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功能亢进(ARC)对替考拉宁高剂量给药方案下患者血药谷浓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目标性治疗使用替考拉宁高剂量方案的患者,根据矫正肌酐清除率分为ARC组和肾功能正常组。两组患者的替考拉宁给药方案均为负荷剂量600 mg,q12 h×3剂,维持剂量6~10 mg/kg,qd,并结合肌酐清除率及血药谷浓度调整给药剂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患者在替考拉宁第4剂给药前30 min和第8~10剂给药前30 min的血药谷浓度,对比两组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临床有效率、革兰氏阳性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18例纳入ARC组、38例纳入肾功能正常组。ARC组患者较肾功能正常组患者更年轻(P<0.001),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25)。ARC组患者第4剂给药前和第8~10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34;P=0.035)。ARC组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的第8~10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均高于同组第4剂给药前血药谷浓度(P=0.003;P<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替考拉宁治疗前3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mg/d组和MID<533.33mg/d组,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血药谷浓度。结果替考拉宁Cmin水平与MID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性为0.678,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同时应予以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胱抑素C水平与替考拉宁血浆谷浓度的关系,为临床替考拉宁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使用替考拉宁患者的临床资料。考察替考拉宁血浆谷浓度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胱抑素C水平下替考拉宁血浆谷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替考拉宁谷浓度不达标(<15 μg/ml)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98例患者,141个谷浓度,其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19~94(52.2±16.2)岁。替考拉宁血浆谷浓度为11.51 (8.35,19.07) μg/ml,范围为3.57~41.93 μg/ml,谷浓度<15 μg/ml者95例次(67.38%)。胱抑素C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1.05 mg/L)时,替考拉宁谷浓度为11.37 (8.96,20.52) μg/ml,明显高于胱抑素C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8.68 (6.34,11.79) μg/ml(Z=?2.63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水平为替考拉宁谷浓度不达标的影响因素(OR=1.529,95% CI=1.001~2.336,P<0.05)。结论 胱抑素C浓度高于正常值上限时替考拉宁谷浓度明显升高,是替考拉宁谷浓度不达标的影响因素,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替考拉宁剂量调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重症感染患者负荷剂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分析药物谷浓度分布情况、达标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G~+)感染患者共40例,根据负荷天数不同分为A组(3d,n=22)和B组(4 d,n=18),给予替考拉宁每12 h400 mg,之后以400 mg·d~(-1)维持,分别于首次维持剂量给药前30 min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_(min));同时测定用药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C_(min)>10 mg·L~(-1)总达标率为65%。A、B2组达标率分别为5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肌酐清除率(Ccr)外,其余因素对C_(min)无影响。临床好转率95%,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急性肝、肾损伤。结论: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随负荷剂量天数增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及临床好转率升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替考拉宁在不同患者人群中的血药浓度达标率、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使用替考拉宁的195例患者,按患者人群特点分为老年人和非老年人组,分析两组人群血药浓度达标情况、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影响谷浓度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195例患者共302例次血药谷浓度监测结果,其中老年人113例,谷浓度达标率34.58%,临床有效率75.22%;非老年人82例,谷浓度达标率13.16%,临床有效率71.95%;两组间谷浓度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影响老年人谷浓度达标的主要因素;血肌酐和是否合并其他抗菌药是影响非老年人谷浓度达标的主要因素。结论按替考拉宁说明书进行给药,老年患者目标谷浓度更易达标,且要根据患者CCr来调整给药剂量;非老年患者可根据血肌酐或减少合用影响替考拉宁代谢的抗菌药来提高替考拉宁的谷浓度。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监测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治疗第2天的血药谷浓度(Cmin)及目标浓度(Cmin≥10mg/L)达标情 况,探讨早期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重症医学科38例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 回顾性分析,根据起始负荷剂量分为高剂量组(≥10mg/kg)和低剂量组(<10mg/kg),均间隔12h静脉注射3剂,于第3剂前30min 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Cmin。分析替考拉宁Cmin分布情况、目标浓度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38例血样 Cmin为(11.06±3.88)mg/L,其中63.2%(24/38)达标,36.8%(14/38)未达标;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目标Cmin达标率(82.4% vs 47.6%,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的患者达标率显著低于GFR<60mL/min/1.73m2的患者(51.9% vs 90.9%,P<0.05);Cmin未达标组的GFR明显高于Cmin达标组[(135.03±62.22)mL/min/1.73m2 vs (81.8±54.62)mL/min/1.73m2,P <0.05]。结论 重症感染患者使用≥10mg/kg的替考拉宁起始负荷剂量可较快达到有效血药谷浓度,高GFR是影响Cmin达标的重 要因素,有必要结合重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优化替考拉宁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的合理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对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2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前3 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 mg/d组10例和MID<533.33 mg/d组10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结果:研究发现替考拉宁Cmin与初始给药剂量密切相关,其Pearson相关性为0.685,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起始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根据TDM结果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替考拉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使用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达标情况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老年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治疗后的血药谷浓度达标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临床疗效.结果:82例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中位数为9.34(6.88,12.39)mg·L-1,谷浓度≥10 mg·L-1的达标率为46.34...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不达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3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并监测替考拉宁Cmin的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替考拉宁Cmin的分布分为达标组(≥10μg·ml-1)和不达标组(<10μg·ml-1)。采集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替考拉宁Cmin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替考拉宁Cmin共57例次其中达标16例次不达标41例次。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单次给药剂量为重症感染患者Cmin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单次给药剂量为800 mg的患者谷浓度达标率最高(52.9%)。结论:单次给药剂量对替考拉宁Cmin达标率有明显影响,建议监测替考拉宁Cmin,并根据Cmin调整给药剂量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液科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82例随机分成3组。A组(n=28)给予替考拉宁负荷剂量400 mg,ivd,q12 h,根据肌酐清除率不同,用药3~6次; B组(n=28)给予替考拉宁负荷剂量400 mg,ivd,q12 h,连用1 d; C组(n=26)给予替考拉宁负荷剂量800 mg,ivd,q12h,连用1 d。3组替考拉宁维持剂量均为400 mg qd,疗程最低10 d。比较治疗期间3组患者替考拉宁平均血药谷浓度(Cmin)和炎性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间替考拉宁Cmin存在显著差异(P<0.001),C组(28.45±9.07 mg·L-1)显著高于A组(15.07±4.81 mg·L-1)和B组(9.48±4.11 mg·L-1)(P<0.001)。A组达到目标Cmin(10~30 mg·L-1)的比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A组和C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分别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的肾毒性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替考拉宁负荷剂量400 mg,依据肌酐清除率的不同,选择3~6次给药,治疗血液科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胱抑素C(CyctalinC)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l5例肾病综合征,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浆胱抑素C,其中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肾移植好转后再次测定,另外测定了15例血浆肌酐(Cr)含量正常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胱抑素C含量。并以20例体检正常者作对照。结果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浆胱抑素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例慢性肾衰患者肾移植好转后胱抑素C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肾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有助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血浆胱抑素C是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损害程度判断和疗效观察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全志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35-1937
目的:比较不同维持剂量的替考拉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MRSA肺部感染患者83例资料,按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400 mg,q12h给药,给药3次后,每日给药维持剂量400 mg(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400 mg,q12h给药,给药3次后每日给药600 mg(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MRSA清除率、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测得值(Cmin)、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复常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RSA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00 mg维持剂量的替考拉宁可有效提高患者血药谷浓度,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替考拉宁是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糖肽类抗菌药物,掌握住院患者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及其药学监护情况,可为完善药学监护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针对中日友好医院出院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且在住院期间接受替考拉宁治疗的全部183例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83例患者以肺部感染为主,占71.58%。97例(53.01%)患者给予了负荷剂量;维持给药方案采用最多的为0.4g qd(32.24%)。共有35例(19.13%)患者监测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共监测40例次,平均血药谷浓度(7.77±4.31)mg?L?1;血药谷浓度超过10 mg?L?1的只有11例次,占总例次的27.50%;不同维持剂量下的平均血药谷浓度有随给药剂量增大而升高的趋势,但各维持剂量组血药谷浓度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2)。结论 住院患者的替考拉宁治疗剂量整体不足,大部分谷浓度没有达到有效阈值,这点应该是临床感染性指标改善欠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鑫 《抗感染药学》2021,18(6):815-817
目的:探究替考拉宁不同剂量的血药谷浓度变化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为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岁及以上重症肺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替考拉宁治疗,并根据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高负荷剂量组(51例)和标准剂量组(45例);高负荷剂量组患者予以替考拉宁10 mg...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血胱抑素C及BNP的影响。方法 156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常规治疗)、治疗1组(7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环磷腺苷葡胺)、疗程为14d。分别于用药前及给药14d后测定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胱抑素C。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显著改善(P<0.05),血浆BNP、胱抑素C浓度显著降低(P<0.01),心功能进一步改善。结论环磷腺苷葡胺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胱抑素C浓度,提高LVEF,改善心脏功能,治疗CHF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含量,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肾功能的变化。方法对50例毛细支气管炎(重症18例,轻型32例)患儿急性期、缓解期、25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并将三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型组急性期血清胱抑素C值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重型缓解期与轻型组、正常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比较无明显升高,三组血尿素氮、血肌酐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存在一过性肾损害;血清胱抑素C与血尿素氮、血肌酐比较,是早期诊断肾脏损害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患者共74例,上述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非合并肾病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选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结果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水平高于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分别与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群体药代动力学软件对肾功能亢进(ARC)和非亢进(non-ARC)骨科术后患者的万古霉素谷浓度、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 ~24 h)的预测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 ~ 2022年12月骨科术后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通过HIS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万古霉素峰谷浓度、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等,计算患者肌酐清除率,并分为ARC组和non-ARC组。采用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SmartDose软件回顾性预测患者的万古霉素谷浓度,采用SmartDose和JPKD软件预测万古霉素的AUC0 ~ 24 h。结果:与non-ARC组相比,ARC组患者年龄较小,血肌酐、血尿素、胱抑素C水平明显降低,而肌酐清除率较高(P < 0.05)。与non-ARC组相比,ARC组患者谷浓度及AUC0 ~ 24 h均明显降低(P < 0.05)。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和SmartDose软件对ARC与non-ARC骨科术后患者谷浓度预测的绝对权重偏差> 30%。JPKD软件对ARC与non-ARC骨科术后患者AUC0 ~ 24 h的绝对权重偏差< 30%且组内相关系数均> 0.750。结论: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和SmartDose软件预测ARC和non-ARC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效果欠佳,而JPKD软件较SmartDose软件更适用于预测AUC0 ~ 24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高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高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52例,用替考拉宁治疗5—24d,观察患者疗效、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者替考拉宁的谷浓度。结果替考拉宁的谷浓度为(17.1±10.1)mg·L^-1,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血药浓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考拉宁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时,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用时应在血药浓度的监测下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血清胱抑素C与尿素氮和肌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和肌酐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5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8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60例,糖尿病中度肾损害患者40例,糖尿病重度肾损害患者29例。所有入选者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用酶法测定尿素氮和肌酐。将各实验组的检测均值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浓度变化是否具统计学意义,并将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与同组的尿素氮和肌酐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阳性检出率是否具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的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均值中仅有中度肾损害组和重度肾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性意义(P<0.05)。在单纯糖尿病组,早期肾损害组和中度肾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与尿素氮和肌酐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诊断指标中,血清胱抑素C是更敏感,更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