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死亡率高达20%[1]。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hunt, TIPS)是一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2]。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本身可以造成全身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削弱肝脏清除细菌的能力,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3-4]。  相似文献   

2.
<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可重复操作的微创介入技术,被认为是治疗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1]。然而,老年肝硬化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慢性器质性疾病多,免疫力下降,术后易发感染,病菌侵袭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细胞活性因子大量释放、凝血功能异常加重将使病情恶化[2]。  相似文献   

3.
<正>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与血流缓慢、局部血管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本文就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中医证候特点及中西医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1 流行病学门静脉血栓(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门静脉左、右分支发生血栓,伴或不伴肠系膜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1]。正常人群中发病率仅为0.7/10万~1/10万[2],而PVT在肝硬化患者中却非罕见,由于起病隐匿,且认识不足,曾经一度未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l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其致死率为16.1% ~ 24.9%[2]。PH发病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和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3]。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20 mmHg (1 mmHg=0.133 kPa)诊断为PH[4]。既往认为,肺高血压主要以年轻患者为主,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Abernethy畸形是一种由于胚胎脐静脉和卵黄静脉发育异常导致门静脉缺失或发育不良,引起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之间出现异常分流的疾病[1]。由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Abernethy畸形门静脉高压易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现回顾性分析Abernethy畸形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心肌急性泵衰竭,心输出量降低的状态,会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最终危及生命[1]。CS原因居多,其中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虽然目前针对CS患者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和相关机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预后[3-5],但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1]。一、流行病学CS是一个危及患者预后的急危重症,目前AMI仍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6],据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合并CS患者发病率在7.5%,  相似文献   

7.
<正>肝性脊髓病(HM)是一种肝硬化神经系统的并发症,通常以双下肢对称性缓慢进行性的痉挛性截瘫为表现[1]。虽发病率不高,但常致残,危害巨大。肝性脊髓病通常与明显的肝功能衰竭以及外科或自发性系统性门静脉分流有关,与肝硬化和肝性脑病也联系紧密[2]。HM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陈志惠等[3]认为其与毒性物质增多、营养物质缺乏、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损伤有关。现代医学治疗HM,常以降血氨、营养神经、对症处理腹腔积液、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以及基础保肝降酶为主要措施,在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存在不足[4]。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除累及呼吸道以外,还可引发血液高凝状态,导致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脑静脉血栓形成(CVT)[1-2]。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行,CVT发病率迅速增加[3-5]。现报道1例老年轻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感染急性期后出现CVT及脑静脉梗死,以提示临床医师在诊治老年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即使是轻症、恢复期患者,也要考虑到血液高凝状态,警惕CVT及其并发症,积极预防血栓。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7岁,  相似文献   

9.
郭静  闫祥云  陶莲德 《临床肺科杂志》2023,(7):1110-1113+112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行性疾病[1],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社会造成一定经济负担[2-3]。营养不良是COPD常见的肺外症状之一,国外研究显示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20%~60%[4-5];国内约为30%~80%[6-7],可见,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与COPD患者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良性直肠溃疡性疾病,其患病率为(1~3.6)/10万[1]。回顾性研究报道,SRUS患者的确诊年龄为10~82岁,平均确诊年龄为41岁[2-3];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但也有研究报道,在合并精神疾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的SRUS患者中以女性多见[5]。  相似文献   

11.
<正>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指形成于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分支、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1]。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VT患病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36%对5.24%,P=0.04),并发PVT者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比例显著高于无PVT者(47.33%对19.63%,P<0.001)[2]。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cART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和推广应用,HIV/AIDS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得到了显著延长[1]。然而,HIV/AIDS患者仍然面临着服药依从性差、耐药风险增加等问题[2]。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流行的重点地区之一[3]。凉山地区HIV/AIDS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仍有待提高[4]。同伴支持是指具有相似疾病、身体状况或经历的同伴教育员(简称同伴)主导的一种社会支持,这些人与被支持者更易产生共鸣,拉近距离,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主要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1]。研究表明,CHB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差于健康人群,且存在焦虑、抑郁、状态[2],而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因素会降低转氨酶复常率和病毒学应答率[3]。中医药在联合西药抗病毒治疗中,能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提高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极大程度改善临床状态,截断病情发展[4,5]。  相似文献   

14.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慢性呼吸道炎症和肺实质破坏,主要表现为不可逆的进行性气流受限,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1]。目前关于CO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探索COPD潜在的发病机制并进行预防对于减少COPD的发病率至关重要。目前认为,COPD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2]。  相似文献   

16.
<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以肝细胞脂肪过度储存、变性为特征[1],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目前M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3]。MAFLD强调综合干预,其基础用药主要为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等,长期使用均有潜在肝毒性[4]。中医药在治疗MAFLD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等优势[5]。常占杰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陕西省名中医,悬壶40余年,造诣颇丰,其在MAFLD的治疗上,提出“清源澄流”的辨治思想,研发临床验方消木丹等,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受益匪浅。本文对常占杰教授治疗MAFLD的学术经验掇菁撷华,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足病(DFD)是糖尿病增长最快的慢性并发症[1]。DFD的全球患病率为6.3%[2]。其致残致死率极高,约每100例糖尿病患者中就会有近30例患者因DFD被截肢[3,4]。目前,DFD的治疗手段主要涵盖清创、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血管重建等方面,但患者仍存在心理和身体生活质量低,满意度不高,依从性差等局限性[5]。近年来,倾听患者声音、理解患者直观感受、从患者角度评估其健康结局的理念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8.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病理生理性疾病,涉及多种临床症状,与多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被称为一组“心、肺血管疾病中的破坏性疾病(destructive disease)”,是一种罕见性疾病,PH的发病率从每年百万成人2.0~7.6例,患病率从每百万成年人11.0~26.0例不等[1-2]。经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6.0例和48.0~55.0例百万成人[3]。但病死率较高,致病因素多,病理机制和临床分型复杂[4-5]。PH是一种以肺血管重构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血管炎症性疾病[6-7],为慢性、进行性、病死率高的疾病。不同类型PH具有相同临床特征,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抗凋亡和炎症导致肺小血管的渐进性增厚,引发肺血管的重构和肺血管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严重者则导致死亡[8-11]。  相似文献   

19.
<正>缺血性脑卒中(CI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占所有脑血管病例的 70%~80%[1],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常见死因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2],也是导致痴呆症的第二常见原因。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糖尿病、肥胖等发病率的增加等原因,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CIS的发病率将增加[3]。因此,CIS被认为在全球的疾病负担会持续加大,但目前的药物疗法在实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受到限制[4],而且缺血损伤的组织在血流恢复后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正>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罕见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高。BCS是由肝静脉流出道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肝段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引起的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门静脉高压或下腔静脉高压[1,2]。临床表现有腹胀、右上腹疼痛、肝脾大、黄疸、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腔积液等[3]。还可并发双下肢静脉曲张、足靴区色素沉着甚至出现皮肤溃疡等疾病。1845年英国内科医师George Budd和1899年奥地利病理医师Hans Chiari分别报道了这类由肝静脉阻塞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为了纪念这两位的杰出贡献,将此称为BuddChiari综合征。本文报道BCS合并肝硬化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