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酶是由生命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效催化效应的一类活性蛋白质。人体内含有多种不同功能的酶,以此构成一个庞大的生物酶体系,并以精确方式参与生命过程中的一切新陈代谢活动,控制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能在体内使细胞物质代谢过程有序进行,使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正常的生理机能活动互相适应,同样也和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细胞功能平衡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内酶平衡直接或间接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构成酶基免疫平衡要点。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21世纪以来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了解免疫系统参与对抗疾病至关重要。现综述对适应性免疫特别是T淋巴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初步证实以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固有免疫细胞为主,通过与Aβ、Tau及HSV、EBV等自身/外源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未来亟需通过单细胞测序、BCR/TCR组库等高通量分析技术,及更多志愿者的CSF,整体研究AD炎症微环境的免疫应答、鉴定AD特异性抗原。这有助于确定新的靶标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手段的重要途径。目前多采用啮齿类动物疾病模型,但其与人类遗传学基础相差甚远,不能复制人类疾病的组织学、免疫学特点的全貌。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更为接近于人的发病特征,但其实际应用中面临多种困难。树鼩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性,是潜在的理想试验动物模型。树鼩已成功建立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少见应用。本文综述树鼩的基因、免疫分子、免疫器官等研究进展,探讨树鼩用于建立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的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思政教育背景下,以疾病为导向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融合的多模块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教学效果。方法:以微生物感染免疫、检查与防治为基础,以德育渗透为目标,构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融合的多模块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比较融合实验课程组与非融合实验课程组学生成绩,设计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融合实验课程组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和综合评价平均成绩均优于非融合课程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融合实验课程组学生在思政教育融合、促进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临床思维与科研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给予了较高评价。结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融合的多模块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的融合渗透,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夯实理论与强化实验技能,培养临床思维与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呈急剧增加态势,而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全球首位。传统的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等方法很难从根本上治愈癌症。揭示癌症发病机制和发现新靶标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面临的一场重要挑战。近年来,癌症研究的一个概念性突破是发现了慢性炎症可诱导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1]。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重复刻板行为增加、沟通和社会交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认为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ASD病理发生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SD患者体内普遍存在免疫系统失调。BTBR-T(+)tf/J(BTBR)小鼠不仅是一种无需造模、稳定性好的ASD动物模型,且是研究ASD免疫失调机制理想的临床前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BTBR小鼠免疫异常的研究结果,并与ASD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状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食管鳞癌(ESCC)预后相关免疫相关基因(IRG),构建预后模型,为ESCC患者预后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81例ESCC及11例正常食管组织的全转录组数据及对应样本临床数据,筛选差异表达IRGs。采用WGCNA、单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ESCC预后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Kaplan-Meier(K-M)曲线评价模型,单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价模型是否可成为独立预测因子。结果:筛选出545个差异表达IRGs,其中383个上调,162个下调。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6个预后相关IRGs,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4个预后相关IRGs(SLC40A1、IGHA2、STC2、NR2F2)用于构建预后风险模型。K-M曲线显示,高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OS)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预后风险模型可作为一个独立预后因素(HR=1.133,P<0.01)。结论:本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的多价DNA疫苗pVAX1-EDIII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及其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真核表达载体p VAX1,设计并构建含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EDIII结构域的DNA疫苗。在第0、14和42天采用电脉冲肌肉导入方式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1周,ELISA检测针对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ELISpot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分泌特异性IL-4、IFN-γ的水平;体内中和实验检测小鼠免疫后血清对感染DENV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乳鼠的保护效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脉冲肌肉导入DNA疫苗诱导产生较高滴度的IgG抗体与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后血清对致死剂量DENV感染的3日龄乳鼠有完全保护作用,对ZIKV感染C57BL/c 1日龄乳鼠有部分保护作用。结论电脉冲肌肉导入登革DNA多价疫苗免疫可诱导针对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应答并能有效抵抗DENV的致死剂量攻毒,对ZIKV也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效应,具有广谱抗黄病毒感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13.
天花现虽已被根除,但意外或故意释放的威胁并未解除,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晰,疫苗免疫后是否能抵御再感染风险未知。且现有的天花疫苗具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和其他并发症,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疫苗。人类VARV感染的替代动物模型,包括小鼠的牛痘病毒(VACV)和痘病毒(ECTV)感染,猕猴的猴痘病毒(MPXV)感染,已被用于对痘病毒的免疫反应研究。鼠痘是由一种天然的小鼠病原体ECTV引起的,可以说是最好的替代小动物模型,因为它与人类天花在病毒生物学、病理学和临床特征的许多方面具有共同特征。从原发性ECTV感染中恢复的要求已经被很好的阐释,包括I型和II型干扰素、自然杀伤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效应功能和抗体。从疫苗的角度来看,也必须确定从继发感染中恢复的要求。通过研究宿主对继发性ECTV感染的免疫参数,并确定干扰素和CD8T细胞效应功能不是必需的;然而,T细胞和B细胞的相互作用和抗体对于从再次感染中恢复是绝对关键的。抗体在再次感染中的中心作用也已被确定。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将极大地帮助天花治疗干预措施和新疫苗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王珊罗玉凤曹金伶张卉师晓华梁智勇冯瑞娥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7,(3):166-169
目的 观察Riedle甲状腺炎(RT)的病理组织形态及其IgG4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RT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间病理诊断的5例R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5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52~78岁,平均59岁.5例患者都是出现甲状腺双叶多发结节,结节逐年增大,并且在出现周围组织压迫症状及体征时就诊.2例女性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术前血清IgG水平升高2例,其余3例未测.B超显示结节多表现低回声或中低回声,偶有病例是低回声结节内部出现散在强回声.光镜下显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伴不等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4例可见闭塞静脉炎,3例出现嗜酸性粒细胞.5例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IgG4阳性细胞计数与IgG4/IgG比值分别为:20个/HPF,16%;60个/HPF,82%;22个/HPF,28%;400个/HPF,266%;33个/HPF,71%.结论 RT与IgG4-RD光镜下具有相似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RT中IgG4数值及IgG4/IgG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部分符合IgG4-RD的诊断标准,推测部分RT属于IgG4-R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在小鼠体内和食蟹猴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单次免疫小鼠,不同时间点采血进行anti-HBs滴度动态检测;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小鼠,进行anti-HBs滴度检测;肌肉注射5μg/只免疫小鼠,ELISPOT方法检测IFN-γ形成斑点数并进行阳转率统计;测定稳定性试验样品的ED50;分别以20μg/只和100μg/只剂量免疫食蟹猴,不同时间点采血检测anti-HBs滴度。结果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动态检测anti-HBs滴度均高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免疫2针次anti-HBs滴度可达到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免疫3针次水平;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IFN-γ斑点形成细胞( SFC)及阳转率高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及酿酒乙型肝炎疫苗国家参考品;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长期稳定性优于酿酒酵母乙肝疫苗,ED50值低于后者,高低两种剂量免疫食蟹猴,均可诱导高滴度anti-HBs,且持续性良好。结论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均优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 相似文献
16.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总结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建设和推广应用经验,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7.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但仍有5%~10%的接种者无应答,机制尚未明确。乙肝疫苗无应答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疫苗因素、机体自身特征及环境特征、免疫相关遗传因素及分子特征等方面,其中免疫相关遗传因素及分子特征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起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无应答者的免疫相关遗传因素及细胞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无应答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立民吴德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11):877-881
近些年来,人们发现B细胞除具有产生各种抗体、发挥体液调节作用之外,还存在一种类似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可以调节免疫应答的细胞亚群--调节性 B 细胞( regulatory B cell, Breg )。最近研究表明,与 Treg 的亚型( Tr1、Tr3、T FoxP3+)相对应, Breg 亦具有 Br1、Br3、B FoxP3+亚型[1]。 Breg通过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或分泌抑制性抗体影响其他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2]。 Breg与免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感染等具有重要关系,本文将对Breg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频繁以及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留学生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和自身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课建设,完善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留学生的病原生物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留学生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