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合煎和单煎混合冻干粉之间化学成分、核心药效的差异性,探讨TSD经典名方制剂与单味药配方颗粒临床灵活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TSD基准样品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进行定性鉴定分析,同时测定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中9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比较单煎与合煎样品中成分的差异;并从调经止痛的核心药效建立大鼠急性痛经模型,对比评价二者药效差异。结果通过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初步鉴定并归属TSD合煎和单煎冻干粉中共有31种化学成分,在成分种类上无明显差异;进一步测定其中9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单煎混合样品比较于合煎样品,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相对降低,而没食子酸、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5-羟甲基糠醛、毛蕊花糖苷含量相对升高,且对9种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含量未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这些成分不受合煎与单煎体系的影响;干膏得率结果表明,单煎混合样品的平均干膏得率与合煎样品差异不大。调经止痛核心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合煎与单煎混合样品组均能延长大鼠扭体潜伏期、降低扭体次数,显著降低血清中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子宫组织中Ca2+、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NO水平(P0.05),改善子宫上皮细胞炎症、水肿等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缓解痛经作用,合煎和单煎混合样品在功效上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TSD复方合煎与单煎基准样品在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及核心药效上均未见明显差异,为其复方制剂与单味药配方颗粒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也进一步为实现在古代经典名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单味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个性化用药方式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白虎加桂枝汤单煎和合煎提取模式中药学质量表征及药效质量表征的同异性,该实验以相同工艺参数分别制备白虎加桂枝汤单煎和合煎提取物,基于两者HPLC图谱、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提取量比较分析其药学质量表征特性同异性,并基于两者在炎症模型和疼痛模型下的药效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其药效质量表征特性同异性。研究发现两者HPLC图峰表征未见明显质的差异,但峰面积值表征反映出量的差异,主要表征特性为单煎提取物小于合煎提取物的色谱峰主要来源于知母和桂枝;而单煎提取物大于合煎提取物的色谱峰主要来源于炙甘草;指标性成分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及其提取量为合煎提取物高于单煎提取物,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其提取量为合煎提取物低于单煎提取物,肉桂酸的含量及其提取量为合煎提取物与单煎提取物无明显差异。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抗炎、镇痛作用;但合煎提取物显示了较快速的抗炎药效作用,较快且持续时间较长的镇痛作用。由此可知,白虎加桂枝汤方单煎与合煎具有相同的有效物质基础,且其合煎的模式有利于促进本方中知母和桂枝有效成分的溶出,继而可更有利于其相关疗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的:概述中药单煎与合煎对比研究的现况。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和中国知网(CNKI)三大全文数据库,对去重后的中药单煎与合煎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中药单合煎对比研究主要包括化学成分、药效和临床疗效3个方面,涉及单味中药、药对和复方,一种或多种指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一种或多种药理效应和疾病种类,单合煎化学成分各有增减、效应各有强弱,临床效应各有大小,单合煎化学成分差异的机制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药物代谢、药效和临床应用上有所异同。结论:以若干有效成分、药理效应指标或疾病的疗效为指标进行中药单合煎对比研究,不能全面反映中药单合煎的优劣,单合煎有效成分(尤其是指标性成分)种类与数量上的差异,无法推论出药效的强弱和适应症的差异,需进行中药单合煎化学-药动-药效/毒理-临床联合研究;中药单合煎对比研究方法在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优劣性的应用缺乏论证依据,不同剂型药物应进行药理等效性、生物等效性或临床非劣/优效性研究,现有文献体现了上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化学全息研究四物汤煎煮溶出规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乔三洋  王学勇  李耿  吴宏伟  杨洪军 《中草药》2020,51(19):4960-4971
目的全面研究四物汤四味饮片单、合煎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探讨四物汤煎煮物质基础变化规律。方法基于中药化学全息的理念,采用LC-MS/MS技术鉴定并归属四物汤煎液化学成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物汤单煎、合煎液中多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方法;制备四物汤四味饮片等体积、等倍数的单煎液及合煎液并检测,比较分析不同煎煮方式下四物汤物质基础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鉴定并归属四物汤中的72种成分,并对18种主要成分定量检测,定量指标成分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自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105%,RSD值均小于3%。对不同煎煮方式的样品对比分析可得,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儿茶素、没食子酸、芍药苷溶出量受到溶剂倍数变化的影响,桃叶珊瑚苷、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毛蕊花糖苷受四物汤配伍合煎影响含量增加显著,相对于饮片单煎液,四物汤饮片合煎液成分种类变化不显著,多种成分含量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化学全息研究,可较全面对比分析中药复方煎煮与单味饮片煎液化学成分的组成、含量,为研究探讨中药复方煎煮溶出规律提供新的视角,在中药质量研究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基准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GQD基准样品量质传递规律。方法 根据《伤寒论》记载方法遵古制备了15批GQD基准样品,并建立了15批基准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明确指纹图谱中峰归属和相似度范围,并对出膏率范围、指标性成分含量范围及转移率范围等量质传递指标进行分析,初步建立GQD基准样品的质量控制体系。结果 15批GQD共标定了34个共有峰,且相似度良好(>0.99)。基准样品中11种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葛根素0.803 1%~1.093 8%,大豆苷0.104 8%~0.178 9%,大豆苷元0.011 7%~0.024 4%,黄芩苷0.470 9%~0.736 9%,汉黄芩苷0.211 2%~0.219 9%,黄芩素0.001 1%~0.002 2%,汉黄芩素0.001 2%~0.002 2%,盐酸小檗碱0.053 2%~0.115 4%,巴马汀0.022 4%~0.042 3%,甘草苷0.118 8%~0.195 4%,甘草酸0.087 6%~0.099 2%。饮片至水煎液、水煎液至基准样品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葛根素17.71%~19.69%、84.18%~104.00%,大豆苷10.32%~13.65%、86.90%~105.38%,大豆苷元21.13%~27.65%、64.64%~104.09%,黄芩苷22.46%~23.99%、71.58%~107.61%,汉黄芩苷21.38%~28.16%、82.54%~106.78%,黄芩素2.15%~3.81%、51.85%~83.33%,汉黄芩素4.83%~9.55%、43.75%~73.33%,盐酸小檗碱6.33%~8.70%、60.33%~99.95%,巴马汀11.09%~15.79%、60.56%~76.94%,甘草苷57.82%~76.53%、80.98%~103.70%,甘草酸14.98%~18.08%、87.96%~106.12%。15批基准样品干膏率传递率的均值为81.35%。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对经典名方GQD基准样品的量质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可为后续GQD经典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晓军 《新中医》2016,48(8):218-21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合煎、分煎及共煎对其有效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合煎、分煎及共煎提取下葛根芩连汤有效化学成分包括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的变化。结果:分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百分含量为1.93%、0.60%、0.14%、0.07%,明显高于合煎剂及共煎剂,合煎剂与共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含量差别较小。结论:葛根芩连汤分煎剂中有效化学元素(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较高,比合煎、共煎质量更优,合煎与共煎质量相当。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汤剂中黄芩苷含量差异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AgilentHypersil ODS-C18色谱柱(5μm,4.6×125 mm),以甲醇-水-磷酸(35∶65:0.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 in-1,检测波长为270.8 nm,分别测定泻心汤和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泻心汤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泻心汤和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显著小于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泻心汤和煎液对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分煎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合煎液。结论与合煎液比较,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显著偏高;体外抗菌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黄芩苷、芍药苷、甘草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流动相分别以甲醇-水-磷酸(47:53:0.2),在280 nm波长测定黄芩苷;乙腈-水-磷酸(18:82:0.1),在230 nm波长测定芍药苷;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70:29:1)为流动相,在250 nm波长测定甘草酸.结果: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黄芩苷2.88~72.00μg/mL,芍药苷2.85~22.80μg/ml,甘草酸4.16~52.00 μg/mL,黄芩苷含量为合煎液明显高于分煎液,芍药苷、甘草酸含量为合煎液与分煎液无明显差别.结论:黄芩汤不同煎煮方法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Ⅱ号方单煎与合煎对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与结果:对单煎与合煎样品中多成分进行全面考察,君药丹参与川芎、赤芍、红花、降香分别合煎,丹酚酸B的提出量均高于丹参单煎,而全方合煎丹酚酸B的煎出量最高;赤芍中芍药苷与丹参的情况相似,合煎含量明显提高;川芎及红花与丹参合煎或全方合煎,指标成分阿魏酸、羟基红花黄素A含量均较单煎有所下降。结论:冠心Ⅱ号方全方合煎不等于各药单煎的混合,合煎液中丹酚酸B是含量明显高于单煎,与药效试验全方作用超过单味药的相加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制备15批化肝煎基准样品,建立基准样品特征图谱检测方法,明确特征图谱中峰归属和相似度范围,对出膏率范围,指标性成分栀子苷、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范围及转移率范围等量值传递指标进行分析,阐明化肝煎基准样品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表明,15批化肝煎基准样品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均>0.9);进一步汇总特征峰信息可知,全方共18个特征峰,青皮和陈皮共有7个、牡丹皮共4个(其中有3个为赤芍和牡丹皮的共有峰)、栀子5个、土贝母1个、泽泻1个;15批基准样品出膏率范围在14.73%~18.83%;指标性成分栀子苷的质量分数为1.68%~2.87%,平均转移率为70.05%±11.13%;丹皮酚的质量分数为0.10%~0.16%,平均转移率为9.38%±1.78%;芍药苷的质量分数为1.94%~2.74%,平均转移率为36.69%±4.63%。该研究以特征图谱、出膏率、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结合的评价模式,对经典名方化肝煎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稳定可行的基准样品质量标准,为经典名方化肝煎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制剂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当归六黄汤分煎样品与合煎样品中阿魏酸、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比较,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均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DIKMA ODS-C_(18)柱(5 μm 4.6 mm×250 mm),以0.085%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326nm测定阿魏酸.以乙腈-0.5%的三乙胺(磷酸调pH=3.00)(27:7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343 nm测定盐酸小檗碱.以甲醇-水-磷酸(55:4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测定黄芩苷.结果 3个指标性成分在分煎样品中平均含量均大于合煎样品中平均含量.结论 从中药复方汤剂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考虑,当归六黄汤配方颗粒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汤剂的分煎与混煎对成分及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汤剂在复方提取方面的研究进展 ,比较了汤剂的分煎与混煎两种提取方法对成分及药效的影响 ,汤剂是分煎后再混合好 ,还是混合共煎好 ,不能一概而论 ,应根据研究结果 ,以提高成分溶出与药效作用为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三黄泻心汤合煎与分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合煎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明显低于分煎样品中的含量。结论三黄泻心汤分煎样品的药效是否比合煎样品的好,还应该通过临床实验才能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忘忧安神方饮片-标准煎液-口服液的物质群量值传递关系,评价忘忧安神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制备10批忘忧安神方标准煎液及10批口服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10批忘忧安神方标准煎液及口服液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出膏率、有效成分转移率进行口服液制备过程中物质群的量值传递规律分析。结果:在饮片-标准煎液各生产环节间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槲皮苷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77.35%、69.45%、57.95%、48.67%;在标准煎液-口服液中分别为83.60%、75.92%、75.08%、91.69%。10批忘忧安神方标准煎液及口服液与其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4,10批口服液指纹图谱与10批标准煎液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76。标准煎液-口服液出膏率平均传递率为63.54%。结论:采用指纹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转移率相结合的模式,对忘忧安神口服液制备过程中的量值传递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忘忧安神口服液制备工艺评价方法,为口服液生产工艺过程的实施及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传统饮片复方汤剂(合煎浓缩颗粒)与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单煎)复方的临床疗效,笔者对三利降脂方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组成的复方(单煎)与同一复方的传统饮片标准汤剂制成的颗粒(合煎)进行了临床等效性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二者在降血脂与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0,提示由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组成的”三利降脂“复方可以代替同一复方饮片汤剂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白术饮片与其免煎饮片有效成分的差异。方法: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白术饮片及其免煎饮片(炒白术颗粒)中提取挥发油,称量质量,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两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白术饮片挥发油的提取率为3.81%,炒白术颗粒的提取率为1.12%;GC—MS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其中白术饮片定性43个化合物,占总成分含量的92.32%;炒白术颗粒定性出33个化合物,占总成分含量的87.66%。白术饮片中不含有2个组分,占总成分含量的0.78%;炒白术颗粒中不含的12个组分占总成分含量的2.45%。结论:与白术饮片相比,白术免煎饮片中的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白虎汤单煎、合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该药物冻干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Q-TOF-MS/MS)分析采用Waters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建立化学成分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鉴定差异性成分。结果 合煎、单煎化学成分组成相同,但含量存在差异,新芒果苷、芒果苷、甘草苷、薤白苷J、异甘草苷、知母皂苷BⅡ、甘草皂苷A3、22-乙酰氧基-甘草皂苷、甘草皂苷G2、羟基甘草酸、甘草酸异构体是差异性成分。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评价白虎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的化学一致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葛煎中药物单煎和共煎对柴胡挥发油煎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柴胡单煎液与合煎液中柴胡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此为指标,比较单煎和共煎对柴胡挥发油的溶出量。结果:共煎提取的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柴胡单煎法,柴葛煎合煎提取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药对合煎。结论:柴胡与大豆黄卷、黄芩、葛根及柴葛煎中其他药共煎会提高挥发油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19.
柴胡-黄芩合煎与分煎液的保肝作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琳  谢鸣 《中成药》2004,26(11):942-943
柴胡-黄芩是小柴胡汤中的重要功能药材,能"外解半表之邪、内清半里之热",体现着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作用的主要方面.现代研究也证明,单味柴胡、黄芩及其成分有解热、抗炎、保肝等活性[1~4].近些年,随着中药材的颗粒化及其颗粒配方的推行,促进了复方合煎与分煎药效差异方面的研究[5~8].本实验主要是通过比较观察小柴胡汤中的核心药材柴胡-黄芩的合煎与分煎液在保肝方面的作用差异,了解2种不同煎煮方式下的效用特点.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益母草饮片压制前后的煎出效果。方法:以盐酸益母草碱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通过复方煎煮,溶出曲线,单味煎煮比较两者水煎液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压制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水煎液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煎出物等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压制饮片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可保证汤剂煎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