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温经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温经汤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取54只雌性BALB/c小鼠,采用腹腔内注射子宫内膜碎片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温经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7.97 g/kg、15.93 g/kg、31.85 g/kg温经汤灌胃,西药组给予孕三烯酮0.5 mg/kg灌胃,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另取5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作为空白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小鼠均连续灌胃21 d后处死,收集异位内膜病灶并称重,ELISA法检测血清和腹腔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异位内膜病灶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转录激活蛋白1(A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BALB/c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可行性及异位病灶纤维化的发生情况。方法选用BALB/c小鼠40只,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20只作为实验组,余10只作为供体小鼠。实验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含供体小鼠子宫碎片的生理盐水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于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时观察异位病灶生长情况,并取异位病灶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结果造模后第14天和第21天时,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成功率分别为80%(16/20)、90%(18/20);大体观察异位病灶多位于小鼠左盆腹腔,呈单个或多房囊样;HE染色可见异位病灶中有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腺体;Masson染色可见异位病灶有大量纤维沉积生成。结论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法可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且操作简便、成模率高;异位病灶有纤维化生成,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机制和药物疗效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软坚散结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黏附的影响. 方法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药组给予软坚散结中药灌胃,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流式细胞术检测异位病灶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等技术对异位内膜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透明质酸受体CD44进行检测. 结果 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小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中药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中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CD44、ICAM-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中药组的CD44和ICAM-1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6.34、2.75和1.53、1.19倍. 结论 软坚散结中药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黏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化瘀方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手术移植法复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模型。造模同时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每日予补肾温阳化瘀方61.67、15.42g/kg和戊酸雌二醇0.5 mg/kg,西药组每周2次予孕三烯酮0.4 mg/kg和戊酸雌二醇0.5mg/kg。于造模12天腹腔注射缩宫素后观察各组小鼠扭体反应,测量异位灶体积,检测小鼠血清血管舒缓激肽(BK)、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子宫和异位灶缓激肽B1受体(BKB1R)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子宫和异位灶BKB1R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第12天,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成功诱发扭体反应并见异位灶。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组扭体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显著减少、异位灶体积减小(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血清BK、PGF2α含量显著下降,子宫及异位灶BKB1R蛋白及其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异位灶BKB1R mRNA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补肾温阳化瘀方能有效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BK及PGF2α含量、抑制BKB1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作用,探讨其调控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8~1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自体移植法复制EM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补肾温阳化瘀方低、高剂量及孕三烯酮灌胃,假手术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连续21 d。HE染色观察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的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测定在位内膜及异位灶磷酸化蛋白激酶C的α亚型(p-PKCα)、蛋白激酶C的α亚型(PKC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在位内膜和异位灶p-PKCα蛋白水平升高;给予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后,p-PKCα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KCα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补肾温阳化瘀方通过抑制PKC信号通路来治疗EM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榆栀止血颗粒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及异位内膜体积的影响。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榆栀止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假手术组,分组处理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CD31阳性细胞表达),以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VEGF、MMP-9、IL-6、TNF-α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3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VEGF、MMP-9、IL-6及TNF-α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p-PI3K/PI3K、p-Akt/Akt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榆栀止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孕三烯酮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CD3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中VEGF、MMP-9、IL-6及TNF-α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p-PI3K/PI3K、p-Akt/Akt均降低(P0.05),且榆栀止血颗粒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榆栀止血颗粒高剂量组与孕三烯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榆栀止血颗粒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内膜血管生成,减轻炎性反应,进而减小其异位内膜体积,可能通过阻滞PI3K/Akt信号传导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病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 48只动情周期正常的SD雌性大鼠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EM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灌胃,给药4周。测量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与治疗组异位病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模型组异位病灶体积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组异位病灶体积较治疗前缩小(P0.01),治疗组异位病灶体积小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异位病灶中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缩小内异症模型大鼠异位病灶体积,可能与减少了HIF-1α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寒湿瘀结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模型小鼠腹腔微环境中NLR家族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活化相关蛋白及Th17/Treg的表达规律。方法 将55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供体组、模型组(分为模型7天组、模型14天组、模型21天组),模型组采用异体移植腹腔注射法和冷水浴法构建寒湿瘀结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模型。比较各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粪便含水率及热痛潜伏期以评价证候;采用腹腔粘连评分评价粘连程度;比较各组异位组织总重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评价病理;马松三色(Massontrichrome, 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病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1,Col-1)的表达,评价纤维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异位病灶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楮实子水提物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小鼠肝细胞癌(HCC)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EN的方法构建原发性HCC小鼠模型,将HC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索拉非尼组(0.01 g·kg-1·d-1)、楮实子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0.9、1.8、3.6 g·kg-1·d-1),每组10只;另取10只C57BL/6小鼠作为空白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小鼠肝脏出现肝癌样白色结节后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楮实子水提物;索拉非尼组给予索拉非尼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肝细胞癌变程度及肝细胞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大鼠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雌性成年(9-10周龄)未孕SD大鼠,体重190-21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异方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最终纳入10只大鼠。大鼠在第3个动情期时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E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内异方治疗组给予内异方水煎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达那唑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给药4周。治疗结束后,解剖异位内膜,采用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异位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与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内异方改善EM大鼠的异位内膜病理学结构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内异方抑制EM大鼠的异位内膜组织的VEGF、HIF-1α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但促进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内异方具有改善大鼠EM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HIF-1α和NF-κB蛋白表达并促进PTEN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microRNA-126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雌性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桃红内异散组、孕三烯酮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假手术组及EMs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桃红内异散组给予中药75 g~(-1)·kg~(-1)·d~(-1)干预;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0.25 g~(-1)·kg~(-1)·w~(-1)干预。连续干预4周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EMs模型大鼠异位病灶组织中microRNA-12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内异散能够显著升高EMs模型大鼠microRNA-126水平(P0.01)。结论桃红内异散可显著升高microRNA-126从而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微血管生长,这是桃红内异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随机将4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蠲痛饮低、中、高剂量组、通路阻滞剂组(LY294002) 6组,分别给予蠲痛饮高、中、低剂量(42. 9,14. 3,4. 8 g·kg~(-1))灌胃,通路阻滞剂组予PI3K通路阻滞剂LY294002(0. 04 g·kg~(-1))腹腔注射,正常组及模型组每天按照10 mL·kg~(-1)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组持续用药28 d。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异位内膜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 mRNA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异位内膜PI3K,Akt,mTOR蛋白和p70S6K mRNA的表达都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蠲痛饮中、高剂量、通路阻滞剂组干预后PI3K,Akt,mTOR蛋白和p70S6K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 0. 05)。透射电镜下可见蠲痛饮低、中、高剂量组和通路阻滞剂组均能促进腺上皮细胞萎缩或欠整齐,微绒毛减少或消失,胞核固缩,胞内线粒体肿胀或减少,间质细胞凋亡。结论: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蠲痛饮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及p70S6K mRNA表达,从而抑制上皮间质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在位和异位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及P21表达的差异,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探讨莪术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机制,以及对其调节作用。方法: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复方莪术散高、低剂量组,孕三烯酮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共5组,以1 mL/100 g灌胃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给药后大鼠在位以及异位内膜组织中Cyclin A及P21的表达。结果:Cyclin 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其阳性表达率较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增高,P21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其阳性表达率较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明显降低,Cyclin A与P21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复方莪术散在一定剂量关系上能显著抑制异位组织的生长,缩小异位病灶体积,抑制Cyclin A的表达,提高P21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莪术散可抑制Cyclin A的表达,提高P21蛋白的表达,从细胞周期调控的角度证实复方莪术散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血清、腹腔液、异位内膜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的影响来阐述蠲痛饮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蠲痛饮高、中、低剂量组、丹那唑组、模型组、空白组等6组,给药实验组分别给予蠲痛饮高、中、低剂量和丹那唑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蠲痛饮高、中、低剂量和丹那唑对EMS大鼠ICAM-1的影响.结果 丹那唑组和不同剂量蠲痛饮对大鼠异位组织体积大小和腹腔液ICAM-1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丹那唑和蠲痛饮高、中剂量降低EMS大鼠异位病灶ICAM-1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蠲痛饮可通过降低EMS大鼠腹腔液及异位内膜ICAM-1的水平,抑制异位组织的粘附而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发展,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健脾益气中药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因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健脾益气中药对小鼠异位内膜黏附的作用。方法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中药组给予健脾益气中药灌胃。2周后处死动物,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Westem blot和Real time PCR等技术检测异位内膜的黏附因子ICAM-1(CD54)、CD44。结果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小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中药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和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异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与模型组间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中药组CD44、CD54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以2^-△△α”计算CD44、CD54 mRNA表达量(空白对照组为1),模型组、中药组的CD4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6.34、2.06倍;CD5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3、1.15倍。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黏附和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黏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补肾温阳化瘀方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Ⅰ(transient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1,TRPV1)及致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影响,以探讨补肾温阳化瘀方治疗EMT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近交系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孕三烯酮组,每组15只。观察各组扭体反应,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NGF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和异位灶NGF、TRPV1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子宫和异位灶NGF、TRPV1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NGF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与小鼠扭体次数呈正相关(r=0.574,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孕三烯酮组血清NGF含量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子宫NGF、TRPV1蛋白及NGF、TRPV1 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孕三烯酮组子宫和异位灶NGF、TRPV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NGF、TRPV1 mRNA以中药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子宫及异位灶NGF与TRPV1蛋白及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TRPV1及致敏因子NGF共同参与了EMT疼痛的发生;补肾温阳化瘀方可通过降低NGF对TRPV1的上调作用从而发挥抑制EMT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异方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灶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采用自身种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异方低、高剂量(含生药25.2,50.4 g·kg-1·d-1)、孕三烯酮对照组(2.5 mg·kg-1·d-1),ig 3周后,应用RT-PCR检测内异灶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内异灶组织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内异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孕三烯酮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模型内异灶中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内异方通过下调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起到抗E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乌丹丸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大鼠自噬信号轴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雷帕霉素靶分子(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9只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丹丸高、中、低剂量组、散结镇痛胶囊组、地诺孕素组,每组7只,采用冰水浴联合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寒凝血瘀EMs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给予10 m L/kg生理盐水灌胃,乌丹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4 g/kg、1.2 g/kg、0.6 g/kg灌胃,散结镇痛胶囊组每天给予0.48 g/kg灌胃,地诺孕素组每天给予0.2 mg/kg灌胃,各组持续用药28日。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自噬信号轴PI3K、p-Akt、p-mTOR蛋白以及相关自噬分子LC3、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PI3K/Akt/m 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蒙药枸杞子-7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药理作用.方法 以手术法制备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大鼠模型,以蒙药枸杞子-7灌胃治疗14 d,分别在给药第1、7、14 d测量异位包块大小,末次给药后麻醉处死大鼠,测定血清E2和P含量,观察子宫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E2和P含量升高(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傅青主女科》升带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异位内膜的病理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制备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每日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每日给予升带汤10mL/kg,连续给药20d。处死大鼠,剥取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石蜡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在位、异位内膜比较。当大鼠在位内膜处于增生晚期时,其异位内膜组织处于增生早期状态。治疗组大鼠在位、异位内膜比较。大鼠在位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时。其异位内膜组织亦处于分泌期,间质部分蜕膜样变。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存在不同步发育现象。升带汤有促使大鼠异位内膜组织蜕膜样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