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是临床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该方案治疗成本较低,可同时覆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常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在严重感染如急性脓毒症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联用方案可能会增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导致治疗失败和住院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本研究对万古霉素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用致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安全使用万古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PTZ)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carbapenem,CBP)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药物经济性,为遏制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的增长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检出产ESBL大肠埃希菌,根据目标治疗采用PTZ和CBP分为PTZ组和CBP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础疾病、Charlson合并症评分、Pitt菌血症评分、PTZ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14 d全因死亡率等,采用临床有效率和生存曲线评价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价2组治疗方案安全性,最小成本分析法评价2组治疗方案药物经济性,并探讨PTZ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268例患者,产ESBL大肠埃希菌从穿刺液(84例)、尿液(64例)、分泌物(61例)和血液(59例)4种标本类型中检出。与CBP组(n=70)相比,PTZ组(n=198)在临床有效率(76.26%vs 82.86%,P=0.252)、14 d全因死亡率(6.06%vs 11.43%,P=0.138)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54%vs 8.57%,P=0.23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TZ治疗方案较CBP治疗方案药品成本低(2 035.05元vs 3 250.19元,P<0.001);感染性休克(OR 34.161,95%CI 3.244~359.744,P=0.003)、Charlson合并症指数>3分(OR 1.260,95%CI 1.019~1.558,P=0.033)、CCr<30 mL·min-1OR 3.159,95%CI 1.068~9.349,P=0.038)、PTZ MIC>4 μg·mL-1OR 2.723,95%CI 1.238~5.993,P=0.013)、血流感染(OR 4.029,95%CI 1.652~9.827,P=0.002)是PTZ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Z用于治疗包括血流感染在内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是有效的,且不增加14 d全因死亡率,在获得满意的疗效的同时,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但若患者合并以上5种危险因素时,建议调整为CBP或PTZ联合呼吸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彭胜初 《江西医药》2021,56(9):1370-1371
目的 探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研究.方法 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共72例,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观察组(临床用药综合干预)及对照组(常规用药方式)均为36例.比较分析临床上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耐药革兰阴性菌检出率、用药科室分布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中未出现未进行药敏试验级病原微生物检验者,较对照组的3例(8.33%)、4例(11.11%)均较低;观察组中用量疗程、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不合理,以及超适应症用药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均稍高于对照组,但是对比发现(P>0.05);观察组中儿科、神经外科比例对于对照组,血液内科比例较高(P<0.05),但是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普外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科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通过采用临床用药综合干预,应用合理的对策,引起重视,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初评和终评,发现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该院该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通过回顾性处方点评的方法,抽查2018年11月的113份病历作为干预前研究资料,抽取2019年2月份的82份病例作为干预后研究资料,依据相关规定和指南对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打分点评,再将分数结果反馈于各个科室,提出干预措施和跟踪管理。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不合理率为37.2%,干预后不合理率为19.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用药指征,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干预后数量明显减少,但联合使用不规范、未进行病原学送检、未进行会诊及其它的不合理类型,在干预后数量未见明显改善,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结论:这种评分制的处方点评以及跟踪干预取得的效果较明显,值得推广,对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丽瑞  袁恒杰 《中国药房》2012,(40):3828-3830
目的: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其一是遗传性耐药,包括固有耐药和染色体突变耐药;其二是获得性耐药,包括产碳青霉烯酶、主动外排系统、膜孔蛋白缺失、生物被膜机制以及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下降等。结论:为减少耐药现象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应慎重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患者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TZP)与VAN联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VAN联合TZP与VAN单用或联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比AKI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均为高质量文献(NOS评分均≥8分),涉及2 514例患者,其中VAN联用TZP组1 331例,VAN联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1 1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应用VAN与TZP与VAN单用或者加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比可能会提高患儿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OR=4.90,95%CI:2.80~8.43,P<0.01)。结论:联合应用VAN与TZP可能会提高患儿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儿科医生在经验性选用此组合时应关注其可能增加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目前国内外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比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研发史、化学构效、临床应用等方面做对比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临床治疗重症感染非常重要的一类抗菌药物.每种药物的结构和药理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不尽相同.结论:临床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要结合每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的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最大程度地保证药物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前后,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以及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与CRO检出率的相关分析。方法:自2017年第一季度起对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专档管理,收集和统计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该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CRAB、CRPA、CREC、CRKP的检出率情况,运用SPSS 20.0软件对专档管理前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CRAB、CRPA、CREC、CRKP的检出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P < 0.05),专档管理后碳青霉烯类使用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P < 0.05)。CRPA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AUD呈中度正相关(r=0.795,P < 0.01;r=0.766,P < 0.01;r=0.591,P < 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与CRPA的检出率呈一定相关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档管理降低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而可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LEV)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及耐药机制,为降低细菌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6株临床分离ESBLs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CFU·L-1 CRKP,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LEV和TZP单用及联用对36株临床分离CRKP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法监测突变基因。结果:FIC值表明LEV联合TZP对36株临床ESBLs阳性CRKP主要表现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LEV、TZP联用前后,MPC分别由32~1 024 mg·L-1、512~1024 mg·L-1降为4~256 mg·L-1、16~512 mg·L-1;SI明显下降。测序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耐药突变菌株的基因突变率明显降低。结论:LEV联合TZP显著降低了MIC、MPC,缩小突变选择窗(MSW),耐药菌株的基因突变率明显降低,有效的减少CRKP突变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该院2005─2015年上报的52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分别从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37例(71.15%)、女性15例(28.85%);18~6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肉损伤和全身性损伤;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附件和神经系统;77.55%的患者于停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应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的慢性肾衰竭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考察用药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肾功能衰竭期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前后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需注意其对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特别是肾功能衰竭期患者,更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与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细菌耐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该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碳青霉烯类AUD及CRO检出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13.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媛媛  王屏  银洪汝 《中国药房》2013,(10):933-935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7-2012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公开发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ADR的文献,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共106篇,发表的期刊有30种,共有119例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涉及药品、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临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男性76例、女性42例,不详1例;61~80岁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涉及到的碳青霉烯类药主要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比阿培南3种;其中用药时间在5h以上发生ADR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9.08%;主要的ADR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94.12%的患者于停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药时应监测ADR,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基本情况,探讨可能增加肾毒性的危险因素.方法:筛选并收集2019—2020年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用药前后肌酐等检验数据和主要结果进行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沧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2-09-01-2013-09-01新生儿科收治并确诊为败血症的病例,将所筛选病例的病原学检出结果、细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调查的198例病例共检出病原菌212株,其中G+菌、真菌和G-菌分别占47.2%、29.7%和23.1%。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种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别为50%~93.3%及0%。检出菌对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的耐药率高达40%~100%。此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头孢吡肟、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美罗培南)按药敏试验结果选药的比例较高,达48.5%~100%,其他多数为经验用药。结论:虽然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G-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但G+菌中的葡萄球菌属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需高度重视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防止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本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本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 PharmAssist)中抽取2019年全年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出院病历319份,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通过此次专项点评,重症医学科病区及消化科病区患者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比例较高;肺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方式.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非重复性CRKP感染患者的耐药菌株97株,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发布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第27版信息增刊》,采用VITEK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Kirby-Ba...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东莞市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37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所致ADRs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ADRs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给药途径和转归情况等信息,分析其特点和规律。结果:137例ADRs患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76∶61),年龄上主要集中在>30~50岁(33例,占24.09%)、>50~70岁(37例,占27.01%)、>70~90岁(35例,占25.54%)3个年龄段;137例患者的ADRs类型主要为一般的(76例,占55.47%)和严重的(42例,占30.66%);137例ADRs患者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133例,占97.08%);137例患者中ADRs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71例,占36.41%)、消化系统(40例,占20.51%)和神经系统(29例,占14.87%);经过处置,137例ADRs患者中治愈的有5...  相似文献   

20.
谢铭 《北方药学》2021,18(4):106-107
目的:评价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用药合理性,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寻找更加高效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估法(DUE),对2019年1-12月期间就诊于本院并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128例,采用药物利用评估法(DUE)相较于常规评估具有显著优势(P<0.05);经评估本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使用总体基本符合DUE标准的要求,但尚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其中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恰当为主要问题.结论:DUE可更好地评价本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医院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