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术后脑部并发症临床监测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8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8例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93例,其中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80例(20.62%),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13例(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白细胞水平较高、术前血肌酐水平较高、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中峰值血糖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2、1.846、1.825和2.089,P <0.05)。PND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年龄、脑卒中史(■=1.756和2.848)。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TND与术前白细胞、肌酐、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血糖水平等密切相关,PN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和脑卒中史有关,术前抗感染治疗、降低血肌酐及术中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大血管手术中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效果,探讨该技术应用对于脑保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8月至2010年8月,276例大血管手术,包括Bentall、David、Stanford A型和B型夹层,主动脉根部瘤等。Stanford A型夹层198例体外循环分别采用右锁骨下动脉、右心房插管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灌注脑保护(SCP组,n=103)和右心房插管、右股动脉或主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的低温脑保护方法(HCP组,n=95)。观察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SCP组与HCP组对比。结果SCP组脑部并发症少于HCP组,有近期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在升主动脉加部分弓及全弓置换手术中,SCP技术对于术后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延长手术安全时限及有效预防近期脑部并发症有着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后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连续收治的13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各因素与术后转归,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与手术后院内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3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年龄(51.8±11.5)岁,其中男102例,女36例,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行孙氏手术治疗,无术中死亡,术后住院死亡15例(10.9%)。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脑梗、术后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透析、术后脊髓损伤、术后脑血管事件(脑出血/脑梗塞),均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透析、术后脊髓损伤、术后脑血管事件(脑出血/脑梗塞)是其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危重、手术复杂、病死率较高,加强围手术期脏器功能保护,减少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降低术后透析率,加强对神经系统保护,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减少术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不中断脑供血弓部优先重建技术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脑保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20年6月到2023年3月,17例患者首先横断无名动脉或左颈总动脉,将动脉管逆插入主动脉弓部后,通过“自循环”行弓部分支血管与四分支人工血管吻合完成全脑灌注,后在体外循环下完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式包括: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和/或主动脉根部处理1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3例)。结果 全组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无胸骨哆开及人造血管感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无中转延长切口情况。术后清醒时间(4.23±0.73)h,1例患者因术后脑梗死、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对其余16例患者分别在出院后3月、6月、1年进行了电话随访,随访率100%。无患者出现死亡、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再次手术干预、新发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破裂、近端逆行撕裂、肾脏、脑部疾病情况。结论 采用不中断脑供血弓部优先重建技术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优先保证脑部灌注,减少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弓部置换或加远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方法 1例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行Bentall's术+半弓置换术,1例升主动脉真性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患者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半弓置换术,1例外伤性胸主动脉夹层行弓降部主动脉置换术,余8例均行全弓置换+远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例因肺部感染,术后第39天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第11天死亡。9例存活患者中2例出现声嘶,余均无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弓部置换或加远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单中心手术结合微创的杂交技术,同期治疗升主动脉及弓降部主动脉病变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高危主动脉夹层患者11例采用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且合并广泛主动脉扩张1例。其中胸降主动脉瘤累及半弓合并夹层1例,弓降主动脉瘤1例。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术置换+主动脉至头臂血管搭桥+顺行腔内覆膜支架植入,弓部近端锚定区均为重建的近端锚定区。结果全组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4±26)min,阻断时间(46±12)min,术中最低鼻咽温度(27.9±1.4)℃。术后住院期间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中支架释放后造影发现少量内漏,1例延迟苏醒,治疗后恢复出院。1例发生淋巴漏导致心包填塞,开胸结扎后好转出院。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用于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高危主动脉夹层病变这一新型杂交技术有利于减少外科创伤和深低温停循环等所带来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成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外伤史及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手术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白细胞计数及术前血肌酐均高于无并发症组,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间均长于无并发症组(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有合并症、有心血管手术史、术前有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前白细胞计数高及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强化监控管理,尽可能减少脑神经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2例原发疾病主要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降主动脉瘤累及弓部患者实施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1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2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升主动脉替换+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8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象鼻技术(支架象鼻6例),1例行主动脉左半弓+降主动脉置换.4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13.6%.死亡原因:1例手术前夹层已经破裂,心脏压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停跳,复苏同时手术,手术后严重右心衰,手术后16 h死亡;1例手术后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 d死亡;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未醒并发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9 d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出血2次开胸3例;延迟苏醒3例;肾功能衰竭2例.结论 主动脉弓部病变需根据手术前不同的原发病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包括半弓、全弓和全弓+象鼻手术;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脑保护方法 ,有利于降低主动脉弓部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DIGO分级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48h内发生急性肾损伤78例(75.0%),12例(11.5%)术后需肾替代治疗,住院死亡5例(4.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外循环时间、高血压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min是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概率高。体外循环时间、高血压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0min是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医学科40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胸片及细菌学结果,确诊其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对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占比为13%。相较于同期手术无肺部真菌感染组,肺部真菌感染组的急诊手术患者高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用持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患者高于非CRRT治疗患者;随着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增加,重症监护室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在使用抗生素方面,使用碳青霉烯类的患者感染率低于使用头孢类的患者感染率,使用碳青霉烯类应用时间<3 d的患者感染率最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应用CRRT、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和碳青霉烯类应用时间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4个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机应用时间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急性Stanford...  相似文献   

11.
刘胜中  陈良万 《西部医学》2013,25(6):843-845,848
目的总结术中置入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弓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3月接受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1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置入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16例,一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1例。全组手术时间(276±54)min,体外循环时间(141±28)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1±12)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7)min。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3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4±6)d。13例随访5~32个月,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患者主动脉弓降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置入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弓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简化主动脉弓部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4例,均经主动脉造影(CTA)、MR等检查确诊,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6例,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1例,均行深低温停循环开放手术;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7例,行一期两站式杂交手术。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经对症处理均治愈。术后门诊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脑部和肢体缺血征象。复查主动脉CTA示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或渗漏,血管内支架无明显内漏及移位。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应根据病情、病变部位及夹层破口的位置,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及抢救成功率;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性脑灌注可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研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汇集2014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成功实施弓部置换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2例,监测术后1周内血液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肝功能不全分为两组,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4.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与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LT>40 U/L,腹腔干动脉夹层,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入红细胞超过10 U,术后低氧血症。多因素Logs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ALT>40 U/L,术中及术后24 h输入红细胞超过10 U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跟多种相关因素有关,而术前ALT>40 U/L,术中及术后24 h输入红细胞超过10 U是夹层围手术期肝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术后感染与术后谵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8例,其中43例(39.8%)发生术后谵妄.收集发生与未发生谵妄患者的术中、术后观测指标及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影像分析软件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后支架远端主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术后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TEVAR手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结合既往Criadol分区原则将主动脉归纳分为胸降主动脉区、肾上腹主动脉区、肾下腹主动脉区及髂动脉区,评估不同区域主动脉真假腔形态及破口分布情况。利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完整收集216例于我院进行定期随访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3.9±2.1)年,随访期内47例(21.8%)患者支架远端主动脉出现负性重塑。单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壁结构异常(马凡综合征病史)和假腔持续通畅(远端破口存在、假腔血栓化不全)是本组患者TEVAR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比值比(OR)=1.36, 95%可信区间(CI)=1.12-1.58, P=0.005]以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少(OR=0.49, 95%CI=0.22-0.71, P<0.001)是患者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主动脉壁结构异常、假腔持续通畅、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少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报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凶险复杂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例,经增强血管CT(CTA)、磁共振扫描(MRI)、心脏彩色多普勒(UCG)确诊.无名动脉或右腋动脉 腔房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涉及弓部置换的15例均采用深低温(鼻咽温度16~18 ℃)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依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累及的部位、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Wheat术 2例、David 术1例、Bentall术 6例、Bentall术 半弓置换 3例、Bentall术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 5例(其中合并CABG 3例)、升主动脉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 7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7.3±28.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1.2±8.7)min.死亡2例(8.3%),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明显降低死亡率.消除假腔、置换病变血管、重建分支血管血供是手术原则和治疗思考顺序.手术治疗加血管内支架植入这一杂交技术成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5例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的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及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共24例(28.2%),其中TND 16例(18.8%),PND 8例(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影响术后TND的发生(P<0.05);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时间影响术后PND的发生(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1.568,P=0.007)是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TND的危险因素,选择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OR=9.338,P=0.045)和体外循环时间(OR=1.019,P=0.047)是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PND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可能会减少术后TND的发生,避免选择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及术中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可能会减少术后P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期疗效 ,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对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在本中心接受腔内隔绝术的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116例 ,按照术后 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 1次的方案进行随访 ,观察并发症及瘤体形态学变化。结果 :10 0例患者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5 .4± 11.2 )个月 ,围手术期死亡 6例 ,随访中死亡 2例 ,2例术后再发 Stanford A型夹层行 Bentall手术后治愈。其余患者生存质量良好 ,无与 TAD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6 7例术后随访 12个月以上者 CTA随访表明 ,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明显缩小 ,移植物位置、形态良好 ,瘤颈无显著扩张。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 ,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 ,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 ,该方法的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9.
急性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经验,对与手术有关的基本方法和手术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1998的1月-2001年6月,收治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122例,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27例(22.13%),非急性夹层95例(77.87%)。急性夹层手术包括升主动脉替换术15例;Bentall手术8例;David手术1例。同期全弓替换术7例,其中6例施行了“象鼻”手术(Elephant Trunk Technique),1例行无名动脉替换;同期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13例。非急性夹层手术95例作为对照资料。结果 急性夹层组术前和手术死亡各3例。总死亡率22.22%(6/27),手术死亡率12.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2.5%。非急性夹层组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1.05%,并发症发生率8.42%。急性夹层组的围术期死亡率、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夹层。手术方式中急性夹层需行弓部置换和保留主动脉瓣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急性夹层。结论 针对夹层近心端病理类型选择主动脉根部的处理方法。完全根部消除夹层和根部扩张尽可能保留瓣膜。根据弓部和弓远端的扩张程度和破口位置决定弓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一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90例Stanford A型AD患者,其中急性45例、亚急性35例、慢性10例。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术6例、Wheat术4例、David术2例、Bentall及右半弓置换3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28例、Wheat+全弓置换+象鼻术36例、David+全弓置换+象鼻术9例、Cabrol+全弓置换+象鼻术2例。在75例象鼻术中56例采用改良手术,其中在覆膜支架上对应未受累头臂干血管开口处开窗41例,采用三分支支架象鼻15例。结果 84例患者治愈,死亡6例,死亡率为6.7%。结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并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的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和方式;对主动脉弓部处理的改良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