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预防此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并行手术治疗的18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集痰液,筛查病原菌种类并进行药敏分析.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列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分析术后肺部感...  相似文献   

2.
3.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行手术切除或联合根治术来治疗。由于手术创伤大 ,出血多 ,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我科自 1992年来 ,共进行 142例此类手术 ,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42例 ,男 10 3例 ,女 39例 ,年龄 32~83岁。其中口底癌 2 2例 ,腮腺癌 8例 ,舌癌 35例 ,颊癌 36例 ,下颌牙龈癌 17例 ,上腭癌 2 4例 ,磨牙区10例。肿瘤手术采用联合根治术 ,组织缺损均用皮瓣修复。2 术后护理2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术后护理重点 由于颌面部肿瘤手术区域涉及上呼吸道 ,手术创伤易导致舌、颌下、颈部水肿 ,加上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国内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0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及数据测量等方式采集人口学、社会心理学及医疗护理方面共29个因素,利用头颈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第4版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下颌骨节段切除(OR=50.897,P=0.035,95%CI=1.319~1 964.684)、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评分(OR=1.260,P=0.002,95%CI=1.086~1.462)、社会支持好(OR=677.074,P=0.045,95%CI=1.166~381 787.087)、微型营养评估记录表评分(OR=28.788,P=0.041,95%CI=1.151~719.778)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保留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下颌骨连续性、重建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以及社会支持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对临床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术后患者452例进行术后随访,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五因素正念量表、压力知觉量表、自尊量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正念得分情况,通过Z检验比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与正常人群正念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正念得分与知觉压力、自尊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正念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39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的平均得分为(120.28±13.86)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有觉知的行动、不判断、描述、观察、不反应。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与正常人群相比均有差异。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患病时长、年龄、居住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职业、医药支付方式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正念水平有影响(P<0.10)。Spear...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现代“文明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的抵抗能力、修复能力下降,成为手术的禁忌,因而,制约了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本文通过收治3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介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发糖尿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武警河南总队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180例,并发肺栓塞患者34例为观察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对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肺栓塞发生率为9.8%,年龄≥60岁为32.1%,两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伴随肿瘤及制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下肢骨折发生肺栓塞共11例(9.5%),骨性关节炎发生肺栓塞共21例(39.6%)。结论:年龄在60岁以上、伴有肿瘤、制动及骨科疾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肺栓塞风险较高,应定期行影像学检查,尽可能减少并发肺栓塞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口腔外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表现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抽选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口腔外科手术的患者106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4),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既往病史、手术情况、术前后相关指标、住院时间等,进行临床分析和危险因素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年龄、BMI值、住院时间、术后D-D和Fbg值与口腔外科手术后下肢DVT形成相关。结论口腔外科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龄、BMI值高、住院时间长及D-D和Fbg值增高,D-D、Fbg水平对口腔外科术后并发DVT具有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为8%~13%。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往往是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得以诊断。因此,存在潜在的致残和危及生命的后果,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10.
田海锁  王东妹 《中外医疗》2012,31(14):60-61
目的探讨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口腔外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00例,其中男248例,女152例,男女性别比为1.63∶1.00,患者年龄平均在56.3岁,高发年龄为52~76岁间。发病部位:位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的前3位的分别为口腔、唾液腺、颌骨;其中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以舌、牙龈最为多见。其肿瘤组织来源以上皮来源性最多,占有88.59%(354例),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和间叶组织源性。病理分型中以鳞状细胞癌(64%)较为多见,以及数量较多的恶性淋巴瘤和粘液表皮样癌等。重复癌者29例(7.25%),男女比为1.3∶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9%和65.1%。行放、化学疗法及手术的综合疗法治疗者68例,5年生存率为76.1%。据统计,患者半年内复发率20.9%,复发时间在5周~7个月(4.61±1.80)个月。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有升高的迹象,男女构成比例有所下降,组织来源以上皮源性肿瘤为主,而鳞状细胞癌在肿瘤的病理分型中占首位,治疗方法以综合疗法疗效显著,有效地减少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和分析8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功能训练,同时拍CT片观察癌肿的变化。结果:8例放疗患者顺利完成了放射治疗,提高了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降低了局部复发率。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放疗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因素。方法 以200例脊柱手术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n=39)和非DVT组(n=16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DVT的因素。结果 DVT组与非DVT组在在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凝血四项、术中输血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o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5.182)、凝血四项(OR=7.477)、输血史(OR=4.010)、失血量(OR=5.708)、术后卧床时间(OR=5.445)为脊柱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较高,高龄、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失血量增加、围术期输血及术后卧床时间延长均与术后DVT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周泉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18-119
目的:探讨与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短期复发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防复发的措施。方法:对22年间收治的24例领面部恶性肿瘤复发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半年内复发率21.6%,复发时间在4周-6个月(4.16±1.60个月)。结论:颌面部恶性肿瘤近期复发原因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程、生长部位、肿瘤厚度、术前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安全缘、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有三大要素[1]: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获得性危险因素。方法对益阳市中心医院和益阳医专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诊断的117例LD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中有明确诱因者115例(98.29%),未发现明确诱因者2例(1.71%)。LDVT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93.16%)、手术(39.32%)、吸烟(34.18%)、创伤(22.22%)、糖尿病(21.37%)、高血压(19.66%)、静脉曲张(18.80%)、卧床或少活动(18.80%)、恶性肿瘤(14.53%)、冠心病(11.97%)、血栓病史(6.84%)、超重或肥胖(5.98%)、产后1个月内(4.27%)等;4例患者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存在肺血管血栓形成。结论高龄、手术、吸烟、创伤、糖尿病、高血压、静脉曲张、长时间制动、恶性肿瘤、冠心病、血栓病史、超重或肥胖、产后1个月内是LDVT的重要危险因素。LDVT是一种多因素协同参与的疾病,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和早期预防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恶性肿瘤合并DVT者54例(病例组)和同期不伴DVT的恶性肿瘤54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恶性肿瘤合并DVT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和17个月,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P=0.009)。手术和外伤是恶性肿瘤合并DVT的危险因素(OR为3.375和4.534,95%CI为1.417~8.040和1.118~14.675)。结论:DVT为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手术及外伤是恶性肿瘤合并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栓塞是剖宫产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血流缓慢、内皮损伤、高凝状态是剖宫产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术后对高危患者的筛查、预防可以有效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以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惠  陶正 《宜春医专学报》2000,12(3):230-231
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在21世纪恶性肿瘤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因而,肿瘤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课题。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以上皮源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发生于口腔颌面部较少,主要为纤维肉瘤、骨肉瘤等。造血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也可首发于口腔颌面部。 关于口腔癌,近年来舌癌、口底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占全身恶性淋巴瘤的比例也有上升趋势,这些均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并发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下肢DVT合并PE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与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同期单纯下肢DVT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总结下肢DVT合并PE的临床特点,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最后进行相关因素的诊断价值分析。结果 合并心脏病史(x2=5.886,P=0.015);近2月内有手术史(x2=4.227,P=0.040);CRP异常增高(x2=4.126,P=0.042);DD异常增高(t=2.914,P=0.004);年龄较小(t=-2.060,P=0.042)与下肢DVT并发PE密切相关。年龄(OR=1.050,95%CI=1.015-1.085)、DD(OR=0.934,95%CI=0.875-0.997)及合并心脏病史(OR=0.061,95%CI=0.007-0.545)是下肢DVT并发PE的独立危险因素。DD及年龄对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9、0.601。 结论 下肢DVT常常伴有多个PE的危险因素,合并心脏病史、年龄小及DD较高增加PE的风险,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积极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恶性肿瘤并发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抗凝溶栓治疗,36例痊愈(58.1%),25例有效(40.3%),1例无效(1.6%),最终发生肺栓塞死亡,其余随访6个月,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无复发,5例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8.2%).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应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诊断以无创方法为首选,同时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实施溶栓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