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丽  王欣茹  咸建春 《肝脏》2023,(2):155-156+161
为进一步降低HBV相关终末期肝病的发生,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了《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其中推荐意见2、3的实际结果是下调CHB抗病毒治疗的HBV DNA与ALT阈值。但经认真研读本文背景资料引用的两篇主要文献,发现HBV DNA与ALT不是当前抗病毒适应证之外HCC等终末期肝病发生的风险因素或风险权重较低,故基于HBV DNA与ALT治疗阈值下调可能难以达到降低HBV相关终末期肝病发生的目的,而应进一步基于年龄、性别、白蛋白、血小板等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CHB)防治指南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1]。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CHB患者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我们对ALT升高的单用“抗炎保肝”治疗CHB患者252例,进行长期临床随访,评估其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CHB)特殊人群要充分衡量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年龄、疾病分期和抗病毒疗效等因素。CHB特殊人群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时机并及时调整抗病毒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者、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孕妇、慢性HBV感染者儿童和HBeAg阳性低病毒血症经治CHB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进行阐述,帮助临床医生对CHB特殊人群选择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和优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处于不同的免疫状态和疾病进程, 既往推荐的抗病毒策略二者有所区别。近年来专家学者逐渐重视乙型肝炎患者疾病潜在进展风险, 抗病毒指征逐渐放宽, 治疗目标开始追求临床治愈。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渐趋一致。其中, HBeAg阴性患者可结合HBsAg定量等指标, 进一步筛选临床治愈优势人群, 以制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如 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将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 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2019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我国CHB防 治指南进行了更新,为临床上对其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将结合CHB抗病毒治疗与疾病长期 预后的关系,对指南中抗病毒治疗目标、治疗适应证选择、药物选择、治疗疗程及特殊人群治疗等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李伟  李颖 《肝脏》2011,16(3):233-235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关键为抗病毒治疗,替比夫定是目前治疗CHB的一线用药。HBV基因型与CHB的疾病进展、抗病毒治疗的应答、病毒变异等具有密切关系[1-6]。关于替比夫定抗病毒疗效与HBV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目前鲜有报道,为了探讨HBV基因型和替比夫定疗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 且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CHB)管理指南均将ALT水平作为患者是否应启动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我国现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建议, 慢性HBV感染者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为≥1×正常值上限(ULN, 排除其他原因), 但并未明确规定ALT ULN参考值。除缺乏统一标准外, 我国临床实践中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多为40~64 U/L不等, 远高于部分国际权威CHB指南推荐的ALT阈值, 不利于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和优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金林  樊蓉  孙剑 《肝脏》2012,17(2):73-78
<正>我国有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3 000万,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肝癌及终末期肝病,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HB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功能衰竭的发生。近年来,CHB的治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降低CHB、CHC相关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细胞癌风险,改善远期预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利用传统或新型的指标及其模型,可有效地监测抗病毒治疗疗效和疾病进展,可作为指导病毒性肝炎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基于生物学标志物指导的诊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疗效,降低相关病死率,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死率下降65%”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现对746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除了可以使用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 NAs)治疗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但NAs的临床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HB的发病率,延缓了病程进展,但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此,本文重点就NAs治疗CHB现状、机制、耐药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HBV基因的研究表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与HBV DNA中前C(PC)、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的基因突变相关,并指出PC/BCP区的突变不仅影响血清HBeAg的表达,也与机体内HBV DNA的低复制、疾病的进展和抗病毒治疗的应答反应密切相关,使得CHB的治疗变得更为复杂。就HBeAg阴性CHB目前治疗现状、HBV PC/BCP区基因的结构与变异、变异对HBeAg阴性CHB疾病进展以及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郁国强  李红军  符立贤 《肝脏》2011,16(4):323-324
目前公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本研究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以探讨其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已得到广大学者的公认,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类药物,均能持续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5.
对于慢性HBV感染者,病毒的高水平复制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在6岁以前受感染的人群中,约25%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在我国,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母婴传播所致,故对儿童CHB的治疗宜尽早实施.IFN-α是公认的有可靠疗效的抗病毒药物,也是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而言,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较好。因此,只要诊断明确,有临床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都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仍然是国际上公认的CHC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这一方案治疗基因2型或3型CHC患者的持续应答率约为80%,但治疗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方法很多,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替比夫定是公认的抗病毒效果较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病毒药物;中药治疗肝硬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科使用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60例CHB肝硬化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CHB患者约2000万人~([1]),目前针对CHB的治疗以抗病毒为关键。对于慢性HBV感染合并肿瘤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抗肿瘤治疗时,有发生HBV再激活的风险,因此对该类患者,应当关注其抗病毒治疗。1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HBV再激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诊治实际需求,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特制订此专家意见, 建议在人群中扩大HBsAg筛查并采用高灵敏HBV DNA检测方法, 降低启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丙氨酸转氨酶阈值, 积极治疗有疾病进展风险和"不确定期"患者, 在经治低病毒血症患者中换用、加用或联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0.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但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资料表明单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疗效不理想,联合用药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对CHB的血清标志物的影响及安全性和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