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订辖区视力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5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用眼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002人,其中小学生385人,初中生432人,高中生185人。2020年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总近视率为56.5%,其中小学生为43.4%,初中生为60.0%,高中生为75.7%,比较各学段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9,P<0.001);按照性别分层,女生的近视率为62.4%,男生的近视率为51.6%,比较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可能性较大(OR=1.510,1.846,3.206;95%CI=1.150~1.923,1.261~2.703,1.878~5.472);近距离用眼时间≥1 h才休息、平均每天看电脑≥2 h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OR=1.745,1.835;95%CI=1.315~2.315,1.271~2.649),每天户外运动时间≥2 h和睡眠时间≥8 h是防止中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OR=0.508,0.626;95%CI=0.371~0.695,0.431~0.910)。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中小学生保障睡眠、减少电子屏幕和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并增加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龙岩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分层整群抽取龙岩市11所学校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共3 445人开展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龙岩市2021年中小学生近视率为69.2%(2 384/3 445);高中生近视率最高(80.4%),近视率随学段呈升高趋势(趋势χ2=196.66,P<0.01);近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OR=2.90)、初中(OR=2.16)、父母任何一方近视(OR=2.09)、女生(OR=1.75)、过去1周每天有使用电子产品(OR=1.22)是引起近视的危险因素;课间在户外活动(OR=0.77)是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 龙岩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近视防治知识宣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科学有效的学生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余姚市随机抽取城区小学、城区初中、农村小学和农村初中各1所,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共821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相关问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近视相关因素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9年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2.62%。女性(OR=1.552)、初中(OR=3.558)、父母患有近视(OR=2.987)、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 (OR=1.536)、参加课外辅导(OR=1.686)、长时间近距离用眼(OR=1.808)、喜欢甜食(OR=1.743)是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参加室外运动(OR=0.279)、被提醒正确读写姿势(OR=0.564)、学习时正确使用台灯(OR=0.151)是近视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余姚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需要政府、学校、医院和家庭共同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邢台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其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刑台市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邢台市区和南和县城各抽取2所中学和2所小学,对抽中学校的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小学生的视力低下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8所中小学校10 822名中小学生,其中中学学生5 527人,小学学生5 295人;男生5 594人,女生5 228人;市区5 455人,县城5 367人。调查对象中视力低下发生率为50.15%(5 427/10 8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学生(OR=1.09)、中学生(OR=2.21)、有近视家族史(OR=1.46)、课间运动少(OR=2.30)、读写姿势差(OR=1.65)、连续学习≥2 h/d(OR=1.97)、连续荧屏接触≥2 h/d(OR=1.48)和无用眼防护(OR=2.02)是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结论刑台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较高,不良的用眼习惯和不注重用眼防护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某市2019年中小学生近视现状,探讨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所学校学生2568人,检测学生视力,问卷调查影响因素,描述中小学生视力现状,对影响因素进行卡方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 郊县和城区不同年龄别学生的近视率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但郊县的近视率略高于城区。年龄和遗传史,对城区和郊县学生近视都有影响。不同的是,城区学生,危险因素还包括性别(OR=1.460, 95%CI:1.087~1.961)、课后读写时长(OR=1.406, 95%CI:1.143~1.728)。郊县学生,危险因素还包括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OR=1.414, 95%CI:1.125~1.777)、住校(OR=1.590, 95%CI:1.132~2.234)。 结论 该市中小学生近视现患率高,郊县高于城区。城区与郊县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不同,郊县学生面临更多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住校。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9~18岁儿童青少年校外用眼情况对近视发生风险的影响,为中小学生近视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嘉定区随机选取6所学校的1 66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及电脑验光仪收集学生视力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外用眼情况对学生近视的影响。结果:1 66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中检出近视学生1 195人,总的近视率为71.9%。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中度、高度近视学生的比例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178,P<0.05);女生近视率为75.8%,高于男生(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近视的发生风险是男生的1.410倍;初中、高中学生近视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小学4~5年级学生的4.608倍和9.161倍。父母单方近视(OR=3.428)或双方都近视(OR=5.571),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写时长<1 h (OR=12.52...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佛山市抽取三个行政区共11 72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人数为6 158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校(OR=1.13,95%CI:1.00~1.28),电子屏幕使用时间>2 h/d (OR=1.44,95%CI:1.33~1.56),体力活动≤2 h/d(OR=1.43,95%CI:1.28~1.59),父母近视(OR=1.76,95%CI:1.62~1.91)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读写时胸距桌距离一拳(OR=0.58,95%CI:0.53~0.63)为视力的保护因素。联合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2 h/d 且电子屏幕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风险最低(OR=0.40,95%CI:0.35~0.47)。结论 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学校和家长应从运动、合理用眼等方面综合干预,加强青少年视力不良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濮阳市中小学生近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适宜的近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濮阳市1个区和2个县共16所学校的4 804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专项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不同人群的近视率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濮阳市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69.61%。其中女生近视检出率为73.45%,男生近视检出率为6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学段的升高,近视检出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趋势检验结果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躺着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1.315,95%CI:1.077~1.605)是近视的危险因素;而根据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OR=0.844,95%CI:0.732~0.974),在学校做眼保健操(OR=0.717,95%CI:0.621~0.828),读写时眼睛距书本超过一尺(OR=0.765,95%CI:0.666~0.879),老师提醒注意读写姿势(OR=0.840,95%CI:...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皋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如皋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1—12月在如皋市辖3个街道、11个镇随机抽取7所小学、7所中学,对抽中学校满足条件的儿童青少年进行常规视力检查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视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近视相关因素调查,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研究对象4 811名,检出近视1 296例,近视率为26.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982)、BMI(OR=1.511)、近亲近视(OR=6.170)、每日户外活动时间(OR=0.568)、保持正确读写姿势(OR=0.820)、单次视屏时间(OR=3.600)、正确应用读写作业台灯(OR=0.695)、其他不良用眼习惯(OR=1.687)、定期视力检查(OR=0.417)、家长近视防控知识行为正确率(OR=0.674)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结论 如皋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有待改善,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近视情况需引起教育及医疗行政部门重视,需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以促进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泰安市初中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泰安市2所中学的1 5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 ⑴泰安市初中生总近视率为64.21%,女生近视率(71.82%)高于男生(57.31%),高年级的近视率高于低年级:初四近视率为80.27%,初三近视率为68.42%,初二近视率为64.21%,初一的近视率为51%。⑵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台灯或者看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关掉大灯(OR=1.685),写字时完全没有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OR=1.158),长时间用眼过后不进行远眺或者眼保健操等护眼活动(OR=1.365), 父亲近视(OR=2.188), 母亲近视(OR=2.553)等对近视发生都是危险因素。结论 初中生近视率较高,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使用台灯或者看电视、手机、电脑时关掉大灯,写字时的握笔姿势,长时间用眼过后不进行护眼运动,父母近视等对初中生近视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针对与初中生近视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都江堰市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2017年都江堰市19 197名1~9年级在校学生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年级近视率分别为31.02%,24.97%,25.38%,37.39%,49.20%,61.83%,71.21%,81.41%,85.24%,小学生近视率为36.75%,初中生近视率为79.07%,城市地区学生近视率(55.80%)高于农村地区(47.12%) ,女生近视率(51.91%)高于男生(48.42%)。不同地区、年级、性别、体质指数(BMI)的学生近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年级以上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4~9年级学生近视率分别是1年级学生的1.362、2.211、3.793、5.586、9.999、13.168倍(OR>1)。城市地区(OR = 1.509,95%CI = 1.411~1.614),女性(OR = 1.186,95%CI = 1.112~1.264),超重(OR = 1.254,95%CI = 1.056~1.489),肥胖(OR = 1.593,95%CI = 1.067~2.378)学生近视风险较大。结论 都江堰市学生近视率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9年级达85.24%,政府、学校、家庭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中小学生近视,通过专业指导、减缓课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坚持科学饮食等遏制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甘肃省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0年3月17—30日在定西市随机抽取42所中小学校,在每个学校每个年级各选择一个班级,以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纳入中小学生18 649名,其中可能近视者12 990人,占69.7%。分析结果显示,女生、高年级、城市、使用电子屏幕时间长、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读写姿势没有做到“三个一”、关灯后看手机、做家庭作业时间长、父母视力不良史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做眼保健操、户外活动频次多、充足的睡眠时间(>8 h)、定期举办爱眼知识科普讲座、父母和老师经常提醒注意读写姿势、父母主动带学生检查视力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因素较多,教育及卫生健康部门应向学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大力普及近视相关防控知识,提高学生眼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用眼习惯,对具有较多近视危险因素的学生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韶关南雄市、茂名化州市和肇庆怀集县农村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2所,共调查6所中学和6所小学。通过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根据BMI判断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中小学生1853人,男生941人,女生912人。初中生932人,小学生921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6.3%(487/1853)、3.2%(59/1853)和0.9%(17/1853)。女生营养不良比例(28.1%)高于男生(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知识知晓率〉160%(OR=0.950)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小学生(OR=1.451)、家庭小孩数量3个及以上(OR=1.326)、留守儿童(OR=1.321)、经常不吃早餐(OR=1.405)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高,营养不良与家庭环境、营养认知和饮食习惯相关,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以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苏州市学生近视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近视的风险模型,为学生近视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招募苏州市四至十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学生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用眼环境、读写习惯、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睡眠及父母近视史等,现场测量教室照明,对每名学生进行屈光检测和裸眼远视力检查。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Framingham模型构建近视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本次纳入9~18岁学生2 859人,近视2 264人,近视检出率为79.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1.544,95%CI:1.258~1.896)、年龄(OR = 1.404,95%CI:1.325~1.487)、父母近视(一人近视:OR = 2.114,95%CI:1.694~2.638;均近视:OR = 3.450,95%CI:2.590~4.594)、黑板面照度不合格(OR = 1.316,95%CI:1.017~1.703)和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 = 1.464,95%CI:1.099~1.950)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Framingham近视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733~0.777),最佳临界值点为6.6,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70.9%,约登指数为39.21%(95%CI:34.90%~42.35%)。结论 Framingham近视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近视预测能力,可用于近视的健康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近视与视力保健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5月在马鞍山城乡各选择2所小学和2所初中的学生,利用问卷方法对中小学生社会人口学资料、近视情况和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进行调查。对4 062份有效问卷内容,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马鞍山中小学生自评近视的检出率为33.4%(1 356/4 062)。女生、初中生、城市、独生子女、成绩差、生父文化程度高的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视力保健相关行为得分高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为0.99(0.99~1.00),P=0.043;眼放松行为好、睡眠习惯好以及做眼保健操正确按时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0.98(0.96~0.99),0.93(0.89~0.98)和0.97(0.94~0.99)。结论学生的用眼行为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关,推行视力保健相关行为教育是预防与控制学生近视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各地市(州)四年级至高三的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湖北省四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5.1%,其中女生近视患病率(69.2%)高于男生(61.7%),且近视患病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学段较高、父母近视是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而看电视时间较长、天黑后在家读书写字仅使用台灯或屋顶灯、课间休息场所为户外是近视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连续近距离工作<0.2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相比,连续近距离工作≥0.5 h休息一次眼睛的学生近视风险增加(0.5~<1 h:OR = 1.144;1 ~<2 h:OR = 1.272;2 ~<3 h:OR = 1.303;≥3 h:OR = 1.327);与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相比,户外活动时间≥3 h的学生近视风险较低(OR = 0.875)。结论 湖北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长,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预防及控制近视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检测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小学生的屈光度水平,同时进行近视相关危险因素调查,通过单、多因素分析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科学城地区小学生近视率为45.27%(1 020/2 253),其中高度和低度近视率分别为0.53%(12/2 253)和44.74%(1 008/2 253)。男生近视率(46.58%)与女生(43.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1.776)、高年级段(OR=1.688)、父母近视(OR=1.923)、睡眠不足(OR=1.501)、每天看电子屏幕时间>2 h(OR=1.447)、每天家庭作业时间>2 h(OR=1.733)是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小学生近视率较高,户外活动时间少、父母近视、睡眠不足、看电子屏幕时间和家庭作业时间长是近视的高危因素。学生养成科学的用眼卫生习惯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用眼行为现况,探讨用眼行为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湖南省宁乡市城区12所中小学校8 39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正确用眼行为累计养成率仅为58.15%,其中,玩电脑时眼睛距离电脑屏幕≥66 cm的学生为78.24%,读写时胸口离桌沿1拳、学习时眼睛离书本1尺和写字时手指离笔尖1寸的学生分别为75.32%、72.43%、36.92%;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2 h的学生为64.01%,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为55.13%;放学后做作业时间合理的学生为37.39%,晴天时接触阳光时间≥1 h的学生为44.53%,每天睡眠时间为7~9 h的学生为56.57%。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166)、年龄≥16岁(OR=1.970)和母亲视力为近视(OR=1.202)的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年龄为10~12岁(OR=0.834)、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779)的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风险相对较低。结论中小学生正确用眼行为养成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习惯亟需进一步改善,应重视正确用眼行为的培养,以保护和促进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青少年视力不良现况,分析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为制订青少年视力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三门峡市12所学校的3 287名中小学生,对其进行视力检测和校内用眼环境、读写姿势、用眼习惯、户外活动、睡眠情况、父母视力情况等内容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3 287名青少年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2.5%,男、女生分别为48.5%、57.8%,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χ2=27.982,P<0.05),筛查性近视率为84.1%。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405,95%CI:1.208~1.636)、中学(OR=2.131,95%CI:1.735~2.618)、每月至少1次的座位调换(OR=1.906,95%CI:1.597~2.274)、经常不良用眼(OR=2.906,95%CI:2.322~3.637)、父母近视(OR=2.017,95%CI:1.720~2.365)是影响视力的危险因素,每学期至少1次的桌高调整(OR=0.809,95%CI:0.663~0.986)、每天至少1次的眼保健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曲靖市2所小学、2所中学共10 561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调查过去1年的伤害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97%.男生伤害发生率(27.31%)高于女生(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6,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434,P<0.01),初中生为伤害高发人群(31.06%).居于前5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跌落伤(22.59%)、碰撞伤(11.44%)、刀割伤(9.84%)、动物咬伤(4.52%)和烧烫伤(4.3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OR=1.44,95%CI:1.26~1.64)、与母亲生活的学生(OR=1.47,95%CI:1.15~1.87)、母亲的民族为苗族的学生(OR=2.78,95%CI:1.20~6.43)更容易发生伤害事件;而女生(OR=0.67,95%CI:0.60~0.74)、父亲职业为工人(OR =0.83,95%CI:0.70~0.99)或农民(OR =0.82,95%CI:0.71~0.94)的学生、在家排行较小的学生(OR=0.84,95%CI:0.73~0.96)、年龄小的学生(OR=1.05,95%CI:1.03~1.07)相对不容易发生伤害事件.结论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由多因素作用导致,与个人、家庭及学校环境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