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专科医院病儿开展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2月和 2020年 6月至 2021年 5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仅保留说明书要求的头孢噻肟、头孢美唑皮试)前后,儿童病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数据、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病人次均药品费用等指标变化情况,并对儿童病人皮试成本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明显下降;保留常规皮试的头孢美唑、头孢噻肟消耗量降幅为 6.58%、4.73%,取消常规皮试的药物中头孢曲松消耗量增幅最高为 8.30%;各类头孢菌素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率均有提高( P<0.05);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前后,头孢噻肟、头孢美唑与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间 ADR发生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儿童皮试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 1.27 DDDs下降至 0.55 DDDs;门急诊、住院病儿次均皮试药品费用平均下降 1.00元、 10.41元;头孢菌素皮试总成本下降 80.87%。结论取消儿童病人常规头孢菌素皮肤试验后,有利于降低病人用药负担,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同时有效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推进取消头孢皮试政策落地的实践和成效。方法: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小组发挥牵头作用,制定院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通过信息系统维护,多维度、多途径地宣传和培训促进政策落地。通过回顾性分析头孢菌素取消皮试后相关数据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上报情况,分析政策实施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结果: 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后,抗菌药物使用结构更加合理,三代头孢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用量明显增加,从28 704 DDDs上升至39 591 DDDs,同比增加40%;皮试人次显著下降,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5-11月皮试减少37 165人次;住院患者减少近60%,急诊患者减少近70%,共节省护理工作时间18 582.5 h;皮试药品单独打包环节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药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取消皮试期间共减少皮试费用128.09万元;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可以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构、减少护理和药学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降低医院成本,为患者造福。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AMS小组的牵头作用,信息系统的支持,多维度、多途径的宣传和培训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规定实施前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皮试和使用情况,为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实施前)和2022年(实施后)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对患者既往过敏史、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皮试和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后皮试率显著降低(98.94%vs.5.45%,P<0.05),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无显著性差异(98.02%vs.97.86%,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对于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实施后皮试率显著降低(99.51%vs.0%,P<0.05),而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显著上升(98.52%vs.99.65%,P<0.05)。对于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实施后皮试率、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2.00%vs.73.91%和92.00%vs.75.36%,P<0.05)。结论: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减少了皮试人次数,同时保证了医疗安全。但是对于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临床可能更倾...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取消常规头孢菌素皮试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方法 制定我院常规头孢菌素皮试操作规范、严重过敏 反应抢救流程及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标准操作规范。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1月和2019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头孢菌 素皮试相关数据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显著下降,2020年1月—2020年11月头孢菌素皮试 人次数仅为1969人次,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2020年进行头孢菌素皮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部分医生仍存在一定疑虑(1808, 91.82%);②患者对是否有头孢菌素过敏史作出模糊回答(32,1.63%);③患者要求头孢菌素皮试(67,3.40%);④其他原因(62, 3.15%)。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次均费用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t=37.23,P<0.05)。因直接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无统计学差异,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前后皮试阳性率结果有差异。结论 规范化管理常规头孢菌素皮试,不仅显著 降低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也有效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头孢菌素使用情况及皮试状况,为合理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西药房处方共20 000张并进行分析讨论,对其中静脉用头孢菌素处方的皮试情况进行分类,分为头孢唑林皮试组及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组,对两组皮试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6.79%,符合国家规定,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科室主要有急诊科、儿科、口腔科、泌尿科及普外科,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部分处方在联合用药及溶媒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原液组较头孢唑林皮试组出现更低的误差率。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处方仍有不合理现象。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前,以药物原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本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皮试情况。方法 未下发《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管理规定》文件前,即2022年1月21日~5月20日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1266例);下发《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管理规定》文件后,即2022年5月21日~9月20日为研究组(1579例)。统计药物包括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情况以及皮试情况。观察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两组每个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以及皮试情况、不同科室抗菌药物皮试情况以及未使用皮肤试验的安全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评分(85.45±3.47)分高于对照组的(72.45±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45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中有1888例患者进行皮试,对照组2022年1月21日~2月20日、2月21日~3月20日、3月21日~4月20日、4月21日~5月20日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人数分别为346、338、290、292例,进行皮试人数分别为334、324、270、271例,皮试率分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的临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试验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20年7月—2021年6月与2021年7月—2022年6月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皮试情况,分析落实指导原则前后皮试的差异,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对头孢菌素皮试结果的影响,并以问卷星小程序为平台,采用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临床应用调研问卷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落实指导原则后(2021年7月—2022年6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的使用数量较上一年(2020年7月—2021年6月)有所减少,头孢菌素药物皮试患者由上一年的95.93%减少至70.62%,做皮试所花费的费用较上一年减少约15.80万元,未做皮试相较上一年节约的费用约10.96万元。2021年7月—2022年6月应用头孢菌素的9 833例患者中,皮试患者6 944例,其中结果阳性497例,阳性率为7.16%,且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皮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1、49.610,P<0.001)。结论 过度依赖头孢菌素皮试规避临床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
部分头孢类抗菌药物临床皮试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11种头孢类抗菌药物针剂临床皮试方法及效果.方法据医嘱处方头孢类抗菌药物,以500 mg·L-1为皮试液浓度,对住院患者采取皮试后用药的方法,观察皮试结果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1种头孢类抗菌药物针剂,经293例住院患者295次临床皮试观察,头孢曲松钠等7个品种有皮试阳性病例,总阳性发生率为8.81%.而头孢吡肟等4品种皮试结果均为阴性.结论11种头孢类抗菌药物临床皮试295例次,阳性发生率为8.81%,不容忽视.皮试为阴性的患者用药后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头孢菌素皮试结果存在差异.建议为确定临床常规皮试品种,应进一步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发生ADR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用药、ADR发生时间、症状及治疗情况等,记录患者所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与其他药物的联用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原因,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其他药物联用所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1.67%;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用药所致ADR严重病例最高,占20.00%;联合用药后患者ADR发生率上升,以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ADR为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含乙醇类药、强效利尿剂、氨基糖苷类药联用均可能导致ADR。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成分,与强效利尿剂联用ADR发生率较高,为提高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84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翠英 《首都医药》2006,13(14):47-48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北京市密云县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84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中涉及9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36),头孢呋辛钠(20),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口服给药8例,其余76例均为静脉给药;A型不良反应26例,B型不良反应58例;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11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应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某院2013年~2014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儿科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到的6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3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途径致ADR发生率最高,占82.54%;抗菌药物致ADR发生率最高,占68.25%,以头孢菌素类多见;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为皮肤级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某院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我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对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医院2018年~2019年收治的439份患者的相关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建设前后的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情况及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类别频次。结果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实施以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为50.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为91%。在合理用药的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涉及到了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唑林),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呋辛)。结论专项处方点评模式可以让医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儿童医院药物应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采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对我院2006~2008年住院期间3653例患儿药物应用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4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3%;1~3岁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6.14%);静脉滴注是引发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71.29%);引起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物(66.87%);冬、春季是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发季节。结论: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儿童又是特殊的群体,应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充分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避免或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近三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特点,探讨其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从该院ADR监测系统中筛选出2019—2021年上报的抗菌药物ADR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该院近三年上报的216例抗菌药物ADR报告中,报告类型为新的及严重的ADR共有113例,占比52.31%;ADR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5 d内,占比42.60%;男性发生ADR的比例高于女性(58.80%vs. 4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1~8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比36.57%;抗结核药物ADR发生位居首位,占比51.5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比16.00%;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比44.25%,口服给药次之,占比43.0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在抗菌药物ADR中最为常见,占比36.62%;发生ADR后大多数患者都能好转或痊愈,占比93.06%。结论 临床应对抗结核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ADR进行重点监测。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的用药监护,减少静脉给药,做到能口服则不静脉用药,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医院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物皮试的规范化管理与成效。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20年8月—2021年5月(管理前)和2021年8月—2022年5月(管理后)使用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注射剂的住院患者资料,统计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物的皮试率、皮试阳性率、皮试成本及使用量占比。通过HIS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查询与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相关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统计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 管理后皮试率为23.21%,低于管理前的94.17%(χ2=5 747.13,P<0.001),皮试阳性率和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试管理后可节约皮试成本325 861.46元,其中直接成本202 788.18元、间接成本123 073.28元;患者、医院、医保节约皮试成本分别为55 156.16元、69 811.85元、143 553.02元。皮试管理前后,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物使用量占比由40.46%升至47.46%,三代头孢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使用量占比由20.5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皮试现状,为推进该类药物皮试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34家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及21家综合性医院的医护人员、药师和药学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10家医院的问卷填报人访谈完成良好。各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比例为19%~100%,平均75%。所有医院均对青霉素类注射剂进行皮试。8家医院对口服青霉素类药品未进行皮试。54家医院(剔除仅有1种抗菌药物品种的1家医院)中,进行头孢菌素类注射液皮试的医院有50家,比例为93%。4家医院对口服头孢菌素类进行皮试,10家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进行皮试,3家医院对单环β-内酰胺类进行皮试。皮试液种类、皮试液剂量及浓度不一。皮试方法均为皮内注射。26家医院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文件统一规定,28家医院无相应规定,1家医院仅对青霉素类皮试有规定。11家医院提供了可查询的近3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次数共2 727 714例次,平均每家医院每年82 658例次。23家医院提供了近3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输液反应例次共6 187例次,每家医院平均每年约90例次。6家医院提供了按药品化学结构分类统计的数据,总计头孢菌素类皮试次数超过了108万例次,达到了青霉素类皮试次数的2倍多,头孢菌素类皮试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造成环境污染。结论:目前国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执行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有争议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有待进行统一规范,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指导,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查江苏盛泽医院2020年1—12月的住院病历1 400份,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科室分布、联用情况、种类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 400份病历中720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占比51.43%;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是普外科,其次是骨科、呼吸内科、产科等;以抗菌药物单一用药为主,主要使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和大环内酯类,其中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类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类型包括无适应证用药、剂量不合理、溶媒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给药途径错误,合理用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不合理用药患者(P<0.01)。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监测使用这类抗菌药物患者的相关指标,加强处方干预,减少不合理处方,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头孢菌素皮试和变态反应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头孢菌素的皮试及变态反应情况,为是否需做皮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住院期间使用头孢菌素的1084例病人进行皮试和变态反应情况的调查。结果:用青霉素皮试的有203例,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的有9例,未做皮试872例。皮试人数占19.56%。196例青霉素皮试阴性者使用头孢菌素有5例发生变态反应,872例未做皮试者发生7例,两者之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和无青霉素过敏史之间变态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菌素变态反应发生率1.11%。结论:头孢菌素用药前皮试可不列为常规,用青霉素皮试代替头孢菌素试敏不敏感,必须做皮试时应采用头孢菌素原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规范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皮试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影响及其经济学价值,为头孢菌素皮试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规范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皮试前后的皮试筛查情况、药物过敏情况和换药情况等数据,同时从药品费用、耗材费用和护理劳动时间等方面对规范头孢菌素皮试进行经济性研究。结果:该院规范头孢菌素皮试前,皮试率高达95.14%(2 782/2 924),皮试阳性率约为2.19%(61/2 782),患者用药后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4%(10/2 924),其中包含0.03%(1/2 924)危及生命的严重过敏反应。规范头孢菌素皮试后,皮试率降至15.84%(384/2 424),皮试阳性率为3.91%(15/384),患者用药后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降至0.29%(7/2 424),且均表现为Ⅰ度或Ⅱ度过敏反应。经济性方面,规范头孢菌素皮试后,患者角度的人均皮试成本下降70.64%(从29.50元降至8.66元),医疗机构角度的人均成本下降76.30%(从53.16元降至12.60元)。结论:不规范的头孢菌素皮试不仅不...  相似文献   

20.
我院9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芳辰  郝杰  李颖 《中国药房》2010,(44):4191-419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9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试液的选择有3种情况,分别为采用1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采用拟用品种(原数)进行皮试、不作皮试或用其它药物皮试。涉及ADR的头孢菌素类药品共18个,发生频率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和头孢替安。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72例(77.42%)。结论:临床应规范皮试液的选择;重视ADR监测与报告、定期分析报告数据,为临床及时提供药品安全信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