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综述肠道菌群-胆汁酸通路对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为基于该通路的糖尿病防治提供文献参考,为开发治疗糖尿病的创新治疗方法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我们综述了肠道菌群与T2DM的相关性、胆汁酸和T2DM相关性、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相关性,并重点论述了肠道菌群-胆汁酸通路在T2DM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强调该路径对血糖调节方面的局限性和挑战,并探讨如何基于该路径开发防治T2DM的创新方法。结果与结论 肠道菌群-胆汁酸通路可介导T2DM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影响初级胆汁酸转变为次级胆汁酸,随后通过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TGR5)调节信号传导,影响宿主的代谢途径。FXR和TGR5受体已成为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研究的新靶点,开发肠道特异性FXR拮抗剂和TGR5激动剂可能是未来治疗T2DM的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然而其长期效果值得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与各脏器相关联,能够反映中医药整体观特点。肠道菌群在中药作用机制、配伍应用和毒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中药可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和组成,改善肠菌丰度和多样性,同时肠道菌群也可代谢转化中药活性成分,与中药相互影响,促进中药药效发挥。肠道菌群联合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通过多层次分析,有利于全面阐释肠道菌群与中药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数据库综合检索近十年发表的相关文献,阐释肠道菌群和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总结肠道菌群在中药药效、配伍、炮制、毒理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与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联合应用,为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和中药之间的关系及多组学技术在肠道菌群与中药之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大量维持机体健康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调节宿主生理活动和改善疾病状态。多糖为药食同源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物质,由于其具有易溶、毒性低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食同源植物多糖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但可被肠道菌群分泌的多糖降解酶降解,具有潜在的益生元特性。药食同源植物多糖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介导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并作为益生元与益生菌形成合生元改善炎症性肠病。对药食同源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机制、介导肠道菌群并作为益生元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魏乐乐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刘月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3,54(18):6185-619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葡萄膜炎是由眼组织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激活的眼组织特异性T细胞已被证实可引发小鼠葡萄膜炎,肠道淋巴细胞归巢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循环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通过表面归巢受体整合素α4β7与其配体黏膜地址素细胞粘附分子-1(MAdCAM-1)特异性识别结合后进入到肠道,再被激活为活化的眼组织特异性T细胞,随后这些眼组织特异性T细胞从肠道不断迁移到眼部,穿越血-视网膜屏障进入眼内,引发葡萄膜炎。因此,肠道淋巴细胞归巢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对中药糖苷类成分脱糖基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糖苷类成分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其药理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体内存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糖苷类成分在生物体内代谢转化途径主要是由肠道菌群介导的脱糖基代谢,生成苷元后更易吸收入血并发挥药效.该文基于肠道菌群在中药糖苷类成分体内代谢及药效发挥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肠道菌群中代谢中药糖苷类成分的主要糖苷酶,产生糖苷酶的主要菌属,以及代表性糖苷类成分的脱糖基代谢途径.并针对肠道菌群对中药糖苷类成分代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韩冰  李静娜  吕西雨  陈明月  杜德峰  李菲  张超 《中草药》2023,54(20):6922-6932
近年来,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中药皂苷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中药皂苷类成分口服后难以直接在肠道中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酶可参与中药皂苷的代谢转化,使其生成低极性的次级苷、苷元或其他代谢物而发挥药理作用。通过综述中药皂苷在肠道菌群下的代谢反应、参与中药皂苷代谢转化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活性、影响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中药皂苷的因素,为后续中药皂苷类成分在肠道中的代谢转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是一个极具活力和多元性的微生态系统,有多种生理功能。口服中药大黄对肠道菌群生态平衡产生干预效应,肠道菌群也对大黄的代谢产生复杂影响。就大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大黄基于肠道菌群的代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机体健康或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在调节肠黏膜免疫功能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方面分别发挥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进行双向调节,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体内氨基酸代谢的过程亦受肠道菌群影响。氨基酸代谢的改变可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相应的改变,肠道菌群的改变亦影响了相关氨基酸的代谢。文章就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医药研究提供参考,在研究中以肠道菌群与氨基酸代谢为切入点,进一步阐明相关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秀琴  黄小洁  石达友  郭世宁 《中草药》2014,45(7):1031-1036
肠道菌群对人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中药多数是以口服的形式进入消化道,因此肠道内的微生物对中药的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产生影响。从疾病与肠道菌群状态的关系,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肠道菌群对中药代谢的影响以及宏基因组学等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研究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胡芬  林冕  诸剑芳 《新中医》2022,54(16):151-155
以肠道菌群作为认识的切入点,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理论探讨分析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思路。分析总结认为,在现代医学上,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这一途径进一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中医学认为,脑与肠在脏腑生理功能上互相关联,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基于肠道菌群介导的脑肠轴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针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脑肠轴、有效降低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最终实现从肠治脑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在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时,可重视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以及腹部腧穴的应用以达到良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其特征是持续性、并通常是进行性的气流阻塞,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在内的气道异常及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内的慢性呼吸道症状等,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认为肺脏和大肠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联系影响,可采用补益肺脾肾,以及祛痰、逐瘀等治法肺肠同治。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肺肠组织结构功能,调节肺部炎症和免疫等作用于COPD。中医药能够调控肠道菌群使其恢复平衡,从而有利于COPD的恢复,如以补益肺补肾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肺肠组织损伤,调节肺部免疫;以祛痰、逐瘀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该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以肠道菌群为关键点,阐述了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COPD的内涵,旨在为临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5,(6)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宿主的内环境稳态、保障宿主健康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也与药物的治疗作用、毒性反应密切相关。药物进入体内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发生脱糖基等代谢反应,使药物成分的活性或毒性发生改变;同时,在药物作用下,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药物间接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毒性反应。该文从药物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肠道菌群对药物的处置"和"药物对肠道菌群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揭示药物在肠道菌群介导下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毒性的效应及机制。  相似文献   

14.
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与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阳虚质存在肠道菌群失衡,及代谢、免疫功能紊乱。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参与宿主代谢,二者有着共变化特征。提出"阳虚质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影响其代谢功能,并存在与代谢相关的特征功能菌群"这一假说,并对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对于开展基于肠道菌群的个体化诊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非凋亡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以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及活性氧(ROS)累积为主要特征。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可以通过介导多种关键细胞基因的转录调控,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凋亡、自噬和衰老,进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新近研究发现p53还可通过影响铁代谢、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NADPH)介导的多种细胞代谢过程,调控铁死亡,参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疾病的病理进展。该文对p53介导的铁死亡在相关疾病转归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追踪了中医药靶向调节p53介导的铁死亡防治肿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性结肠炎、佐剂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大鼠、家兔肠道菌群对双黄连口服液中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家兔的新鲜粪便37℃厌氧培养,用HPLC-MS方法对代谢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分析。结果:家兔肠道菌群对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较快,而大鼠肠道菌群对连翘苷和芦丁的代谢过程相比较慢。结论:在离体条件下,双黄连口服液中连翘苷和芦丁可以被大鼠、家兔的肠道菌群代谢,但不同种属动物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微生态学研究证实,T2DM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数量及比例的失调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成为研究热点。现有实验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短链脂肪酸学说、胆汁酸代谢学说、内毒素学说、支链氨基酸学说等机制来影响T2DM的发生发展。湿热证T2DM患者在临床最为常见,该类患者胰岛素抵抗最为严重,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可通过特定的分子机制及通路作用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调节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为临床治疗T2DM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菌群数量庞杂,现有数据多偏重于动物实验,且研究菌群特异性不足,为此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T2DM特定菌群的研究,以及增加临床大样本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从肠道菌群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原因之一。中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菌群的数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19.
在概要介绍肠道菌群概况的基础上,综述肠道菌群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在特应性皮炎A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肠道菌群的Treg细胞、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与AD治疗存在联系;苦参碱、黄芩苷、马芷苋多糖等中药单体,参苓白术散等复方,可调节肠道菌群特定的代谢酶起到治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与其宿主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保护人类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影响炎症、免疫、代谢等途径参与人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肠道菌群可能成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本文主要讨论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与中医的相关性,可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