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燕文 《新中医》2021,53(11):5-11
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是著名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将《伤寒论》中有汗出这一病理性反应并且提供了相应治疗方的条文整理出来,以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分析,以方为纲,条文为目,条分缕析,总结出《伤寒论》中这些汗证治疗方的六经归属以及方证辨证要点.认为除厥阴病条文中未涉及汗出的方证外,《伤...  相似文献   

2.
研究并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认为必须遵循方证对应辨证论治观。这是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而六经辨证只是一个简要大略的提纲。这种论点是经过无数次临床总结所证实。值的指出:此论是学好《伤寒论》理论及用好方药的指南。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一部对外感热性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典专著.在太阳病篇中共载条文183条,除论述邪感太阳经彤成太阳病(包括太阳经证和腑论)证治的92个条文外,有91个条文是讨论太阳病误治、失治后变证的辨证论治.这些条文就<伤寒论>太阳病篇来讲,是属太阳病误治、失治变证证治,但从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影响来看,则不仅如此,应该说这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及其发展、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太阳病误治、失治的变证的辨证论治内容,并通过认真研究及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对照,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误治、失治条文内容,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误治、失治的证治内容,对后世内科杂病证治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柴瑞震 《中医药学刊》2004,22(6):993-996
《伤寒论》是一部对外感热性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经典专著。在太阳病篇中共载条文183条,除论述邪感太阳经形成太阳病(包括太阳经证和腑论)证治的92个条文外.有91个条文是讨论太阳病误治、失治后变证的辨证论治。这些条文就《伤寒论》太阳病篇来讲,是属太阳病误治、失治变证证治,但从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影响来看.则不仅如此,应该说这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及其发展、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了太阳病误治、失治的变证的辨证论治内容,并通过认真研究及与后世内科杂病证治对照,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中误治、气治条文内容,对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认为《伤寒论》太阳病篇的误治、失治的证治内容,对后世内科杂病证治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以后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47-2249
中医学需要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在临界状态理论的指导下,从病-证-型结合的角度探索了中医证候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把握证候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临床诊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赵厚睿 《河南中医》2010,30(11):1137-1137
多数医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一大特色,即方证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作者认为方证辨证所包括的内涵绝非简单的症状与药物相对应的对症下药,而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审机定治的高度体现,是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既重视研究方药的功效主治,也重视研究能体现内在病机的症状组合,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不断继承与发扬之。  相似文献   

7.
从"病"的内涵探讨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卓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08,49(7):654-655
随着现代医学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实践,如何在继承中医的前提下,把握中西医两种医疗思想,更好地发展中医,成为中医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理论的精髓为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为其实施手段,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核心,因此从病、证、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角度明确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可以为中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任鸿义 《光明中医》2012,27(6):1074-1075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专著.这部书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加以总结,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不仅为诊疗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而且还积累了一些外感疾病的误汗证治,其内容丰富,言简意明,为后人诊治外感疾病留下了宝贵经验,现分述如下,供同行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把握辨证论治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而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是辨证论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把握辨证论治精髓的切入点,只有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才能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把一种分析复杂大系统的有效数学方法一层次分析法(AHP)引入中医方证研究,建立方证耦合数学模型来探讨<伤寒论>方证相应规律的研究思路,成功地把半定性、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方证相应"问题转化为量化的、系统的数学问题.在这一工作基础上建立<伤寒论>方证耦合模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探索<伤寒论>方证相应原理,可为提出客观、规范、中西医普遍承认的中医方证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之病机及分类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文俊 《中医药通报》2010,9(1):14-19, 44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诸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辩证治疗、遣方用药的探讨,总结出张仲景对气机升降失调诸证治疗的规律:首先应掌握祛邪扶正与调理气机的关系及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轻重主次。其次,认为仲景在对气机升降失调诸证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注重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遣方用药思维。认为在方证相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经方的拆合、药物组成的加减、药量和炮制、煎煮方法的改变以适应病证的变化,为仲景临床遣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述及坏证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证型包括热都胸膈的栀子豉汤证、邪热壅肺的麻杏甘石汤证、脾阳虚水饮内停的苓桂术甘汤证、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水热互结的大陷胸汤证、痰热互结的小陷胸汤证、寒热错杂的泻心汤证等.如此众多证型各异的坏证条文,一方面是表明其对太阳表证失治、误治成坏证这一阶段治疗的重视,另一方面是欲使后学通过这些条文的学习,掌握太阳表证失治、误治成坏证的治疗方法.学习太阳病篇应将太阳表证、传经证、坏证的内容看成一个协调统一、变化发展的整体,才能深刻了解太阳病篇论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各期及不同病程中构成比最高最常见的证型,并有日渐快速增长的趋势,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病-证-症-方-药”证治理论体系,对多方面、多靶点防治疾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风险,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并进一步强化中医的诊疗优势,将中医药推向现代化、国际化,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 ,论及厥逆证者共 46条 ,辨证明晰井然 ,故将仲景对厥逆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证治的论述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小柴胡汤证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立方思想、小柴胡汤治疗范围及小柴胡汤类方变法的研究分析,认为小柴胡汤不仅是一首治疗外感热性病,病入少阳的有效方剂,而且更是一首治疗多种内伤杂病的多功能方剂。如在《伤寒论》本书中所治之“口苦、咽干、目眩、目赤、两耳无所闻、胸胁满而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痛、胁下鞭满、头痛、发热、阳微结、热入血室”等十六证,在临床中,都会是各自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或证候而出现,加上小柴胡汤的几个或然证,及其类方化裁治疗,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之广泛。后世医家据小柴胡汤又灵活加减,所化裁的方剂不胜枚举,广泛应用于治疗内伤杂病之中。所以,小柴胡汤可谓是后世治疗内伤杂病的群方之冠,《伤寒论》一书可谓是后世治内伤杂病的源流与滥觞。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有关便血的诊治对理解经典与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伤寒论》中关于便血的部分条文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太阳、阳明瘀热互结之蓄血证,少阴寒化证,厥阴阳复太过的便血成因,同时归纳总结其证治规律,并与现代疾病的病因病机相联系,以期为便血的内科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痞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两个方面 ,即 :痞证的成因和证候特点、临床特点及分类 ,论述了《伤寒论》对痞证的病因病机 ,并对其证治作了简析。指出 ,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随证加减治疗 ,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何谓血室,历代医家各有己见.有谓冲脉者,如王冰曰:"冲为血海."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据此论述:"血室,荣血停止之所,经脉集会之处,即冲脉,所谓血海是也."有以肝脏立论的,因仲景在热入血室的相关条文中有论及"胸胁下满",治疗可针刺期门穴或用小柴胡汤,这些均与肝胆有关,据此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曰:"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而更多学者认为血室即子宫,如张介宾<景岳全书>指出:"子户即子宫也,俗名子肠,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曰血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