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胆汁酸(BAs)是肝脏胆固醇代谢的终产物,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初级胆汁酸,并运输穿过肝细胞顶端的毛细胆管细胞膜进入胆道系统,胆道最终将它们排入小肠。在肠道中,又通过肠道微生物菌群酶的加工,产生次级胆汁酸(见图1)。在胆汁酸的代谢过程中,约有95%在末段小肠被重吸收,通常每天可通过肠肝循环6次。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随胆汁消化排泄的脂质、毒性代谢产物和外源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此外,有统计数据显示,胆汁酸可以作为肠-  相似文献   

2.
正肝脏胆汁的形成过程依赖胆汁合成、微管分泌和肠肝循环时胆汁酸的重吸收。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之一,通过肠道和肝细胞表达的多种转运体进行肠肝循环,胆汁酸在肝脏合成,通过胆管分泌入肠腔,在回肠重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系统重新被肝脏摄取,仅少量胆汁酸进入体循环。在这一过程中,肝脏摄取吸收是调节循环血液中胆汁酸水平的关键环节,肝细  相似文献   

3.
胆汁酸代谢、肠道菌群及胆汁酸受体调控通路均参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全过程。HCC小鼠模型的肝脏组织、HCC患者的血浆和粪便中某些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等水平均显著升高;肠道产胆盐水解酶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丰度失衡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及机体免疫微环境的改变等也会促进HCC发生;此外,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X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孕烷X受体、本构雄烷受体及鞘氨醇-1-磷酸受体2等多种受体亦被证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胆汁酸代谢的各个环节在HCC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系统诠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加深对HCC发病机制的认识,开发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及精准治疗的生物靶标。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维持机体代谢及正常的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X受体(LXR)是肝脏中丰富表达的一种核受体,通过在肝细胞层面调控胆固醇及胆汁酸的合成、转化及转运来影响胆固醇代谢过程,在维持机体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LXR能抑制食物中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从而降低机体外源性胆固醇水平,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总胆固醇水平,预防高胆固醇血症、胆结石等的形成。从肝脏和肠道两个层面对LXR调控胆固醇代谢的机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崔小兰  陆天飞  夏强 《肝脏》2014,(2):151-153
FXR在调节物质代谢方面的作用已被证实,FXR可通过调节胆汁酸合成的酶来抑制胆汁酸的形成,调节其转运过程中的载体的数量来促进胆汁酸的排泄以及抑制胆盐在肠道的重吸收。FXR通过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酶的表达来发挥在药物解毒中作用。FXR在胃肠肿瘤的发生、肝细胞的再生、肝脏的纤维化、肝脏的急慢性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其他部位肿瘤的发生和损伤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现就FXR在应急损伤和调节凋亡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中心,能够分解代谢营养物质和毒性物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肠道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肠-肝轴(gut-liver axis),肠道中的营养成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而肝脏中的物质通过胆道系统排泄入肠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肠粘膜屏障、细菌移位和胆汁酸代谢是肠-肝轴的关键特征[1]。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肠道中有害物质增加,有益物质减少,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来源的细菌产物和代谢物可暴露于肝脏,通过肝-肠循环诱发肝细胞损伤和肠道炎症的发生,并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而肝病的进展又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的失调,最终导致肝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肠道菌群在NAFL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能量代谢、诱导内毒素血症、产生内源性乙醇、调节胆汁酸和胆碱代谢等多种机制促进NAFLD的发病。益生菌和益生元等肠道菌群靶向治疗在许多动物研究中已获得积极的疗效。本研究对肠道菌群与NAFLD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NAFLD概述NAFLD是指排除过量饮酒、病毒感染或其他肝脏疾病,以肝脏脂肪异  相似文献   

8.
在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均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胆汁酸代谢与肠道菌群的研究逐渐深入,肠道细菌在胆汁酸的生物转化、肝脏胆汁酸的合成、肠道胆汁酸的重吸收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药物、毒物、自身免疫、酒精、结石、肿瘤和遗传代谢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胆汁淤积发生而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胆汁流量的改变和胆汁酸毒性的过度积累。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过程中,不仅有内源性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作用的参与,且肠道微生物群也通过调节代谢和免疫反应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肠道微生物群与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之间也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胆汁酸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反之,肠道微生物也能够影响胆汁酸池。近年来针对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肠道微生物群与胆汁淤积性肝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日渐深入,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占90%以上。肠道和肝脏通过门静脉、胆道和体循环的双向连接进行交流,肠肝轴成为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微生物失调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中医药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基于肠肝轴理论,中医药防治肝细胞癌可有效阻断肠道-肝脏信号,对肝细胞癌的精准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中医药脏腑理论和肠肝轴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中医药及其活性成分对肝细胞癌的调节及干预作用,希望为肝细胞癌的进一步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变化、细菌及其产物的易位与胆汁酸代谢的相互作用等是多种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共同途径。肝细胞通过门静脉系统持续的暴露于肠道代谢产物及各种抗原抗体之下,某些肠道细菌成分或代谢物可通过"分子模拟"等多个机制启动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机制。因此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的代谢产物,胆汁酸在肝细胞生成后分泌至肠道,帮助脂肪类物质消化吸收,肠道内约95%的胆汁酸在一系列胆汁酸转运子的调控下经门静脉吸收重新回到肝脏。胆汁酸不仅可以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还能抑制胆固醇的析出,抑制胆结石的形成.胆汁酸的生成以及肠肝循环发生紊乱会诱发胆结石、肝内胆汁淤积等一系列胆汁酸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沉默信息调节子(sirtuin1,SIRT1)是去乙酰化酶sirtuin家族成员之一,在啮齿类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参与了炎症、能量代  相似文献   

13.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肝衰竭时胆汁淤积是一种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原因的严重肝细胞性肝内胆汁淤积,表现为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同时急剧增高,且其水平与肝衰竭严重程度呈正比。肝脏组织结构改变加重胆汁淤积,肠道微生物群对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有影响。治疗肝衰竭时胆汁淤积的根本措施是去除病因,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胆汁酸在疾病发病的潜在机制及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胆汁酸不仅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同样也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宿主生理活动的调节。肠道菌群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能显著改变胆汁酸信号分子的作用,因此可以对宿主的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尽管胆汁酸、肠道菌群和代谢性疾病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作用,但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和方向性仍不明确。本文主要概括了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双向调控机制,其次阐述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用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肠道和肝脏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是相互连接的,并且这种"肠-肝轴"对肝脏病理学产生各种影响.随着对该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已成为预防性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个新前沿.肠道渗漏和营养不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肝病的进展和HCC的发展,探讨肠道菌群与HCC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维持体内胆固醇代谢的平衡和促进肠道脂肪的消化。近年,胆汁酸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对葡萄糖、脂质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日趋受到重视。胆汁酸在肠道重吸收时分别通过核受体法呢醇X受体(FXR)、膜受体TGR5促进肠道细胞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及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FGF19和GLP-1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影响肝脏的糖代谢。本文就胆汁酸诱导的肠道激素与肝脏糖代谢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相关的慢性肝脏疾病,主要病因为肝脏内脂质堆积过多,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肠肝轴(GLA)参与NAFLD的发病过程,其分泌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细菌成分、内源性乙醇及胆碱在NAFLD发病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NAFLD的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联,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或可为通过肠道微生态预防及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理论、胆汁酸、内毒素在DKD中作用及治疗。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论述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理论、胆汁酸、内毒素与DKD关系,阐述肠道微生物系统在DKD治疗中的影响,强调DKD早期、中晚期其代谢产物通过不同的路径作用,基于此提出DKD最新治疗方式。结果: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短链脂肪酸轴、胆汁酸轴、内毒素轴对DKD不同时期影响胰岛素分泌及炎症反应,最新治疗均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结论:肠道微生物通过一系列代谢产物,因此通过影响其代谢产物途径多靶点作用,防止或延缓DKD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丹皮酚通过调控ApoE-/-小鼠胆汁酸代谢影响FXR-FGF15信号通路,从而影响脂质代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20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造模同时灌胃丹皮酚(200 mg/kg)。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大体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法检测血脂和肝脂水平;LC-MS/MS检测小鼠肠道胆汁酸组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CYP7A1及回肠FXR、FGF15蛋白的表达。结果丹皮酚显著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减少肝脏脂质沉积;明显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及肝脏系数;升高FXR拮抗剂TαMCA、TβMCA含量,降低FXR激动剂CDCA和LCA含量,抑制肠FXR-FGF15信号通路,诱导肝组织CYP7A1蛋白表达,增加粪便中总胆汁酸外排。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抑制FXR-FGF15轴从而促进肝脏胆汁酸合成与排泄,减少胆固醇蓄积,进而实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6,(5)
<正>最近一项研究显示,肝脏farnesoid X受体(FXR)介导的转录抑制子,即V-Maf鸟类肌筋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系G(MAFG),可直接抑制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并且调节胆汁酸的成份,可能对肝脏代谢和疾病存在重大影响~[1]。胆汁酸是脂溶性维生素、脂肪、固醇类在肠道内吸收,以及药物在肝脏代谢的生理调节剂,同时也是激活FXR和膜G蛋白偶联受体(TGR5)来调节肝脏代谢的信号分子~[2]。FXR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