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返流(M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0例,其中55例伴有MR者设为观察组,55例不伴有MR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5年内的跟踪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MI)率为27.27%(15/55)、再次MI率为14.55%(8/55)、心力衰竭(HF)率为67.27%(37/55)、猝死发生率为7.27%(4/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3%(7/55)、7.27%(4/55)、38.18%(21/55)、3.64%(2/5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率为29.09%(16/55)、房性早搏率为27.27%(15/55)、心房纤颤率为20.00%(11/55)、窦性心动过缓率为23.64%(13/55)、总发生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11/55)、16.36%(9/55)、14.55%(8/55)、14.55%(8/55)、64.45%(36/55),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MR与中度MR、重度MR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再次MI、HF、猝死和心率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后两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MR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MI、心力衰竭(HF)、猝死和心率失常发生率均低于重度MR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缺血性二尖瓣返流会提高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MR)的患者而言,尚不清楚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同时辅以二尖瓣(MV)修复是否有益。作者试图验证如下假说,即MV修复结合CABG在改善MR上要优于单用CABG,同时不会增加手术或远期的死亡率。方法和结果:共有107例中度或重度缺血性MR(经术前超声心动图证实)连续患者入选,接受CABG伴MV修复(修复组,50例)或单用CABG(CABG组,57例)。使用近端等速表面积法将MR分为无、轻度、中度及重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年龄>60岁)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MR)与随访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
取522名具有轻度或以上的慢性器质性MR老年患者,按病因分为缺血性MR(IMR)组和非缺血性MR(NIMR)组。对入选患者
建立详细的医疗档案,要求患者每年到我院复查超声心动图、复诊并电话随访。随访2年后对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
析。结果(1)MR程度与LVEF均值成负相关,中、重度IMR患者LVEF均值均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P<0.05);(2)随访2
年后,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房颤等多因素基础上,IMR组轻、中、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
别为.7% (1.4~4.1),2.7% (1.3~4.0),5.2% (3.5~6.9),趋势P值=0.04;NIMR组轻度、中度、重度MR患者LVEF降低程度分别为
3.2% (1.6~4.8),3.0%(1.4~4.5),1.7%(-0.5~3.9),趋势P值=0.30。结论MR返流程度越大,LVEF均值越低,中、重度IMR患者
LVEF均值低于相同程度的NIMR患者,针对重度IMR患者的分层管理将有助于改善其LVEF。
  相似文献   

4.
李温斌  Menicanti  L  Di  Donato  M  Santambrogio  C  Ranucci  M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4,25(4):500-503
为寻求一种有效治疗继发于缺血性心肌病的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IMR)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 46例术前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43例 (93 % )患者因出现心衰而手术治疗 ;心功能(NYHA)Ⅳ级者 2 5例 ,占 5 4% ,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者 3 2例 ,占 70 %〕在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同时行左室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手术方法 :完成冠状动脉移植远端吻合后切开室壁瘤 ,经左心室途径在心室面行二尖瓣环成形术 ,之后以Dor手术方式行左心室成形术 ,最后完成冠状动脉移植物的近端吻合。结果 :围手术期总病死率为 1 5 .2 % ;EF(射血分数 ) <3 0 %的患者病死率为 2 0 .0 % ,而EF≥ 3 0 %者病死率为 1 1 .5 %。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 ) ,肺动脉压亦显著下降 (P <0 .0 5 )。 85 %的患者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 (MR)消失或极轻 ;晚期病死率为 1 5 % ;中期存活率为 71 %。结果提示 :虽然这种复杂手术的病死率较高 ,但疗效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itra Clip)治疗重度二尖瓣反流(MR)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2例应用Mitra Clip治疗重度MR患者的护理过程,经过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管理不良负性情绪,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强调熟悉手术步骤、严密观察病情、默契配合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预防跌倒坠床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开展精细化术后护理,夯实基础护理、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促进患者康复。结果:2例患者术后MR程度下降,未出现严重出血、心包填塞、栓塞、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及对比剂相关的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为临床开展应用Mitra Clip治疗重度MR患者该项新技术的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二尖瓣返流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 11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的二尖瓣返流 (MR) ,探讨AMI后MR的影响因素。结果 :MR6 1例 (轻度 5 6例 ,中度 5例 ) ,发生率 5 1 3 %。大面积梗塞 ,左室功能KillipⅡ级以上 ,左室室壁瘤形成 ,梗塞后心肌缺血 ,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等MR的发生率分别比无上述情况者明显增高 (P <0 .0 1~0 .0 5 )。MR组与无MR组相比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降低 (P <0 .0 1)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明显增大 (P <0 .0 1)。以心电图定位的梗塞部位 ,年龄及溶栓治疗对MR的发生均没有明显影响 (P >0 .0 5 )。乳头肌功能不全 ,二尖瓣脱垂等在AMI后MR病人中不常见。提示 :AMI后MR相当常见 ,但大部分为轻度返流 ,AMI后的MR多为缺血性MR。大面积梗塞 ,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左室扩大 ,左室室壁瘤形成 ,梗塞后心肌缺血 ,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等对AMI后MR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原因,方法:对22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经PBMV术后发生中,重度MR患者手术前的超声心动图与临床情况,与术后无MR或轻度MRI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明显MR患者的术前超声积分,心功能年龄显著高轻或无MR者。结论:术前高超声积分是预测PBMV术后发生MR的重要指标,心功能减退和年龄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的智商(IQ)与脑电图(EEG)相互关系,我们选择了120例MR在作智商的同时进行EEG检查,EEG总异常率为47.5%。MR轻度EEG异常占32.14%、轻/中度EEG异常占45%、MR中度EEG异常占48.44%、MR重度EEG异常占100%。说明IQ与EKC有密切关系,IQ越低EEG异常率越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重度痛经的疗效。方法:本组60例原发性重度痛经患者均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方法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局麻药为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以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作为神经节阻滞成功的标志。硬膜外阻滞成功以阻滞后病人痛经症状明显缓解为标志。结果:在60例患者中,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一次成功者为54例,占90%,二次阻滞者6例,占10.0%;硬膜外一次性阻滞成功者57例,成功率95.0%;二次阻滞成功者3例,占5.0%。临床治愈者51例,占85.0%,有效者7例,占11.7%,无效者2例,占3.3%,总有效率96.7%.在治疗组患者中,均未出现麻醉并发症及感染患者。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重度痛经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反流(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对合并高龄、多器官并发症、心力衰竭等因素的严重MR高手术风险患者,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已成为替代治疗方法。目前该技术通常由X线和超声心动图引导,但术中X线对术者及患者均有辐射损伤。作者首次在江苏省报道1例单纯应用超声心动图指导MitraClip治疗重度功能性MR。在超声引导下,完成二尖瓣夹输送和安装,且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10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体质辨别,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感体质类型。结果: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气虚质患者最多,为32例,占比26.67%。阳虚质和气虚质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占比高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及痰湿质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占比高于年龄≥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类型多为气虚质28.21%(22/78)、痰湿质19.22%(15/78)及阳虚质16.67%(13/78);男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类型多为气虚质23.81%(10/42)、痰湿质23.81%(10/42)及湿热质14.28%(6/4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偏虚,性别及年龄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的主要因素。因此,临床需注意体质类型辨识的客观性和规范性,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辨识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减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原发性甲减病例资料。结果 ①4 0岁以上原发性甲减的发生率为 6 0 .71% ,与其他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原发性甲减的病因依次为特发性粘液性水肿 (占 6 0 .71% ) ,桥本氏甲状腺炎 (占 19.6 4 % )、医源性甲减 (占 19.6 4 % )。与其他病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③原发性甲减的误诊率为 4 4 .6 4 %。结论 原发性甲减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女性多于男性 ,以特发性粘液性水肿居多 ,较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浮肿及诊断为某系统疾病经充分治疗 ,仍有浮肿及体重增加时 ,应考虑到甲减  相似文献   

13.
二尖瓣病变在获得性成人心脏瓣膜病中居第二位.在发达国家,重度二尖瓣反流(MR)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随着我国社会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我国二尖瓣疾病中退行性变及功能性病例逐年增加.而退行性变和功能性MR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类型,需要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严重退行性MR的病程发展是不利的.然而,及时和有效的外科干预,退行性MR的远期治疗效果还是很理想的.相比之下,功能性MR修复预后的效果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就退行性和功能性MR的最佳治疗方案,包括当前手术和介入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阶梯药物治疗癌痛计划对原发性肝癌疼痛的疗效.方法:对2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三阶梯用药方法按序、按时治疗癌性疼痛.结果:完全缓解(CR)19例(占65.52%),部分缓解(PR)3例(占10.35%),轻度缓解(MR)3例(占10.35%),有效率86.22%,无缓解(NR)4例(占13.78%),疗效优于单用哌替啶组,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介入封堵合并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R)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初步探讨伴重度MR的巨大PDA介入封堵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期间行介入封堵合并重度MR的大PDA患者6例.分别于PDA封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左室腔侧值、左室功能参数及二尖瓣返流面积变化.结果 6例术前诊断大PDA合并中重度MR患者均行PDA封堵术,仅2例术后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随访至术后3个月消失.全组无溶血、封堵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封堵后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术后1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均较封堵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1个月LVEDD、MRA、LVEF较术后1周有进一步改善(P<0.01);LVEDD在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封堵合并中重度功能性MR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的磁共振(MR)定位方法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中,比较60例应用1.5 T MR平扫定位法与70例应用3.0 T MR直接增强扫描定位法的疗效和复发率。 结果 1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 年。1.5 T MR平扫定位法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88.3%,无效7例,复发率36.6%; 3.0 T MR直接增强扫描定位法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91.4%,无效6例,复发率15.6%。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0 T MR直接增强扫描定位法是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精确有效的影像技术,是降低复发率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二尖瓣反流(MR)的长期随访预后不良,但尚无评估AMI前MR对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对首次AMI发作患者短期和长期随访时AMI前MR的预后预测价值以及其对左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和结果:研究纳入68例首次发生AMI并在AMI前(<3个月)进行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他们因不同原因进行了AMI前超声检查。在这68例患者中,42例有AMI前MR(1组),26例无AMI前MR(2组)。所有病例均被证实在二尖瓣水平存在退行性改变。排除了其他原因导致MR的患者。对(AMI前和AMI后)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X线平片、超声成像(USG)、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成像(MR I)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瘤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其优点及局限性。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平片无一例诊断正确;USG、CT、MR 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4%、96.6%、100%。结论X线平片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瘤的诊断有较大的局限性;USG、CT、MR I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瘤的诊断敏感性高,CT、MR I明显优于USG,MR I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6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影响.方法:213例AMI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药物组(126例,服用常规药物)和PCI组(87例,PCI 常规药物),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MR程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患者住院期间MR的发生率为28.6%,下壁心梗M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34.5%vs 22.3%,P<0.01).平均随访8.8个月后MR的总发生率为35.4%,PCI组MR发生率较住院期间无显著变化(26.4%vs 27.6%,P>0.05),而常规药物组MR发生率较心梗急性期有明显增加(43.7%vs30.2%,P<0.01),且明显高于PCI组(P<0.01).PCI组LVEDd、LVEDV、LVESV低于常规药物组(P<0.05),而LVEF高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较其他部位心梗患者易出现MR;随着心肌梗死时间延长,MR发生率有增加趋势.PCI通过改善血流及左室重构,可降低或至少不增加M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文献[1]报道约67%的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伴有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一些功能性MR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后,MR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作者回顾河南省胸科医院2007年至2011年手术治疗的AS伴中度MR的患者AVR术后MR程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预后因子对MR程度变化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AS患者均接受AVR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2~82(67.0±7.0)岁。主动脉瓣先天畸形17例;主动脉瓣退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