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植物学形态比较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中国药用白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植物学性状观测和比较,以期为药用白菊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分别对药用菊花的叶片形状、头状花序中舌状花和管状花的颜色以及数目等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测定;结合方差统计分析方法,对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植物学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叶片锯齿数、叶柄长度以及叶裂数三者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是不同药用菊花类型叶片形态的重要特征。根据植物学形态差异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可划分为7个类群。  相似文献   

2.
药用白菊花苗期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目的 :对即将移栽大田的 4个药用白菊花栽培类型苗的耐盐性进行鉴定 ,为发展药用白菊花在盐碱地种植提供依据。方法 :将苗栽培在装有石英砂的花盆内 ,用不同NaCl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 30d后 ,测定株高、干重和叶绿素含量 ,以相对生长速率为主要鉴定指标 ,同时考察菊花植株体内Na+,K+ 和Cl-分配情况。结果和结论 :4个白菊花栽培类型苗间耐盐性存在差异 ;大白菊和长瓣菊耐盐性较弱 ,红心菊和小白菊耐盐性较强 ;红心菊和小白菊适于在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农药与重金属残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 :通过对药用白菊花 4个栽培类型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的比较研究 ,为药用白菊花品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高效色谱仪对药用白菊花 4个栽培类型重金属与农药残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因栽培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但均符合国家外经贸部颁布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 0 0 1年 )。  相似文献   

4.
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5  
目的:通过对药用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药用白菊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成分为检测指标,对栽培在同一生境下的白菊花4个栽培类型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因栽培类型或加工方法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药用白菊花主要生理特性及其与活性成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药用白菊花全生育期主要生理指标、活性成分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药用白菊花的田间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对种植于大田的3个药用菊花类型的主要生理指标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药用白菊花全生育期各主要生理指标、活性成分变化趋势各异,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在生产中,可以通过选择株高较高、分枝数和花头数较多的类型来系统选育高产品种;通过选择叶绿素含量、POD活性较高,而GSH含量、SOD活性较低来选育活性成分含量高的品种;药用白菊花植株各生育时期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活性成分,可结合生产管理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盛蒂  郭亚勤  王旭东  刘德辉 《中草药》2006,37(6):914-917
目的通过对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射阳县7个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有效成分的比较,为菊花良种的扩繁和菊花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红心白菊、长瓣白菊、湖白菊等7个不同栽培类型菊花的植物学特征、产量、有效成分(总黄酮、绿原酸)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种植基地7个栽培类型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单株头状花序(即花头数)数量是影响菊花产量的首要因素,产量以红心白菊最高,总黄酮和绿原酸的量均以长瓣白菊最高。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苏北中药材种植基地菊花生产以红心白菊和长瓣白菊为首选,其次为湖白菊和黄菊花。  相似文献   

7.
土壤因子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的影响,筛选主导因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药用白菊花中水溶性浸出物、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含量,分析相应土壤化学性状和矿质元素含量,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等统计方法探讨土壤因子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化学性状中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总体影响最大的为速效磷和速效钾,其次为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药用白菊花中矿质元素与土壤矿质元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对元素磷(P)、钾(K)的富集能力较强,其次是镉(Cd)、钙(Ca)、锌(Zn)、铜(Cu),影响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土壤矿质元素主要为磷(P)和钾(K),其次是铁(Fe)、铜(Cu)、锌(Zn)。结论:土壤因子是影响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淹水胁迫对药用菊花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药用菊花对水淹胁迫的反应,筛选可靠的评价耐涝性指标.方法:以小白菊、长瓣菊、红心菊为研究对象,进行淹水处理,分析淹水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淹水胁迫处理加深,各参试药用菊花类型总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红心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小白菊及长瓣菊CAT含量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呈现先增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淹水4 d解除胁迫,3 d后各生理生化指标均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淹水4 d对参试药用菊花类型产生严重伤害;3种类型药用菊花耐涝性为红心菊>小白菊>长瓣菊;MDA,CAT的变化趋势与耐涝性表现相符,可作为药用白菊花耐涝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药用植物黄芪新品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黄芪4个栽培品种的植物性状观测和产量比较,以期为药用植物黄芪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田问试验设计,结合方差统计分析方法,对黄芪在定西的4个主栽培品种的产量和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4个黄芪栽培品种在植物学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植株形态对黄芪产量、质量的差异有一定影响;产量“陇芪3号”和“陇芪2号”显著高于“陇芪1号”和“大田种”。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以UV-VIS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总黄酮(TF)含量,HPLC测定木犀草苷(GA),槲皮苷(QU),绿原酸(CA),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Q)的含量.结果显示安徽歙县晚贡菊TF量最高为7.13%;安徽亳州大亳菊GA量最高为33.45 mg·g-1;江苏射阳红心菊QU量最高为29.25 mg·g-1;江苏射阳长瓣菊CA量最高为13.14 mg·g-1;浙江桐乡大洋菊CQ质量分数最高为7.35 mg·g-1.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产地相同栽培类型之间差异亦显著,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叶片可以作为中药新资源开发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1.
半边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正相柱色谱及结晶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半边莲全草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芸香糖苷(1),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2),5,7-二甲氧基香豆精(3),cirsiumaldehyde(4),香叶木素(5),5-hydroxymethyl-2-fumncarboxaldehyde(6)和6-羟基-7-甲氧基香豆精(7).结论:化合物2~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菊资源丰富,花序为其主要药用部位,其种植、采收过程的茎叶及根等非药用部位常被废弃。菊非药用部位同样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Patsnap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菊资源国内外专利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从发展趋势、全球分布、申请人构成、技术领域、技术生命曲线、技术生长率及专利质量等多个角度阐述菊资源当前专利的活动特征,揭示菊资源产业发展态势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资源性化学成分特点及其潜在资源价值,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出精细高值化、转化增效、粗放低值化及文旅融合特色化的菊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策略与途径,为提升菊资源利用效率,延伸菊资源经济产业链,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产地杭菊各栽培类型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以期为杭菊规范化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杭菊植株、叶片及头状花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杭菊植株高度范围为60.87 ~ 99.47 cm,分枝数为2.76 ~5.20;叶长为4.90~8.40 cm;叶宽为3.25~5.38 cm;叶片长宽比为1.35 ~1.83;叶裂数为1.92 ~3.08.头状花序数为21.92 ~53.12;直径为3.41~5.48 cm;舌状花层数为3.28 ~7.16;舌状花瓣数为55.32 ~114.60;舌状花瓣长为1.58 ~ 2.37cm;瓣宽为0.50~0.69 cm;瓣长宽比为2.90~3.99;管状花直径为1.10~1.58 cm.结论: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学性状差异显著,随着引种栽培环境的改变,杭菊植物学性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7,他引:17  
目的:通过对我国不同产区的20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药材样品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和测定,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20个菊花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绿原酸、总黄酮和总挥发油在各类型药用菊花中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药用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体现了我国药用菊花的多样性,其内在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菊花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中药材。菊花病毒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着菊花的产量和品质,逐渐成为菊花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素。菊花可被多种病毒侵染,不同病毒引起的症状与防治方法不尽相同,并且菊花在大规模生产中常使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导致病毒病愈发严重。对常见的焯熟病毒病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常见脱毒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菊花生产中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江苏地产2种杭菊花栽培类型(红心大白菊、黄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心大白菊和黄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从红心大白菊、黄菊挥发油中分别检出217,167个色谱峰,分别鉴定出73,64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67.36%,62.75%。2种杭菊花栽培类型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2-蒈烯、顺式罗勒烯、松油烯、樟脑、冰片、反式石竹烯、姜烯、金合欢烯、石竹烯氧化物和桧脑;其中桧脑含量最高,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12.64%,10.87%,为2种栽培类型杭菊花挥发油中最具特征的成分;其次是反式石竹烯,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6.45%,4.38%。结论: 杭菊花栽培类型不同,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在数量上和在种类上都有明显区别,结果为江苏地产杭菊花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了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