年临床外检病理档案中泌尿系统肿瘤病例,应用SPSS 11.5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 a间泌尿系统良、恶性肿瘤均呈上升趋势,良、恶性肿瘤好发部位均为膀胱,其次是肾脏;肾癌平均发病年龄低于膀胱癌.恶性肿瘤中膀胱、肾盂、输尿管和尿道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尿路上皮癌,肾脏为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膀胱良性肿瘤主要为内翻性乳头状瘤,肾脏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29 a来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膀胱恶性肿瘤呈上升趋势,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是一种并非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近年报道的例数明显增多。目的:总结SPNP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13例SPN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T)、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CD56、CD10、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等的表达。结果:526例胰腺肿瘤患者中,13例(2.5%)诊断为SPNP,男女比例为1∶5.5,平均年龄31.5岁,瘤体平均直径8.0cm。术前影像学诊断SPNP者6例(46.2%)。组织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结构。影像学显示4例浸润血管和周围组织,其中1例发生肝转移。免疫组化示α1-AT、α1-ACT、波形蛋白均呈阳性,11例NSE阳性,无胰岛素和胃泌素阳性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SPNP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价值,手术治疗对SPNP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和总结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近6年间手术治疗的卵巢转移性肿瘤共37例,分析其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 卵巢转移性肿瘤发病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43.6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多以附件包块伴有腹水为主要特征,占45.9%(17/37),癌细胞检出率高达64.7%(11/17).双侧卵巢发生有24例,占64.9%(24/37).临床误诊率高达59.5%(22/37).肿瘤组织形态多数以印戒细胞癌和腺癌结构为主要表现.来源部位胃肠道肿瘤占75.6%,子宫内膜样腺癌占16.2%.结论 卵巢转移性肿瘤以胃肠道肿瘤转移最为常见,确诊需病理特征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女性胃肠癌手术史者,需密切随访,警惕卵巢转移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及大量TIL与各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70例结直肠癌中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并分析对比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81.9%的结直肠癌中可见淋巴细胞散在分布, 数量少, 18.1%却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并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 大量的TIL部分侵入肿瘤实质而部分位于肿瘤组织周围.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是由CD3+ T细胞、CD20+、CD79α+B细胞、浆细胞和CD56+NK细胞构成, 其中细胞毒性TIA-1均有较高的表达, 并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 = 4.954, 11.240及12.768; P = 0.026,0.001及0.000).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TIL的病理形态差异较大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 在结直肠癌中伴有大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存在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物,腹痛,上腹不适等,无特异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组2例均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经验. 方法 收集北京肿瘤医院及北京医院2009年至2014年收治的4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结果 本组患者42例(97.6%)以乳腺肿块起病,Ⅰ期和Ⅱ期患者为32例(74.5%),Ⅲ期和Ⅳ期患者为11例(25.5%).40例(93,0%)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3例(6.9%)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以年龄70岁分层,大于70岁和小于70岁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差异,但3例HER-2过表达患者均小于70岁.手术治疗患者占38例(88.4%),其中雌激素受体阳性接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32例(74.4%).随访时间6.1~5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7例(16.3%)患者出现复发转移. 结论 男性乳腺癌确诊时分期较晚,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在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为3.0%~8.0%,故IMPC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鉴于其脉管侵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及较高的局部复发率,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索其病理学机制和诊疗方案。该文就乳腺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中神经内分泌(NE)细胞的生物学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光镜、组化、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对189例各组织学类型胃癌的 NE 细胞进行观察,并对其中127例患者进行随访。85例检出 CgA 阳性癌细胞(45.0%)。其中73例进一步做各类激素抗体检测。结果所采用的9种激素抗体在胃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85例检出 CgA 阳性癌细胞,其中49例表达2种及以上激素。NE阳性癌细胞多出现在分化差的胃癌组织学类型中(P<0.01)。某些激素种类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关系较密切。BOM、CT(P<0.01),GSAT、5.HT(P<0.05)多存在于分化差的癌中。不同的 NE 细胞其 NE 颗粒形态不同。NE 阳性胃癌组40例的淋巴结转移癌灶中19例有转移 NE 阳性细胞,其中13例 HCG 表达阳性(68.4%),明显高于其他激素的阳性表达(P<0.01)。NE 细胞阳性胃癌患者组存活率为38.9%;阴性组52.7%。4例 HCG 阳性胃癌患者随访12—29个月全部死亡,而7例生长抑素阳性胃癌患者随访33-66个月还有5例存活。结论胃癌中某些 NE 细胞在分化差的癌中检出率较多,不同种类的激素对胃癌侵润转移及预后可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 经血清学、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排除甲一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明原因肝炎患者对其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97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5例(15.5%)。病变的特点是小叶内3区为主的大泡性脂肪变性,邻近的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小叶内有弥漫的单个核和分叶核细胞浸润,以及窦周纤维化。肝组织的病变按Brunt标准进行了分级和分期后,计有7例GlS1,3例G2S2,4例G1S1,1例G3S2。其中14例患者有轻—中度的转氨酶升高,10例有高脂血症,8例患有糖尿病,9例于B超下检出脂肪肝。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原因不明性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8.
背景:许多肿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蛋白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然而关于FGF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研究FGFR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2例胃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不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GFR4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8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81例(44.5%)FGFR4蛋白表达阳性,FGFR4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侵犯、血管侵犯均无关。FGFR4阳性与阴性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在高分化、T1+T2期或伴有远处转移的胃癌中,FGFR4阳性者的预后明显差于FGFR4阴性者(5年生存率:47.0%对62.1%,P=0.036 8;5年生存率:54.5%对78.6%,P=0.041 3;中位生存期:5个月对15个月,P=0.040 5)。结论:FGFR4阳性表达尚不能作为独立指标判断胃癌预后,但在高分化胃癌、T1+T2期胃癌或伴有远处转移的胃癌中,FGFR4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外科切除的SFTP患者进行临床、影像、病理学比较分析,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术后随访。结果11例中男6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35—73岁(平均53.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等局部压迫症状,5例伴胸腔积液。3例电视胸腔镜(VATS)下切除肿块,2例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切除肿块,6例开胸切除肿块。肺楔形切除8例,中下叶切除、下叶切除和胸壁肿块切除各1例。肿块位于脏胸膜9例,脏胸膜下和壁胸膜各1例。病理形态学主要表现为梭形瘤细胞弥漫分布,间质中可见丰富粗大的胶原纤维和厚壁的血管;恶性肿瘤表现为细胞密度高、细胞核异型性、坏死和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100%,11/11)、CD34(100%,11/11)和CD99(63.6%,7/11)及bel-2(63.6%,7/11),不表达CD31。病理诊断SFTP良性9例,富于细胞型和恶性各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术后住院天数平均11d。随访10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X线胸片和CT表现为胸膜单个结节或巨大阴影时应考虑SFTP的可能;伴有胸腔积液时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VATS或者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病灶切除对于直径〈5cem的肿块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3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病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8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标本分别标记CD20、CD45RO、Mac387;每例均作PAS反应、吉姆萨染色、Gram染色、六胺银及抗酸染色和Warthin—starry染色。结果:早期星形脓肿改变9例,脓肿周围为B淋巴细胞(CD20^ )和组织细胞(Mac387^ );肉芽肿改变29例,组织细胞源性类上皮细胞(Mac387^ )呈放射状排列,其间散在分布T淋巴细胞(CD45RO^ )。38例中,29例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PAS反应、吉姆萨染色、Gram染色、六胺银及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结论: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病理特征为星形脓肿和肉芽肿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可识别增生的细胞类型,结合:PAS反应、吉姆萨染色、Gram染色、六胺银及抗酸染色等,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