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评估在改善术后活动性疼痛管理质量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数字评定法(NRS)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观察组采用中文版功能活动评分法(FAS)和NR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4h静息时和功能性活动时NRS评分,记录两组FAS分级情况、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静息时NRS评分、活动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术后FAS疼痛分级以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结合NRS进行疼痛护理评估,可以有效减轻手术患者术后活动性疼痛感,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活动性疼痛评估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5月本院胸外科住院诊断为原发性肺恶性肿瘤并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自我报告型评估工具数字评定量表(NRS)进行疼痛评估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FAS)进行评估及管理。对比2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与术后3 d内功能锻炼依从率。结果:在术后3 d内功能锻炼依从率、疼痛护理满意度这2项指标上,观察组分别为75%、93%,同对照组相比皆表现出优势;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上,观察组为16 h,相比对照组显著偏早(P<0.05)。结论:采用NRS与四等级FAS评估结果相结合的疼痛评估方式,能够更准确的评估肺癌术后疼痛,更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从而使患者早期开展康复训练,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值得在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动性疼痛评估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40例接受常规疼痛护理作为对照组,40例接受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的疼痛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4 h静息状态下疼痛(NRS)评分与功能活动(FAS)等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静息状态下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A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性疼痛评估可以提高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动性疼痛评估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该院首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手术前,两组患者均接受护士的疼痛宣教,掌握NRS(Numberical Rating Scale)的自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FPS量表(Function Pain Scale)的相关知识及使用方法。手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静息疼痛评估,护士根据NRS评分调整镇痛方案;观察组予以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联合评估,护士根据NRS评分及FBS量表评分调整镇痛方案。结果两组术后24 h疼痛强度、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管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静息性联合活动性疼痛评分能有效管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于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舒适度各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效果良好,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轻其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在外伤性骨折病人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创伤性骨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疼痛干预,观察组术后由疼痛专科护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活动评分法(FAS)评估病人疼痛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对病人实施针对性疼痛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康复锻炼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静息时VAS评分及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功能锻炼依从率、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能有效减轻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疼痛感,提高病人锻炼依从率,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12月收治的椎管内肿瘤需行肿瘤切除术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60例,按患者行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干预。采用视觉疼痛评分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SF-36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经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体健康、健康状态、躯体功能、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椎管内肿瘤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膝关节置换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分析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均有4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行术后静息性疼痛护理评估,为观察组患者行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h后的活动性疼痛评分以及静息性疼痛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4h后,观察组患者活动性疼痛评分以及静息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与住院时间要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疼痛感,并且进一步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护理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肝癌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TACE治疗的84例肝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BADL)及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并比较护理期间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DL、GQO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病人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在TACE术肝癌病人围术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缓解病人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机体活动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支持下的全面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循证支持下的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与舒适度评分、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支持下的全面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与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及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肺癌胸腔镜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安康市中心医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FTS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住院费用、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的EORTC QLQ-C30各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29.55%(P<0.05)。结论将FTS理念应用于肺癌胸腔镜围术期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式胸管固定法对肺癌患者术后活动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6月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肺癌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根据病室号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改良式胸管固定法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对照组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及活动性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胸管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4 h、24 h的疼痛评分及活动性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置管期间胶布留置时长、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留置胸管期间的脱管率、胶布固定部位皮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胸管固定法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下床活动、翻身侧卧所致的活动性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患者在置管期间的舒适度,减少护士更换固定胶布的次数,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动性疼痛管理在肝胆胰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病区将11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肝胆胰加速康复外科常规措施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活动性疼痛管理,比较两组疼痛宣教掌握率、术后24 h数字疼痛评分最高值、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宣教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数字疼痛评分最高值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肝胆胰加速康复外科患者的疼痛宣教掌握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肝胆外科术后患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住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47例,分为对照组369例和观察组1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中重度静息疼痛的发生率、活动性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内中重度静息痛的发生率为20.22%,低于对照组的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 h时观察组活动性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控制肝胆外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对骨折患者术后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床活动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采用数字疼痛评估法(NR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康复训练依从性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床活动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对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镇痛,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丁倩  何爽  杨凤娟 《全科护理》2021,19(8):1058-106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癌手术病人为对照组,采用肺癌根治术常规围术期护理。选择2019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肺癌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ERAS理念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术中预防性镇痛、术后的多模式镇痛,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等加速康复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疼痛评分、6 min步行距离、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1 d、2 d、3 d、1周的NR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理念引入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肺癌手术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人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24例,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及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7天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9.35%(P<0.05)。结论: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35例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18例和观察组11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模式,观察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于手术前和手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NR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NRS评分、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可以缓解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改善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理念指导下的苏醒期护理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524例为研究对象, 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62例。其中研究组术后行无痛苏醒护理联合ERAS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拔管、排气、抗生素使用、进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及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6 h、24 h、2 d、3 d、4 d、5 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QLQ-C30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认知、情感、认知及日常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睡眠障碍、食欲减退、腹泻、便秘及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为基础的疼痛管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产妇100例,将2016年6月至12月接受常规术后疼痛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1月至5月接受以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为基础的疼痛管理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术后疼痛评估情况、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自评进行功能活动时的疼痛强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以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为基础的疼痛管理能有效提高产妇剖宫术后疼痛管理质量,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