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肥高校在校男性大学生在过度自慰后的中医证候与其体质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1000名男性大学生进行体质辨识,分析男性大学生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根据其近五年内自慰频率判断为过度自慰,同时记录每位过度自慰者的中医证候学表现,分析合肥地区男性大学生的过度自慰情况及症状表现与其体质类型间的关系。结果问卷有效回收数量为845份,其中过度自慰的男性大学生为423人。423位过度自慰男性大学生群体中平和质占26.1%;单一偏颇体质占19.6%,混合偏颇体质占45.1%。单一偏颇体质中,湿热质最多见,其次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气郁质,血瘀质。在193例混合偏颇体质中,以湿热兼阴虚质最多,其他依次为湿热兼痰湿质,湿热兼气郁质,湿热兼血瘀质,阳虚质兼气虚质,阴虚兼气郁质,阳虚兼痰湿质,阳虚兼血瘀质,痰湿兼血瘀质,阴虚兼阳虚质,气郁兼气虚质,痰湿兼气郁质,气虚兼阴虚质。不同证型中医体质分布不相同。阴阳两虚证中以气虚质分布较多,湿热下注证中以痰湿质和湿热质分布较多,脾肾阳虚证中以阳虚质和气虚质分布较多,肝郁气滞证以气郁质分布较多,肝肾阴虚证中以阴虚质分布较多。结论 845例合肥高校男性大学生过度自慰者占50.0%,其体质多为混合偏颇体质,平和质及单一偏颇体质较少;体质分布以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为主,不同的体质分布和其证候各不相同,因此对于男性大学生过度自慰的诊治要"辨证候",同时要"辨体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州疲劳性亚健康女性中医体质分型的证候要素,为疲劳性亚健康体质调养提供辨证诊疗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案,按统一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疲劳性亚健康女性385例,从中医诊断学角度四诊和参,并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提取相关证候要素。结果:因子分析得出19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再根据证候要素对385例疲劳性亚健康女性体质情况进行分型,结果发现:湿热质占42.6%,血瘀质占13.2%,阳虚质占11.9%,气郁质占11.2%,阴虚质占9.4%,气虚质兼湿热质占5.2%,阳虚质兼气郁质占3.1%,痰湿质占2.1%,痰湿质兼血瘀质占1.3%。结论:广州地区疲劳性亚健康女性主要病理性质为湿、热,次要病理性质为血瘀、血虚、气滞、气虚、阳虚、阴虚、痰湿。病位脏腑主要涉及肝、脾,次要为胆、胃。主要体质类型是湿热质,其余依次为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兼湿热质,阳虚质兼气郁质、痰湿质、痰湿质兼血瘀质。广州亚健康女性以单纯体质类型为主,部分为复合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联性,为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中医师专人制定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 141名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质占43.3%,气虚质占17%,湿热质占8.5%;肝郁脾虚型占39.7%,痰湿蕴结型占24.1%,肝气郁结型占22.7%,肝胆湿热型占12.1%,肝阴不足型占1.4%。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脂肪肝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气虚质居多,中医证候分型中痰湿蕴结和肝郁脾虚型居多,气郁质与肝气郁结证、湿热质与肝胆湿热证、阴虚质与肝阴不足证、痰湿质与痰湿蕴结证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中医体质辨识资料,探讨日照市体检人群体质分布规律并提出健康指导。方法采用沈阳瑞康健康管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瑞康中医体质辨识判定软件3.0和4.0对3146位体检人群进行体质辨识。结果根据标准化的九种中医体质量表,3130例中单一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平和质1404例、阳虚质532例、湿热质261例、气虚质229例、痰湿质182例、阴虚质172例、血瘀质165例、气郁质133例、特禀质52例;单一体质1027例,占32.8%,单一体质中,除平和质外,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兼夹者2103例,占67.2%;阳虚兼气虚质121例(3.9%),阳虚兼血瘀质84例(2.7%),湿热兼痰湿质75例(2.4%)。结论单一体质中,除平和质外,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体质的分布当中占有相当比例,兼夹体质中两种体质兼夹还有一定倾向性,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比较急、慢性咳嗽体质特征的差异。方法:共纳入符合评价标准的急、慢性咳嗽学龄前患儿260例,其中慢性咳嗽140例、急性咳嗽120例。分析慢性咳嗽患儿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比较急、慢性咳嗽患儿中医体质特征分布的差异,并探讨慢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①慢性咳嗽证型分布依次为痰湿蕴肺证48例(34.3%)、风盛挛急证32例(22.9%)、肝火犯肺证25例(17.9%)、痰热郁肺证18例(12.9%)、肺阴亏虚证13例(9.3%)、胃气上逆证4例(2.9%),其中痰湿蕴肺证最为常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分布依次为:特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平和质血瘀质,以特禀质、气虚质、痰湿质最常见;急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分布依次为:特禀质气虚质平和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以特禀质、气虚质、平和质最常见。③慢性咳嗽患儿特禀质、气郁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体质特征与病程呈正相关,与特禀质相关性最为显著;患儿病程与兼有体质数呈正相关,与平和质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证型以痰湿蕴肺证、风盛挛急证、肝火犯肺证多见,其体质特征与急性咳嗽患儿有一定的差异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以及体质与证型关联性,为冠心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新疆阿克苏等5个地区10家医院收集生长于新疆或在新疆居住20年以上且经西医确诊第一诊断为冠心病和(或)中医辨病为胸痹的住院患者660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其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证型分类,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汉族、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均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痰湿质、湿热质与汉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60例冠心病患者秽浊痰阻证387例占58.63%,非秽浊痰阻证273例占41.37%;③秽浊痰阻证以兼夹、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两组体质比较其中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秽浊痰阻证与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相关性明显(P均<0.05)。结论饮食习惯是影响体质形成、证候类型的重要因素;秽浊痰阻证以偏颇体质、虚实夹杂体质为主,且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治疗的201例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通过运用流行病学的调研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单一体质59例,占29.35%,兼夹体质142例,占70.65%。综合所有体质类型,前6位的体质类型:第1位为血瘀兼痰湿质30例,占14.93%;第2位为痰湿兼气虚质26例,占12.94%;第3位为气虚兼血瘀质16例,占7.96%;第4位为痰湿质15例,占7.46%;第5位为气虚质13例,占6.47%;第6位为血瘀质/血瘀兼阳虚质均为12例,占5.97%,然后依次为痰湿兼阳虚质血瘀兼阴虚质血瘀兼湿热质/痰湿兼气郁气阴虚质气虚兼阴虚质/血瘀兼气郁质阴虚兼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平和质气郁兼湿热质/特禀质。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位体质类型为血瘀质95次痰湿质91次气虚质61次。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复杂,以兼夹体质为主,最重要的体质类型为血瘀兼痰湿质,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与两种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发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雄激素水平与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毛发中心的早发AGA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检测其血清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有效完成中医体质问卷及血清检测的患者,先以患者主要体质进行分组,再以患者兼夹体质进行分类。使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雄激素水平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220例早发AGA患者,有效完成中医体质问卷和血清检测的患者195例。195例患者的主要体质中,前4位为湿热质(25.64%)、平和质(21.03%)、气郁质(16.41%)、阳虚质(11.28%);兼夹体质总频次310次,前4位为湿热质(22.58%)、气郁质(16.77%)、平和质(13.23%)、阳虚质(12.26%)。主要体质分组中,阳虚质患者血清SHBG水平高于湿热质患者(P<0.05);痰湿质、气郁质及阳虚质患者的血清DHEAS水平均低于湿热质患者(P<0.05,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湿证的内在联系,为运用"祛湿法"和"三辨诊疗模式"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的湿证证候积分及中医体质量表原始分数据,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湿证的相关性.[结果](1)147例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中,平和质患者21例(占14.3%),偏颇体质患者126例(占85.7%),平和质与偏颇体质患者的湿证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47例)、气虚质(22例)、湿热质(21例)、平和质(21例).偏颇体质患者以兼夹体质多见,主要兼夹体质类型为痰湿质兼湿热质(10例)、气虚质兼痰湿质(6例).(2)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体质量表原始分与湿证证候积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244、0.234、-0.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热质体质量表原始分与湿证证候积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湿证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平和质,其中痰湿质、气虚质为代谢综合征湿证的危险因素,平和质为代谢综合征湿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 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对PLG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12例PLGC患者的主要年龄段为34~69岁(占84.43%);偏颇体质依次为阳虚质59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23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8例、阴虚质7例、血瘀质5例、特禀质2例,平和质67例;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证75例、肝气犯胃证56例、气滞痰阻证33例、湿热内蕴证23例、痰瘀互结证17例、胃阴亏耗证8例。湿热内蕴证与湿热质,气滞痰阻型与痰湿质,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质,脾胃虚弱证与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密切相关。结论 PLGC患者多为平和质和正虚体质,证型多为脾胃虚弱证和肝气犯胃证,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体质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勃起功能障碍(ED)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横断面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根据1 564例横断面研究样本和962例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ED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提示,平和质体质对ED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实性体质和虚性体质是导致ED发生的体质基础;≤30岁的忧郁质者、31~50岁的湿热质者、>50岁的痰湿质者、31岁以上的瘀血质者患ED的比例较高;肝郁肾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胆怯证、肝郁化火证常见于忧郁质者,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阴不足证常见于阴虚质者,湿热下注证、肝经湿热证、脾胃湿热证、湿热夹瘀证、阴虚湿热证常见于湿热质者,脾肾两虚证、肝肾阳虚证常见于阳虚质者,痰湿内盛证、肝郁痰凝证常见于痰湿质者,气滞血瘀证常见于瘀血质者.结论ED与体质有关,ED体质类型与年龄有关,ED证候与体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效果与中医偏颇体质有所关联。但在此方面,目前国内主要集中于一般人群的研究,且多为单一偏颇体质的分析。目的 辨识分析社区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及兼夹情况,探索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型及组合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珠三角某社区体检科进行常规健康体检且居住于该社区的1 60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采集血液,检测空腹血糖(FPG)。对比分析中医体质分型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以因子分析法探索单一偏颇体质的兼夹组合。结果 在样本筛选中排除60例体检资料不完整者,有效样本1 540例,有效率为96.25%。1 540例社区老年人糖尿病检出率为21.49%(331/1 540);中医体质分型平和质878例(57.01%),偏颇体质主要为痰湿质197例(12.79%)、阳虚质192例(12.47%)、气虚质182例(11.82%)、阴虚质170例(11.04%)。经因子分析,8种偏颇体质共提取3个公因子,其中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为淤湿组合;阳虚质与阴虚质为体虚组合;气虚质独为一类。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P<0.05),其OR值排序依次为:特禀质(OR=4.482)、气郁质(OR=3.129)、湿热质(OR=2.871)、阳虚质(OR=2.201)、血瘀质(OR=1.936)、阴虚质(OR=1.668)、痰湿质(OR=1.588)。淤湿组合体质、体虚组合体质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P<0.05),其中淤湿组合体质OR值为1.360,体虚组合体质OR值为1.729。结论 辨识为特禀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兼夹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阳虚质、阴虚质的社区老年人更易发生2型糖尿病。在社区预防与干预中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体质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采取中西医综合保健策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其与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9年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并患有高血压病的4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身心康经络传感仪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心血管危险因素、传导系数及中医四诊信息,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480例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分布情况为:平和质22例(4.6%)、阴虚质64例(13.3%)、痰湿质127例(26.5%)、湿热质115例(24.0%)、血瘀质61例、(12.7%)、气郁质48例(10.0%),由高至低顺序排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高血压病痰湿质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比例最高,是涉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最多的体质,其中,同时存在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占比均最高,比例分别为79%、60.9%、71.9%和50%;在糖尿病患病情况方面,痰湿质与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湿热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情况方面,痰湿质与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湿热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酒情况方面,湿热质与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异常方面,湿热质与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是高血压病患者最常见的3种体质类型,且同时合并存在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最常见的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典型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的异同。【方法】选择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78例典型哮喘患者和3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中医体质评分和判定,分析典型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中医体质分布频次情况:典型哮喘组的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的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2)中医体质分类占比情况:典型哮喘组单一体质占比39.74%(31/78),兼夹体质占比60.26%(47/78);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单一体质占比36.36%(12/33),兼夹体质占比63.64%(21/33)。(3)兼夹体质关联情况:兼夹体质中,典型哮喘组关联程度最强的是气虚质-阳虚质,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进行体质相关问卷调查,分析该病的易感体质。方法选取143例PCOS患者与60例月经正常女性填写调查表及中医体质调查表,统计并分析本病的体质特征。结果 PCOS组平和质19例(13.3%),偏颇体质124例(86.7%),其中以湿热质35例(24.5%),气郁质25例(17.5%),痰湿质19例(13.3%)为主;对照组平和质19例(31.7%),偏颇体质41例(68.3%),其中气郁质10例(16.7%),阳虚质10例(16.7%)为主。结论 PCOS患者的体质存在明显偏颇,以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为主,为PCO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8月就诊于全国8家协作单位的IGT患者。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记录基本信息,完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体质资料的收集。最后将患者信息录入Excel表,利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450例研究对象中,体质分布以平和质(37.3%)、阳虚质(15.6%)、痰湿质(14.4%)和湿热质(10.9%)为主。其中在偏颇体质分布中,男性湿热质占比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和血瘀质占比明显高于男性(P<0.05);痰湿质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阳虚质(P<0.05),阳虚质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痰湿质(P<0.05),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阳虚质,且以湿热质最高(P<0.05)。结论 IGT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以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性别、血脂及尿酸情况是影响IGT患者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40-142+146
目的 分析浙派中医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素特征与月经异常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00 例,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将其与舌象、脉象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中医证素特征,治疗前月经周期第2~4 天早晨抽取所有患者的5 mL 空腹静脉血,对其外周血血清睾酮(T)、孕酮(P)、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测定。然后分析其与月经异常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结果 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患者的LH/FSH 均显著高于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淤血质、阴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患者的血清E2、PRL 水平显著高于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淤血质、阴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的血清T 水平显著高于痰湿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淤血质、阴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素特征与性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563,P<0.05)。结论 浙派中医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素特征与月经异常情况无关,与性激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南阳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特点,并分析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为调查对象,同时选择3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普通人群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及8种偏颇体质,8种偏颇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有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等5种体质类型。与普通人群比较,痰湿质、阴虚质、瘀血质三种偏颇体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133例(44.33%),阴阳两虚证92例(30.67%),阴虚热盛证75例(25%)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与气阴两虚型关系密切;阴虚质、湿热痰、痰湿质与阴虚热盛型关系密切;瘀血质、痰湿质、阳虚质与阴阳两虚型关系密切;各中医证候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关系进行总结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指导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甲亢和甲减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与评定表对117例甲亢患者和172例甲减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对甲亢、甲减2组兼夹偏颇体质进行比较。结果甲亢中医体质出现频次依次为气郁质63次、阴虚质41次、气虚质37次、平和质28次、痰湿质28次、阳虚质25次、湿热质15次、瘀血质9次、特禀质7次;甲减中医体质出现频次依次为气虚质91次、阳虚质82次、气郁质58次、阴虚质49次、痰湿质46次、平和质29次、湿热质25次、瘀血质15次、特禀质13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组患者均以兼夹复合体质类型为主。结论甲亢、甲减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