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某大型医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的住院服务绩效与试点医院的对比分析情况,并评价某医院住院服务绩效。方法调取试点医院和对照医院的2013-2018年相关报表数据,以CN-DRG为分组方式,应用病例组合指数(CMI)、DRG组数、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低风险组死亡率对该医院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初步评价DRG管理的成效。结果试点医院DRG组数年均增长率为3.10%,CMI年均增长率为0.57%,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均小于1,低风险组死亡率年均下降了28.89%。结论管理试点阶段经验说明DRG支付方式用作医院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县级公立医院住院服务绩效情况,为优化医院住院服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DRG指标框架,纵向比较该医院2017—2019年的住院医疗服务能力、住院服务效率和住院医疗安全三个维度指标绩效,并与全省同级同类医院均值作比较.结果 住院服务总产出(DRG总权重)逐年递增且均高于均值,病例组合指数(CMI)逐年下降且...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DRG重点指标对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医保 DRG数据管理平台提取全市16家试点医院2020 年—2022 年的 DRG 医疗数据,从DRG组数、DRG入组数、 CMI 值、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等方面对本院医疗能力、服务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院2022 年的CMI 值、DRG组数均高于16家试点医院均数,并较2020、2021年有所提高;费用消耗指数低于16家试点医院均数,而时间消耗指数大于1.0,超过16家试点医院均数。结论:2022年本院DRG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比较,CMI值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时间消耗指数控制,缩短平均住院天数。DRG相关重点指标可客观反映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优势与不足,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新飞  廖慧群  杨青  吴聪丽  钟超  吴本清 《现代医院》2023,(8):1202-1206+1210
目的 探索建立多维度的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评价深圳某医院各住院科室医疗质量,为医院质量管理工作、选择重点学科、高质量发展科室评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TOPSIS法及加权综合指数法计算医疗质量指数、专科能力指数,对医院46个住院科室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50 845份病案数据进行医疗质量综合评价。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医疗质量指数和DRG能力指数、专科能力指数和DRG能力指数评价结果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医疗质量指数、专科能力指数合计排名前10科室有8个科室为重点学科,有7个为手术科室,有8个为西院区科室,重点学科排名优于非重点学科,手术科室排名优于非手术科室,西院区科室排名优于东院区;医疗质量指数与DRG能力指数评价结果相关分析检验,r=0.594,P<0.05;专科能力指数和DRG能力指数评价结果相关分析检验,r=0.575,P<0.05。结论 用医疗质量指数、专科能力指数进行综合评价能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对2018年某医院的内科科室进行绩效评价,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秩和比法(RSR),从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三个维度对20个内科科室进行绩效评价。结果:综合指数位列前三的科室分别是呼吸内科一、心内科一和肿瘤一科;排名倒数的三个科室分别是康复科、老年医学科和神经内科一;采用RSR法将不同科室的医疗服务水平划分为好、中、差3档,呼吸内科一、心内科二、心内科一和肿瘤一科被归为“好”,康复科、神经内科一和老年医学科被归为“差”,其余13个科室被归为“中”。结论:不同科室在能力、效率和安全维度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科室应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总额控制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改革对神经外科医疗服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采集DRG试点城市四川省攀枝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018—2020年DRG数据,从能力、效率、费用等维度分析改革影响。同时,利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interrupted time series analysis,ITSA)法,将该院出台的绩效考核方案对神经外科进行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神经外科在DRG支付下医疗服务能力缓慢下降:病例组合指数(CMI)呈缓慢下降趋势(斜率为-0.022 0);医疗服务效率缓慢下降:时间消耗指数呈上升趋势(斜率为0.013 5);医疗费用消耗缓慢上升:费用消耗指数呈上升趋势(斜率为0.011 3)。从ITSA结果来看,CMI在干预后明显上升,费用消耗指数在干预后明显上升。结论 神经外科在总额控制下的DRG支付改革中,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都有所下降,医疗费用消耗有所增加。但该院出台的绩效考核方案对神经外科在评价指标上的干预有效,表明将绩效考核与DRG支付方式改革结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管理》2017,(5):30-34
目的通过应用DRGs相关指标,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近5年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为医院住院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方法以北京版DRGs(BJ-DRGs)分组方式,运用CMI、DRGs组数、费用消耗指数、时间消耗指数、低风险死亡率等指标对2012—2016年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结果 2012—2016年研究医院DRGs组数逐渐增多;CM I值呈下降趋势,但2016年有所回升;低风险死亡率下降;费用消耗指数呈增加趋势,但2016年有所回落;时间消耗指数逐年下降。研究医院前3位MDC疾病专业为呼吸、新生儿、消化。结论基于DRGs相关指标分析近5年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能够客观评价医院及其临床科室的服务广度、技术难度、服务效率以及诊疗安全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DRG付费改革对样本医院服务能力、住院费用、服务效率、临床质量与安全的影响。方法:采用倍差法、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样本医院和对照医院2018—2019年分析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样本医院在实施DRG付费改革后医疗机构的总权重值呈现上升趋势,经倍差法分析次均住院费用、检验、化验费呈下降趋势,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下降,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临床质量与安全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G付费改革促进医院提升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病案填写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评价北京市精神病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分析评价效果, 为构建适用于精神病医院的DRG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从北京地区住院医疗绩效服务评价平台提取2018—2020年北京市14家三级和二级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的DRG数据, 分析医院DRG绩效评价指标以及DRG入组病例平均住院日和例均费用。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 2018—2020年, 三级医院平均DRG组数(28)高于二级医院(10)(P<0.05), 平均CMI值与二级医院相同(1.79), 平均费用消耗指数(1.15)高于二级医院(0.65)(P<0.05), 平均时间消耗指数(1.11)略低于二级医院(1.30), 低风险组死亡率(0.01%)整体低于二级医院(0.88%), DRG入组住院病例占出院病例的百分比均值(82.8%)高于二级医院(27.3%)(P>0.05)。三级和二级医院DRG入组病例平均住院日和例均费用均低于医院总体出院病例(P<0.05)。结论 DRG组数、CMI值和低风险组死亡率可用于精神病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DRG绩效评价指标和TOPSIS法对某妇产专科医院各病区住院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为优化病区运营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HS-DRG 1.0本地分组器,分析某三甲妇产专科医院2021年37 748例入组病例,通过医疗服务能力、资源使用效率、质量安全管理3个维度6项指标对入组病例进行指标分析,运用TOPSIS法对各病区住院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1年全院TEI为0.907,CEI为0.81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TOPSIS评价结果显示儿科一区、妇科三区和乳腺一区的综合效益最优;产科病区整体排序靠后。结论:采用DRG绩效指标能够客观科学地对住院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医院管理者可结合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合理应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北京市“区办市管”医院托管前后医疗服务绩效进行分析,总结区办市管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深化区办市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版诊断相关组(BJ-DRGs)”为研究工具,对医院2016—2018年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指数法,通过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3个维度对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托管后医院综合医疗服务绩效呈上升趋势,2018年比2016年有84.62%的科室实现医疗服务绩效提升,其中能力指数和效率指数提升的科室比率分别为96.15%和15.38%。结论根据医疗绩效指数变化趋势对科室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学科进行精准帮扶,加大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等措施,可进一步提升区办市管医院医疗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DRG指标对医院消化科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分析,为医院开展学科评价和推进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院消化科出院病案首页数据,经DRG分组器分组,对科室DRG 能力评价指标和不同年份间DRG组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2021年科室总体DRG组数略有增加,CMI值较同期增幅8.05%,总权重较同期增幅27.39%;RW≤0.5的患者占比下降,0.5<RW≤1.0、1.5<RW≤2.0的患者占比上升,外科组患者占比由10.89%上升至26.23%,操作组患者占比由51.71%下降至36.50%,GK25、GK35、GK23病例数占比下降,GT19、GJ15、GJ13病例数占比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提高医疗技术,优化病种结构,持续提升病案首页质量,消化科医疗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借助DRG工具可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制度下医院行为方式改变和对医院运营管理影响。方法基于价值医疗视角从医疗成本和医疗质量构建指标体系,选择2021年1—4月(实施后)和2019年1—4月(实施前)上海市某妇产科医院病案首页共44 238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疗质量方面,DRG入组率达到了99.87%,全院病例组合指数增长了4.00%,达到了1.04,平均住院日由3.92天下降到3.65天,费用消耗指数由1.51下降到1.16,时间消耗指数由1.02下降到0.99,患者医疗纠纷投诉率由0.19%下降到0.07%。成本方面,DRG总权重增长了8.01%,DRG组数从140组增长到154组,药占比和耗占比保持相对稳定,次均费用由9 780元增长到12 037元。结论按DRG付费制度下试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效率同步提升,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成本控制,提高精细化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为例,结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并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三级公立医院及科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年度报表获取骨科12名主诊医师2021年医疗服务绩效指标数据,运用TOPSIS法、秩和比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主诊医师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以上3种方法评价结果,采用Copeland法进行组合排序。结果 评价结果显示,主诊医师C、F的医疗服务绩效处于前3名行列,B、E、G3人的医疗服务绩效则相对较差;但中间名次的主诊医师排序还是会因为评价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 结合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基于DRG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可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使得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和公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某医院实施专科运营管理后对手术科室绩效的影响。方法 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手术科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9年和2021医院运营报表数据,建立倍差法模型,以2019年1—12月为实施前,2021年1—12月为实施后,实施专科运营管理的科室为干预组,未实施专科运营管理的科室为对照组,用回归法评估专科运营管理对手术科室绩效的影响。结果 实施专科运营管理后,手术科室病例组合指数(CMI)提升0.25,且改变了住院费用结构,表现为次均费用上升0.44%(P<0.05),次均耗材费上升0.27%(P<0.05),次均服务费上升0.14%(P<0.05)。结论 专科运营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手术科室运营效率,改善了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基本符合公立医院发展定位以及公立医院考核方向,可进一步推广至其他科室,同时专科运营管理仍有进一步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DRGs相关指标和综合指数法,对某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外科各病区2014年住院工作医疗服务相对绩效进行评价分析,为医院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方法以北京版DRGs分组器(BJ-DRGs)分组方式,利用能力指标、效率、质量三个维度的7个指标,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病区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结果综合指数值前三位的病区是F、B、D病区,医疗服务绩效较好;后三位的病区是C、H、K病区,医疗服务绩效相对较差;其他五个病区在能力指标、效率指标或质量指标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基于DRGs指标和综合指数法的肿瘤外科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能客观、科学、准确地反映各病区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为医院和科室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DRG指标分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利用国家版诊断相关分组器(CN-DRG)对某医院2019—2021年病案首页数据从CMI、DRGs组数、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死亡率5个指标进行DRG评价分析。结果 2019—2021年CMI值增长6.25%、DRGs组数增长1.49%,时间消耗指数降低5.05%,费用消耗指数增长6.98%。科室L、N、P服务效率较低。DRG科室评价,得分>1.5分的为6个科室;得分1.0~1.5分的为14个科室;得分<1分的为5个科室。DRG医师评价,科室R、X主任医师最高得分1.55、1.16;科室R、X、L主治医师最高得分1.52、1.15、0.94;科室R、X、L住院医师最高得分1.60、1.17、0.97。结论 利用DRG指标对全院、科室等运营管理进行分析,为医院管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公立医院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DRGs评价体系,探讨深圳市综合医院服务质量情况,为改善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提供借鉴。方法以深圳市2017年度 140万份住院病案首页为数据基础,借助DRG分组从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安全与学科发展均衡性四个方面综合评价。结果37家公立综合医院中服务能力最强的是1号医院(96.01分),服务效率最好的是27号医院(90.63分),4家医院安全得分为100分,不存在专科缺失的情况。综合得分最高的是1号医院(85.46分)。结论深圳市三级医院应着重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二级医院应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利用DRGs可以对医院服务绩效进行较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实现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DRGs指标,运用加权综合指数法评价手术科室的医疗质量,为医院绩效改革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法从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医疗强度和医疗安全四个维度,选择8个KPI指标,抽取某医院17个手术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该院2018年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前3位依次是C、F、G,排名后3位的科室依次是Q、O、H,综合评价结果与医院绩效改革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基于DRGs的加权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该院实际相符,应用与操作简单,能为医院绩效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阳雅雯  江涛  杨翠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219-4224
目的 运用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指标作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结合病床运行效率综合评价单位病床利用效能,为医院床位合理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运行数据及DRG数据为基础,以病床周转次数及病床占用率绘制科室病床运行效率散点图;以单床年DRG权重为产出指标,结合科室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值绘制病床产出效能散点图; 结合运行效率及产出效率综合评价科室病床利用效能并将其分为A、B、C、D、E五类。分别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及病床产出效率指标95%CI计算各科室病床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39个临床科室中,病床利用效能综合评价为A类有5个科室、B类科室14个、C类科室3个、D类科室10个、E类科室7 个。 有6个科室实际开放床位较为合理,病床工作效率与病床产出效率判定结果均为合适,14个科室的判定结果均为偏多,5个科室的判定结果均为偏少,余14个科室的床位配置判定结果发生了变化。 结论 结合DRG指标与传统运行效率指标对医院科室床位利用效能进行综合评价兼顾了效率和质量,其结果更为全面、客观;可为医院调整内部结构,优化床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