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肪率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的差异,分析BMI和体脂肪率衡量肥胖程度发生矛盾时,哪个指标更能准确反映CVRFs风险。方法 选择2013年2-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全面健康体检的人群共3 859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肪率,常规方法测定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根据BMI和体脂肪率分为4组,第1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2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3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第4组:BMI≥25.0 kg/m2,且体脂肪率≥25.0%(男性)或体脂肪率≥30.0%(女性)。比较各组CVRFs情况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RFs的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较女性身高、体质量、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体脂肪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4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体脂肪率、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和腰臀比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071、0.054,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63,P<0.05),与FPG、TC、TG、LDL-C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0、-0.019、-0.021、0.016,P>0.05);体脂肪率与FPG、TC、TG、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0.038、0.078、0.051、0.07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050,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无直线相关关系(r=-0.006、0.008,P>0.05)。男性较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升高(P<0.05)。4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两项及以上CVRF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腰臀比、体脂肪率与CVRFs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无论BMI如何,高体脂肪率与CVRFs风险相关;而无论体脂肪率水平如何,高BMI与CVRFs风险无关。在评估CVRFs风险时,体脂肪率优于BMI。  相似文献   

2.
目的 健康管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治疗的首选方案。仅用体质量的变化判断健康管理的效果有其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更详细地观察健康管理对NAFLD患者人体成分的改变,为NAFLD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脂肪肝联合门诊就诊的50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9.70±13.59)岁,进行6个月的健康管理(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在健康管理前后均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成分。测定患者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肌肉质量、无机盐质量、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腰臀比。计算肌肉百分比、无机盐百分比、体重下降百分比。干预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康管理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NAFLD患者的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肌肉百分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男性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体质量、BMI、体脂肪质量、体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指数、内脏脂肪面积下降,肌肉百分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健康管理会改变NAFLD患者的人体成分,男女性的变化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及步速特点。方法 以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共调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737例(男性106例,女性631例),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等仪器测定相关指标。结果 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体成分各指标(除阻抗外)、握力、步速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年龄段肌肉质量、体成分各指标(除体脂肪率、腰臀比、蛋白质、阻抗外)、握力及步速数值最低;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握力、步速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性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握力、步速数值均大于女性;肌肉质量、身高、体重、腰臀比、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基础代谢量、总能量消耗与握力值呈正相关(P=0.000),体脂肪量、体脂肪率、阻抗与握力呈负相关(P=0.000);身高、基础代谢量、总能量消耗与步速呈正相关(P<0.01),腰臀比、体脂肪率与步速呈弱负相关(P<0.01)。结论 乌鲁木齐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及步速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握力、步速与体成分及肌肉质量存在相关性。关健词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步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姚雪梅  成伟兵  肖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072-4076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其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于乌鲁木齐市某体检中心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845例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成分测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SQI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较差、PSQI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较好),并使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量身体成分。测定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率、去脂体质量、肌肉量、四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计算体质指数(BMI)、脂肪组织指数(F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影响。结果 845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男162例,女683例;平均年龄(64.2±7.7)岁。睡眠质量较差的男37例(22.8%),女231例(33.8%)。女性睡眠质量较好者的体脂肪量、体脂肪率、BMI、肥胖发生率、FMI均小于睡眠质量较差者(P<0.05)。不同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男性身体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睡眠时间<6 h者体脂肪量、体脂肪率、BMI、肥胖发生率、FMI高于睡眠时间6~8 h、>8 h者(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影响,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后结果显示,女性睡眠质量较差者较睡眠质量较好者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OR=1.83,95%CI(1.21,2.76),P<0.05〕;以睡眠时间6~8 h为参照,睡眠时间<6 h的女性发生肥胖及体脂肪率超标的风险均增加〔OR=1.77,95%CI(1.17,2.66),P<0.05;OR=1.65,95%CI(1.16,2.37),P<0.05〕。结论 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身体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男性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间对其身体成分无影响。改善中老年女性睡眠质量,增加实际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其体脂肪率、肥胖发生率,从而促进中老年女性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人体成分及血脂水平的特点,为其中医辨证治疗及血脂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人民院健康促进中心体检的260例BMI正常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腰臀比分为腹型肥胖组(n=140)和非腹型肥胖组(n=120),纳入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人体成分数据、脂代谢相关指标等。腹型肥胖组均符合单纯性肥胖的胃热湿阻型、脾肾两虚型、肝郁气滞型、阴虚内热型和脾虚湿阻型5个证型。在排除BMI影响的基础上,探讨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人体成分、脂代谢的特点。[结果]超重肥胖老年人群因机体代谢功能衰退,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运化无力可致脂浊痰湿蓄积。中医体质学认为,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决定个体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本研究发现,与BMI正常的非腹型肥胖组相比,BMI正常的腹型肥胖组较年轻,其人体成分指标(体重、体脂肪、体脂率、腰臀比、BMI、内脏脂肪面积、蛋白质、无机盐、上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均较非腹型肥胖组高(P0.05),但两组的血脂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性别进行进一步比较后发现,BMI正常的腹型肥胖男性较非腹型肥胖男性的甘油三酯高。此外,BMI正常的腹型肥胖女性的内脏脂肪面积较腹型肥胖男性高(P0.05),其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较腹型肥胖男性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内脏脂肪面积、高腰臀比是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发生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型肥胖在中医上属于阳气虚衰,痰湿偏盛。[结论]在BMI正常的老年人群中,腹型肥胖患者相对较年轻,发生高脂血症的风险远较非腹型肥胖人群高。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应重视人体成分、脂代谢相关指标的监测。考虑腹型肥胖老年人群因自身疾病、身体条件耐受差而导致活动量受限,建议通过中医药物、针刺及埋线等治疗,来减少脂肪,改善腹型肥胖及血脂水平,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成年人体成分测量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乐  张宝  管石侠  侯丽丽  程靖  蒋建华 《安徽医学》2019,40(11):1276-1279
目的探讨安徽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成年人体成分检测指标的差异,为安徽省成年人的健康指导及慢性疾病预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4 944位体检者,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2 556人和女性组2 388人;再对不同性别组按不同年龄(y)分为5组[18≤y <30岁组; 30≤y <40岁组; 40≤y <50岁组; 50≤y <60岁组;y≥60岁组(在男性中为60≤y≤83岁组,在女性中为60≤y≤81岁组)];比较男性组和女性组体成分测量指标(体质指数、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浮肿指数)差异,同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上述各项体成分测量指标在不同年龄层的变化。结果①女性组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及浮肿指数均高于男性组,其余各项指标男性组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男性体质指数、体脂肪含量和腰臀比在30≤y <6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浮肿指数在y≥3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在y≥50岁各年龄组均低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女性体质指数、腰臀比及内脏脂肪面积在y≥3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及浮肿指数在y≥40岁各年龄组均高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去脂体质量、骨骼肌肉量、骨矿物质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在y≥60岁组均低于18≤y <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安徽省成年人体成分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体脂肪含量高于男性,男性内脏脂肪面积及骨骼肌肉量高于女性;成年人体成分在不同年龄间亦存在差异,脂肪组织含量及浮肿指数在高年龄段增加,而其他非脂肪组织含量在高年龄段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百分比及体质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259例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用DEXA测量骨密度、体脂含量百分比,并检测生化指标。按不同肥胖评价标准进行分组,分析体脂含量百分比、体质指数与骨密度关系,并对影响骨密度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1)按体质指数分组:肥胖组体脂含量百分比和体质指数高于超重组及正常组(P<0.05)。(2)按腰围分组:男肥胖组体脂含量百分比及骨密度高于男正常组(P<0.05);而女性肥胖组与女正常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肥胖骨密度高于女肥胖组(P<0.05)。(3)性别、体质指数、病程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男性的骨密度高于女性,体质指数和骨密度呈正相关,病程和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体脂含量百分比、BMI与骨密度有密切关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保持适当体重可能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2型糖尿病女性骨密度下降比老年男性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人群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海市南汇区某社区40~64岁人群共515名,进行问卷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按BMI值将其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对3组的血压及BMI分析比较,并对BMI与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平均BMI及超重率与肥胖率高于对照组;女性BMI值对高血压的影响更明显(P〈0.01)。除男性收缩压外,不同BMI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收缩压与BMI的相关系数为0.221(P〈0.01)。男女舒张压与BMI相关性分别为r=0.141(P〈0.05)及r=0.180(P〈0.05)。结论40~46岁社区人群BMI对高血压及血压水平均有显著影响,BMI与血压的相关性女性高于男性,BMI与男性舒张压的相关性高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9.
昆明地区汉族成人人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汉族成人人体成分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3例(男性338人、女性285人)21~82岁健康体检者,采用生物电阻抗人体脂肪测量仪测定人体成分指标并检测血脂指标.结果(1)除体脂肪率无差异外,男性蛋白质、肌肉量、总水分、去脂体重、无机盐占体重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2)男性TG、HDL-C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TC、LDL-C无性别差异.结论正常人人体成分指标和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并存在性别差异.建议采取合理膳食、体育锻炼等措施控制体脂肪率、BMI、WHR以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判断广州市非体力劳动人群体质指标的体质现状和特征,为成人人群肥胖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逐级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131例广州市20~59岁非体力劳动人群进行体质指标检测,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以BMI、PBF两种方法判断标准计算肥胖率,分析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PBF)的相关性。结果以PBF和BMI水平判断的肥胖率均呈中等程度相关,男性、女性肥胖率有明显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K≤0.5,女性K>0.5,女性一致性优于男性;以BMI切点对于确定广州市20~59岁非体力劳动者体脂水平女性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男性特异性较差,因此大范围普测时女性可以用BMI初步判定肥胖,但男性不能单靠BMI,需要两种指标结合判断。结论应用BMI切点确定广州市20~59岁非体力劳动人群体脂水平对于女性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两种判断肥胖的标准女性一致性较强,对于制定适合我国成年人肥胖的评价标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人体成分的特点。方法前瞻性选取4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8例健康人(对照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两组人群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测量内脏脂肪面积、体脂量、体脂百分比、肌肉量、基础代谢率、腰围、蛋白质含量、无机盐、细胞内外水分含量等指标,并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非肥胖组、肥胖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腰围、实际体重、内脏脂肪面积、体脂量、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节段肌肉左上肌肉、右上肌肉、左下肢肌肉、右下肢肌肉、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无机盐、蛋白质、基础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OS肥胖组各指标均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人体成分各指标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肥胖患者的人体成分各指标较非肥胖患者有显著升高。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可以有效便捷地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人体成分,从而为其疗效提供更全面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主要致死性慢性病之一,不断加重全球经济负担。骨骼肌营养不良作为COPD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但目前关于其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尚不完善。目的 探讨COPD严重程度与骨骼肌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7年9月-2019年6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COPD患者20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一时期于该院行体检的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12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舒张气管后肺功能。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同性别受试者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探讨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深吸气量与肺总量比值(IC/TLC)与各项身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COPD患者BMI、去脂体质量(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低于对照组男性(P<0.05),女性COPD患者BMI、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低于对照组女性(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COPD患者IC/TLC与FFM、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呈正相关(P<0.05),女性COPD患者IC/TLC与BMI、FFM、全身脂肪量、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握力、骨骼肌指数、去脂体质数、脂肪体质数呈正相关(P<0.05)。除男性COPD患者FEV1%与握力呈线性正相关外(P<0.05),FEV1%与男性、女性COPD患者其他身体成分指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COPD患者BMI、FFM、肌肉量及握力低于健康者;COPD患者身体成分指标与FEV1%不相关,与反应疾病严重程度的另一项指标IC/TLC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体重指数与跟骨定量超声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干式骨密度测定仪测算320名60岁以上老年男性右足跟骨骨质音波传递速度(SOS)、骨强度指数(OSI)和骨折风险预测指数(TI);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正常BMI组跟骨SOS高于低BMI组(P〈0.05,P〈0.001),而高BMI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01,P〈0.05,P〈0.001)。提示老年男性BMI与OSI呈正相关,低BMI人群与正常BMI和高BMI人群差异显著。结论老年男性BMI与跟骨定量超声改变有显著相关性,低BMI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明显增加,测算BMI和跟骨定量超声变化,预测骨折风险,可作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用人体脂肪分析仪对106名离退休老人人体脂肪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人体脂含量在(28.25±9.07)%,其中女性体脂含量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肥胖检出率亦明显高于男性,总体肥胖检出率为47.6%,提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老年人群肥胖发生率较高,在老年保健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作为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目前关于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甚少。目的 探究不同糖代谢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选取上海市泥城镇云松社区常住居民5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糖耐量异常组(IGR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根据2010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诊断高尿酸血症。比较NGT组、IGR组、T2DM组不同血尿酸水平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体脂指标,并分析不同糖代谢水平者血尿酸水平与各体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GT组196例,其中高尿酸血症24例(12.2%);IGR组170例,其中高尿酸血症27例(21.8%);T2DM组20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30例(14.6%)。三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594)。NGT组无高尿酸血症者年龄小于高尿酸血症者,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躯干脂肪百分比/腿部脂肪百分比(TF%/LF%)、躯干脂肪质量/四肢脂肪质量(TFM/LFM)、腹臀比(A/G)低于高尿酸血症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高尿酸血症者(P<0.05)。IGR组无高尿酸血症者男性所占比例、腰臀比、TF%/LF%、TFM/LFM、A/G低于高尿酸血症者,HDL-C、上肢脂肪百分比(ULF%)、下肢脂肪百分比(LLF%)高于高尿酸血症者(P<0.05)。T2DM组无高尿酸血症者年龄小低于高尿酸血症者,女性所占比例、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身脂肪百分比(BF%)、躯干脂肪百分比(TF%)、ULF%、LLF%低于高尿酸血症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糖代谢水平者血尿酸水平与TF%/LF%、TFM/LFM、A/G均呈正相关(P<0.05);NGT组、IGR组血尿酸水平与腰臀比呈正相关,与BF%、TF%、ULF%、LLF%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血尿酸水平、体脂分布均存在差异,且血尿酸水平与体脂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成人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成人骨强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91例健康体检成人,了解奶制品摄人量和运动状况,测定体质量、体脂含量、体质量指数(BMI)及跟骨骨强度;分析各项指标与骨强度的关系。结果男性骨强度大于女性,骨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超重肥胖者骨强度高于正常体质量者(P〈0.05),奶制品高摄人量者骨强度高于低摄人量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与骨强度呈负相关,骨强度下降好发于女性人群,BMI和奶制品摄入量与骨强度呈正相关。结论性别、年龄、BMI和奶制品摄人量是影响骨强度的主要因素。骨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适当增加BMI和奶制品摄入量有利于(尤其是女性人群)骨强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健康女性大学生体质成分和骨密度(BMD),了解正常青年女性全身骨量和体质成分的变化和关系。方法:应用DEXA测定366例年龄16~24岁的健康女性大学生全身各部位的体质成分及骨密度。结果:研究对象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平均值分别为18.7岁、158.6cm、55.3kg和21.1kg/m2;全身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平均值分别为(2282.0±305.0g和(1.120±0.069)g/cm2;平均瘦体重为(34.7±3.3)kg,总体脂平均为(17.2±9.0)kg,体脂百分比平均为(32.0±5.4)%,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各年龄组之间身高、体重、BMI、总体重、总体脂、瘦体重以及体脂百分比等各项测量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身高、体重、BMI、瘦体重、总体脂及体脂百分比均与BMC和BMD呈正相关。体质成分及BMC、BMD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但当BMI超过23kg/m2后,瘦体重不再增加,显著增加的是体脂百分比。结论:随着BMI的增加,体脂的增加可能是影响女性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中青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人群的体脂成分与血脂变化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人体成分分析检查的成年男性共 1184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n=481)和正常组(n=703),并按年龄分为18~30岁,31~40岁,41~50岁,51~59岁4个亚组。比较两组的体脂及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分析NAFLD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同一年龄段中NAFLD组与正常组相比,体重指数(BMI)、体脂肪(BF)、体脂百分比(BFR)、内脏脂肪面积(VFA)、腰围(WC)、腰臀比(WHR)、谷丙转移酶(ALT)、谷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均升高(P<005);正常组HDL较NAFLD组升高(P<005)。不同年龄段的NAFLD的体脂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的危险因素包括BMI、WC、WHR、BF、BFR、VFA、ALT、GGT、TG、TC、LDL、FBG,其中BMI、TG、LDL、FBG、BF、WHR为独立危险因素,HDL为保护因素。结论 中青年男性NAFLD的体脂与血脂等生化指标特点分别是肥胖、体脂肪增加、内脏脂肪增多、腰臀比增大及空腹血糖、谷丙转移酶升高,高甘油三酯、高LDL、低HDL,这一结果为早期筛查NAFLD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隆阳区妊娠期妇女不同孕期以及孕前体质量体成分的差异。   方法   对隆阳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孕检档案接受孕期检查的10 913例孕妇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其体成分。根据孕周分为孕早期组(5616例)、孕中期组(4396例)、孕晚期组(901例)3组;根据中国BMI参考标准,将孕前体质量指数分为消瘦组(2490例)、正常体质量组(6399例)、超重组(1507例)、肥胖组(517例);按照怀孕时是否处于主要的生育年龄,将年龄分为 < 23岁组(3757例)、23~28岁组(4803例)、29~34岁组(1 830例)、≥35岁组(523例)4个年龄段,比较各组间体成分的差异。   结果   孕早期、中期、晚期3组体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体成分随孕期增加而增加;妊娠前体质量正常组、消瘦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各组的基础代谢率、总体水、细胞内液、体脂百分比、脂肪重、去脂体重、肌肉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均随体重的增长而增加;4个年龄组,其中细胞内液、体脂百分比、脂肪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随着怀孕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结论   根据妊娠期妇女体成分的变化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予合理的营养指导,为减少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提供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青岛市60-69岁老年人586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对老年人体质水平的影响。结果青岛市老年人群中不锻炼者占52.0%,明显高于经常锻炼者(31.6%)和偶尔锻炼者(16.4%),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24、45.18,P〈0.05);男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人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和体脂率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3.25-15.36,q=3.40-17.12,P〈0.05);女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BMI和体脂率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4.96、14.18,q=4.45-10.94,P〈0.05)。男性和女性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均高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4.26-48.56,q=4.26-31.24,P〈0.05);经常锻炼组的肺活量明显高于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9.62,q=7.47、8.69,P〈0.05);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的握力、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均低于经常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4.09-7.15,q=4.04-5.89,P〈0.05);经常锻炼组的选择反应时间明显低于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差异有显著性(F=5.71,q=2.24、12.61,P〈0.05)。结论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的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水平均好于偶尔锻炼和不锻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