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且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肝脓肿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与非肺炎克雷伯菌组(非KP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C-index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利用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9例有明确病原学结果的肝脓肿患者,KP组48例,非KP组41例。与非KP组患者比较,KP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χ2=12.508,P<0.001)、高血压病(χ2=4.215,P=0.040)、脂肪性肝病(χ2=6.832,P=0.009)的比例较高,而合并恶性肿瘤病史(χ2=15.039,P<0.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相似文献   

2.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ECLA)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细菌性肝脓肿,分析这两种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患者资料,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145例。比较KPLA与ECL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预后。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66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42例。与KPLA患者相比,ECLA更好发于年龄较大人群(t=-2.250,P=0.027),多合并胆道疾病(χ2=10.019,P=0.002)、腹部手术史(χ2=27.481,P 0.001)、肿瘤(χ2=17.745,P 0.001),多出现复发性肝脓肿(χ2=13.745,P 0.001)。KPLA好发于糖尿病患者(χ2=17.505,P 0.001)。实验室检查方面,与KPLA患者相比,ECLA患者TBil水平较高(U=880.000,P=0.001),Alb(t=-2.625,P=0.010)、PLT(U=1719.000,P=0.036)水平降低。影像学分析显示,ECLA常见多发肝脓肿(χ2=23.372,P 0.001),KPLA脓肿直径多大于5 cm(χ2=7.637,P=0.006)。并发症方面,ECLA更易出现肺部感染(χ2=18.857,P 0.001)和肺气肿(P=0.013)。ECLA易出现多重耐药菌,两组在治疗方面均多采用抗生素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入院APACHEⅡ评分(比值比=0.049,95%可信区间:0.026~0.266,P 0.001)。结论 ECLA多发生于年龄较大且合并胆道疾病患者,易复发,影像学常见多发性脓肿,易合并肺炎及肺气肿,ECL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需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恶性肿瘤相关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早期判断病情进展,及时有效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恶性肿瘤相关肝脓肿患者作为肿瘤组,按照约1∶2比例、时间匹配的原则,随机选择非恶性肿瘤相关肝脓肿患者(n=70)作为非肿瘤组,将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 肿瘤组中肝胆系统肿瘤22例(64.7%),胃肠道肿瘤7例(20.6%),非消化道肿瘤5例(14.7%)。肿瘤组合并腹部手术史及肝硬化比例(44.1%、26.5%)高于较非肿瘤组(7.1%、7.1%)(χ2值分别为20.142、7.338,P值均<0.05);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16分患者比例高于非肿瘤组(44.1%vs 15.7%,χ2=9.846,P=0.002)。肿瘤组白蛋白低于非肿瘤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资料,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56例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BLA)患者的病原学特征,根据培养结果,将BLA患者分为KPLA组(n=81)和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NKPLA)组(n=61),另有14例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的同时还获得了大肠埃希菌等其他阳性菌株。比较KPLA和NKPLA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BLA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与NKPLA相比,KPLA更好发于男性(χ~2=4.50,P=0.03),多有糖尿病的基础(χ~2=27.28,P0.001),患者诉腹痛的比例较低(χ~2=5.24,P=0.02),而NKPLA组患者较KPLA组在基础疾病方面多有胆道疾病、腹部手术史及腹腔内肿瘤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8、20.87、21.68,P值均0.001)。实验室检查方面,与KPLA组相比,NKPL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3,P0.001)。2组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上均以右侧、单发多见,但KPLA患者出现分隔形成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2组患者均出现了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肾周感染等并发症。2组患者均以抗生素联合穿刺治疗为主,其中KPLA组的治疗有效率(93.83%)高于NKPLA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1)。结论 BLA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KPLA好发于男性,患者多有糖尿病基础,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易出现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INCPH)是一种少见的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对INCP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北京佑安医院2019年1月—2022年7月经肝穿刺病理明确诊断为INCPH的住院患者74例,并以同期住院的33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人口学指标、实验室指标、胃镜、肝弹性检查、病理检查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SM、APRI、FIB-4对INCPH的鉴别诊断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方法进行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INCPH患者中46.55%的患者起病时无明显症状,43.24%患者曾被误诊为肝硬化。INCPH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多于肝硬化患者(62.16%vs 41.27%,χ2=10.67,P<0.01),但合并中-重度腹水患者比例明显少于肝硬化患者(16.21%vs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陕西省内20家医院2009—2019年收治的以RUCAM量表为诊断标准的1 37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可疑肝损伤药物、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分类有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 1 376例患者中男577例(41.93%),女799例(58.07%),男女比为0.72∶1;各年龄段中40~60岁年龄段高发,占比44.77%;各年龄组中男女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84,P=0.008),三种临床分型中,男女发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9,P=0.494),各年龄组中临床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25,P<0.001)。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居前三位的依次为:中药(41.13%)、抗结核药(11.70%)、解热镇痛药(7....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两种治疗时间间隔对小肝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肝动脉栓塞治疗当日或第2日序贯射频消融)和对照组(肝动脉栓塞治疗后1~2周序贯射频消融),每组各35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与术后观察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0±2.76) d vs (14.31±2.19) d,t=-10.93,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消融率(95.12%vs 95.00%,χ2=0.001,P=0.980)、不良反应发生率(25.71%vs 20.00%,χ2=0.324,P=0.569)及1年复发率(11.43%vs 14.29%,χ2=0.128,P=0.7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术后实验室指标与观察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OSSH-ACLFⅡ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7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随访90 d时患者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23)。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SSH-ACLFⅡ、MELD、MELD-Na、iMELD和CTP评分对ACLF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效能,计算COSSH-ACLFⅡ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并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间年龄为(50.8±12.5)岁比(63.0±12.5)岁(t=-3.910,P<0.01),肝性脑病为16.33%比37.50%(χ2=4.043,P=0.044),消化道出血为6.22%比41.67%(χ2=11.583,P<...  相似文献   

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110-114
目的对比病原学阴性肝脓肿(CNLA)与病原学阳性肝脓肿(CPLA)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8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病例,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CPLA组)145例(39.1%),病原学阴性(CNLA组) 226例(60.9%)。比较CNLA组与CPLA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满足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与CNLA组比较,CPLA组患者年龄较大(t=-3.464,P=0.001),多合并糖尿病(χ~2=17.362,P 0.001)、心血管疾病(χ~2=10.827,P=0.001); CNLA组多合并AIDS(χ~2=4.354,P=0.037)。与CNLA组比较,CPLA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LP、GGT、TBil升高更明显(U值分别为20 393、19 711、18 586、19 349、18 496,P值均0.05),白蛋白降低更显著(t=3.348,P=0.001),基线APACHEⅡ评分≥16分占比更高(χ~2=9.550,P=0.002)。CPLA组脓肿直径多大于5 cm,与CPL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 0.001)。CNLA组选用单纯抗感染治疗相对较多(19.9%),但两组仍以抗感染联合B超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复发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CNLA组患者年龄较小,不易出现较重的炎症反应和肝功能不全,脓肿直径小不易穿刺引流多见,但整体预后与CPLA无明显差异。常规覆盖肺炎克雷伯菌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CNLA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 GC)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CASBP)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新入院的肝硬化伴CASBP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优化治疗组(n=25)与传统治疗组(n=25),前者基于效果预测模型采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初治,后者均采用头孢他啶初治,此后依据初治效果调整抗生素,比较两组的初治有效率、第5天治愈率及30天病死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0%vs 60.0%,χ2=5.094,P=0.024),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0.0%vs 56.6%,χ2=3.309,P=0.069)。均使用头孢他定初治的患者中,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9%vs 60.0%,χ2=4.341,P=0.037),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全面评价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KL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使之能及时得到针对性治疗.方法 收集2001年3月至2009年1月期间入院的19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其中KLA 106例,非肺炎克雷伯菌单菌感染所致肝脓肿(NKLA)56例,对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CT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基础疾病方面,KLA患者多伴发糖尿病(53.77%比25.00%,P=0.001)、脂肪肝(16.04%比5.36%,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KLA患者在腹痛(40.57%比57.14%,P<0.05)、乏力(19.81%比46.43%,P=0.001)、肝肿大(4.72%比14.29%,P<0.05)方面较NKLA患者表现不明显.在实验室检查方面,KLA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7.84±0.36)mmol/L比(5.76±0.30)mmol/L,P=0.001].影像学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皆多为右叶单发脓肿,CT检查结果提示,KLA的脓肿气腔发生率高(32.88%比13.51%,P<0.05)、边缘更为模糊(71.23%比40.54%,P<0.05),且动脉期多呈现分隔强化(41.10%比16.22%,P<0.01).结论 克雷伯菌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KLA多伴发糖尿病、脂肪肝,临床症状轻,脓肿气腔发生率高,通过影像学可对其初步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ASS评分、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HAPS评分和Ranson评分五种评分系统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300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三个组别,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评分系统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根据病情程度是否重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三组间PASS评分(χ2=219.351)、Ranson评分(χ2=83.084)、APACHE-Ⅱ评分(χ2=43.388)和BISAP评分(χ2=50.7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方面,PASS评分的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医生对KPLA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且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与非肺炎克雷伯菌组(nKP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5例病原学阳性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KP组156例,nKP组79例。在基础疾病方面,KP组患者糖尿病的比例(51.9%)高于n KP组糖尿病的比例(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3,P=0.006),而nKP组患者较KP组多有胆道疾病的基础(χ^(2)=27.842,P=0.001)。发热和寒战是KP组和nKP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均为两组最多见的并发症。与nKP组相比,K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5,-2.478,-2.952,-2.905,-4.732,-2.243,-6.584,-3.051,P均<0.05)。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影像学病灶均以单发(170/235,72.3%)、肝右叶(166/235,70.6%)为主。KP组和nKP组患者单纯脓汁培养的阳性率最高,分别是73.7%和67.1%,单纯血培养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2.2%和17.7%。KP组与nKP组患者治疗方法均以抗生素联合穿刺引流为主,比例分别为87.8%和82.3%。KP组和nKP组患者治疗方式和抗生素种类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和nKP组患者临床转归有效率85.9%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是KP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超声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是KPLA患者预后较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KPLA更易发生在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更早地完善细菌培养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低蛋白血症是KPLA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尽早地行脓肿穿刺治疗为较好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发的少、中量胸腔积液早期穿刺引流对SAP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2015 年 1 月—2021 年 12月收治的107例 SAP 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前3天是否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分为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组(TPD组,51例)和非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组(N-TPD组,56例)。分别比较入院后第5天、第10天两组相应时间节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TPD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N-TPD组(P值均<0.05);而 TPD组与N-TPD组患者病死率(9.8%vs 14.3%,χ2=0.502,P=0.478)、脓毒症发生率(29.4%vs 44.6%,χ2=2.645,P=0.1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D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非HBV和非HCV相关肝细胞癌(NBNC-HCC)在肝癌中占比变化情况,对NBNC-HC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的HCC患者3 090例,根据肝炎标志物结果,分为肝炎病毒相关HCC组(n=2 472)和NBNC-HCC组(n=618),NBNC-HCC组患者根据背景肝病以及合并代谢危险因素情况,分为代谢异常HCC组(n=289)、酒精性肝病(ALD)相关HCC组(n=174)和其他HCC组(n=155)。收集所有HCC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病理结果。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NBNC-HCC在HCC中占比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 NBNC-HCC在肝癌患者中的占比从2011年13.7%增加到2021年20.1%(χ2=5.529,P=0.019),NBNC-HCC组与肝炎病毒相关HCC组患者相比,糖尿病和高血压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后PLT计数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接受血浆置换治疗(n=102)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n=50)的152例HBV-ACLF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itic多因素分析影响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基线PLT计数对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70例(46.1%)患者在入院时合并肝硬化,114例(75.0%)患者接受3次人工肝治疗,基线PLT>50×109/L患者占比为88%。总体患者人工肝治疗后PLT计数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79.5±47.7 vs 112.5±64.1,t=4.965,P<0.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性特点,为提高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确诊的43例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学特点与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97.8%患者以发热起病,其中半数有胆道疾病及肝胆系统手术史。脓肿以单发为主,直径≥5 cm占65.1%。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血培养和脓液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均为高毒力株(P0.05)。对除氨苄西林外的常用抗菌药耐药率低于10%。79.1%患者进行脓肿穿刺引流,痊愈或好转出院为100%。结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是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最主要的病原,早期对脓肿穿刺引流并辅以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是降低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SpyGlass系统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9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RCP+SpyGlass组23例,PTGD+ERCP组19例,比较两组手术技术成功、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临床成功、手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ERCP+SpyGlass组较PTGD+ERCP组在术后CRP下降明显(Z=2.999,P=0.003);两组的技术成功率(χ2=1.735,P=0.188)、临床成功率(χ2=0.846,P=0.358)、整体手术时间(t=1.667,P=0.113)、术后1 d白细胞计数(t=1.075,P=0.289)、术后住院天数(t=1.560,P=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易发因素及治疗效果,为肝脓肿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地区2所传染病医院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5例,系统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原学特点,探讨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结果 75例肝脓肿患者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51.9±16.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2.00%)和腹痛(30.67%)。有肝病基础疾病的72例(96.00%),包括肝炎肝硬化45例(62.50%),肝癌23例(31.94%),酒精性肝病3例(4.17%),脂肪肝1例(1.39%)。其中42例(56.00%)伴随其他疾病,包括腹膜炎24例(57.14%),AIDS 13例(30.95%),糖尿病11例(26.19%),高血压10例(23.81%)。脓液和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51%(20/43)和24.39%(10/41),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致病菌(53.33%)。45例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并联合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88.89%。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好发于老年肝病患者,男性居多,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并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PTGBD后行LC的围术期临床资料,术中行ICG荧光导航的患者纳入实验组(n=36),同期未行ICG荧光导航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6)。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明确胆道系统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胆道损伤、中转开腹,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明确胆道系统时间[(19.9±3.7) min vs (36.5±5.9)min]、手术时间[(50.6±8.5) min vs (80.9±10.6)min]、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56、12.48,χ2=6.91,P值均<0.05)。实验组无中转开腹病例,对照组2例中转开腹,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