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713-17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疾病,病理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滴大量蓄积。NAFLD不仅成因复杂,还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专门的治疗药物。自噬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自噬选择性降解细胞中脂质的机制称为脂噬,该机制为缓解因脂质蓄积引起的疾病提供了新思路。从NAFLD发生发展、脂肪滴降解过程、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展相关因子入手,探讨了自噬与NAFLD的相关性。这可能为从自噬入手治疗NAFLD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
近期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从改善肝细胞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自噬等多个环节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质沉积,改善组织学损伤,有望成为治疗NAFLD药物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自噬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及发展.在NAFLD早期,自噬增强,并可以通过抑制引起NAFLD的“二次打击”延缓NAFLD的进展.在NAFLD晚期,由于自噬相关基因(Atg)7降解、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过度激活、高胰岛素血症、自噬-溶酶体蛋白水解功能减弱、自噬体膜及溶酶体膜脂质构成改变、肝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加引起自噬减弱,加重了NAFLD.  相似文献   

4.
近期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从改善肝细胞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自噬等多个环节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质沉积,改善组织学损伤,有望成为治疗NAFLD药物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和进展与脂质积累、胰岛素抵抗、炎症、肝损伤、纤维化等因素有关。AMP依赖蛋白激酶(AMPK)是调控生物能量代谢的关键分子, 参与调控脂质代谢、自噬、炎症和细胞凋亡等众多生物过程。促进AMPK激活可减轻肝脏脂质积累和胰岛素抵抗, 缓解NAFLD的发展, 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抑制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脏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大细胞性脂肪变和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后者还可进展为肝细胞癌[1,2]。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独立于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的存在[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NAFLD在西方国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又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肝脏组织学病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根据病理学改变及临床表现,可将NAFLD分为单纯性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却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已成为目前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的重要肝硬化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以氧化应激为中心的"第二次打击"是NAFLD进展的关键因素。自噬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噬在肝细胞脂质代谢、炎症反应与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氧化应激有着密切关系。结合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从自噬与NAFLD的关系、氧化应激与NAFLD的关系分析自噬与氧化应激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相互关系,指出自噬在NAFLD发病进程中调控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若能够阻断或者激活自噬调控氧化应激的某个关键通路,或可为干预NAFLD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以肝脏内三酰甘油异常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目前,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主要的慢性肝脏疾病。NAFLD的患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中国人群中均已高达20%~30%,且呈逐年增高态势~([1-3])。NAFLD起病隐匿,危害众多。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可进展为肝细胞肝癌。研究报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慢性肝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NAFLD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自噬失调是NAFL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梳理与总结自噬与NAFLD的关系、运动诱导细胞自噬对NAFLD的影响以及其潜在分子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以期为NAFLD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凋亡、自噬及代谢等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mTORC1信号通路在NAFLD发病过程中对细胞代谢和生长分化的作用,进一步提出mTORC1通路对于NAFLD治疗药物的研究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2.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降解过程,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即自噬促进细胞存活,又可诱导细胞死亡。简述了自噬在HBV、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中的双重作用,以及自噬在相关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细胞自噬可能是未来HBV相关肝病治疗的研究方向,为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董方元  张帆  保志军 《肝脏》2014,(9):700-70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前者是良性非进展性的,而后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因此,区分NASH和NAFL的意义重大。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是肝脏内主要的中间丝蛋白,多项研究表明,外周血中经凋亡蛋白酶分解后的CK18片段的含量与肝细胞的凋亡水平相关;而在慢性肝病中,凋亡是肝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血清中CK18片段水平升高可见于NAFLD、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细胞癌等,提示CK18片段可作为无创诊断慢性肝病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近年关于CK18及其分解片段的临床研究,并对其在NAFLD诊断中的价值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又称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肝脏代谢应激性损伤疾病,以肝细胞脂肪过量蓄积、代谢平衡失调为主要特征[1]。NAFLD病机复杂,发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故长久以来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细胞依赖溶酶体的一种代谢过程,通过分解细胞内蛋白质、脂质等成分,循环再利用分解产物,使细胞适应不利的生活环境,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肝纤维化是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肝纤维化见于多数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中.本文总结了自噬参与肝纤维化的作用以及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自噬信号通路,进一步阐述细胞自噬参与肝纤维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的慢性肝病,已成为西方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而在中国其发病率也有不断攀升的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作为NAFLD进展性亚型,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1]),从而增加肝脏相关死亡风险。在NAFLD发病机制领域取得的突出进展,已经导致了针  相似文献   

17.
管炬博  范建高 《肝脏》2023,(7):746-74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慢性肝脏疾病,在调节全身能量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脂肪组织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机体脂质过载时脂肪组织稳态机制失调,导致肝脏脂肪沉积和肝细胞成脂性改变,从而促进NAFLD的发生和发展。为此,本文综述营养过剩诱导的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改善脂肪组织功能对NAFLD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降解途径,通过形成自噬泡将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和受损细胞器运送至溶酶体进行降解,在维持肝脏功能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肝脏通过自噬可消除异常肝细胞。回顾了自噬和肝细胞、非实质肝细胞以及肝干细胞增殖的密切关系,分析表明自噬可通过促进肝细胞、肝干细胞的增殖从而恢复肝脏的体积和功能,并能够适时终止,防止肿瘤的发生;而功能失调时,自噬可能通过增强非实质肝细胞的活化,进而抑制肝细胞再生,同时导致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肿瘤形成阶段,自噬在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细胞恶性再生被激活但不能适时终止。  相似文献   

19.
李楠  徐正婕 《肝脏》2012,17(10):730-731
肝脏是脂肪合成、糖原合成和胆固醇代谢的中枢器官。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导致肝脏糖脂代谢的改变,后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肝细胞癌(HCC)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脂质聚积和脂肪酸氧化是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机制,尤其与自噬的诱导和氧应激(ROS)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生化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线粒体自噬可降解肝脏中功能受损的线粒体和错误折叠蛋白以调节细胞死亡,同时具有维持肝脏脂质代谢稳态的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与脂联素受体2结合,可增加肝脏Kupffer细胞分泌自噬激动剂,诱导肝细胞线粒体自噬,促进脂质代谢,从而减轻肝脏炎症,为研发疗效显著和机制明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