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侵犯或压迫肝门部胆管的恶性肿瘤造成的胆道高位梗阻,因梗阻部位多位于胆总管上段、肝总管,左右叶肝管甚至互不相通,单侧PTBD引流只能局限于引流管头端所放置的单一分支肝管,部分病例PTBD术后黄疸没有明显减退,甚至短期内加重,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术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4岁),行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置入2枚支架的15例;2例为一侧肝管至胆总管置入支架,另一侧留置引流管。15例PTBD术后行TAI/TACE或放疗。结果:全部患者PTBD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57.7±142.5)μmol/L降至(174.7±87.6)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8.9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1.2个月。结论: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疗效肯定,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PTBD及PTIBS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84例由活检已证实胰腺和胆道的恶性疾病患者,通过内窥镜的逆行胆管胰腺造影研究所得的 X 线发现。84例中除9例外均有黄疸。无黄疸病人中6例有胰腺癌,且是为了下列原因而作研究的:显著的体重减轻、腹痛或上消化道方面十二指肠畸形。1例加之先前有胰腺假性囊肿手术引流史。另3例无黄疸病人均有肝脏转移。研究成功的73例中能作出肿瘤诊断的计67例(92%)。43例胰腺癌患者中40例研究成功,其中37例根据胰管的狭窄或梗阻能作出诊断。另3例有异常的胰腺造影,但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肿瘤是不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14例有胰管梗阻,16例有胰管狭窄。7例作出胰腺癌的诊断是根据总胆管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BD)治疗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我院经彩超引导PTBD治疗168例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病例资料。结果:168例患者共行208次PTBD,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3%(192/208),16例二次穿刺全部成功。PTBD后两周内88%患者黄疸显著下降,肝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全身情况明显好转;97%治疗有效。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彩超引导PTBD治疗梗阻性黄疸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具有定位精确、疗效显著、严重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姑息性治疗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胰腺癌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放置胰管支架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62名初次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在术中插入了胰腺支架预防术后急性胰腺炎的胰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患者24例,未发生胰腺炎患者38例,采用固定回归和随机效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ERCP术放置胰管支架后发生胰腺炎患者进行建模。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年轻、女性、高血压、插管时间超过60 min、胰管支架放置于胰头、插管次数为ERCP术放置胰管支架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插管时间超过60 min、胰管支架放置于胰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插管时间过长和胰管支架放置在胰头部位,决定了胰腺癌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放置胰管支架后更容易发生胰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PTB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穿刺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PTBD术。结果36例均置管成功,术后3天所有病例胆红素均逐渐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灵活、安全、简便、实时、微创。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安全实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是对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对估计有切除可能的恶性肿瘤梗阻引起的黄疸术前准备所行的一种有效方法[1],具有手术简捷、患者痛苦小、感染率低等优点。我院于2003年8月~2006年6月用彩超引导对106例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6例梗阻性黄疸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的肿瘤患者。男性78例、女性28例,年龄26~92岁。106例经超声、CT、胆管影像学结合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17例经术后手术病理证实),并引起均阻塞性黄疸,其中胆管下段癌52例、肝门部位胆管癌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经鼻内镜颅底肿瘤切除术(endoscopic endonasal skull base surgery,EESBS)患者共150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基础疾病信息、手术信息、术后信息、抗菌药物使用信息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50例手术患者中27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18.0%;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8例,阳性率为29.6%。27例颅内感染患者中18例(66.7%)发生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发生平均9.28天。23例患者(85.2%)术中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22例患者(81.5%)颅底重建。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未在术前0.5~1.0 h使用抗菌药物、术中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引流、术中颅底重建、BMI≥25 kg/m2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筛选EESBS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实现颅内感染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因肝功能逐渐恶化、肿瘤不断进展.生存时间极短暂,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和支架植入(PTBD)具有创微性、可重复性等优点,已经成为MOJ的首选疗法,在此基础上联合局部放疗、化疗、射频消融等综合治疗,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全文着重对PTBD技术、疗效,以及联合多种抗肿瘤局部治疗疗效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与评价肝内三级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的减黄效果 ,合并症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切除部分肝左外侧叶 ,解剖出左外下段支肝管或切除右前叶下段部分肝组织 ,解剖出右前下段支肝管与空肠行Roux y吻合 ,在有效减黄率 ,合并症 ,黄疸再发率及生存期等方面与三组非外科胆管引流方法PTBD、ERBD、EMBE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手术组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PTBD)、经内镜逆行性胆管引流术 (ERBD)、经皮经肝自膨式金属支架术 (EMBE)。有效减黄率 :分别是 95 %、89.8%、73 %、93 % ;早期合并症发生例数 :1例 /10例 ,8例 /3 5例 ,12例 /2 1例 ,1例 /10例 ;黄疸再发率 :0 % ,5 0 % ,40 % ,0 % ;平均生存期 (天 ) :2 46 ,117.3 ,198.40 ,2 0 3 .6 ,均P <0 .0 5。结论 肝内三级肝管空肠吻合术对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是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其减黄效果优于PTBD、ERBD和EMBE。  相似文献   

12.
郭赛 《抗癌之窗》2014,(3):30-31
1腹痛 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胰腺肿瘤常导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还没有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患者可感觉腹部不适及隐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肝内胆管扩张不明显(2级分支直径0.3cm~0.5cm)的高位梗阻性重度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述(PTCD)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肝内胆管扩张不明显的高位梗阻性重度黄疸患者PTCD的相关资料。参照术前超声预设的引流方式、进针点、穿刺及置管路径,在超声联合DSA指引下行PTCD术;据不同梗阻类型对97例患者,采用不同的引流方式。结果:97例中91例穿刺置管成功,占93.81%。术后2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由平均437.82 mmol/L±205.34 mmol/L下降至137.34 mmol/L±123.34 mmol/L(P<0.05);转氨酶AST由平均124.72 IU/L±72.12 IU/L下降至46.76 IU/L±18.23 IU/L(P<0.05)、ALT由平均146.82 IU/L±92.10 IU/L下降至53.46 IU/L±23.21 IU/L(P<0.05)。PTCD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超声联合DSA对重度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扩张不明显的患者行PTCD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对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入组4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和(或)裸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在胆道内置入内外引流管和(或)裸金属内支架,进行引流胆汁的姑息性治疗。结果全组42例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本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最长可达20个月。结论介入疗法对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肝癌黄疸多发生于晚期或继发硬化后,很少以初期症状出现,故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中较少考虑肝癌。本文报告一例肝细胞癌侵入胆道、脱落至肝外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例;周××男,54岁,工人,住院号49878。病史为20天来渐进黄疸,皮肤骚痒、浅白便,以梗阻黄疸入院。查体,肝大右肋下4cm、中等硬、光滑、胆囊及脾未触及。B超:肝右叶增大增厚未见占位病变,胰腺正常。肝同位素扫描:右叶肿大放射分布不均,左叶及肝门区放射稀疏、缺损、脾显影。ERCP:胃十二指肠、乳头正常,造影胰管显  相似文献   

16.
邢培华  邵国良 《肿瘤学杂志》2016,22(11):951-956
摘 要: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胆管的恶性肿瘤,发病隐匿,发现肿瘤时大都已是中晚期,预后非常差,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等一系列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姑息性治疗目前主要是经皮肝穿刺引流(PTCD)或内镜下胆道引流或支架植入,缓解患者的梗阻性黄疸征象,但随着肿瘤的进展,胆道再发梗阻发病率非常高。在胆道引流或支架基础上,行125I粒子腔内植入,在缓解梗阻基础上局部对肿瘤进行治疗,现就125I粒子腔内治疗在中晚期胆管癌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以根治病因,解除胆道梗阻。但恶性梗阻性黄疸在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有局部浸润及扩散,手术的成功率不高,往往只能做胆囊、胆管或肝内胆管肠道吻合术,以便内引流胆汁,减轻黄疸和暂时缓解症状。但对于一部分高龄、体弱以及淋巴结广泛转移而不能接收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近几年我院接收了几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而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完整的仅3例,通过根治性放疗,缓解了梗阻性黄疸,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3例均为男性,第1例年龄60岁,胰头癌;第2例68岁,胃癌术后2年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percutaneoua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28例,在B超引导下采用静脉导管施行胆管置管引流.结果 28例1次置管成功率96.43%(27/28),2次置管成功率100%(1/1),引流量360~800 mL/d,1周后血清总胆红素降至85.5~170.1 μmol/L.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灵活、安全、实时.采用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安全实用,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人不同支架.结果: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插管成功的3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170.84±101.72)μmol/L下降到术后l周(105.42±82.44)μmol/L,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l例,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33%.结论:全部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临床症状显著缓解,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TCD 56例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既往胆管引流依靠剖腹手术完成,手术创伤大,患者痛苦大,经济花费高。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实时超声仪器的应用和穿刺导管技术的发展,使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可以在不依赖胆管X线造影的先决条件下直接完成,从而使该技术变得更加简便、安全、实用。2004年8月~2006年6月我科为5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30~78岁,平均54岁。56例患者均系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淤积(不能行ERCP 支架或支架再次梗阻、不能手术或不能马上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