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用中医证候学分析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共收集到12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以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以氯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肾功能指标改善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中医证候学分析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各时点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方法:选择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43例,研究其透析前到透析后6个月的中医证候变化规律。结果:糖尿病肾病透析前,正虚证候以气阴亏虚为主,实性证候以瘀血、水气、湿热证多见。血液透析后,阴虚证更为突出,湿热证呈先增后减趋势,水气证明显减少。证候积分逐渐减少,以实性积分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仍是以气阴亏虚为本,经透析治疗,阴虚热象益重,故中药当以培本固元、护卫阴液为根本。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刊》2005,23(4):683-685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 3例临床病例,根据《2 0 0 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 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最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P <0 . 0 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最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最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统计资料表明,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中DN占首位,约为36.39%,预计DN将在发展中国家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DN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防止其发生和恶化。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辨证论治是中医临证精华,中医证候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宏观辨证及微观辨证两方面进行分析,对近十年来有关DN证候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不同证候和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试图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方法:按照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调查,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多项实验室指标与多种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对痰湿证和体质指数,湿浊证和内生肌酐清除率,阴虚证和糖化血红蛋白等3对典型相关系数进行近似F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存在相关性.结论:提示形体肥胖之人,其证候类型多偏于痰湿.认为糖尿病肾病中晚期患者普遍存在浊毒内停、气血损伤病机,治疗应重视益气养血、和胃泄浊解毒治法,泄浊毒、护胃气即所以保肾元的治疗思路.再者,认为内热伤阴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特点,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血糖控制差的病人其内热的表现会更加明显.提示这3项实验室指标可以作为临床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症候和中医证型特点,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自拟"糖尿病肾病中医症状调查表"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将这些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并把聚类症状进行中医证型归纳。结果 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症状以乏力(83.1%)、尿浊(78.5%)、口渴(73.1%)、肢体水肿(68.5%)、纳差(67.0%)、面目浮肿(57.7%)腰膝酸软(56.9%)、潮热(52.3%)、手足心热(51.5%)、失眠多梦(49.7%)等最为多见。经过两部聚类法,分为4类比较合适,BIC值最小。再将此4类症状进行辨证,分别为肝肾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阳亢证、血瘀挟痰湿证4型。结论糖尿病肾病以虚损为主要病机,中医辨证尤其以肾虚为主,常虚实夹杂,临床应详加辨证,随证候变化施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各时点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方法:选择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的患者81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观察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观察透析后各时点的证候变化规律。结果:透析前糖尿病肾病正虚证以气阴亏虚为主,实性证候主要为瘀血、水气、湿热证多见。血液透析后,阴虚证更为突出,湿热证呈先增后减趋势,水气证明显减少。证候积分逐渐减少,以实性积分更为明显。糖尿病肾病组与非糖尿病肾病组相比证候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有自己的证候分布规律,正虚证中阴虚表现突出,实证中湿热证多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透析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索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医证候规律,对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做有意义的工作。方法:本项研究是在制定调查表后,按照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资料完整的病例。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探索,确立公认的、科学的中医证型与规律。结果:发现该病Ⅲ期患者以阴虚、气虚为主要表现;Ⅳ期患者证候以气虚、阴虚为主要表现;Ⅴ期患者则以气虚、阳虚为主要表现,可以看出阴虚、气虚到阳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趋势,且三期均存在气、阴、阳虚的本虚证候和痰湿、血瘀的标实证候。本次研究发现,该病单纯的虚证或实证极少,Ⅲ期中虚实夹杂66例,占86.4%,Ⅳ期虚实夹杂102例,占93.6%,Ⅴ期中虚实夹杂55例,占100%,其中主要是三证以上的虚实证型组合,体现了本病病情的复杂性。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符合证候调查表涉及的中医证候,由此从数理学角度反证了气、血、阴、阳虚证以及夹杂痰湿(湿浊)、血瘀证是糖尿病肾病重要因素。结论:1.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以气虚证、阴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后期则主要以气虚、阳虚证、湿浊的临床表现为主;作为标实证候的痰湿证和血瘀证则贯穿在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这和传统认为的糖尿病及其并发证的病机是吻合的。该病病机复杂,证候虚实夹杂。由此也验证了吕仁和教授提出的以"正虚定证型,邪实定证候"的辨证思路和"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法的科学性。2.通过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从数理学角度验证了数位该病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的临床经验。提示我们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严格按DME进行设计的证候学研究,将专家经验作为对照的"金标准"进行临床验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陈波  周晓峰  华震雷 《中医药学刊》2010,(11):2460-2462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年来在西医疗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疗的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并用同期46例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之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对比,表明辨证分型加西医治疗的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疗DN均有与西医治疗不同的独特疗效,与西医疗法结合可增强西医治疗的疗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肾灵"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糖肾灵组(药由六味地黄丸加莪术、益母草、大黄、附子、黄芪、川牛膝组成)和保肾康治疗组30例.结果在临床症状、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等方面,糖肾灵组疗效明显优于保肾康组(P<0.01).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医外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微微 《吉林中医药》2011,31(2):133-134
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体如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纳差、乏力、水肿、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对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有一定的改善,且其方便、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黄天新 《新中医》2002,34(9):4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梅香 《陕西中医》2004,25(4):292-293
目的 :观察西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或中成药 ,配合中药 (大黄、生牡蛎等 )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47例。结果 :总有效率 76.6%。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4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460例CRF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中医证型特征、本虚证与标实证的相关性以及肾功能不同阶段、不同原发病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CRF前5位症状依次为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腰酸膝软、食少纳呆、气短懒言.CRF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少;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其次为湿浊证、水气证、湿热证,风动证最少;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及风动证在本虚证型中分布不均衡(P<0.05),而瘀血证在本虚证型中分布均衡(P>0.05).本虚证型在肾功能不同阶段分布不均衡(P<0.05);标实证型中,瘀血证及风动证在肾功能不同阶段分布不均衡(P<0.05),而湿浊证、湿热证及水气证分布均衡(P>0.05).本虚证型在导致CRF的不同原发病之间分布均衡(P>0.05);标实证中,瘀血证、水气证及风动证在不同原发病之间分布不均衡(P<0.05),而湿浊证及湿热证分布均衡(P>0.05).结论 CRF的中医病机主要以脾肾气虚为本、瘀血证及湿浊证为标.  相似文献   

17.
肾性血尿中医辨证施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尿是肾脏痰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遇。肾性血尿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多属中医的"腰痛"尿血"水肿"虚劳"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运用补肾固本,清热利湿,补脾益气,疏肝理气,疏风清热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补林  张杰  张大涛 《陕西中医》2005,26(5):409-4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为主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早、中、后三级分期辨证施治,配合中药制剂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静滴、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复方阿胶浆、潘生丁片等,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32例,结果:总有效率84.4%。提示:中药为主配合中药制剂等分期分型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患儿肌体免疫功能,较用激素等西药治疗副作用少,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老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方法]对老年糖尿病628例,分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三种证型,辨证施行不同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628例老年糖尿病的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对老年糖尿病除一般护理外,采取分型辨证护理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寻求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方案(A组)、氯沙坦治疗方案(B组)和中医辨证结合氯沙坦治疗方案(C组),对161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肾功能和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1)三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A组和C组较B组疗效显著.(2)A组方案在降低肾功能指标方面优于B组,C组疗效居中.(3)A组在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有显著疗效;B组方案能有效降低血胆固醇,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优于C组方案.结论 建立在现代医学降糖、降压基础治疗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能够较好地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肾功能指标,并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