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黑龙江地区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黑龙江地区61家三级医院2011年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该地区医院共应用18类抗菌药物,涉及148个品种,品种数列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24.32%)、青霉素类(16.22%)、喹诺酮类(10.13%);阿奇霉素、头孢氨苄的品规出现次数为78、59,分别是注射剂与口服剂药品目录品规出现次数最多的2种药;阿奇霉素的规格数居首位;21家医院对头霉素的遴选购进超过2个品规。结论: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品规数目,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该地区专科医院存在抗菌药物应用级别过高、品规数超限情况;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临床需求量较大,但存在滥用情况,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刘艳  田峰 《中国处方药》2024,(2):103-107
目的 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医保药品目录》)抗菌药物品规设置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好地贯彻执行医保政策,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整理汇总2019~2022版《医保药品目录》中全身用抗菌药物,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结果 抗菌药物品规数及协议期谈判品种逐年增加;四版抗菌药物剂型以注射剂型、口服常释剂型为主(两者之和在79.14%~80.65%);限定支付条件药品2019版、2020版50种,在2021版增至54种,2022版锐减至44种;儿童抗菌药物专用药占比在3.76%~5.35%;《医保药品目录》涉及国家重点监控药物抗菌药物6个品种,9个品规。结论 抗菌药物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需扩大《医保药品目录》抗菌药物限定支付条件,达到与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一致;加大对儿童抗菌药物专用药的关注;加强涉及国家重点监控抗菌药物医保目录品种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夏晓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89-2190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进行排名统计,对主要检出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加酶制剂、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的DDDs排在前列,在DDDs排名前20位的药品中,头孢菌素类占10种,β-内酰胺类加酶制剂占2种,硝基咪唑类占3种,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最高,其次为头孢尼西钠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该院临床分离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80.09%),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9.91%),检出率排列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69.66%和28.57%.结论 该院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整治,严格执行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实时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国内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的耐药特点及抗菌药物应用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是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常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抗菌药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根据药敏结果,联合用药,青霉素耐药性肺炎链球菌,治疗上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大剂量阿莫西林 酶抑制剂,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性,对其抗菌活性较强的药物有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等。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菌药可用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剂量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酶抑制剂。阴沟肠杆菌产AmpCβ-内酰胺,对碳青霉烯烯及第四代头孢素类敏感,对非β-内酰胺类药物需根据药敏结果确定。通过对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的耐药特点及抗菌药应用对策进行介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内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的耐药特点及抗菌药应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是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常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抗菌药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根据药敏结果,联合用药。青霉素耐药性肺炎链球菌,治疗上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大剂量阿莫西林+酶抑制剂。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性,对其抗菌活性较强的药物有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等。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菌药可用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剂量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阴沟肠杆菌产AmpC β-内酰胺,对碳青霉烯类及第四代头孢素类敏感,对非β-内酰胺类药物需根据药敏结果确定。通过对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的耐药特点及抗菌药应用对策进行介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某“三甲医院”2009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该"三甲"医院2009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三甲"医院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并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品种、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涉及96种,销售金额(4597.57万元)占医院药品销售总金额(15123.58万元)的30.40%,其中列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28种(2386.49万元),其他β-内酰胺类16种(1124.52万元)及氟喹诺酮类8种(319.03万元);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DDDs)前3位为头孢甲肟、头孢替安、头孢孟多酯。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应重视其安全性、有效性,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皮试现状,为推进该类药物皮试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34家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及21家综合性医院的医护人员、药师和药学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10家医院的问卷填报人访谈完成良好。各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比例为19%~100%,平均75%。所有医院均对青霉素类注射剂进行皮试。8家医院对口服青霉素类药品未进行皮试。54家医院(剔除仅有1种抗菌药物品种的1家医院)中,进行头孢菌素类注射液皮试的医院有50家,比例为93%。4家医院对口服头孢菌素类进行皮试,10家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进行皮试,3家医院对单环β-内酰胺类进行皮试。皮试液种类、皮试液剂量及浓度不一。皮试方法均为皮内注射。26家医院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文件统一规定,28家医院无相应规定,1家医院仅对青霉素类皮试有规定。11家医院提供了可查询的近3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次数共2 727 714例次,平均每家医院每年82 658例次。23家医院提供了近3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输液反应例次共6 187例次,每家医院平均每年约90例次。6家医院提供了按药品化学结构分类统计的数据,总计头孢菌素类皮试次数超过了108万例次,达到了青霉素类皮试次数的2倍多,头孢菌素类皮试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造成环境污染。结论:目前国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执行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有争议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有待进行统一规范,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医院2007~2009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列前位的主要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DDDs排序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β-内酰胺类占一半以上,排名首位的均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的选择起点偏高,需进一步加强其合理使用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集采前后门诊降压药使用情况,分析药品集采在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信息系统,收集药品集采前后门诊降压药使用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厂家、单价和销量,计算日均费用、销售总金额,对比观察药品集采前后门诊降压药的使用变化及幅度.结果 集采前,门诊药房共有降压药物22个品规,集采后停用8个品规,新增13个品规,目...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323医院2005-2007年抗菌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解放军323医院抗菌药应用情况和趋势。方法:对解放军323医院2005—2007年抗菌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和日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3年中抗菌药占全院药品销售总金额的平均比例为38.81%,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主,有3种口服药和4种注射剂的用药频度排序始终居前列。分别是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片、克拉霉素胶囊、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青霉素G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结论:本院抗菌药用药种类基本合理,但用药比例偏高。因此建议本院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措施,建立健全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院急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06年1~6月急诊药房处方7 638张,对有关临床抗菌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抗菌药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6.80%,抗菌药单用的处方占总抗菌药处方数的68.52%,二联及三联以上处方占31.48%。以销售金额计,β-内酰胺类占58.22%,氟喹诺酮类占20.87%,大环内酯类占9.63%,克林霉素占5.75%,氨基苷类占4.49%,其他类占1.04%。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我院抗菌药的应用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变态反应发生的机制和皮肤敏感试验(简称皮试)国内外现状,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现应用的44个品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品说明书,对其中的皮试警示内容进行归纳统计;同时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共识对当前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试研究进展进行了解。结果 我院目前应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44个品规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要求用药前皮试的有青霉素类药物9个品规,头孢菌素类1个品规,占22.72%,建议皮试有口服青霉素类1个品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3个品规,占9%,其余的青霉素类2个品规、头孢菌素类25个品规、碳青霉素类3个品规,共30个品规未注明皮试要求,占68.18%,明确列出皮试方法的仅有注射用青霉素钠1个品规;目前青霉素类的致敏机制非常清楚,和皮试方法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而头孢菌素类的皮试必要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无意义,而且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和统一的行业标准。结论 为降低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风险,建议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和结合患者的过敏史等综合情况考虑是否进行皮试,全程严密观察并且做好防范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从医院如何规范手术科室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抗菌药物遴选以确定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从而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掌握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理利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微机系统,提取相关数据,统计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计算出DDDs并予以排序。结果抗菌药物占药品使用总金额的42.79%,头孢类、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抑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排序位于前列。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强临床抗生素合事使用的监督、检查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2020年南京地区67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0年,南京地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我院612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自发呈报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6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以β-内酰胺类最多,其次为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319例(占50.4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97例(占15.35%)。结论:抗菌药物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圳市2006年抗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评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2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2类118个抗菌药品。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位于前列。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65%)、消化系统(19%)、神经系统(13%)。1870例(84.2%)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报告填写质量不高。结论抗菌药品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使用管理丞待加强,医生处方应进行规范,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应加强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培训,增强其报告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6,(3):527-529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医院2013年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医院门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药物;住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氟喹诺酮类药物;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DDDs排序第一的均为头孢呋辛钠。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属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监管,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刘颖  张艳华 《中国药房》2014,(6):508-510
目的:调查肿瘤专科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用信息。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肿瘤专科项目组随机抽取的全国6个地区9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抗菌药物处方及住院医嘱。结果与结论:9家肿瘤专科医院的抗菌药物数据显示,用药金额居前5位的药物种类为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喹诺酮类、三唑类等;住院患者用药金额占较大比例,最低的为61.6%,最高的为98.8%;用药频度居前5位的药品有阿莫西林、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推进,肿瘤专科医院加强了抗菌药物品种品规的管理;某些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肿瘤专科医院应持续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研究的进展(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抗菌药研究的进展。包括13个部分:头孢蓖素类,碳青霉烯类,青霉烃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增强剂,具有其他药活性的β-内酰胺,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安莎类抗生素,糖肽类与链阳菌素类,喹诺酮类,其他合成抗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