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一项2002人的问卷调查显示,83.6%的调查对象期待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调查对象最关心的问题是家庭医生能否及时提供服务,以及医疗人员的资质和能力。未来,扮演家庭医生角色的主要是全科医生,因此,培养优秀的全科医生以及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亟需得到重视。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签约服务工作的试点单位,6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值得分享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推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邹城市的10个村庄或社区中抽取428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13人(49.8%)表示有意愿签约家庭医生,有215人(50.2%)表示没有意愿签约家庭医生;有210人(49.1%)表示已经签约了家庭医生,有218人(50.9%)表示没有签约家庭医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和是否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邹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行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宣传力度,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各项服务内容,调整和完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机制,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推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功能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同行在功能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3—6月,选取上海市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功能社区职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257名调查对象中,仅有38.12%的调查对象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13.23%的调查对象已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最希望获得的健康科普知识和健康养生服务均是颈肩腰腿痛调理,需求最高的健康评估是中医体质辨识,电话/微信咨询是功能社区人群最喜欢的健康咨询服务形式,功能社区人群更喜欢驻点式医疗服务形式。结论:基于消费者意愿与行为差距的相关理论,利用午休时间开展驻点式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增加微信咨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专科诊疗服务,能够满足功能社区人群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从而提升了功能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讨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负责人及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92.41%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促进健康水平,71.18%的签约居民会通过家庭医生预约转诊,90.94%的被调查者对家庭医生服务表示满意。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居民的健康、经济和获得感三个方面均有正向作用,但是目前服务项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应通过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需求现状,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城区2 861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服务需求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中医药服务,健康咨询,及时得到医疗服务,慢病管理和康复训练,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老年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前5位需求与全体调查人群基本一致.82.4%的居民赞同患病后首先由全科医生进行诊治,94.9%的居民愿意继续与全科医生团队保持签约关系.结论 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接受度高,服务需求存在差异.建议遵循按需服务的工作原则,推出更满足居民需求的签约服务内容.同时继续加强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开展社区首诊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及利用情况,为完善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2019年7月对武汉市4个社区749名≥16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9名被调查居民中,签约居民252人,签约率为33.7%,其中主要为≥60岁的老年人(51.6%)和慢性病人(52.8%)。在签约居民中,80.6%知道家庭医生的姓名,47.2%看病时首选自己的家庭医生,88.1%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体满意,82.9%有续签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0岁、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为家庭医生对解决健康问题有帮助是促进居民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114、1.945、14.068、3.697和2.334,P值均<0.05)。结论:武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处于较低水平,居民知晓和利用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强化宣传,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扣居民需求,并向普通人群延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尤其是全科医生执业方式与服务模式改革的实施现状、政策成效与发展策略。方法收集改革的相关指标,如有效签约率、社区定点就诊率、家庭医生定点率和转诊到位率等主要监测指标来考察改革的政策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之后,家庭医生人均有效签约服务人数、有效签约率、社区定点就诊率、家庭医生定点就诊率和转诊到位率等关键指标分别达到了568人、23.00%、74.00%、56.00%和74.00%。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未来家庭医生责任制改革的深化也面临着能力与动力方面的挑战。结论需要围绕组织管理机制、协同服务机制和补偿激励机制"一体、两翼、三个机制"下有价值的服务产出为核心目标来深化家庭医生责任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中医药服务现状,为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中医药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自制调查表,按照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7个社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政策保障、签约情况、提供中医医疗服务情况、医务人员对医养结合中医药服务的认知情况等。结果各社区均能结合辖区特点推进医养结合中医药服务,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咨询指导和慢性病中医健康管理等服务,但中医适宜技术融入的较少。参与医养结合的中医全科医生平均6.43人,有4家社区少于5人,普遍存在中医人员紧缺的问题。社区医务人员普遍认为棍棒操(21.1%)、中药足浴(29.1%)和五行健骨操(29.7%)适合上门开展,穴位敷贴(21.4%)、药膳(22.7%)和保健药茶(25.2%)等中医适宜技术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简单易行。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健全相关制度;创造工作条件,在医养结合中更多地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通过"西学中"培训,在机制上引导、鼓励和保障西医全科医生提供部分中医药服务,通过加强健康养老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缓解中医人员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医生责任制政策背景与服务模式下,中医全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优势、不足和改进措施。方法以实际工作经历为基础,梳理担任家庭医生一年来开展工作的内容、方式、完成的工作总量以及自我和患者对已完成家庭医生工作的评价。结果中医全科医生在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中,家庭医生服务量较高,基本医疗服务量和公共卫生服务量较低;自我评价工作量过大、对新工作方式经验不足和服务中没有展现出中医理念优势和技术优势;患者评价对服务内容满意,对服务便利性敏感,体现在较远的获得服务半径极大地减少了到诊率。结论在当前家庭医生服务人少事多的阶段,中医全科治未病和辨证论治理念因为没有时间、缺乏与个性化服务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方式,未能落实到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实践中。建议:改变单兵作战模式,推广"一医一护"协同,注重家庭医生服务岗前培训和提供与个性化服务相对应的绩效考核方案,将有望加快家庭医生服务的落实和更早地发挥中医药的理念优势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建立在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并建立固定诊疗关系的基础之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村社区开展广泛宣传发动、组建包括乡村医生在内的全科团队、上门开展签约和采集电子健康档案,并建立社区首诊、在联合体内梯度就诊的新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根据社区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将服务对象分为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和健康关怀三大类,针对不同服务需求提供不同的签约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好坏与家庭医生的报酬相关.经过第三方测评,群众和社会各界知晓率达到75.0%,户籍人口签约率达到了84.6%,群众满意度达到91.4%,做法和经验对其他地区开展工作有参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钟锦云  何俊华  黄华军 《中国校医》2018,32(11):859-860
目的 研究社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定本社区300名居民,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188人愿意签约,占62.67%;112人不愿意签约,占37.33%。愿意签约者与不愿意签约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应加大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社区家庭医生的视角,探究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对所在社区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103名家庭医生进行调研,运用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对满意度的10个维度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有16.4%的家庭医生表示不明确其工作职责,28.21%的家庭医生认为家庭医生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一般,30.1%的家庭医生对职业发展缺乏信心,不太看好家庭医生的未来发展前景;被调查家庭医生认为居民不愿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缺乏信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该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家庭医生业务能力,以及提高家庭医生待遇。政策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经费管理;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知水平;加强家庭医生人才培养、引进;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各方联动,完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监测数据,分析2015—2019年平谷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及服务提供等情况,分析签约服务工作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北京市平谷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常规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平谷区常住人口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数均逐年增加。在签约服务人才队伍方面,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及其他人员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0.9%、3.9%和13.6%,但是,签约服务人员增长速度低于重点人群增长速度,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在签约服务团队中占比逐年下降。平谷区全人群签约率从26.5%上升至34.8%;重点人群签约数从71 942人增长至108 891人,年均增长率6.1%,重点人群签约率从83.3%上升至93.0%。平均每名全科医生签约人数从424人增长至580人,签约重点人群数从273人增长至393人,全科医生人均负荷逐年增加,效率呈上升趋势。签约总人数年均增长率为9.4%,续约率从40.7%增长至94.8%,新签约人数占比从40%降至6.2%,表明签约服务人群不断稳定。结论:北京市平谷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量与质量均呈提升态势,居民认可度逐年提升;医生签约服务人均负荷逐年增加,效率逐年提升,但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下一步需继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并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淄博市周村区1 55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8.67%的社区居民患病首诊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收支结余、签约前后医疗服务改善度、签约双方沟通频率对社区居民首诊是否选择签约家庭医生有影响。结论: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引导社区居民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居民对全科医师签约服务的意愿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以便今后改善相关的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签约服务。方法于2014—2016年对乌鲁木齐市5个社区居民采取主动和被动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对签约全科医师的意愿,以及分析影响其意愿的因素。结果调查的1 158人中,愿意签约全科医师的有933人(80.6%),主要影响因素为民族、职业、是否选择固定全科医师、知晓度、社区首诊接受度(P<0.01)、医疗保障形式(P<0.05)。选择相对固定的全科医师的居民占85.8%,有52.9%的社区居民知晓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签约全科医生制服务,接受社区首诊的居民占77.5%。结论社区居民对签约全科医师的意愿度较高。今后应对不同民族、职业、保障形式的居民进行不同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推行社区首诊制度,进一步提高意愿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广州市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老年居民的预约方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2月,选取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社区的老年居民231人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居民家庭医生预约方式的因素。结果:有143人(61.90%)使用电话预约,有148人(64.07%)使用微信平台预约,有12人(5.19%)从不预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医生服务知晓情况、每年接受家庭医生服务的次数是老年居民使用电话预约的影响因素,居住方式、工作情况、家庭医生服务知晓情况是老年居民使用微信预约的影响因素。结论:大部分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老年居民能够履行先预约再就诊的程序。需要重点关注家庭支持薄弱或已退休的老年居民,及时对其提供健康服务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北某高校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21名西北某高校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其所在社区的患者和居民以及该高校2个学院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愿意通过签约方式与家庭医生保持相对固定就诊关系者419人(51.0%),不愿意签约者216人(26.3%),对是否签约持犹豫态度者97人(11.8%),认为无所谓者89人(10.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调查对象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2,65.516,30.557,92.135;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查对象中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者比例越高。在"选择家庭医生最看重的因素"一题中,有296人(36.1%)最看重与签约医生的熟悉程度,有247人(30.1%)最看重签约医生的医疗水平;在"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意愿影响因素"一题中,分别有317人(38.6%)、305人(37.1%)、125人(15.3%)、49人(6.0%)及25人(3.0%)选择了"担心延误治疗""怀疑社区诊疗能力""担心误诊""影响自由选择就医地点""担心费用太高"。68.1%的调查对象赞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收取必要的医疗费用即签约相关费用,453名(55.2%)调查对象可接受的签约相关费用为20~50元/年。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可度还需提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运行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内容,进而提升家庭医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东明街道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家庭医生制服务利用率及满意率,对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实施与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6月采取整群配额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得社区调研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368份,有效应答率为91.2%。调查对象的1 368人中已有546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率为39.9%。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提供的相关服务利用率在59.71%以上,对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整体满意率不高。结论东明街道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情况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当(39.88%),但服务整体满意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人群对于签约家庭医生意愿较高,建议签约按照按需服务和分类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此外,还应加强家庭医生队伍能力建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推行以家庭医生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服务为工作内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为工作形式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运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西青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现状及居民对签约模式满意度。方法收集2017-2019年李七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人群一般资料,并每年随机选取已签约居民1 0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结果 2017-2019年天津市李七庄街地区签约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签约人数分别为9 973人、15 009人和20 187人。2017-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递升,分别为70.0%、80.8%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886,P<0.001。结论李七庄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越来越多,签约服务满意度逐年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疾病谱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行为风险等行为干预模式对慢性病患者的疾病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在乡镇和农村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更是不同于城市社区,要依托乡镇卫生院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目前,客观存在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足、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和居民获得感不强,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较高预期存在差距等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希望通过加强全科医生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综合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家庭医生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宣传力度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和续签率,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健康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