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鸿  郭伟剑  张宁 《肿瘤学杂志》2014,20(12):1046-1048
摘 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结直肠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骨转移结直肠癌患者占同期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4.3%;86例骨转移患者中结肠癌占3.3%,直肠癌占5.3%,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45,P<0.05);发生骨转移合并肺转移占65.1%;未发生骨转移患者肺转移占12.7%,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7.7,P<0.01)。除1例(1.2%)患者仅有骨转移之外,其余85例(98.8%)患者均合并其他部位转移。单因素分析中,ECOG评分、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目及其他脏器的转移与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骨转移时间和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骨转移中,直肠癌所占比例高于结肠癌,结直肠癌骨转移发生可能与肿瘤部位有关;结直肠癌骨转移与肺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156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收集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56例患者中直肠癌108例(69.2%),结肠癌48例(30.8%);同时性骨转移61例(39.1%),异时性骨转移95例(60.9%)。确诊肠癌至出现骨转移的中位时间365天,其中异时性骨转移患者发生骨转移中位时间为784天。多发骨转移113例(72.4%),单发骨转移43例(27.6%)。仅30例(19.2%)以骨转移为唯一远处癌转移灶,其余126例(80.8%)患者均存在骨以外的其他转移病灶,其中合并肺转移92例(59.0%),合并肝转移77例(49.4%)。95例异时性骨转移患者中60例骨转移都不是初发,其中46例继发于肺转移。与同时性骨转移相比,癌胚抗原升高、骨痛、肺转移、淋巴结阴性、病理类型中-高分化的患者在异时性骨转移中更常见。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9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统计骨转移发生情况,根据骨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统计2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病灶直径、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分析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18个月,19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8例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为14.29%(28/196)。骨转移组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 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方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 cm、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10个是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骨转移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病灶直径>5 cm、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周志林  梅勇  戴军  杨旭辉  赵志辉 《癌症进展》2019,17(13):1548-155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8例8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合并疾病、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5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8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8例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40例患者行开腹根治术),10例患者行非根治性肠切除+造口术。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腹痛,便中带血、脓或黏液,腹部包块及全身症状(食欲减退、贫血)等。11例患者未合并慢性疾病,47例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肿瘤位于结肠40例,直肠17例,直肠和乙状结肠1例;肿瘤直径﹤3cm5例,3~5cm32例,﹥5cm21例;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32例,Ⅲ期14例,Ⅳ期11例;病理类型:腺癌57例,黏液腺癌1例;分化程度:低分化4例,低中分化4例,中分化35例,中高分化8例,高分化7例。术后1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患者于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合并疾病及术后并发症较多,应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年龄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不应成为手术的禁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发生组,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结直肠癌术后无吻合口漏患者36例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等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距肛门位置、肿瘤分期Ⅲ、Ⅳ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低蛋白、吻合口方式、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距肛门位置<7cm、肿瘤Ⅲ、Ⅳ期、糖尿病、低蛋白、手工吻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K-Ras突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K-Ras突变率的差异,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K-Ras突变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K-Ras突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突变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管腺癌、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的结直肠癌患者其K-Ras突变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管腺癌和TNM分期为Ⅲ+Ⅳ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K-Ras突变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235、4.857和5.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Ras突变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较高,且与患者的组织学分型、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TNM分期的结直肠癌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帮助判断预后。  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 3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19个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多因素分析时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按AJCC第七版TNM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期。  结果  1 368例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5%、60.2%、53.5%;根治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69.9%、62.4%。按AJCC第七版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72.6%、53.8%、10.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淋巴结总数、邻近器官受累、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感染等7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尤其是ⅡC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44.8%)低于ⅢA期(79.6%)、ⅢB期(58.0%),上述各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送检标本淋巴结总数、邻近器官受累、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感染等7个因素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对于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更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干预下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行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根治术105例患者病历资料。2015年3月开始采用术中集束化干预措施,按是否采用集束化干预分为集束化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SSI发生率,进一步根据是否发生SSI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集束化干预组SSI发生率9.1%(5/55),对照组为34.0%(1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相较未感染组,感染组中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肿瘤浸润超出肌层(T3+T4)、TNM分期较晚(Ⅲ+Ⅳ期)及未采用集束化干预比例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未采用集束化干预、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TNM分期较晚(Ⅲ+Ⅳ期)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能降低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SSI发生率,未采用集束化干预、合并糖尿病、术中输血、TNM分期较晚(Ⅲ+Ⅳ期)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集束化干预是降低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术后SSI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Dukes C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Dukes C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235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部位、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直径、肿瘤组织类型及肠壁浸润深度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无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数目或部位)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Dukes C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独立因素,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及随访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1孔腹腔镜(single-incision plus on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进行经脐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增加戳卡孔数量,手术平均时间107(95~124)min,平均出血33(10~8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考虑术后吸收热可能,术后第3天自行退热,其余患者术后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1~3天胃肠道功能恢复,3~5天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约9.3(7~11)天。术后病理再次证实为结直肠腺癌,淋巴结检出平均数目为13.6(11~16)枚,均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腹壁戳孔切口种植转移。  结论  经脐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容效果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崔杰 《现代肿瘤医学》1997,5(4):228-229
本文分析了影响乳腺癌根治术和发转移的因素,43例乳腺癌采用根治术,术后^60Co放射治疗,化疗后局部复发7例(16.3%),远处淋巴结转移8例(18.6%),骨转移13例(30%),肺转移12例(285),肝转移12例(28%),胸膜转移6例(14%),手术时临床分期越早,术后复发转移时间越长,腺癌、单纯癌术后复发时间较长,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术后复发时间较短,腋淋巴结(+)术后复发时间短,绝经前患者术后复发时间较短;据上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手术时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病理类型及月经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初诊结直肠癌肝和/或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5年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并伴有肝和/或肺转移的患者共21 845例,分为肝转移组、肺转移组以及肝和肺转移组。比较不同分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组、肺转移组以及肝和肺转移组的基线特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21、11个月。多因素Cox显示:患者的年龄≥65岁、种族(黑种人vs白种人)、婚姻状况(单身/丧偶vs已婚)、肿瘤原发部位(横结肠/右半结肠vs左半结肠)、肿瘤分化等级(Ⅱ/Ⅲ/Ⅳ vs Ⅰ)、T分期(T4 vs T1)、N分期(N2/Nx vs N0)、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性质阳性、原发部位未手术、未接受放疗以及化疗、转移位置(肝和肺vs肝)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结论:转移位置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好。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来预测疾病进展趋势,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骨转移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发生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放疗对骨转移瘤引起的局部疼痛具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化疗无明显疗效。结论 骨转移常为结直肠癌的终末期的表现,多同时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转移,预后差。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适应证,强调支持、对证治疗,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作为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尚缺乏有效的预测、评估指标,本文即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比较术后2年发生肝转移107例Dukes B或C期结直肠癌患者与术后2年无肝转移100例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分析病理切片分化级别、转移淋巴结、淋巴管侵袭以及静脉侵袭的情况。结果:发生肝转移患者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及镜下静脉侵袭发生率升高,术后CEA持续升高,与无肝转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中未发现肝转移但有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或镜下静脉侵袭以及术后CEA持续升高,预示发生肝转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3年间收治的 22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全组 206例初诊Ⅰ~Ⅲ期患者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18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4例保乳手术+放疗、5例单纯保乳术、1例未接受手术;化疗 196例,88例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放疗),14例Ⅳ期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例区段切除术、5例未接受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转移后治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实质性脏器转移182例(82.7%),单器官转移 63例(28.6%),多器官转移 153例(69.5%),4例不详。三阴乳腺癌初诊 3年内转移达高峰,5年后很少发生转移(6.4%)。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组转移后 5年OS为25.0%,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38.2%、17.5%(P=0.005)。合并内脏转移、局限骨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20.3%、56.2%(P=0.049)。62例单器官转移病例中接受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转以后 5年OS分别为48%和29%(P=0.006)。结论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内脏实质器官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对于单一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能改善生存;局限于骨转移好于合并内脏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后的肠梗阻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23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计算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并按照其肠梗阻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梗阻组和未梗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因素。结果923例患者中有45例术后30 d内发生肠梗阻,占488%,为梗阻组;未梗阻组87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方式、吸烟史、术前低蛋白血症及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男性、直肠肿瘤、TNM分期Ⅲ~Ⅳ期、术中中转开腹、术前低蛋白血症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受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前合并症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肺腺鳞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宾  任剑  陈志军  周爱清 《实用癌症杂志》2007,22(5):491-492,498
目的 分析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3133例肺癌中的42例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42例肺腺鳞癌患者按国际TNM临床分期标准:Ⅰa期0例,Ⅰb期4例,Ⅱa期3例,Ⅱb期8例,Ⅲa期13例,Ⅲb期10例,Ⅳ期4例;全组有淋巴结转移31例(73.8%);术后合并心包积液5例;出现骨转移11例。结论 肺腺鳞癌具有侵袭力强、早期转移、进展迅速等低分化癌的特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综合治疗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明  谢凤  张楠  徐倩  张咪  陈秋霞  王颖 《现代肿瘤医学》2017,(14):2276-228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提高结直肠癌骨转移诊疗水平.方法: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绘制生存曲线,总结诊疗规律.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共收治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104例,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的10.0%(104/1 038),其中结肠癌骨转移38例,直肠癌骨转移66例.多发骨转移60例(57.7%),单发骨转移44例(42.3%),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腰椎(38.5%)、骶骨(32.7%)、胸椎(30.8%)、肋骨(26.9%)、四肢骨(19.2%)、肩胛骨(3.8%)、颌面骨(1.9%).共有74例患者合并有远处脏器转移(71.2%),≥2处者46例,肺脏42例,肝脏40例,腹膜后淋巴结14例,腹股沟淋巴结6例,肾上腺4例,脑2例.确诊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6.1±3.3)个月.从确诊骨转移之日算起,中位生存期为(22.5±4.0)个月.结论: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多合并远处脏器转移;直肠癌比结肠癌更易发生骨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Ⅱ、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CRC患者15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Ⅱ、Ⅲ期),分析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患者有4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分化程度(χ2=9.554,P=0.002)、N分期(χ2=6.724,P=0.035)、CD45+CD3+2=6.194,P=0.045)、CIK细胞比率(χ2=5.624,P=0.018)与Ⅱ、Ⅲ期CRC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有关。Ⅱ期CRC患者术前外周血CD3+T细胞、CD8+T细胞比率低于Ⅲ期患者(P=0.019,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N分期、CA19-9是Ⅱ、Ⅲ期CRC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Ⅱ、Ⅲ期CRC患者的分化程度、N分期、免疫功能与术后复发或转移密切相关,联合监测...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类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斌斌  万军 《中国肿瘤临床》2009,36(24):1394-1397
目的: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类型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预防结直肠根治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且临床病理证实为Ⅰ至Ⅲ期的结直肠癌464例患者,对术后复发的9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复发时间,分为两组.复发时间≤30个月定为早期复发组,>30个月为晚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复发78例(86%),晚期复发12例(14%).I期结直肠癌的中位复发时间为35.1个月,Ⅱ期、Ⅲ期分别为13.6个月、12.9个月,在复发时间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复发中位时间为17.4个月.其中,局部复发中位时间为16.9个月,单发转移中位时间为13.3个月,多发转移中位时间为7.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及肿瘤的肉眼类型是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P=0.049).结论:大部分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发生在术后30个月内,但仍有部分患者属于晚期复发.术后早期复发者以远处转移为主,晚期复发以局部复发为主.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肿瘤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是结直肠癌早期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