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损伤代偿失败的最终结果。长期持续心脏应激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反过来会进一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病情进展。及时清除心肌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维持存活线粒体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保护心肌细胞的有效手段,也是防治心衰及心室重构的新途径。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线粒体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定的一系列细胞活动,包括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细胞内钙调节等。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衰时大多采用益气活血类药物,气与线粒体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中医学认为,气虚时机体表现为"静止的、下降的、抑制的"与线粒体能量缺损亦可类比,中医经典补气活血治法可应用于此。近年来中医药以线粒体为靶点,从心肌能量供应角度出发,开展许多相关实验研究,发现益气活血类中药可以多靶点、多环节参与调控细胞内线粒体质量控制相关机制,并用实验证实了益气活血类中药可以通过此机制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是维持细胞代谢过程的关键细胞器,因此线粒体质量控制对于细胞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主要机制。在神经系统中,线粒体动力学对于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形态及神经元的功能至关重要。而线粒体自噬能够及时清除损伤线粒体,维持神经元内线粒体稳态。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及自噬障碍最终会导致神经元损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及自噬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普遍存在。笔者主要讨论了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阐明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把点。  相似文献   

3.
从“阳化气、阴成形”的视角重新认识肥胖症的成因,并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梳理探讨“转静为动、化形为气”理念在肥胖症辨治中的应用。形气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方药内涵分为补气化形使精微归于正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形、苦辛开结以畅气调形3个方面,均围绕激活脂肪产热的核心机制,发挥改善肥胖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祥宇  阳晶晶  梅志刚  张文丽 《中草药》2022,53(16):5205-5214
线粒体稳态失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动态调节(线粒体动力学)作为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QC)的关键环节,在CI/RI中维持线粒体稳态发挥重要作用。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是一类存在于细胞内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通过对底物蛋白进行多步酶促反应以完成对靶蛋白的SUMO修饰和去SUMO修饰过程,进而影响底物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和稳定性,其普遍参与了蛋白转运、信号传导、DNA修复、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线粒体动力学及相关蛋白通过SUMO化修饰调控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进而调节线粒体稳态,在CI/RI进展与转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药在防治缺血性脑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综述了线粒体分裂/融合过程中相关蛋白的SUMO化修饰的调节机制,以及靶向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及相关蛋白SUMO化修饰防治CI/RI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以期为缺血性...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累积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且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然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即使最新药物的缓解率也低于50%,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细胞的“发电站”,参与活性氧产生、氧化磷酸化生成三磷酸腺苷等各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其功能障碍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维持线粒体形态、数量及质量稳定的重要方式。大量研究表明,以线粒体生物发生水平低下、过度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缺陷、线粒体动力学紊乱及钙调节异常为特征的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药通过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己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尚缺乏中医药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总结性综述。故该文对中医药领域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总结性梳理,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线粒体与中医“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解释中医“气”的内涵,揭示人体气的本质,是目前中医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中医理论对气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将中医学的气理论与人体的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等相比较,提出人体的气与人体的线粒体有许多密切关系。线粒体可能为人体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研究发现,中药针对改善线粒体功能以防治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方面,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阿霉素心脏毒性的病理机制、干预措施仍是研究热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主要通过减少活性氧产生和释放、调控氧化酶活性、介导信号因子表达以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发生发展;促进心肌组织中的底物利用、激发ATP酶活性、改善脂质代谢和糖酵解紊乱以提高线粒体能量供给;推动钙离子流动转出、减少载体蛋白单向摄入、稳定膜电位转移、提高线粒体膜通透性以缓解细胞内钙负荷;介导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转录因子、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定位表达以增加线粒体融合与减少过度裂变,调节Bcl-2、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等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平衡细胞凋亡与自噬。线粒体内部各个生物过程交叉相连,共同维持心脏细胞的正常运转。中药成分丰富,靶点众多,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恢复线粒体功能、减轻阿霉素心脏毒性提供了关键方向。  相似文献   

8.
呼明哲  李湘玲  高俊杰 《中成药》2023,(4):1217-1222
自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被提出以来,预防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线粒体动力学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证实。线粒体动力学主要包括了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两者的动态平衡对于维持线粒体正常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心肌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分裂增多而融合减少,线粒体分裂和融合之间的失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功能障碍相关。中医药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着很多的优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动力学相关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心脏病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心脏是人体高耗能器官,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的转移与利用是心肌细胞耗能的主要来源。线粒体是心肌细胞ATP生成的主要场所,维持心肌细胞的代谢,因此作为心肌细胞的“发电站”,线粒体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心肌线粒体氧化代谢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虽然心肌细胞在动物出生后不再分裂,但线粒体则可以不断更新。中医“卫气”的物质属性是现代医学的“线粒体”,西医的“线粒体”的功能体现中医“卫气”的作用,心居于胸中,主血脉,为阳中之太阳,气能行血,血液的运动有赖于气的温煦和推动。若气虚则失去温煦和推动,导致血脉闭塞瘀阻,不通则痛,发为胸痹心痛。从气虚血瘀探讨线粒体动力学不仅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阐释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学术思想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ID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退行性疾病,可增加下腰痛发病的风险,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发电站”,参与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其功能异常可诱发细胞功能障碍,导致一系列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以线粒体氧化应激、动力学、自噬和生物发生等异常为特征的线粒体质量控制(MQC)失衡在IDD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综述MQC在IDD中的作用进展,总结靶向MQC治疗IDD的中药单体和小分子化合物,以期为椎间盘退变的新型治疗策略研究提供借鉴及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气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花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38-1440
“气”是中医学中常用的基本名词之一,其概念复杂多样,因而往往含混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医理论及思维方式的阐述和理解。从气的概念、气的生成、气的生理功能、气的分类几个方面.就中医学中气的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气”是中医对人体机能的称谓,“气”是能量的代名词,气的实质应该是能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补气中药治疗心衰新机制的研究——调节心肌能量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心肌能量代谢紊乱为切人点探讨中药特别是补气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思路.总结既往学术文献及研究结果,分析心衰与心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及补气中药与能量代谢的关系.能量缺乏及能量代谢障碍是心衰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心衰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抑制脂肪酸代谢产能、增加葡萄糖代谢产能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中医学“气”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医学中“能量”密切相关.党参黄芪等补气中药及其相关复方及/或有效成分在改善心衰、调节脂质和糖代谢供能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中药大都含有多糖,其代谢成单糖后可能成为心肌能量代谢的底物,从而发挥对心衰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心肌能量代谢为切入点开展中药特别是补气中药治疗心衰的研究,将有可能找到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改善心衰预后的新的药物作用途径,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进一步完善补气中药对心衰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同时也为中药治疗能量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经络的“信息系统”假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突出中医理论特色——整体观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了信息环节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提出了经络的“信息系统”假说。将中医学中的“精、气、神”理论溶入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中。认为气就是信息;精是信息的载体和能量动力;神具有调节控制的作用,藏于脑,脑是信息的中枢;人体内大大小小的结构间隙,根据人体的自组织原则,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了网络全身,无处不至的信息通路  相似文献   

14.
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介绍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方法 :从临床应用、作用机理、分子机制等方面综述了氧化砷和雄黄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概况。结果 :氧化砷和雄黄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显著疗效 ,其作用机理主要与促进恶性血液病细胞部分分化和 /或诱导其凋亡有关 ,也可能与中医理论中“以毒攻毒”的直接细胞毒作用有关 ,其分子机制涉及到凋亡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调变 ,线粒体内膜通透性改变 ,疾病特异性融合蛋白的降解等方面。结论 :含砷类中药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深入研究其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对CHF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通过调控心肌能量代谢来改善CHF越来越受重视。祖国传统医学基于“线粒体”在CHF进程中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并通过探讨气与线粒体的关系和医家在CHF中对气的运用,得出“益气”可提高线粒体心肌能量代谢水平来治疗心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依据"脏腑之精"和"脏腑之气"的内涵,提出了中医"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的假说。"脏腑之精"的现代医学本质主要体现为脏腑的所有细胞和由细胞外基质、组织液及细胞间信号分子等组成的细胞微环境的有机集合;而"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主要涉及不断运动、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分子水平做功或能量转化的细胞特殊蛋白质、生物小分子及三磷酸腺苷。在上述假说的基础上,通过阐述"脏腑之精化生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机制,揭示其现代医学原理,探讨补气中药通过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发挥补气功效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自噬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维持着生物体内的重要代谢和能量平衡,该过程涉及降解蛋白质、细胞器等成分。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高度选择性自噬,可通过降解多余或受损线粒体实现自身代谢物及能量需要。线粒体自噬作为如今选择性自噬中研究较多的领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一些化合物可通过不同的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从而影响疾病的进程。作者描述了线粒体自噬的诱导机制,并就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化合物进行探讨,以期为开发靶向线粒体的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卵巢功能减退类疾病主要包括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等,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女性生育力下降的一类疾病。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干扰生殖细胞能量供应路径,影响卵泡发育和卵子质量。因此,线粒体稳态在此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的病机本质是肾气不足、精血亏虚、因虚致瘀,据此确立补肾养血活血为根本治疗方法,善用补肾益精和养血活血药物为主组成的中药复方,可有效改善卵巢性激素分泌及排卵功能以提高女性生殖能力,其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异病同治的独特优势。补肾养血活血类中药复方对“气血”的作用与线粒体功能具有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研究对补肾养血活血类中药复方调控线粒体稳态以发挥保护卵巢功能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实验探索。基于此,该综述总结阐述了补肾益精与养血活血中药共用的复方动态调控线粒体稳态,用以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类疾病的实验研究,探讨补肾养血活血中药复方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对抗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和调节线粒体质量与数量等方式多效应、多靶点调控卵巢细胞内线粒体稳态,促进卵泡发育,延缓卵巢功能衰老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层次研究中医药提高女性生育力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从中药的毒性、“中草药肾病”的概念和中草药的剂量三个方面,与《药邪与中草药肾病的防治》一文商榷。认为所谓的“药邪”、“药毒”之过不在于药而在于人为因素,实为“人邪”、“医邪”;“中草药肾病”的概念有以偏概全之嫌;中草药应用剂量的确定,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意临床实际疗效,摈弃以西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来研究中药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IS)具有显著疗效。针刺治疗IS的作用与调控线粒体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凋亡通路4个方面对线粒体在针刺治疗IS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针刺通过调控神经元线粒体治疗IS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