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锁孔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显微镜下锁孔微创手术组(微创组)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常规组)各4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GOS、NIHSS和B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75.63±11.17 min、术中出血量42.98±14.35 mL、ICU时间23.79±8.35 h、住院总时间379.81±50.38 h,分别低于常规组的157.67±20.42 min、147.79±17.47 mL、41.91±14.68 h和545.3±101.08 h,微创组血肿清除率(94.35±2.43)%,术后7天GCS评分13.37±1.23分,分别高于常规组的(87.09±4.03)%和12.05±2.3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预后优良率81.40%,高于常规组的51.16%;NIHSS评分10.86±6.48分,低于常规组的17.76±9.62分;BI评分74.23±16.65分,高于常规组的63.24±22.23分,差异均具有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BGH)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HBG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显微组和神经内镜组;显微组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神经内镜组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94.45±2.79)%高于显微组的(88.87±2.54)%;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长、术中止血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1±19.57)min、(20.71±1.48)min、(17.45±2.79)d,均少于显微组的(162.62±31.04)min、(24.84±2.59)min、(24.87±3.54)d;神经内镜组NIHSS评分(7.38±0.61)分低于显微组的(10.84±0.97)分;神经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显微组的15.00%(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BGH更具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提升预后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2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经侧裂-岛叶入路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 h内意识明显好转24例,72 h内清醒21例,于2周内清醒者34例;术后再出血3例,术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39例,中残23例,重18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经侧裂-岛叶入路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符合微创原则,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技巧及其疗效。方法: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 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临床表现等因素, 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其中30例采用额颞切口大骨瓣经侧裂岛叶入路, 13例采用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 2例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 血肿清除>90% 42例, 70%~80% 1例, <50%2例。随访1~12个月,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3例, 中残20例, 重残1例, 植物生存1例, 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及术后合理的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8.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4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42例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按金谷春之分级 :Ⅰ级 4例均恢复良好 ;Ⅱ级 9例恢复良好率为 6 6 .7%;Ⅲ级 12例恢复良好率为 41.7%;Ⅳ级 17例恢复良好率为 2 3.5 %(H =8.92 85 ,P <0 .0 5 )。根据 1980年Kitamura分型 :壳核型 12例病死率为 0 ;壳核 内囊型 17例病死率为 17.6 %;壳核 进展型 9例病死率为 6 6 .7%;脑室型 4例病死率为 75 .0 %(H =14 .40 83,P <0 .0 1)。从发病至手术时间 :超早期手术 ( 8h以内 ) 19例 ,恢复良好率为 6 3.2 %,早期手术 ( 8~ 2 4h) 18例 ,恢复良好率为 38.8%,延期手术 ( 2 4h以上 ) 5例 ,恢复良好率为 0。 (H =9.7935 ,P <0 .0 1)。结论 临床病情分级是决定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Ⅲ、Ⅳ级 ,且发病急 ,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的重症患者 ,尽早手术可提高疗效。血肿部位与预后密切相关 ,可作为提示预后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我院2004年9月~2012年10月经CT证实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且量在35~62 ml的患者170例,分别采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A组)60例、CT定向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B组)72例、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38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3个月内病死率及术后生活能力恢复程度(ADL)。结果: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3个月内病死率及术后恢复能力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再出血率13.15%(5/38)明显低于B组34.72%(25/72)、(P<0.05),和A组相近15%(9/60)(P≧0.05),C组3个月内病死率5.26%(2/38)低于A组12.0%(5/60)和B组20.83%(15/72)(P<0.05);3个月后ADL1-3级患者C组81.58%(31/38)明显多于A组58.33%(35/60)和B组68.06%(49/72),(P<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患,采取微创+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2次出血率和病死率,提高术后ADL1-3级患者比例,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观察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汝南县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镜手术,观察组采取神经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快速降低颅内压、血肿清除率高等优点,同时还可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立体定向软通道与显微镜下硬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手术治疗的52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纳入软通道组,另选择同期接受显微镜下硬通道穿刺手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软通道组患者相匹配的45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纳入硬通道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当日及术后7 d血肿清除率≥80%的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软通道组手术时间、血肿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硬通道组,术后当日、术后7 d血肿清除率≥80%的比例均高于硬通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硬通道组(均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软通道组评分低于硬通道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显微镜下硬通道穿刺治疗,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治疗基底节区HICH可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点。方法:对42例基底节区急性期脑出血急诊行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42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4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2例,死亡2例。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预后客观的微创手术方法,能明显提高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3例,依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48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后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112.37±13.47)min vs(180.73±19.25)min]、术中失血量更少[(45.76±7.29)mL vs(300.17±29.33)mL](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2.53±4.46)vs(73.76±9.31)](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且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所致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且临床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式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式治疗1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8例患者中2例患者于术后1 d放弃治疗;随访6个月后ADL(I~III级视预后良好)分级:I级完全恢复生活质量6例,II级可独立或部分恢复生活3例,III级需要他人帮助、辅助下可行走2例,IV级长期卧床但尚存意识1例,V级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因合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比较小骨窗微创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近期与远期疗效。②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63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组(186例)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17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颅内血肿量、发病至手术时间,GCS与ESS评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采用ESS评分和BI评价。③结果术前两组年龄、性别、颅内血肿量、发病至手术时间、CCS与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ESS分数迅速增加,术后12个月小骨窗微创手术组ESS为(83.67±16.90)分,明显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ESS(69.50±20.8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骨窗微创手术组的恢复优良率也显著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P〈0.05)。④结论小骨窗微刨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效果好特点,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超早期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显微手术的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0.0%vs 15.4%),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96.2%vs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行超早期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18.
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外科治疗方法是用最小的手术创伤尽快地将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同时去除ICH的病因。我科近六年对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进行了多次改进,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方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年龄、血肿大小、意识情况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等,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手术和锥颅置管外引流术.结果 10例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4例患者采用锥颅置管外引流术.术后随访半年,死亡1例,存活的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预后评价,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3例、V级1例.结论 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性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采用经侧裂岛叶显微手术治疗的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死亡0例,存活21例.术后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1例,Ⅴ级1例.结论 采用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