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蟾毒灵(bufalin)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能力,初步探讨蟾毒灵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过程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评价PC3细胞活力;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用于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MT和整合素家族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蟾毒灵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值为0.26±0.03μmol·L-1,蟾毒灵处理后, PC3细胞的迁移速度变慢(P <0.05),穿过微孔滤膜的PC3细胞数量减少(P <0.05),这表明蟾毒灵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本研究发现蟾毒灵可以影响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E-钙黏附素(E-cadherin)的上调以及N-钙黏附素(N-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癌基因c-myc、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下调;蟾毒灵还可以抑制整合素家族蛋白的表达,包括...  相似文献   

2.
3.
蟾毒灵(bufalin)是中药蟾酥中提取的一种毒性配基之一,属强心甙类物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蟾毒灵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如血液系统肿瘤、肝癌、胃癌等.其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等.本文就蟾毒灵在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蟾毒灵抗肝细胞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早期诊治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疗效差,蟾毒灵是蟾酥中抗肿瘤作用最强蟾毒配基,蟾毒灵对人正常细胞没有作用,而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本文从蟾毒灵抗肝细胞癌生长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论述,说明蟾毒灵在肝细胞癌治疗中重要意义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CACO-2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10,20,40,80μmol·L^-1)处理不同的时间(24,48,72 h)。采用MTT检测结肠癌CACO-2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的变化;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ILK(整合素蛋白激酶)、p-PI3K和p-Akt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比较,大黄素可显著地抑制CACO-2细胞的增殖,并且存在显著的剂量-时间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大黄素可使细胞的增殖阻滞于G0/G1期;JC-1染色结果显示大黄素可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黄素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ILK、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P<0.01),且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大黄素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表现成明显的抗癌作用,其机制与大黄素抑制ILK/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促进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20,(1):48-52
目的探讨扁蓄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周期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萹蓄苷作用于体外生长至对数期的MDA-MB-231细胞48 h后,采用噻唑蓝染色(MTT)法检测扁蓄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染色质固缩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核心蛋白PI3K、p-PI3K、AKT、p-AKT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通路下游细胞凋亡蛋白Bcl-2、Bcl-xl及周期相关蛋白CDK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扁蓄苷(6.25、12.5、25、50、100μmol·L~(-1))作用于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P <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扁蓄苷(12.5、50、100μmol·L~(-1))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当扁蓄苷浓度为50μmol·L~(-1)时,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 <0.05),当扁蓄苷浓度为100μmol·L~(-1)时,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 <0.05);随着扁蓄苷浓度的增加,通路核心位点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cl-xl、细胞周期蛋白CDK2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 <0.05)。结论扁蓄苷可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Bcl-2、Bcl-xl、及CDK2基因表达进而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因素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在表皮细胞增殖、细胞自噬、血管生成、脂质代谢等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蟾毒灵(Bufalin)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蓝(MTT)比色法检测Bufalin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数目、形态及活性的变化;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标记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Bufalin对U251细胞增殖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0.001~10 μmol·L-1浓度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Bufalin给药组对U251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Bufalin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20,(1):20-24
目的研究洛铂在人类膀胱癌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及促进其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洛铂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洛铂对迁移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洛铂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选取BALB/c裸鼠建立膀胱癌细胞皮下异种转移瘤模型,观察洛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洛铂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T24的增殖,抑制其迁移,同时促进其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Caspase-3升高,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表达减少,P-Akt/Akt降低。体内实验:洛铂给药组裸鼠转移瘤体积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洛铂给药组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洛铂在膀胱癌细胞中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PI3K/AKT信号通路是一种胞内传导的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生存息息相关。本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与白血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基因对骨肉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干细胞样特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文采用试验对照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12月。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骨肉瘤细胞, 采用TGF-β1-siRNA及TGF-β1重组腺病毒分别下调、过表达TGF-β1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TGF-β1-siRNA干扰效率;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特性;流式细胞术分选CD133阳性表达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 微球体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自我更新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和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人正常成骨hFOB1.19细胞相比, TGF-β1在骨肉瘤细胞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U2OS细胞中上调程度最高(t=8.76, P<0.05), MG-63细胞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蟾毒灵对裸鼠人胰腺癌的疗效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建立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蟾毒灵低剂量组(1.0mg/kg)、蟾毒灵高剂量组(1.5mg/kg)、5-Fu组(24mg/kg)、5-Fu+低剂量蟾毒灵组(24mg/kg+1.0mg/kg),生理盐水(NS)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给药6d。各组保留6只荷瘤鼠观察带瘤生存期,其余6只于用药第7天处死,测量鼠重变化、肿瘤生长抑制率;TUNEL法检测瘤体凋亡指数。结果治疗后,与NS相比,蟾毒灵高、低剂量组裸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5-Fu组、5-Fu+低剂量蟾毒灵组裸鼠体重明显降低差异(P<0.01);各用药组瘤体体积与NS组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蟾毒灵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瘤体体积显著缩小(P<0.05),蟾毒灵+5-Fu组较单纯蟾毒灵组瘤体体积显著缩小(P<0.05);蟾毒灵高、低剂量组平均生存期较NS组显著延长(P<0.05);蟾毒灵高剂量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蟾毒灵对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蟾毒灵的抗肿瘤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体内外研究探讨大蒜素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0、20、40、80μg·mL-1)作用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 24 h、48 h、72 h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经大蒜素处理后FRO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Ann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回乳抑增方抗泌乳素腺瘤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雌性大鼠泌乳素腺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各14只,手术对照组、溴隐亭阳性药组、回乳抑增方高剂量组、回乳抑增方中剂量组、回乳抑增方低剂量组各6只。除正常组和手术对照组外,其他5组模型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30 d,每天1次。应用基因芯片筛选正常组大鼠和泌乳素腺瘤模型组大鼠垂体组织基因间的差异。运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垂体组织中泌乳素(PRL)、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含量。结果:大鼠泌乳素腺瘤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垂体组织的PI3K基因表达显著。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垂体组织中PRL、PI3K、AKT和mTOR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和低剂量的回乳抑增方给药组大鼠垂体组织中PRL、PI3K、AKT和mTOR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回乳抑增方可显著抑制泌乳素腺瘤的增长和泌乳素的过度分泌,作用机制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分别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CF-1/MDA-MB-231)48 h,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4 μg/mL的亚砷酸钠作用于乳腺癌细胞6 h、12 h、24 h、48 h 和72 h 后,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PI3K、p-PI3K、Akt 及p-Akt 的表达水平。结果 0.5 μg/mL、1 μg/mL、2 μg/mL、4 μg/mL、8 μg/mL亚砷酸钠作用48 h 后,MCF-1、MDAMB-231 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CF-1、MDA-MB-231 细胞经亚砷酸钠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亚砷酸钠作用后的乳腺癌细胞中PI3K、Akt 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p-PI3K、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砷酸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且其效应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亚砷酸钠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吴毅  许妍  赵雯  孟晓伟 《中国药事》2012,26(1):53-56
目的 采用HPLC法对华蟾素片中有毒成分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进行限量检查;并利用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蟾蜍噻咛的含量.方法 限量检查:色谱柱为Agela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用磷酸调节pH为3.2),检测波长为296nm.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为226nm.结果 在与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对照品色谱峰相同的保留时间处,5批样品出现的色谱峰面积之和小于对照品峰面积之和.蟾蜍噻咛在0.1045~1.044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6%;每片含量不得少于0.15mg.结论 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华蟾素片质量标准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4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NVP-BEZ235组、药物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低压低氧法建立大鼠HPH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肺小动脉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小动脉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小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肺组织p-AKT、AKT、p-mTOR、mTOR和PC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1),PCNA、p-AKT、p-mTOR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大鼠肺小动脉病理改变不同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减少(P<0.01),PCNA、p-AKT、p-mTOR表达降低(P<0.05或P<0.01);药物联合组与血府逐瘀汤组相比,胶原纤维含量减少(P<0.05),PCNA、p-AKT、p-mTOR表达降低(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HPH大鼠肺血管重构,减少血管壁胶原纤维含量以及PC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质谱(UPLC-UV-MS)法研究蟾毒它灵和华蟾毒它灵静脉给药后大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UPLC的高分辨率能够基线分离胆汁中的原药和代谢物,UV光谱图揭示了各种化合物量的关系,MS进一步对代谢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大鼠胆汁中原药的含量小于5%,主要代谢物是去乙酰基并羟基化蟾毒它灵和去乙酰基华蟾毒它灵.表明蟾毒它灵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主要是水解并羟基化,华蟾毒它灵主要是水解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