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18年—2022年文献为资料来源,收集其中所涉及的相关方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将方剂中涉及到的药物逐条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管理系统”,对药物的频率、药性、药味进行统计分析,运用该平台软件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相关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51首,共涉及到184味中药,其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按照使用频次排序,由多到少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类、解表类等;所涉及的高频中药(频次>40次)共计12味。其中黄芪占首位,其次是当归、鸡血藤、桂枝、川芎、甘草、地龙、牛膝、红花、赤芍、甘草、生地等。进一步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出高频药物关联规则8条,并将高频药物聚为3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注重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多以补气、健脾益肾为主,兼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增加思维模式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CNKI为数据来源,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药”进行全文搜索,选取2000至202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药方,利用Excel、 SPSS Modeler、 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251篇文献,按照标准筛选得到273首中药方剂,其中包括口服方141首,外洗方132首。其中中药口服所运用的高频药物主要有:黄芪、丹参、当归、生地黄、川芎,这些药以补虚药、活血药、清热药为主;外用药物中所使用的高频药物主要有:红花、桂枝、没药、鸡血藤、川芎,这些药物以活血药、清热药、解表药为主。口服与外用药药性都集中于温、平、寒(微寒)等,药味主要集中在甘、苦、辛,药物的归经涉及心、肝、脾、胃、肺、肾经。聚类分析中口服药分为6类,外洗药分为6类。结论: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口服药物常以补虚药、活血药、清热药等药类为主,外用常以活血药、清热药、解表药等药类为主,在此基础上分别配伍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417篇中医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章,摘录其中方剂共417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417首方剂中,共使用208种药物4524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当归、川芎、地龙、鸡血藤、丹参、红花、赤芍、牛膝、桃仁、桂枝、生地、葛根、白芍、水蛭。按照中药学功效分类统计,活血化瘀药居于首位,其次是补气药、补阴药和补血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补阳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补血为最基本的方法 ,同时配合熄风通络、祛风除湿、温肾助阳等多种治法和药物,标本兼治,方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相关文献,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分类分析,Cytoscape 3.7.2、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分别进行核心处方、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3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使用频数排名前3位的中药分别为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当归、鸡血藤,生地黄、丹参、黄芪,其中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处方为参芪地黄汤加减方,配伍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之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桃红四物汤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核心处方为二至丸、增液汤等。在二项关联中,治疗三者置信度最高的组合分别为茯苓→土茯苓、桂枝→通草、生地黄→天冬。在三项关联中,治疗三者置信度最高的组合分别为茯苓→土茯苓-大黄、茯苓→土茯苓-白术、白芍→生姜-当归、木贼→蝉蜕-赤芍。在聚类分析中,治疗三者的聚类功效组合分...  相似文献   

5.
张浩 《亚太传统医药》2010,6(7):151-152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102篇中医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章,摘录其中方剂共102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02首方剂中,共使用138味药物1141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40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当归、川芎、红花、地龙、桃仁、牛膝和桂枝。按照中药学分类统计,活血药居于首位,其次是补血药,第三是补气药,息风止痉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治法为活血祛瘀,益气补虚,同时结合患者情况和病机特点,配合应用其它多种治法和药物,能收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医药为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药物治疗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生地黄、黄芪、丹参。聚类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用药可分为9类,包括活血化瘀止血类,补益肝肾类,补气类,养阴类,清热泻火凉血类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的,其特点是全身辨证与眼局部辨证相结合。具体药物以补气、补阴、活血及清热类中药为主,因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凉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3年来通过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治疗该病的中药处方共366首,将各方剂中单味药品名称输入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类统计,以探索用药规律。结果:366首中药处方,共使用中药169种,总计4290频次。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在所有药物中使用频次位居前列。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以气血阴阳俱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以补益正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配合祛风、化痰、通络药物,做到标本兼治,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维普198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药内服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文献,通过SPSS 17.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视神经萎缩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以及因子分析,总结视神经萎缩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55篇,包括处方190首、中药182味。中药使用频数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当归、柴胡、川芎。中药的四气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温、平、凉及热,中药的五味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苦、甘、辛、咸、酸及淡,中药的归经占比最高的为肝,其次为肾、脾,归经以五脏为主。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当归和茯苓,演化得到中药新方组合3首。结论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以条达肝气,通利玄府为法,重在活血化瘀,健脾益肾,进一步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龚恒佩  余尔慧  朱亮  颜梅  徐菲拉 《新中医》2022,54(1):140-14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法研究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用药规律,为白血病中医药临床合理用药夯实理论基石。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自建立时间至2020年11月15日期间治疗白血病的数据资料,并建立相关数据库探究其频数、频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的规律。结果:合乎规则的方剂141首,合计263味中药,总用药频数有1 948次,而263味中药中使用频数前三的药物主要是黄芪、白花蛇舌草、甘草;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主要有寒、温、平性,甘、苦、辛3种药味以及归肝经为主;聚类树状图显示聚类关系相对突出,关联规则共得出22对高关联药对,其中包括白术-茯苓、黄芪-白术-当归、黄芪-白术-当归-甘草等。结论:本研究符合白血病公认的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侧面说明其治疗应以扶正固本、祛邪解毒、活血祛瘀为主,在初步明确现代中医学者有关白血病的用药规律基础上,能更好地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方面提供用药指导以及发掘治疗白血病新的中医处方等方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21-112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CBM)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关键词,"中医治疗""中药治疗"为副关键词,检索2006年1月—2016年5月的相关文献,共搜索相关文献640篇,经过筛选,共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53篇,将53篇文献中涉及的单味中药依次输入Excel2003中,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对用药规律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结果:53篇文献中共涉及59首中药复方,共涉及单味中药138味,用药频次达722次,其中用药频次超过25次的分别为黄芪、当归、川芎、桂枝、鸡血藤、红花。中药用药类别最多的分别是补虚药,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和祛风湿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以及益气养阴是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配伍药类。结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以及益气养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己上市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成药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收集目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已上市中成药,应用关联规则、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网络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治疗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中成药共102种,其中治疗糖尿病92种,治疗糖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对近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主题词检索方式,检索1995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纳入和剔除标准进一步筛选文献,利用Note express 3.0和Epidata 3.1软件纳入文献信息,借助SPSS Modeler14.1对清洗转换后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系网络模型、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等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8篇,得到方剂33首;通过频数分析得出用药频次最高的依次是当归、黄芪、川芎、桂枝、鸡血藤、牛膝、地龙;频率大于25%,药物功效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归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肝经、脾胃经;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的药对和药组分别有9条和4条。结论: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法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明清时期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明清时期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中医证治文献中的哮喘药物进行分类,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明清时期治疗哮喘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甘草(6.89%)、半夏(5.15%)、杏仁(4.48%)、陈皮(3.32%)、麻黄(2.89%)、茯苓(2.89%)、人参(2.31%)、桔梗(2.26%);按归类则为化痰止咳平喘药(27.65%)、补虚药(19.65%)、解表药(12.57%)。[结论]明清时期治疗哮喘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及特点,与现代治疗哮喘的药物有所不同,但"痰饮"仍是贯穿古今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b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TCM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 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医临床治疗DPN的用药规律,发现补气血兼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可为DPN的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方剂治疗小儿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计算机检索CNKI中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并将其作为数据源,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用药模式和新处方等进行总结研究。对最终筛选出的408首方剂、涉及的21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甘草、杏仁、黄芩、麻黄、桔梗、半夏、桑白皮、陈皮、茯苓、金银花等,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居多,归经主入肺、胃、脾三经,并得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小儿肺炎新处方6个。客观呈现了目前中医辨治小儿肺炎以治痰、热为主,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解表散寒,止咳化痰为主要治法。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共识基本吻合,可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中治疗DK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与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对中药核心复杂网络进行绘图。结果:共纳入135项专利,处方135张,中药258味,使用频次位于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丹参、茯苓;四气以寒最多,温、平次之;五味以甘为首,苦、辛次之;归经多入肝、脾、肾、肺经。常用药对为大黄-黄芪等;药组为黄连-黄芪-丹参等。共得出三个聚类处方。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DKD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为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丽  孙睦 《中草药》2004,35(6):712-71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大血管病变一样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常见的损害器官和组织有肾、眼视网膜、神经、心肌和皮肤等,但危害多见的是肾和视网膜病变,即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N的相关文献,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处方365首,中药264味,高频中药主要有黄芪、茯苓、生地黄等;功效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最为常用,药性以温、寒为主;归经以肾、肺、脾经多见。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为黄芪-丹参。结论:中医药治疗DN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利湿,且活血化瘀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借助文本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归纳减重文献中的用药证治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中检索中药减重文献,从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方面对文献中所用中药进行分类并统计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及构成比,运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归纳整理减重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药物性味,组方药物药性偏向寒温性质,药味多属辛、甘、淡味;药物归经多归于脾、肝、胃和肺经;药物功效以补虚、解表、活血、理气、利水渗湿、清热为主;常用的药物配伍为:草决明、荷叶、山楂、丹参、虎杖、首乌;茵陈、淫羊藿、防己、川芎;陈皮、半夏、茯苓;车前子、大腹皮、夏枯草;芍药、当归、黄芩、川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枳实、厚朴;柴胡、枸杞、大枣;山药、薏苡仁;黄芪、葛根、黄精。结论:临床治疗肥胖组方用药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肝、脾、胃、肺经入手,多选用甘、苦、辛味的中药,寒温兼顾。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组方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显示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医生对病机的认识不同,体现在该病治疗的用药方法存在着个案化、经验化差异。因此,通过对近10年来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方药物的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中医治疗DPN以益气、活血、通络的药物为主,清热、利湿药为辅;证候类型可概括为气虚血瘀及湿热阻络。揭示了本病气虚血瘀、湿热阻络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