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眼眶肿瘤疾病构成及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2003年10月~2008年10月,经病理诊断的234例60岁以上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病变性质及比例,按年龄分组,统计两个年龄段最常见的良、恶性肿瘤。结果:良性肿瘤139例,占59.4%,恶性肿瘤95例,占40.6%,良性肿瘤前3位分别是脉管源性肿瘤、眼眶炎性病变及神经源性肿瘤。恶性肿瘤前3位分别是恶性淋巴瘤、继发性肿瘤和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60~70岁最常见良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70岁以上最常见良性肿瘤是眼眶炎症,两个年龄段最常见恶性肿瘤均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恶性比例大,恶性淋巴瘤为最常见眼眶恶性肿瘤,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9例,其中7例行外眦切开联合下穹隆结膜入路方式,2例行外侧开眶术。[结果]9例海绵状血管瘤均顺利摘出瘤体,经结膜入路术后1例出现短期视力下降,但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选择手术入路对安全、有效地摘除海绵状血管瘤很重要,同时术前对肿瘤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正确的手术操作技巧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除眼眶肿瘤的手术入路问题,在眼科界的意见不一,眶后部肿瘤,意见更为分岐。本介绍经前路开眶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不仅创伤小,暴露清,易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为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条易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探讨眼眶内肿瘤在患者中的病理分布以及眼眶内肿瘤的手术方式.方法 收集1993年3月至2007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资料完整的眼眶内肿瘤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眶内肿瘤的病理学分析及统计各类型发病率.其中良性肿瘤以海绵窦血管瘤占首位28%,恶性眶内球外肿瘤以淋巴瘤占首位约为4.12%,眼球内则以视网母细胞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居多.眼眶内肿瘤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治愈而且可以防止并发症.结论 眼眶内肿瘤在临床治疗方面非常需要手术技巧和术式的慎重选择,正确应用眶植入体,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摘除眼眶肿瘤的手术入路问题。在眼科界的意见不一。眶后部肿瘤.意见更为分岐。本文介绍经前路开眶摘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不仅创伤小,暴露清,易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为摘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条易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眼眶肿瘤28例临床分析魏钧副主任医师北京铁路总医院眼科(100038)本文总结了28例眼眶肿瘤的临床实践体会。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有23例(24眼)。其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2例。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泪腺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及皮样羹肿。文中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路开眶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接受眶内肿瘤治疗的97例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前路开眶肿瘤切除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95例眼眶肿瘤患者均完整摘除肿瘤;2例眼眶肿瘤患者的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为保存视力而行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肿瘤位置及粘连情况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眼部原发肿瘤的构成、分布情况以及发病特点,为儿童眼部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10年间收集的210例儿童眼部原发肿瘤的性别、发病年龄、眼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儿童眼部肿瘤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94例,男女性别比为1.23:1;不同肿瘤类别患儿的性别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 P=0.965)。儿童眼部的发病高峰年龄为1~4岁,占44.8%(94/210)。不同肿瘤类别患儿的年龄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4, P=0.002),恶性肿瘤组发病高峰为1~4岁,共46例(55.4%),良性肿瘤患儿除<1岁组发病率较低,其余3个年龄组发病相对稳定。眼睑肿瘤(68例, 32.4%)和眼表肿瘤(65例, 31.0%)占比最多,其次为眼眶肿瘤(45例, 21.4%),眼内肿瘤最少(32例, 15.2%)。不同肿瘤类别患儿的发病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995, P<0.001),恶性肿瘤主要发病部位为眼内和眼眶,而良性肿瘤则为眼睑和眼表。全部眼部肿瘤患儿中,良性肿瘤20种127例(60.48%),最为常见是色素痣、血管瘤、皮样囊肿、皮样瘤;恶性肿瘤4种83例(39.52%),在恶性肿瘤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占比最多,居于首位(56例, 67.5%),其次为横纹肌肉瘤(88例, 21.7%)。结论:儿童眼部肿瘤具有婴幼儿发病高峰年龄特点;以眼睑肿瘤和眼表肿瘤最为多见,眼睑和眼表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少有恶性,而眼内和眼眶肿瘤则以恶性肿瘤为主,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鼻腔鼻窦和眼眶相邻,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容易侵犯眼眶,这既是肿瘤晚期表现又是其不良预后因素之一.肿瘤眶侵犯,术前采用CT和MRI进行评估,术中借助冰冻切片进行判断.肿瘤未侵犯眶骨膜,保留眶内容物;肿瘤累及眶骨膜和肌锥外脂肪范围有限或切缘阴性,对新辅助化疗、放疗等多模式治疗方案反应良好,可以考虑保留眶内容物;肿瘤广泛侵犯眶骨...  相似文献   

10.
眼眶内肿瘤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眶内肿瘤又有原发与继发、良性与恶性之分。眶内良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早期眶内恶性肿瘤亦应尽早手术 ,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以期最大限度保持眼部解剖功能和视力。开眶手术与其它部位手术相比有其特殊性 ,术中眶内出血不能采用结扎和钳夹的方法 ,只能应用压迫止血。如术后观察和护理不当 ,易导致失明。因此 ,肿瘤开眶术前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0年 3月至 2 0 0 0年12月共作开眶肿瘤切除术 12 7例 ,由于精心护理和严密观察 ,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 ,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75例中良性肿瘤251例(91.27%,其中左房黏液瘤237例),恶性肿瘤24例(8.72%)。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共245例,占89.09%。27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完整切除258例,局部切除6例,8例因肿瘤无法切除仅行活检术。7例实性瘤体患者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期行肺动脉瓣置换术,5例同期行经股动脉取瘤栓术。结果术前死亡2例,术中死亡3例。术后随访230例(83.63%),时间6个月~31年,死亡35例,其中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20例,4例复发(良性1例、恶性3例),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中左房黏液瘤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很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影像诊断技术进步,其临床发现日益增多。本文报道近2年我院收治51例肝血管瘤。对其各种临床参数予以总结。51例肝血管瘤治疗,肝叶切除7例,肿瘤摘除34例,肝动脉结扎3例,单纯剖腹探查7例(其中2例术后放射治疗)。作者建议病变直径小于4cm肝血管瘤应予观察,4-10cm根据病变位置,病人全身情况而综合考虑,大于10cm应尽量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评价18例眼眶静脉性血管瘤γ刀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18例患者中位年龄15岁(2~54岁),其中男8例,女10例;12例(66.7%)系既往手术后复发患者;临床表现:眼球突出17例,双侧眼球突出度差距平均3.4mm(1~13mm),4例失明;肿瘤容积1.0~30.2cm3,平均7.3±3.5cm3;均行MRI定位扫描;边缘剂量15~20Gy,中心剂量30~40Gy;5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视神经平均受照剂量6.3±1.7Gy;等中心数7~16个,平均11个.全组患者均无放射治疗史.结果:随访30~120个月,中位时间56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部缩小,其中13例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全组患者突眼症状消失,治疗后平均容积2.23±1.05cm3;治疗后视力提升11例(61.1%),无变化5例(27.8%),减退2例(11.1%),无γ刀治疗后失明患者;随访期内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肿瘤出血或导血管栓塞;4例曾出现一过性球结膜水肿.结论:γ刀治疗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可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可保留部分视力,并发症较少,为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提供了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也可作为静脉性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以期加强防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患者,对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复发等患者从年龄、性别、术前情况、术中情况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24例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不良有11例,发生率为8.87%.这其中影响因素有肿瘤部位(眶内)、肿瘤性质(恶性)、肿瘤累及范围(深部)、肿瘤边界(不清晰)、开眶方式(改良开眶)、存在合并症、手术时间长(≥3 h)、联合脏器摘除、肿瘤低分化等均有关(P均<0.05);而和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入路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部位、肿瘤性质、肿瘤累及范围、肿瘤边界、开眶方式、合并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摘除、肿瘤分化是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眼眶肿瘤摘除术后影响因素较多,术前合并并发症、开眶方式、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联合脏器切除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眼眶肿瘤摘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眼眶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眼科的101例眼眶肿瘤摘除手术患者临床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按照随访结果,将术后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本组101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32例(38例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68%,主要并发症有眼球运动障碍、视力障碍、上睑下垂、球后出血、散瞳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眶内肿瘤(OR=6.366)、恶性肿瘤(OR=5.972)、肿瘤累及至深部(OR=7.149)、肿瘤边界不清晰(OR=6.215)、存在合并症(OR=5.124)、肿瘤低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4.221)是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眶内肿瘤、眶内恶性肿瘤、肿瘤累及至深部、肿瘤边界不清晰、存在合并症、肿瘤低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是眼眶肿瘤摘除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Fe3O4微粒碘油平阳霉素乳剂介入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海绵状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随访观察3年来在我院行Fe3O4微粒碘油平阳霉素乳剂介入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肝血管瘤的患者61例,对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栓塞术成功率、治疗前后CT复查的瘤体大小的变化、术后并发症、肝功能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介入栓塞术成功率为100%,病灶随术后时间的增加呈进行性缩小.木组研究患者(n=61),术前瘤体直径(8.47±2.27)cm,术后3个月时瘤体直径(5.75±1.40)cm,术后6个月时瘤体直径(3.51±0.82)cm,3个时期瘤体直径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对肝功能无影响,除部分患者出现术后低热和肝区疼痛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Fe3O4微粒碘油平阳霉素乳剂介入栓塞治疗海绵状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16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伽玛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3~5 Gy/次,分6~20次完成,中位剂量40 Gy(24~46 Gy)。治疗前及治疗后每6个月左右检查视力、视野、眼球突出度及眼眶MRI。采用RECIST 1.0版标准评价疗效。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不同程度缩小,获CR 5例,PR 7例,SD 4例,有效率为75.0%,疾病控制率为100.0%;其中视力提高10例,稳定1例,轻微下降2例,视力保存率为81.3%(13/16),其余3例为治疗前视力为手动或光感者消失;视野改善率81.3%,突眼改善率100.0%;复视、眼眶疼痛及头晕均消失;治疗期间3例轻度急性反应。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及突眼度分别为0.310±0.324和0.625±0.477、(15.500±2.066)mm和(14.875±1.70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7)。结论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能改善视功能及眼球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远期生存进行分析。结果:32例脾脏肿瘤均行脾切除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恶性肿瘤各占50%。脾脏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为淋巴瘤(25.00%)、血管肉瘤(15.63%);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前三位为脾囊肿(18.75%)、血管瘤(15.63%)、淋巴管瘤(12.5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影像学特点为脾脏均匀增大,或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16例恶性肿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CI:6.28~25.72)。结论: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重要依据。良性肿瘤手术效果佳,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同时侵犯颅内和眶部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02例经临床分析与影像学检查而获诊断的病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采取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中对需要保留视力的患者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监测.全组病例中,肿瘤位于前颅凹-眼眶67例,中颅凹-眼眶26例,前颅凹-中颅凹-眼眶9例.其中91例(89.2%)出现突眼、视力下降、眼肌麻痹等视器症状.62例(60.8%)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结果 本组81例(79.4%)肿瘤获手术全切除,21例(20.6%)为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对93例经信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至14年(平均5.6年),70例(75.3%)恢复满意,7例(7.5%)复发,余16例(17.2%)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 颅眶沟通肿瘤同时侵犯颅内及眼眶,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人路并根据术中冰冻活检的结果指导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该类肿瘤,预后良好,术中采取F-VEP监测,可以减少手术对视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MRI征象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Yuan JP  Liang BL  Xie BK  Song ZC  Zhong JL 《癌症》2003,22(5):514-519
背景与目的:腮腺肿瘤的病理类型非常复杂,MRI在其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在诸多方面诊断标准仍不统一,需要大样本的病例分析以探讨MRI征象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本文总结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以探讨各征象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32例腮腺肿瘤及其它病变患者(共140个病灶)的MRI资料,其中良性者89例,恶性者43例。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经活检证实,3例经临床观察证实。对其中58例手术切除病灶完整者的标本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将结果与MRI影像进行对照分析。MRI平扫采用TlWI、T2WI,其中108例共115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1)常见腮腺良性肿瘤的MRI特征表现:所有行增强扫描的40个腺淋巴瘤均呈轻度增强,其中25例T2WI表现为低、等信号;22例混合瘤T2WI表现为高而不均匀信号;5例血管瘤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结构;3例囊性淋巴管瘤的形状特别不规则并包绕邻近结构;4例脂肪瘤的信号类似于其它部位的脂肪瘤。(2)常见腮腺恶性肿瘤的MRI特征表现:8例混合瘤恶变的T2WI信号高而不均匀,且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7例腺样囊性癌以侵犯范围广泛为特征;8例粘液表皮样癌中,3例低度恶性者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难区别,5例中、高度恶性者边界不清,易发生坏死及淋巴结转移;9例淋巴瘤均为继发,范围较广,可分辨出由多个结节组成;3例腺泡细胞癌内有Tl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的囊变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结论: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在MRI表现上各有特点,对大多数病例用MN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