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神经血管单元(NVU)是以神经元、小胶质细胞、血脑屏障以及维持脑组织完整性的细胞外基质等多种成员组成的动态功能模块,NVU的主要成员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之一,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过程。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失稳态主要以神经血管解耦联、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及神经炎症反应等为特征。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等优势,开心解郁方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本文旨在从脑白质功能连通性、保护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修复血脑屏障以及减轻神经炎症等角度阐述开心解郁方对NVU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的中医药干预思路。通过对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NVU)稳态变化的发病机制分析,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气血并治,神经与血管兼顾;培元开郁,靶向神经血管单元的总体思路。重点论述了抑郁症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提出益气化痰解郁,调血脑屏障,维护NVU微环境;培元活血治郁,建神经血管耦联,复NVU基本结构;固本解毒开郁,抗神经炎症反应,保护NVU组成元件。总之,靶向神经血管单元,应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是维持细胞代谢过程的关键细胞器,因此线粒体质量控制对于细胞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主要机制。在神经系统中,线粒体动力学对于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形态及神经元的功能至关重要。而线粒体自噬能够及时清除损伤线粒体,维持神经元内线粒体稳态。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及自噬障碍最终会导致神经元损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及自噬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普遍存在。笔者主要讨论了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阐明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把点。  相似文献   

4.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和组织发生变性和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阿尔兹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癫痫等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均为认知功能下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神经退行性疾病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且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神经毒素蛋白、神经递质异常、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市面上的西药虽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但不良反应大,不利于患者长期服用。中药当归最早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补血、免疫调节、调经止痛等功效,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总结了近10年当归及其复方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当归在今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脑部相关区域血供中断,导致神经元缺血缺氧死亡和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类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认知功能障碍为主,且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失语、失用等症状.神经血管单元(NVU)是一个囊括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的多细胞单元,对维持大脑在微环境中的稳态平衡至关重要.总结相关研究发...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维持细胞内的稳态及胞内成分的不断更新,在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状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是一条依赖溶酶体降解的途径,它具有清除细胞内蛋白质聚集体、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同时还参与细胞很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尤其与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药单体通过调控自噬的某些信号通路,影响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日渐明了;此外,中医药在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理论知识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本文介绍了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雷帕霉素靶向蛋白信号通路(m 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氧(ROS)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另外还从中药单体调节自噬机制方面,概述中药单体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分子机制。诸多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通过激活自噬途径,调节自噬活性,在肿瘤治疗和防治老年病如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研究中药单体对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是崭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在探索中医药调控自噬的作用靶点研究中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发现更多的中药及单体化合物通过调节自噬用于治疗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概念强调神经元损伤与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脑梗死后,NVU各组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各组分之间的相对平衡被打破,引起一系列的级联损伤反应,且任何组分的损伤都会影响到其他的组分。当前众多中医药学者在中医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针对NVU相关的"靶点网络",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探讨影响神经干细胞诱导、增殖、分化的内环境的可能因素,研究中药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的增殖与分化,及有效保护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血管单元,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自噬在线粒体数量和质量控制以及线粒体正常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与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过度和自噬障碍以及自噬相关基因发生突变等均影响退行性疾病病理进程。本文就线粒体自噬途径、线粒体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等作一综述,并探讨针灸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机制,以期进一步丰富针灸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张蓉  苏兆亮  赵文娟  汤建  欧阳臻 《中草药》2014,45(5):730-737
神经炎症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之一,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抑制脑部神经的炎症,有益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脑内胶质细胞的激活是神经炎症的主要表现,也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化的诱因。近年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物能够抑制脑内胶质细胞的激活,具有良好抗神经炎症活性,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作用机制涉及抑制NO释放、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归纳和总结了具有抗神经炎症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为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抗神经炎症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症状。然而,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明确的阐释。近年来,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而促进异常积聚蛋白的清除,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目的。自噬是细胞清除受损细胞器及细胞内错误折叠或异常聚集蛋白质的过程,对细胞稳态的维持和细胞内物质能量的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帕金森病、老年痴呆、亨廷顿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基础水平自噬下降有关。文章综述了针灸对自噬效应的调控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针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或疾病后功能缺陷是复杂的病理过程,仅依靠传统的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等方式使血管再通改善脑循环的治疗手段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能从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抗氧化、扩张脑微血管、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等方面符合NVU治疗和保护策略的要求。本文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的不同途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望为中医药对NVU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损伤是由多种细胞相互作用引起的级联反应,以往主要针对特定神经元或血脑屏障等结构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大脑各个功能区的整体联系性和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脑保护的目标已逐步由单一结构转变为对神经和血管整体的保护,并提出神经血管单元(NVU)这一概念。研究发现NVU内存在着多种双向细胞-细胞间和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当脑组织缺血缺氧时,NVU整体结构功能破坏,引起胶质细胞活化/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等一系列动态的病理变化。故在治疗过程中,以NVU整体结构为靶点,协调其内部神经元-胶质细胞-血脑屏障-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变化,对减轻神经损伤与促进其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和综合治疗优势,在保护NVU整体与各个组分的结构功能作用显著,已成为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及其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基于NVU的变化深入研究中医药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在诸多靶点中选择有效的药物干预,能够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整理和总结中药有效成分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以中药、中药有效成分、神经系统疾病及神经保护等为主题词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中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对抗神经毒性(对抗β淀粉样蛋白和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损伤、提高乙酰胆碱保护作用),抑制神经损伤部位炎症水平(减少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及一氧化氮的水平)和氧化应激损伤(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降低丙二醛),抑制细胞异常增生及凋亡(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前蛋白Bax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上调血管生成素1及内皮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的表达)和神经生长修复(促进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细胞基质衍生因子-1)及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机制对神经系统进行保护。本研究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年研究的新成果,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用药选择,以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自噬是清除细胞质中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从而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性和细胞稳态的自噬方式。线粒体自噬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能够维持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在饥饿及恶劣条件下维持细胞生存,并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功能。其分子机制涉及多种蛋白,许多因素可引发线粒体自噬,如饥饿、氧化胁迫、低氧、去极化、其他各种胁迫等,未折叠蛋白的积累也可诱发线粒体自噬。近年来,作为研究热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糖代谢紊乱等疾病。人们发现调节线粒体自噬或许成为一些疾病治疗新的方向。同时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药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线粒体自噬中有一定价值。就线粒体自噬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目前中药调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线粒体自噬报道相对较多,但在线粒体自噬作用机制,线粒体自噬平衡及中药对线粒体自噬激活或抑制的作用差异仍存在疑问。调控线粒体自噬已成为中药防治疾病新的研究靶向策略。该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为中药对线...  相似文献   

15.
窦攀  王学美 《环球中医药》2009,2(4):296-300
从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三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中药调节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机制可能包括:(1)抑制iNOS表达,从而抑制NO及其产生的氧自由基的毒性;(2)抑制脑缺血和脑出血急性期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和GFAP的过度表达;(3)上调缺血损伤导致的神经胶质细胞分泌NGF;(4)抑制神经系统的免疫炎症反应等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性神经退化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蓄积可使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栀子苷作为中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栀子苷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治疗剂。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栀子苷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细胞自噬水平、胰岛素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对β-淀粉样蛋白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钙离子稳态异常是大脑神经元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也是引起Aβ产生细胞毒性的关键因素,且其紊乱与Aβ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自由基损伤、炎症损伤等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其是各种急慢性退行性神经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也是产生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就近年来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和复方对阿尔茨海默病钙离子稳态干预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围绕脑科学研究热点,从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视角阐述中医学对精气血的认识,探索中西医理论之融合,开辟疾病现代医疗的新思路。精生髓、精成形在NVU体现为细胞等有形组分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功能;NVU以血为养,体现为血供充足与脉络畅达;NVU以气为用,通过神经血管耦联、血脑屏障功能及其细胞间相互作用,分别体现了气行血固精、防御固摄、转化调控等功能,精气血(津液)之相互作用以维持NVU稳态微环境。这些认识对保健、治未病、治疗康复均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改变了单纯恢复脑组织血供是治疗卒中后神经元损伤的关键这一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缺血性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到NVU中的各组成成分,而神经保护的目标应从之前传统观点中对单一的神经元保护扩展为对多组成成分的全面保护,药物保护的靶点也应该针对各种有害因子。真正认识到全面保护会使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与神经血管单元治疗策略的要求相吻合。现主要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治疗不同病机的中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及方案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为适应自然界环境的昼夜周期变化而形成的内在调控机制,调节哺乳动物的病理生理过程、疾病发生发展及对治疗的反应性。生物节律可显著影响缺血性中风的易感性、损伤、恢复和对治疗的反应机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节律不仅对缺血性中风事件的重要生理因素,如血压、凝血-纤溶系统具有调控作用,同时还参与缺血损伤后由胶质细胞、外周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以及对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 NVU)的调节作用。该研究旨在将生物节律生物学中的分子、细胞和生理途径与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后果联系起来,阐述生物节律对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影响,对神经血管单元的调控,对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并综述中药干预生物节律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生物节律的中医药研究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合理的、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