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解毒法预防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将120例需行单侧全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间静滴头孢地嗪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气清热解毒中药,分别观察术后3个月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IL-6、超敏CRP的变化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说明益气清热解毒法预防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3.33%,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3天,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IL-6、超敏CRP对比有显著差异(P 0.05),但在治疗后第7天后,两者差异不大。结论:益气清热解毒法能够在术后短时间内控制体温、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IL-6及超敏CRP,优于单纯应用头孢地嗪钠;术后静滴头孢地嗪钠的基础上口服补中益气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可更好地预防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肺炎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CRP、ESR、D-D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CRP、血沉、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而观察组中80岁以上患者与80岁以下患者血浆CRP、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血清CRP、血沉、D-D水平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炎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而CRP、D-D水平高低与患者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感染新生儿和非感染新生儿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胆碱酯酶(ChE)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探讨以上各项检测指标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发生不同程度感染的新生儿12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出院诊断为败血症60例作为败血症组,出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泌尿道感染、感染性肠炎者60例作为其他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非感染组。采集所有受检者静脉血进行CRP、PCT、PA、ChE、血常规检测,同时送检细菌培养。恢复期再次取患儿静脉血复查血常规、CRP、PCT、PA、ChE。比较各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败血症组、其他感染组及非感染组间血清PA、CRP、PCT、Ch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败血症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和其他感染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和其他感染组血清ChE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PA、ChE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CRP、PCT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败血症组早产儿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P0.05)。PA、CRP、PCT、ChE、WBC计数均为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敏感指标,但ChE、WBC计数的特异度均偏低。结论血清PA、CRP、PCT、ChE及WBC计数是诊断新生儿感染和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ChE及WBC计数单独检测时特异性低,PA的阴性预测值较低。血清PA、PCT、ChE及WBC计数在诊断败血症时不受胎龄影响,CRP受胎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血清标志物形成不同的组合,以ROC曲线评价不同组合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ERA)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程<2年有关节症状的患者213例,健康对照10例。参与的每一位试验者必须检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血清标志物形成不同组合,计算每一指标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并用Z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CCP+RF+CRP组合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CP+ESR组合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CCP+RF+CRP组合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除CCP+RF组合与CCP+RF+CRP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与CCP+RF+CRP组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CP+RF+CRP组合是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最佳组合,能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5年前因不慎摔伤致左股骨颈骨折,往当地医院行左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病情好转出院;4年前患者左髋关节出现红肿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关节冲洗,对症支持及休息制动等治疗,好转出院;1年前患者再次因患处感染住院治疗,予以假关节取出、清创术及去甲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IL~(-1)β、TGF-β1、溶酶体酶Cathepsin-B的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安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滴,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TGF-β1、IL~(-1)β、Cathepsin-B、CRP含量、血浆D-D、FIB水平及心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1)β、TGF-β1含量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athepsin-B含量明显较低(P0.05);3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RP含量明显较低(P0.05);4实验组患者的血浆D-D、FIB含量明显较低(P0.05);5实验组患者的LVEF明显较高,LVEDd和LVESd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GF-β1、IL~(-1)β、Cathepsin-B、CRP含量及血浆D-D、FIB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影响。方法收治9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2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组患者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后CRP、ESR、WBC水平均升高,治疗后均降低,给予治疗后3、7d后湿著降低(P0.05),治疗14 d后CRP、WBC水平降至正常,ESR高于正常水平;治疗组CRP、ESR、WBC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可显著降低血清CRP及ESR水平,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可采用痰热清联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检验鉴别初期细菌性肺炎和 病毒性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 26 日至 2020 年 4 月 26 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91 例肺炎初期患者, 将 45 例细菌性感染患者纳入 A 组,将 46 例病毒性感染患者纳入 B 组。对两组患者 PCT、CRP 和 SAA 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以及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A 组患者血清 PCT、CRP、SAA 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B 组 患者 SAA 指标明显超过正常值范围。并且 B 组患者的 PCT、CRP、SAA 水平明显低于 A 组,SAA/CRP 比值明显高于 A 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 组通过 PCT、CRP 诊断肺炎的准确率高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联合 SAA 诊断肺炎的准确率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肺炎初期患者进行血清 PCT、CRP、 SAA 指标检测,可有效诊断细菌性感染。结合 SAA 比值分析,可对病毒性感染进行鉴别诊断,明确肺炎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应用于老年肺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博罗县人民医院呼吸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50例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PCT、hs–CRP及ESR指标进行检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其三项指标同时进行检测并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CT、hs–CRP及ESR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PCT、hs–CRP及ESR对诊断老年肺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肺炎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尤其是PCT能够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对提高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l-10月因各种感染而住院的患儿237例,应用透射浊度法测定患儿的血清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患儿的CRP水平比病毒感染的要高;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的差别显著,而病毒感染者差别不显著.结论:CRP的监测对早期诊断儿科疾病,判断感染病原、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髋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检测IL–6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负重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功能、疼痛程度、活动度、关节畸形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血清降钙素(PCT)原测定的诊断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中山市阜沙医院收治的新生儿9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为疑似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对照组45例为非感染新生儿,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清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其相关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CT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87,最佳临界值为0.52 mg·L~(-1),CRP的为0.689、8.02 mg·L~(-1)。CRP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PCT,CRP的ROC曲线下面积、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约登指数均低于PCT。结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采用血清PCT测定的诊断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通脉方联合夹脊穴电针疗法对寒凝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血液流变学、血清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O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红花黄色素静点加温阳益气通脉方水煎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夹脊穴电针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CRP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和血沉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血清CRP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及FIB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温阳益气通脉方联合夹脊穴电针可显著改善寒凝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依诺肝素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6年7月-2019年7月,研究对象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依诺肝素43例为对照组,应用中药联合依诺肝素治疗43例观察组,回顾分析术后2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术后首日与术后2周的血浆指标(PT、APTT、FIB、D-Dimer)含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首日,两组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结束后,观察组血浆PT、APTT、FIB、D-Dimer含量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中药联合依诺肝素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血浆PT、APTT、FIB、D-Dimer等指标水平,用药安全性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贝莱口服液、羧甲淀粉钠溶液及小儿肺咳颗粒口服,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检测治疗前后ESR、FIB、CRP水平,并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发热、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ESR、FIB、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法联合小儿肺咳颗粒可显著改善肺炎患儿临床症状,高效安全,其作用机制推测与降低ESR、FIB、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红花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MTX)、洛索洛芬钠片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MTX、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休息痛(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日常活动健康问卷(HAQ)、医生和患者对疾病的VAS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观察安全指标,参照2002年ACR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各脱落1例,1例因未按要求服药,自行终止治疗;1例因肺部感染,加服他药,为不影响实验结论脱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2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2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疾病病情及ESR、CRP、DD、FIB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休息痛、HAQ、医生和患者对疾病的VAS评分、DAS28评分、ESR、DD、FIB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CRP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MTX、洛索洛芬钠片可有效抑制RA患者炎症程度,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降低DD、FIB水平,对预防RA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临床意义,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方法将患者68例(辨证为痰热壅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CRP、ES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CRP及ESR水平降低更明显。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常规炎性标志物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6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呼吸道感染组,根据出院时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性感染组128例和病毒性感染者组141例,并将135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3组PCT、hs-CRP、ESR、WBC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Youden指数。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hs-CRP、ESR、WB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但病毒性感染组患儿的PCT、hs-CRP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均0.05),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CT、hs-CR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ESR、WBC(P均0.05),四项炎性标志物的约登指数(youden)比较PCThs-CRPESRWBC。结论血清PCT、hsCRP对小儿细菌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ESR、WBC,联合检测血清PCT、hs-CRP、ESR、WBC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类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清脂联素(A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50例。采用ELlSA法检测血浆APN水平,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APN的含量不断下降,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血浆(UAP组)APN浓度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的含量则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断上升,与血清APN的含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血清ANP和hs—CRP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冠心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律,可能是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推断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两者的联合检查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CRP与PCT及白细胞计数在糖尿病足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接诊的糖尿病足感染的患者69例作感染组,选取同期69例单纯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照组,感染组患者需要根据其感染程度分为重、中、轻度感染,各23例,参与该实验的患者均进行血清CRP与PCT及白细胞计数检测,分析全部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患者的血清CRP与PCT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感染组患者的血清CRP、PCT及白细胞计数与中度、重度感染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患者的血清CRP与PCT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中度感染组患者,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与PCT及白细胞计数应用于糖尿病足感染的患者中有着重要意义,可有效诊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同时,可判断患者的感染程度,并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该种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