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孕期经阴道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组患者实施紧急性宫颈环扎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患者妊娠结局:足月产66.7%(20/30),早产26.7%(8/30),流产6.7%(2/30),新生儿存活率79.3%;对照组患者妊娠结局:足月产17.6%(6/34),早产35.3%(12/34),流产47.1%(16/34),新生儿存活率3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宫颈机能不全,及早实施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对于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的78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49例,紧急性宫颈环扎术治疗29例,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组新生儿存活率明显高于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组,2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孕期产检,早期发现宫颈机能不全,尽早施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能大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紧急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因素,评价紧急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妊娠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0年5月施行了紧急宫颈环扎术的41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为环扎术前宫口≥2cm者,41例环扎术前均无感染迹象。延长孕周至妊娠32周以后分娩并获得活产新生儿为良好妊娠结局。结果 4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2例患者获得良好结局,其中缝扎术前宫口≥2cm者仅2例结局良好,共有14例孕周达到了37周。妊娠不良结局者中有15例(79%)查出绒毛膜羊膜炎。羊膜囊突出、宫口扩张、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结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但环扎术前宫口≥2cm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手术时机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7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预防组(n=44)及治疗组(n=43),其中预防组给予预防性宫颈环扎术,而治疗组给予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娩出胎儿情况、妊娠结局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预防组环扎孕周小于治疗组(P0.05),孕周延长时间长于治疗组(P0.05);预防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足月生产率高于治疗组(P0.05),预防组早产率、流产率低于治疗组(P0.05);预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组(27.27%vs 55.81%)(P0.05)。结论预防性宫颈环扎效果优于治疗性宫颈环扎。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可作为宫颈机能不全治疗不及时的有效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并对择期宫颈环扎术?应激宫颈环扎术及紧急宫颈环扎术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82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而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4组不同手术孕周及3种手术时机患者的分娩孕周?术后延长妊娠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4组不同孕周施行宫颈环扎患者,其分娩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胎儿存活率比较,孕14+1~18周组最高,孕<14周组最低,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孕14+1~18周组胎儿足月率为57.14%,孕18+1~22 周组为58.33%,孕22+1~28周组为26.67%,前2组的足月率明显高于最后1组,但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效果的比较,择期组?应激组及紧急组,其手术孕周?分娩孕周?术后延长妊娠周数?存活数?足月数?流产数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 < 0.05),早产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两两比较后以择期宫颈环扎组最好,紧急组胎儿存活率为58.33%?结论:宫颈环扎术的最佳时间为妊娠14~18周,可适当向后延长为妊娠14~22周?不同手术时机中,择期宫颈环扎术疗效最好,紧急宫颈环扎术可作为宫颈机能不全治疗不及时的有效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同孕期和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将2012年7月—2018年7月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孕周<18周为早期组(30例);孕周>18周为中期组(30例)。将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分为选择性组(30例)和紧急性组(30例),观察不同孕期、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早期组的患者存活率、足月生产率明显高于妊娠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的流产率、早产率均低于中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组的患者足月生产率明显高于紧急性组,且晚期流产率明显低于紧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腔感染率及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孕周<18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进行宫颈环扎术治疗效果显著,在孕中期时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是防治流产、早产的可靠方法。并且加强术后护理及病情监测,预防感染,才能达到最终妊娠结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期待疗法,观察组实施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分娩孕周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采取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疾病,孕周的延长和妊娠结局的改善明显,应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紧急宫颈环扎术对妊娠中晚期宫颈机能不全(CIC)处理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妊娠期CIC并施行紧急宫颈环扎术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产妇获得存活新生儿,成功率达75.76%,平均延长孕周59.83 d.结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汝芳  孙雯雯  卢文琼  简艳红 《重庆医学》2013,42(11):1233-1234,1236
目的探讨妊娠期因宫颈机能不全而行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机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4例因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而行宫颈环扎术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小于18周者,手术成功率为92.31%(12/13);孕周大于或等于18周者,手术成功率为54.55%(6/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宫颈环扎术手术成功率为100%(9/9),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手术成功率为75.00%(6/8),紧急宫颈环扎术手术成功率为42.85%(3/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应在妊娠18周前行选择性宫颈环扎术,有晚期流产史或早产史的高危孕妇,应在孕12周后间隔2~3周定期监测宫颈长度及宽度,如宫颈进行性缩短或内口呈漏斗状改变时,应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2例宫颈机能不全并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的孕妇临床资料.结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平均延长孕周10.2周,胎儿出生体重单胎平均为2 520.5 g,双胎平均为2 092.6 g.孕周的延长与宫颈长度和宫口大小有关,与孕妇年龄、体重、缝扎孕周及是否双胎等无关.结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可明显改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妊娠结局,孕周延长与宫颈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改良式紧急宫颈环扎术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改良式紧急宫颈环扎术对妊娠中、晚期宫颈机能不全处理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8年5月我院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并施行改良式紧急宫颈环扎术病例24例,分析延长孕周情况及胎儿存活率.结果 24例中有18例孕妇获得存活新生儿.成功率达75%.结论 改良式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不同孕周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以及择期手术、急诊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对58例不同孕周宫颈机能不全者施行宫颈环扎术,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32例孕14~18周患者,胎儿存活率为93.8%,11例孕18+1~22周患者,胎儿存活率为86.7%,6例孕22+1~28周患者,胎儿存活率为63.7%。择期手术组44例,胎儿存活37例,存活率为90.9%。急诊手术组14例,胎儿存活8例,存活率为71.4%。两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环扎的时间选择妊娠14~18周为宜。对宫颈环扎最好预防性实施,急诊情况下手术,失败率很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后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收集妊娠中期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63例,以《2007版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相关要求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结果:妊娠12~18周实施宫颈环扎术孕妇的妊娠结局(术后流产2例,早产5例,足月生产28例)显著优于妊娠19~28周者(术后流产10例,早产8例,足月生产9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保胎治疗基础上,40例孕妇人为择期实施宫颈环扎术,23例孕妇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择期实施宫颈环扎术效果显著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妊娠结局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6例孕14~24周合并宫颈机能不全,采取宫颈环扎术。结果:孕14~16周手术27例,延长妊娠时间至足月21例,早产3例,流产3例,胎儿存活23例(85.19%);大于16孕周手术9例,延长至足月4例,早成3例,流产2例,胎儿存活6例(66.67%),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14~16孕周是宫颈环扎术最佳手术时机,大于16孕周手术也可提高胎儿成活率,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孕期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孕周、术后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结果 12~17周组29例患者中延长孕周<10周5例(17.2%),≥10周24例(82.8%);18~25周组6例患者中延长孕周<10周2例(33.3%),≥10周4例(66.7%).12~17周组延长孕周明显优于18~25周组(P<0.05).缝合时宫颈长度>3 cm者20例,足月产16例(80%),与宫颈长度1.5~3 cm及<1.5 cm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延长孕周≥10周与<10周组比较胎膜早破率及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环扎术最佳孕周为12~17周,缝合时宫颈长度与妊娠结局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在宫颈机能不全(CI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深圳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134例CIC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给予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期待疗法,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的足月产率、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存活率以及延长妊娠时间,同时对比不同时机宫颈环扎术对足月产率、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足月产率、新生儿存活率分别为67.2%和9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和58.2%,妊娠延长时间为(14.2±3.4)周,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3±3.2)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流产率、早产率分别为1.5%和31.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8%和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孕12~16周接受宫颈环扎术患者足月产率为86.4%,明显高于17~23周的57.8%,早产率为13.6%,明显低于17~23周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用于CIC患者能够有效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产率与新生儿存活率,降低流产率与早产率,提高人口质量,且该手术早期实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和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安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孕14~16周66例为妊娠早期组,孕17~28周53例为妊娠中期组;又根据入院后待择期行宫颈环扎术治疗78例为非紧急组,入院后行紧急手术治疗41例为紧急组。比较不同孕期、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妊娠早期组患者手术干预后足月生产率显著高于妊娠中期组[83.3%(55/66)比20.8%(11/53)],晚期流产率和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妊娠中期组[10.0%(6/66)比68.0%(36/53),7.6%(5/66)比64.2%(3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紧急组手术干预治疗后足月生产率显著高于紧急组[71.8%(56/78)比24.4%(10/41)],晚期流产率和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紧急组[20.5%(16/78)比63.4%(26/41),18.0%(14/78)比(61.0%(2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组住院时间短于妊娠晚期组[(7.3±1.4)d比(11.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应于妊娠14~16周择期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对于孕前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不明患者,伴早产史或晚期流产史的高危孕妇,在孕中期通过B型超声发现宫颈机能不全,应行紧急宫颈环扎治疗术,术后加强监测,预防感染,从而降低宫内感染率及晚期流产率;提高胎儿足月生产机会,最终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指征下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结局及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需行宫颈环扎术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分析对象,以其不同指征将其均分为三组,每组18例患者,即预防环扎组、紧急环扎组和应急环扎组。观察分析三组患者环扎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预防环扎组患者环扎时间明显较预防环扎组患者及紧急环扎组患者和应急环扎组患者更低,而紧急环扎组患者妊娠终止孕周明显较预防环扎组患者及应急环扎组患者更早一些。结论对子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而言,采用预防性和紧急性的宫颈环扎术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差异不明显,但是从重视妊娠结局角度而言,对于孕中期无宫缩性宫颈扩张和不良孕产史,预防性和应急性宫颈环扎术手术,更有利于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宫颈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宫颈环扎术治疗的100例孕中期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孕14~16周的孕妇60例,>16孕周的孕妇40例。所有孕妇均实施宫颈环扎术治疗,其中行急诊手术者36例,行择期手术者64例,分别将其作为A、B二组。观察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手术成功率。结果孕14~16周的孕妇行宫颈环扎术后胎儿存活率稍高于>16孕周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0.6%,明显高于A组(6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环扎术对孕中期合并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习惯性流产的发生,提高胎儿的成活率,在孕14~16周行宫颈环扎术最为安全有效,是手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宫颈环扎术在临床中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以及护理犯非法.方法对我院84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而行宫颈环扎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18周组患者宫颈环扎术后流产率明显低于孕周>18周组,胎儿存活率和足月分娩率明显高于孕周>18周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手术组流产率、早产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足月产率以及胎儿存活率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宫颈环扎术的适宜时间为孕14-18周,预防性择期手术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同时,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