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387例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50例临床资料。比较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确定D-D和NLR临界值,D-D+NLR=0(D-D≤0.555 mg/L和NLR≤2.792),D-D+NLR=1(D-D>0.555 mg/L或NLR>2.792),D-D+NLR=2(D-D>0.555 mg/L和NLR>2.792),分析两者联合的评分系统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D-D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NL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D-D+NLR为0、1、2分的平均总生存期(OS)分别为70个月、58个月、40个月。D-D+NLR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血清D-D和外周血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OS相关,D-D+NLR评分可以作为评估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 要:胃癌发病率较高,许多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预后差。早期诊断、加强可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针对晚期患者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等措施能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周血炎性指标可间接反映机体与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且因其易获取、重复性好、廉价等优势,近年来外周血炎性指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得到广泛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NLR和PLR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已在各个阶段展开,全文就其在胃癌诊断、治疗、预后中的临床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09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前外周血DD、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分析DD水平与CEA水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外周血DD水平与患者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根据NNE法计算的DD水平临床界值分析其与患者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水平组(DD≥0.53 μg/mL)3年OS及DFS明显低于低水平组(DD<0.53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DD水平可以作为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同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持续的全身慢性炎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恶性黑色素瘤、消化道恶性肿瘤、肝癌等免疫治疗的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NLR和PLR检测具有价格低、创伤小、易获得、可重复性高的特点。研究表明,较高的基线或用药后NLR和PLR水平与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预后均呈负相关,且患者出现免疫治疗抵抗、肿瘤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更高,预期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较于低NLR和低PLR患者更短。该文就NLR和PLR与多种接受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寻找针对免疫治疗的最佳预后指标、早期筛选出免疫治疗潜在获益患者以及预测他们的治疗结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确定NLR、PLR的临界值,分析NLR、PLR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选取NLR=3.25和PLR=122作为临界值。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N分期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07、<0.001;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PLR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相关,P值分别为0.006、<0.001、0.035、<0.001、<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HR:1.627 ,95% CI:1.030-2.568,P=0.037)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HR:1.785,95% CI:1.216-2.622,P = 0.003)、TNM分期(HR:2.094,95% CI:1.231-3.560,P = 0.006)、PLR(HR:1.833,95% CI:1.257-2.674,P = 0.002)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LR可作为评估经根治性手术治疗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癌胚抗原(CEA)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2 年 8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同期肝切除的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 X-TILE 软件来计算 NLR 的最佳截止点;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和 Log-rank 检验来绘制和比较生存曲线,利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分析独立预后因素;采用时间依赖性曲线下面积( t-AUC)来绘制和比较不同指标联合使用时的预后价值。 结果 共有 122 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被纳入此研究,NLR 进行预后分层时的最佳截止点为2. 1,术前较高的 NLR 和更高的病理 T 分期相关(P= 0. 037),但与低 NLR 组相比在其他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P>0. 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术前 NLR 水平、最大肝转移直径、结直肠癌 pT 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和术前 CEA 水平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P 均<0. 05);多因素生存分析肝转移数目(HR = 1. 644,95%CI = 1. 063 ~ 2. 542,P = 0. 025)、有淋巴结转移(HR= 1. 76,95%CI = 1. 045~ 2. 965,P= 0. 034)、CEA≥3. 4 μg / L(HR= 1. 611,95%CI = 1. 054 ~ 2. 460,P = 0. 028),以及 NLR≥2. 1(HR= 1. 625,95%CI = 1. 044~ 2. 539,P= 0. 033)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NLR 在预测患者预后时的 t-AUC 为 60. 89% ~ 66. 41%,CEA 为 58. 15% ~ 66. 41%,联合检测时的 t-AUC 为 64. 53% ~ 68. 36%,CEA 在预测患者预后时的 C-index 为 0. 648(95%CI = 0. 543~ 0. 752),NLR 为 0. 688(95%CI = 0. 583 ~ 0. 795),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 = 0. 29),联合检测时 C-index 可提高到 0. 69(95%CI = 0. 586~ 0. 795),但对比单独使用 CEA(P = 0. 12)或 NLR(P = 0. 52)时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术前 NLR 或 CEA 升高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联合应用术前 NLR 和 CEA 可提高对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与分析NLR、PLR对肝硬化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肝癌患者72例作为肝癌组,同期选择单纯肝硬化患者72例作为肝硬化组,检测与计算两组的NLR、PLR值,随访调查患者的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的判断。结果肝癌组NLR、PLR值都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 <0. 05)。随访至2019年1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4. 44±2. 19)个月,肝癌组中患者死亡10例,存活62例,死亡率为13. 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NLR值、PLR值都为影响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肝硬化肝癌患者的NLR、PLR值比较高,与患者的随访预后显著相关,可应用于肝硬化肝癌辅助诊断与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转移性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搜集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于我科治疗的转移性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数据,结合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其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共有82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7岁。血浆D-二聚体正常(<300μg/L)48例,升高(≥300μg/L)34例。D-二聚体正常组和升高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9个月(95%CI:9.1~12.7个月)和69个月(95%CI:4.9~8.8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转移性胃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血浆D-二聚体正常者,血浆D-二聚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转移性胃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早在19世纪已有学者发现肿瘤与炎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近几年肿瘤与炎症关系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热点问题,其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是研究的焦点。有关NLR、PLR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关系的研究显示NLR和PLR与NSCLC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状态有关,较高的NLR和PLR常提示患者不良的预后状态。全文就NLR和PLR与NSCLC诊断、分期及治疗的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情况及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采取肝癌根治术治疗的18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随访1年,并记录患者复发情况,计算术前PLR和NLR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LR和NLR对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对18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随访1年,无失访和无死亡,其随访率为100%,其中复发和未复发例数分别为89例和91例;复发组PLR比值明显低于未复发组,NLR比值明显高于未复发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和NLR预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637~0.787)和0.818(0.756~0.881),当PLR和NLR临界值分别为128.690和97.335时,它们预测肿瘤复发的敏感度分别为78.7%和73.0%,特异度分别为54.9%和80.2%,两者预测肿瘤术后复发均具有一定指导价值(P<0.05)。结论 术前检测并计算PLR、NLR,有利...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 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eriv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dNLR)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95例广泛期SCLC患者,收集患者血常规数据,分析临床特征、NLR、dNLR、PLR对预后的影响。根据ROC曲线得到NLR、dNLR、PLR的最佳临界值,分析NLR、dNLR、PLR对广泛期SCLC患者PFS和OS的影响。[结果] ROC曲线得到NLR、dNLR、P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2.2和170。单因素分析显示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放疗、NLR≤2.4、dNLR≤2.2、PLR≤170与较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P<0.05),年龄≤60岁、女性、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放疗、NLR≤2.4、dNLR≤2.2、PLR≤170与较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放疗(HR=0.29,95%CI:0.20~0.42,P<0.01)、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HR=0.56,95%CI:0.39~0.79,P<0.01)有利于PFS延长,NLR>2.4(HR=1.64,95%CI:1.08~2.50,P=0.02)为PFS的危险因素;放疗(HR=0.24,95%CI:0.17~0.36,P<0.01)、EP/C方案化疗>4个周期(HR=0.64,95%CI:0.45~0.91,P=0.01)有利于OS延长,年龄>60岁(HR=1.66,95%CI:1.16~2.36,P<0.01)、NLR>2.4(HR=2.60,95%CI:1.65~4.09,P<0.01)、dNLR>2.2(HR=1.651,95%CI:1.11~2.47,P=0.01)为OS的危险因素。[结论] NLR、dNLR、PLR与广泛期SCLC患者预后相关,高NLR患者PFS较短,高NLR、高dNLR患者OS较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在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 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46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及预后。按中位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观察N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NLR与乳酸脱氢酶、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和溶骨性病变数目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P=0.014)、溶骨性病变数目(P=0.022)以及接受治疗前外周血NLR(P=0.005)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仅治疗前NLR(P=0.011)是初治MM 患者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NLR作为一种简单、经济、可重复检测的全身炎性反应指标,对初治MM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前外周血NLR值越高,提示患者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化疗前外周血NLR和PLR与晚期NSCLC患者接受一线含铂双药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230例,计算化疗前NLR和PLR,并根据ROC曲线图计算其截断值。分析NLR和PLR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比较各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计算NLR和 PLR临界值分别为:4.5和235。外周血PLR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P<0.05),而NLR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P>0.05)。高NLR组和低NLR组OS分别为:11个月和15.8个月(P<0.001);高PLR组和低PLR组OS分别为:12个月和15.2个月(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显示,NLR和PLR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PLR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化疗反应,NLR和PLR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评估NLR和PLR可以判断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判断患者生存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D-二聚体水平患者间凝血相关指标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总生存(OS)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OS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判断患者生存的最佳截断值为0.75 mg/L。D-二聚体≥0.75 mg/L组(36例)和<0.75 mg/L组(34例)中不同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乳酸脱氢酶水平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3.5±0.9)s和(13.0±0.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37±5)s和(34±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2分、乳酸脱氢酶水平>240 U/L、有B症状、D-二聚体水平≥0.75 mg/L DLBCL患者5年OS率均降低(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0.75 mg/L为DLBCL患者OS独立危险因素(HR=0.368,95%CI 0.144~0.944,P=0.038)。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DLBCL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D-二聚体水平高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况,并对不同NLR值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NLR值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得,NLR值、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均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与胃癌初治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且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