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2年内发生早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无骨转移时间(BFT)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14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位BFT为25.9个月(范围:0.1~201.3个月)。确诊乳腺癌的年龄≥59岁、肿瘤分期T2及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10枚均为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χ2=18.42,P<0.001;χ2=21.71,P<0.001;χ2=30.79,P<0.001)。患者年龄≥59岁、肿瘤分期T2及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10枚均为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92,95%CI: 1.367~4.184,P=0.002;HR=2.159,95%CI: 1.061~4.393,P=0.034;HR=1.964,95%CI: 1.167~3.305,P=0.011)。 结论高龄、原发肿瘤直径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乳腺癌患者更易发生早期骨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法)还是中国大多数医院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虽然乳腺癌传统根治术(Halsted法)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但术后并发症多且胸壁毁损严重,现已少用。Auchincloss法清扫Ⅲ组淋巴结困难,易使进展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导致其病理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从而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和预后判断。Kodama法改良根治术不仅能彻底清扫腋窝淋巴结,而且术后胸部外观和患侧上肢功能良好。现将近5年来本院采用Kodama法改良根治术治疗进展期乳腺癌印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最可靠的方法,对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腋窝淋巴结从解剖上分为Ⅰ、Ⅱ及Ⅲ水平3组。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临床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则一直存在争议。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引起远处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为明确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否必要,现将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并发症、手术方式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就诊的30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了2个周期以上新辅助化疗,其后进行了包括Ⅰ~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χ2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cT分期、cN分期、临床分期、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新辅助化疗疗效均与Ⅲ水平腋窝淋巴结状态有关(χ2=24.116、65.139、83.175、140.223、41.482,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后,临床ⅢA、ⅢB、ⅢC期乳腺癌患者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均显著高于ⅡA期患者(ⅢA比ⅡA:OR=29.095,95%CI:2.596~326.034,P=0.006;ⅢB比ⅡA:OR=75.145,95%CI:5.083~1 110.837,P=0.002; ⅢC比ⅡA: OR=124.097,95%CI:10.082~1 527.514,P<0.001);并且,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者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显著高于<4枚者(OR=21.813,95%CI:9.633~49.389,P<0.001),新辅助化疗后疾病稳定或进展者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显著高于临床完全缓解者(OR=17.138,95%CI:2.894~101.481,P=0.002)。对所有患者进行中位时间78个月(7~147个月)的随访,发现新辅助化疗后仍有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其5年DFS率及5年OS率均明显低于仅有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者(DFS率:35.1%比78.9%,P<0.001;OS率:52.8%比83.9%,P<0.001)。 结论临床分期ⅢA期以上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有较高的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新辅助化疗后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以上者,如术中未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则有可能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灶残留;Ⅲ水平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术前超声征象及病理因素与腋窝淋巴结负荷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负荷组(n=55)和非淋巴结负荷组(n=115),对比2组患者术前超声征象和病理因素(肿瘤大小、是否绝经、ER、PR、HER-2表达、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分析术前超声淋巴结阳性率以及病理因素与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负荷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在病灶增强均匀性、边缘增强强度以及增强边界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负荷组患者主要以不均匀病灶增强,边缘高强度增强以及不清晰增强边界为主。2组患者在HER-2表达、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负荷组在HER-2阳性表达、组织学Ⅲ级、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Ⅲ期方面明显更多。结果 术前超声征象及病理因素与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负荷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IPNs)的检出率、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记录其IPNs检出、转移情况,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IPNs检出率为23.0%,转移率为4.0%。IPNs转移患者肿瘤原发灶较大,肿瘤位于中央者较多,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临床分期较晚,分子分型以HER2+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央区原发肿瘤灶较大、腋窝淋巴结较大、Ⅱb期以上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应清扫IPNs并单独送病理检查,有助于术后合理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及准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LN)转移和肿瘤大小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淋巴结受累的程度和数目是重要的预后因素,指导着临床选择更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包括腋窝(Ax)和乳房内淋巴结。以前,清扫乳房内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的扩大根治术是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但是几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乳房内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术后生存率,因此现在大多数乳腺外科医师只清扫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徐有富  苏新良 《中国肿瘤》2011,20(6):466-468
[目的]探讨与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因素,从而明确手术清扫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方法]通过对2002~2009年住院并手术治疗行Ⅰ、Ⅱ、Ⅲ组淋巴结清扫的2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数据库,SA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第Ⅲ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9.5%。与乳腺癌患者第Ⅲ组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因素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腋淋巴结状况等。与患者的年龄及月经状况无关。[结论]对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肿块位于乳房乳晕区及其内侧的乳腺癌患者应行包括第Ⅲ组淋巴结的腋窝淋巴结完全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腋窝淋巴清扫一直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早期乳腺癌常规行腋窝淋巴清扫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信息,提高分期的准确性,避免一部分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不必要的腋窝淋巴清扫,并指导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时非前哨淋巴结(NSN)转移的可能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SLN阳性接受乳癌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NSN及HER-2免疫组化等进行检测,分析NSN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SLN阳性患者NSN转移的检出率是48.8%(41/84),NSN转移与原发肿瘤的大小、SLN转移灶的大小及HER-2的表达状况有关,原发肿瘤直径小于1cm及SLN转移灶小于1mm时NSN无转移,NSN的阳性率随原发肿瘤及SLN转移灶直径的增大而提高,HER-2蛋白阳性者NSN转移率高。结论:原发肿瘤直径小于1cm且SLN转移灶小于1mm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免于腋窝清扫,反之亦然;HER-2阳性患者NSN转移率较高,应考虑腋窝清扫。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是保留乳腺的根治术,都要常规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获得肿瘤分期资料从而指导下一步治疗,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IND),被认为是乳腺癌手术淋巴结分期的金标准。但AIND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皮下积液和切口愈合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是临床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88例EC患者均行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并依据术后淋巴结转移与否将其分为转移组(n=25)、未转移组(n=6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8例EC患者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8.41%(25/88);转移组病理分期Ⅲ+Ⅳ期、病理类型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分级G3、病灶直径≥2 cm、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患者占比高于未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年龄、腹腔积液细胞学、附件转移、宫颈浸润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病灶直径、肌层浸润、脉管浸润为影响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影响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病灶直径、肌层浸润、脉管浸润,临床应高度重视,以早期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创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骨转移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实施电视胸腔镜下切除术配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总结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对比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骨转移率,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明确影响NSCLC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为40.00%,其中随访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者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5.00%、12.12%、40.00%、55.56%、57.89%、69.57%;术中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组间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骨转移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淋巴结清扫>15且≤30枚者术后不同时刻骨转移发生率均高于≤15枚者和>30枚者(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临床III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且≤30枚、低分化、碱性磷酸酶超标均为NSCLC患者微创切除术配合淋巴结清扫术后骨转移的危险因素(OR=3.182、5.463、3.475、5.978、6.177,P<0.05),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是其保护因素(OR=0.412,P<0.05)。结论:NSCLC患者微创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且≤30枚者术后骨转移风险较高,且年龄>60岁、临床III期、低分化等均是术后骨转移的危险因素,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乳腔镜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亚甲蓝示踪对4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ESLNB),然后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ALND),对获得的全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HE染色,确定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假阴性率等。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SLN检出率为97.44%(39/40),准确率为94.87%(37/39),灵敏度为94.74%(18/19),假阴性率5.26%(1/19);每例平均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数目1-6枚,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检出数目10-29枚。结论:应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准确可行,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准确腋窝淋巴结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o.5、No.6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近端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2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83例患者行No.5、No.6淋巴结清扫(清扫组),259例患者未行No.5、No.6淋巴结清扫(未清扫组),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与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与N分期是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超过4 cm、T4期、N2期以及N3期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接受No.5、No.6淋巴结清扫术后5年总生存率较未接受No.5、No.6淋巴结清扫术组显著升高。结论: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 cm、分期较晚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No.5、No.6淋巴结清扫或可使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男性乳腺癌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 5例行根治术,1例行局部切除 腋窝清扫术,5例腋窝淋巴结转移(74.1%),术后3例进行了正规辅助治疗。结果5年生存率44.4%。均为Ⅰ期、II期。结论男性乳腺癌预后与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有关。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放疗、化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以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Sun JY  Ning LS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5):352-35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2例行完全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发生规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者814例,其中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者119例,占14.6%;跳跃式转移中,最常见的是从第Ⅰ、Ⅱ水平跳过第Ⅲ水平至腋尖,发生率为5.2%.跳跃式转移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状态均无关(均P>0.05).Ⅰ~Ⅱ期患者中,跳跃式转移组的10年无病生存率较非跳跃式转移组低(58.5%∶ 77.3%,P=0.003);Ⅲ期患者中,两组的10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57.6%,P=0.45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结外是否受侵及是否发生跳跃式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某些常见的临床病理指标尚不能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发生;早期乳腺癌发生跳跃式转移者预后差,对其应坚持严格而规范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ⅡB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ⅡB、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113例ⅡB、ⅢA、ⅢB期NSCLC的病历资料,生存曲线用Kaplan-Meier法绘制,预后价值判断用Logrank检验;所有变量均进入COX奉阴违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模型。统计软件为SPSS 10.0,取α=0.05标准筛选变量。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差异、年龄>60岁、有无临床症状、有无吸烟史、腺癌或鳞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病灶直径>3cm、受累的淋巴结直径>2cm等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KPS、有无体质量减轻、临床分期、病灶数目、受累淋巴结分期、组织分化、治疗手段等7个因子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经Log test检验,P<0.05。COX模型分析:唯独KPS、临床分期2个因子P<0.01。结论:生活质量(KPS)、有无体质量减轻、临床分期、病灶数目、受累淋巴结分期、组织分化、治疗手段等7个因子对ⅡB、ⅢA、ⅢB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有影响,但唯独KPS、临床分期2个因子具有独立预后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IPNs)的检出率、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胸肌间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指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73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且胸肌间淋巴结单独送病理检查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记录IPNs的检出率和转移情况,分析IPNs转移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激素受体、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   结果   本组病例IPNs检出率、IPNs总体转移率、腋窝淋巴结阳性者IPNs转移率分别为13.39%、4.3%和10.01%。IPNs转移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 < 0.05),但与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以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未见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并未降低肿瘤局部偏晚患者的IPNs转移率;IPNs转移者表现为肿瘤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多、TNM分期较晚。   结论   IPNs转移多见于肿瘤直径较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晚、局部晚期以及适合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指征可能意味着需要常规进行IPNs的手术清扫和单独送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乳腔镜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亚甲蓝示踪对4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ESLNB),然后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ALND),对获得的全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HE染色,确定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假阴性率等。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SLN检出率为97.44%(39/40),准确率为94.87%(37/39),灵敏度为94.74%(18/19),假阴性率5.26%(1/19);每例平均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数目1-6枚,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检出数目10-29枚。结论:应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准确可行,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准确腋窝淋巴结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