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 "五原则" ,结合中药血清化学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预测玄参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玄参水煎液中化合物以及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清中原型成分,经网络药理学预测原型成分主要作用靶点、通路,依据靶点、通路与玄参传统功效关联性,筛选出与传统功效密切相关的活性成分,并基于原型成分生源关系确定其特异性,综合研究结果确定玄参Q-Marker。结果:在玄参水煎液以及大鼠血清中分别鉴定出50个化合物和5个原型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哈巴苷、哈巴俄苷和安格洛苷C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血管的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联系更为密切。结论:哈巴苷、哈巴俄苷和安格洛苷C可作为玄参Q-Marker用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找沉香药材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筛选出沉香的潜在质量标志物,进一步采用HPLC建立13批不同产地沉香药材的指纹图谱。对13批沉香药材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自然聚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不同类别沉香药材的差异性成分,进而验证并推测沉香药材的质量标志物。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沉香中的4个活性成分可作为潜在质量标志物。在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中标定了10个共有峰,指认了沉香四醇峰、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峰和2-(2-苯乙基)色酮峰。PCA与OPLS-D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沉香药材差异性成分是沉香四醇。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确认沉香四醇也是沉香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作为沉香潜在质量标志物。结论 沉香四醇可作为沉香潜在的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覃淼  熊万娜  黄金梅  刘笑  赵颖  黎芳  李英健 《药学学报》2022,(11):3396-3404
筛选海南、广西的民间药材降真香的抗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采用质谱分析、鉴定降真香的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降真香抗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筛选降真香抗炎的潜在质量标志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潜在质量标志物,体外实验验证潜在质量标志物的抗炎活性、作用靶点。实验方案经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结果从降真香提取物中分析、鉴定出31个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成分靶点727个、疾病靶点422个以及包括前列腺素G/H合酶2 (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在内的作用靶点110个,靶点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498个生物过程, 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101条信号通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检测出降真香提取物中含有异鼠李素、芒柄花素、柚皮素、黄豆黄素、熊果酸和齐墩果酸。降真香含药血清以及6个成分可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的一氧化氮、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P <0.01...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丹参煎液治疗急性肾损伤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黄芪丹参煎液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黄芪丹参煎液化学成分与急性肾损伤的靶点和通路,绘制出“中药-核心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预测与药效相关性最大的核心化合物指标;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所筛选的潜在Q-Marker。结果:从黄芪丹参煎液中共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黄芪丹参煎液中与急性肾损伤相关的129个靶点,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表明其主要从磷脂酰肌醇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实现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提示咖啡酸、黄芪甲苷、丹参醇A、黄芪皂苷Ⅱ和迷迭香酸等5个核心成分为黄芪丹参煎液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Q-Marker。分子对接结果提示网络药理预测的Q-Marker可靠性较高。结论:通过成分表征和网络药理学关联分析,预测黄芪丹参煎液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Q-Marker,为其整体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柴胡汤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为治疗胆囊炎的经典方剂。然而其成分多样、作用复杂,传统质控指标难以反映其整体功效。因此本研究基于特征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大柴胡汤质量标志物,以期对大柴胡汤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研究首先利用虚拟筛选技术获得35个大柴胡汤潜在药效成分。其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15批大柴胡汤的特征图谱,结合对照品,指认化学成分。初步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1定为大柴胡汤潜在质量标志物。最后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手段,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生命过程”网络图,探究其治疗胆囊炎的作用机制,进而明确质量标志物的准确性。结果显示潜在质量标志物可作用于多靶点从而达到抗炎、调节代谢等目的,进而联合治疗胆囊炎。质量标志物与大柴胡汤主要药理作用吻合,可表征大柴胡汤的整体功效。该研究结合特征图谱及网络药理学,挖掘大柴胡汤的质量标志物,为大柴胡汤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五原则”为指导,结合质谱、网络药理学和蛛网模型等手段,开展肺热止咳颗粒治疗咳嗽的Q-Marker研究。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辨析肺热止咳颗粒中主要化学成分;检索TCMSP数据库收集肺热止咳颗粒处方中11味药材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同时检索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咳嗽相关蛋白编码基因,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图,根据靶点数对活性成分进行有效性赋值;查阅药典和文献,获得各味药材可测性成分;基于配伍原则,确定原药材在复方中的君臣佐使归属;检索文献和TCMSP数据库筛选原药材特有性成分。结果 基于UHPLC-Q-TOF-MS/MS共鉴定肺热止咳颗粒中43个化学成分可“传递”至制剂中;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获得124个活性化合物,并作用于120个靶标,其中93个靶标与咳嗽相关;药典中载明定量方法的成分有6个;复方中11味药材特有性成分26个;另结合君臣佐使配伍规则和蛛网模式赋分规则为上述成分打分排序,前10个成分分别为汉黄芩素、黄芩素、甘草查尔酮A、川陈皮素、金合欢素、橙皮苷、甘草苷、对叶百部碱、β-谷甾醇和高良姜素。结论 该10个成分可以作为肺热止咳颗粒的Q-Marker。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中药质量控制中基于液质联用的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及其监管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对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非定向筛查进展进行综述。基于液质联用的中药非定向筛查对解决农药多残留、非法添加和阐明活性成分具有较大优势,结合质谱数据库或质谱裂解规律能够对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阐明未知成分。基于液质联用的中药非定向筛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中药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平贝母化学成分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并以此快速指认大鼠给药平贝母后尿液内化学成分。方法运用LC—MSn联用技术得到贝母水煎液内各化合物的总离子流图和多级质谱图,结合同种类化合物标准品质谱裂解规律,从而对各色谱峰进行鉴定,并以此指认尿液内药源成分。结果从平贝母水煎液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从大鼠给药平贝母尿液中鉴定出8种化合物。结论HPLC—MSn法可用于平贝母中异甾体类生物碱的结构分析,并可用于快速推断给药平贝母后尿液内异甾体类生物碱成分,为建立准确的质量评价方法和生物样品快速指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高鉴别特点相结合,组成了较完美的现代分析技术。本文介绍了液质联用的仪器特点,主要论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成分分析、药物含量测定、药代动力学及药物代谢学等药物分析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预测连翘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0批连翘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共有峰指认,筛选连翘药材中的Q-Marker候选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连翘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筛选挥发油中的Q-Marker候选成分;然后将筛选的Q-Marker候选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银花泌炎灵片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建立13批银花泌炎灵片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分析,指认共有峰并对其进行归属。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SPSS 26.0和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银花泌炎灵片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筛选出造成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并分析银花泌炎灵片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银花泌炎灵片Q-Marker及核心靶点。结果 建立了银花泌炎灵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绿原酸、芒果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27个共有峰,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出5个成分作为银花泌炎灵片的差异性标志物。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5个活性成分、20个核心靶点和20条关键通路,结果显示5个活性成分均可作为潜在Q-Marker。结论 该方法稳定、准确可行,筛选出5个可作为银花泌炎灵片潜在Q-Marker的化学成分,为全方面控制银花泌炎灵片质量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菟丝子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分析菟丝子盐炙前后的差异性成分并筛选出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菟丝子盐炙前后的样品数据,并结合PeakView 2.1(AB SCIEX)数据分析软件和主成分分析(PCA)以及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盐炙前后菟丝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别出39种成分,分别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有机酸类成分10种、甾类化合物2种、生物碱类2种、其他类化合物5种。应用Smica 14.1软件结合t检验统计分析方法从中筛选出10种主要的差异性成分。结论: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菟丝子盐炙前后的化合物,为阐明菟丝子的物质基础以及炮制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该研究也初步明确了菟丝子的质量标志物,为后续的菟丝子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指纹图谱预测安宫牛黄丸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应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安宫牛黄丸活性成分及临床适应证(卒中、高热昏迷、脑炎、脑出血及癫痫)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并寻找关键活性成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构建安宫牛黄丸的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潜在的Q-Marker,并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潜在的Q-Marker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收集得到安宫牛黄丸活性成分128个,经过筛选得到10个核心靶点(STAT3、AKT1、MAPK1等)和7个关键活性成分(小檗碱、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熊果酸、黄芩苷及麝香酮),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免疫、脂质代谢等相关机制。安宫牛黄丸的UPLC指纹图谱,标定22个共有峰,并指认出15个色谱峰,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的关键活性成分初步预测4个成分为其潜在的Q-Marker,分别是小檗碱、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涉及的关键生物通路包括AGEs-RAGE通路、PI3K-Akt通路以及MAPK通路等。结论 借助网络药理学结合UPLC指纹图谱分析预测得到安宫牛黄丸潜在的Q-Marker分别为小檗碱、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其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是我国的特色药用植物,具有抗炎、保肝等功效。目前,对于滇龙胆特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通过文献查阅及特征图谱指认,筛选滇龙胆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来源范围。网络药理学分析成分的有效性及其所对应的靶点和通路,绘制“成分-靶点-通路”图。HPLC定性和定量分析筛选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成分,最终确定滇龙胆的质量标志物;文献和HPLC特征图谱确定了5种环烯醚萜类成分为滇龙胆质量标志物的主要来源范围。多产地滇龙胆的网络药理学(有效性)和定性定量(检测性)分析确定獐芽菜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3种成分可作为主要标志性成分,且不同产地间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滇龙胆进行分析,确定可作为其潜在质量标志物的成分,为后期滇龙胆的质量控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理论的有效性和可测性对桔梗饮片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分析。方法 建立20批桔梗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桔梗药材的潜在活性成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筛选差异性成分,并对候选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有19个共有峰,指认了8个共有成分作为候选活性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网络药理学筛选出6个联接度较高的化合物,基于Q-marker溯源及传递性、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预测了木犀草素、紫丁香苷、绿原酸、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和桔梗皂苷E作为桔梗潜在Q-marker。结论桔梗Q-marker预测分析为桔梗药材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桔梗药效关联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杏贝止咳颗粒(Xingbei Zhike Granule,XBZK)治疗哮喘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XBZK的潜在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GeneCards和TTD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LC-MS检测金锁固精丸中非法添加的枸橼酸西地那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金锁固精丸中非法添加的枸橼酸西地那非。方法选用C18色谱柱(2.1mm×100mm,5μm),以乙腈-0.01mol·L^-1。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对此制剂的提取液进行液质联用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和质谱行为比较.检测此制剂中枸橼酸西地那非成分。结果在该金锁固精丸中检出枸橼酸西地那非。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分析检测此制剂中的枸橼酸西地那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当归”药对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黄芪-当归”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结合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潜在活性成分所对应的作用靶点,并与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获得的RF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黄芪-当归”药对抗RF的潜在作用靶点,对得到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和Hub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药对-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系统阐释“黄芪-当归”药对抗RF的作用机制。结果 基于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共获得“黄芪-当归”药对60个潜在活性成分和763个作用靶点,通过与RF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352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获得“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及生物效应网络方法研究人参皂苷Rg1的生物效应的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考察空白组与人参皂苷Rg1给药组的内源性物质差异,并确定生物标志物.结果:筛选出对分组贡献较大的25种潜在生物标记物,通过数据库确定了6个目标物的结构、代谢途径,相关酶和作用靶点,分别为吡哆醛与醛氧化酶、氨基葡萄糖和已糖激酶、甲基尿酸及黄嘌呤脱氢酶、多巴醌转化酪氨酸酶、氟尿苷与胸苷磷酸化酶、卵磷脂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文献解释了人参皂苷Rg1在嘧啶代谢通路中为胸苷磷酸化酶的抑制剂;还可促进卵磷脂通过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催化成血浆胆固醇酯.结论:代谢组学及生物效应网络方法能用于人参皂苷Rg1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人参皂苷Rg1药理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法综合分析不同产地知母质量差异,根据质量标志物的理论依据,进一步结合网络药理学对知母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采用HPLC建立6个产地20批知母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组间主要差异成分;基于质量标志物“五原则”,对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知母药材成分的相关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知母药材的质量标志物。结果 建立了20批知母药材的指纹图谱,标定10个共有峰,共指认出7个共有峰,分别为新芒果苷、芒果苷、异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Ⅰ、知母皂苷AⅢ,相似度均>0.934。HCA、PCA和OPLS-DA将20批样品分为2类,河北、内蒙古为一类,山西、安徽、陕西、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